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生态学报论文格式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5:22:33
文档

生态学报论文格式

《生态环境学报》论文内容和格式要求(1)《生态环境学报》(原刊名《生态环境》)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正式学术期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刊源,广东省优秀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曾获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和2008年版)。本刊是环境科学类的综合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外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生态学和生态工程具有明显创新性和重要意义的原创性研究论文,以及对某个重大的科学前沿问
推荐度:
导读《生态环境学报》论文内容和格式要求(1)《生态环境学报》(原刊名《生态环境》)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正式学术期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刊源,广东省优秀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曾获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和2008年版)。本刊是环境科学类的综合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外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生态学和生态工程具有明显创新性和重要意义的原创性研究论文,以及对某个重大的科学前沿问
《生态环境学报》论文内容和格式要求

(1)《生态环境学报》(原刊名《生态环境》)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正式学术期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刊源,广东省优秀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曾获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和2008年版)。本刊是环境科学类的综合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外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生态学和生态工程具有明显创新性和重要意义的原创性研究论文,以及对某个重大的科学前沿问题有独到见解和理论建树的综述和观点类文章。所有文章要求第一作者在所著述的领域或相关领域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其中,综述文章要求第一作者具有副高级以上的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本刊面向全国,面向世界,欢迎国内外有关专业的专家、学者投稿。

(2)本刊今后侧重于报道重要的原创性的理论研究成果、工程技术研究成果和重大的调查报告,以及重要的具有广泛参考价值的创新性的研究方法(这方面要求第一作者为较资深的研究人员)。如文章所讨论的内容有行政区域的,则该行政区域不能小于一个副省级市;如文章是受其他方面的区域,则该区域不能小于一个较大的流域,或一条较大的有代表性的河流,或一个较大的有代表性的湖泊,或一座较大的山脉,除非文章所要阐述的是新发现的自然规律或是具有广泛参考价值的创新性的结论,或该区域是典型的(被公认有代表性的)地带,或是已被确定为世界级的或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

(3)文章要求精练。每篇研究论文、综述一般不超过10页码(按本刊的版式计算,10页超过2万字,特别优秀的研究论文、综述可放宽至12页码;正文字号为“五号”字,图表、参考文献字号为“六号”字;正文行距为15磅,参考文献为12磅);图表只附最必要的,除必要的说明文字之外,图表之间不要重复。按本刊近期的格式排版(但暂不分栏,由编辑部排版时分栏);使用规范简化字。

(4)每篇文章附上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中文摘要一般为300~500字,英文摘要可适当扩充;关键词5~8个);研究论文中的摘要应包括研究的问题、过程和方法、结果和结论。综述文章的摘要应包括论述的问题、重要进展、重要结论和作者的新观点、新认识、研究展望。摘要应该有实质性内容,读者脱离正文可直接引用。英文摘要(含题目、作者姓名和单位、关键词)以及英文图题、表题请精通英语和本专业的专家(最好是母语为英语的专家)审阅、修改。

(5)请在前言中阐明研究现状及本研究的科学、技术问题(前人的研究存在什么问题,因而要开展本研究)以及本研究在科学、技术或其他方面的意义。

(6)物种名称在摘要和正文中分别首次出现时,请补充拉丁文学名。

(7)计量单位要用正确的计量符号表示。

计量单位如为组合计量单位(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可单独使用的计量单位组合而成的单位;但词头如c, k, d等只用于构成倍数单位,不单独使用,例如,kg不属组合计量单位,但kg·L-1属组合计量单位),本刊今后统一格式为:x·y-n和x·y-n·z-m之类(例如,浓度的单位写为mol·L-1,不写为mol/L),注意其中间要用居中圆点“·”,即中间不用斜杠隔开。可从这里复制居中圆点“·”,但请注意字号大小。图表中的计量单位也用此格式(同时必须注意其上标和下标格式是否正确),但如果图中某些部分(例如,图例中)确实难以表达计量符号的上标,则图中该部分的计量单位仍用分子/分母的形式。

计量单位在图表中的格式为:量名称之后加上斜杠,然后加上计量单位;如果该计量单位是组合单位,则要加上圆括号“(  )”(半角的圆括号)。例如,c/(mol·L-1),其中“c”为量名称“浓度”的符号。

计量单位内不能含有非计量单位的符号或其他文字。

对于计量单位“升”的符号“l”或“L”,本刊今后统一为“L”。毫升为“mL”。

旧计量单位ppm、ppb已不用(ppm即×10-6,ppb即×10-9),此外,凡涉及用“%”表示某物质的“含量”或“浓度”时,必须视具体情况明确表达为体积分数、质量分数或质量浓度,一般不用“含量”二字(因为概念不清),更不能用“浓度”二字。

按照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规定,某一物质B的“浓度”只能是指“物质B的量浓度”(其定义是:B的物质的量除以混合物的体积。例如:mol·m-3,mol·L-1,mmol·L-1),即过去所称的“摩尔浓度”,除此之外,不要用“浓度”两字。而“摩尔浓度”和“当量浓度”的名称已废弃不用,过去所称的“摩尔浓度”现在直接称为“浓度”(但“质量摩尔浓度”仍保留使用)。某一物质B的浓度的符号是“cB”,其中c为小写斜体。

“mol·kg-1”或“mmol·kg-1”之类,指质量摩尔浓度,行文和图表中用汉字表述时请用“质量摩尔浓度”。某一物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的符号是“bB”或“mB”,其中b、m为小写斜体。

在表示液体物质或气体物质的“含量”时,“mg·L-1”或“mg·m-3”之类,指质量浓度,行文和图表中用汉字表述时请用“质量浓度”。某一物质B的质量浓度的符号是“ρB”,其中ρ为小写希腊斜体字母。

在表示固体物质的“含量”时,“%”或“g·kg-1”、“mg·kg-1”之类,指质量分数,行文和图表中用汉字表述时请用“质量分数”。某一物质B的质量分数的符号是“wB”,其中w为小写斜体。

在表示气体物质的“含量”时,“V1/V2”的比值(某种气体的分体积占该种气体所在的混合气体的总体积的比值),指体积分数,行文和图表中用汉字表述时请用“体积分数”(例如,体积分数为5%,或体积分数为5×10-2,)。某一物质B的体积分数的符号是“φB”,其中φ为希腊小写斜体字母。

数值与计量单位符号之间应该空一格(但如果涉及到“%”时,要注意“%”实际上不是计量单位,它与同一数据中的其他数值之间不应空一格)。图表中的数值与计量单位之间也用此格式。

(8)关于插图:

在一般情况下,本刊论文采用黑白印刷,插图不清晰或颜色不够深,印刷效果将很差,请尽量附上清晰的插图;制图时,线条、图斑、图例等都用较深的颜色,请优先选用“自动”色,或黑色、深灰色。如果同一图中有不同的图例进行比较,则要选择区别明显的图例或图案。如果不用彩印,请不要用彩色线条、图斑、图例,以便制黑白版(彩色图用于制黑白版时,其彩色部分印制后不太清晰);如果彩印,彩印费(论文在8页之内的,印刷厂要收取800元)由作者承担。版面费另计,与黑白版一样收费。没有特别需要时,最好采用“自动”色。

贵稿插图若要彩印,请在发来修改稿时向编辑部说明;若不彩印,请修改图件中的颜色,自己先用黑白打印机打印图件,看看打印效果。如用黑白印刷,其印刷出来的图件,因为经过制版打折扣,其颜色比打印机打印的颜色还要浅些,所以制图时请用较深的颜色。如果作者没有附上说明,发来稿件时如有彩图,则本刊认为作者要印彩图,将另收彩图印刷费。

在可能的情况下,统计图类插图请优先选用Microsoft Excel、SPSS、Origin或Coreldraw软件;统计图要求带数据,并能被编辑部打开,以便编辑对标准化和规范化方面进行必要的修改。如插图用其他软件,在发来修改稿时请告知编辑部。

请不要用扫描图或套取图,因为我们难以在图上直接进行必要的修改(例如,修改计量单位及有关格式等),而且印刷的清晰度也受影响,请用直接生成的图件。

本刊对插图的大小作如下的约定。请在Microsoft Word的“文件”的“页面设置”中,选择“纸张”为“A4”(即用A4纸,宽度为21 cm,不要用“自定义大小”),左边距和右边距各设为2 cm,这样设置之后,论文的文字页面宽度将为17 cm;单栏(或称“半栏”)图的宽度(包括图中的文字)请勿超过8.0 cm,以便排在一栏文字中(本刊页面分2栏排版),但也不能太小,以便使本刊各个单栏图大小看起来较均匀(单栏图宽度以7.5 cm ± 0.5 cm较好);如单栏图太小,需要用通栏图(即宽度超过1栏),则可适当放大(但宽度不要超过16 cm)。总的原则是:图件不宜太大,以节省版面,但又要清晰、美观。

如果用Microsoft Excel作图,各图的文字请用Microsoft Excel的“8”号字(作图时Microsoft Excel的“8”号字,打印效果约相当于Microsoft Word的汉语“六号”字大小,也就是说,我刊插图的用字大小的打印效果要与Word中的汉语“六号”字相当,有特殊需要时可用大一点或小一点的字号),英文和数字用Times New Roman,汉字用宋体(如有方正宋体简体则更好;都不加粗、不加黑),除了图的编号和图题用黑体字(如有方正黑体简体则更好)之外,没有特别需要时,图中其他地方都不用黑体字,也不用加粗的字。

统计图的横轴、纵轴的标目(轴的说明文字和计量单位)请按本刊的格式写明;计量单位与标目中的说明文字之间用斜杠“/”隔开;横轴的标目位于横轴的正下方,纵轴的标目位于纵轴的正左方,即标目应居中(相对于横轴或纵轴)。计量单位是组合单位时,该计量单位要用圆括号(半角格式的圆括号)。请参阅本刊近期的插图。

图题请附上英文翻译,但图中其他项目不附上英文翻译。

(9)关于表格:

请在菜单“表格”的选项中用“插入”“表格”的方式建立表格,预先设计好表格的列数和行数;列与列之间用隐现的表格线段隔开,不用空格隔开,因为后者当调整某一列的位置时,会使其他列发生变动。

单栏表(半栏表)的宽度设定为8.0 cm,通栏表(宽度占两栏的表)的宽度设定为17 cm(通栏表的宽度与页面整行文字的宽度一样)。

表内用“六号”字(Microsoft Word的汉语字号)编排,除了表题用黑体之外,表内其他地方不用黑体,英文和数字用Times New Roman,汉字用宋体(如有方正宋体简体则更好;都不加粗、不加黑)。

表题请附上英文翻译,但表中其他项目不附上英文翻译。

(10)关于参考文献:请按照本刊近期的格式著录参考文献(见下面详述。请仔细核对和修改)。

本刊特别强调指出,除学位论文外,非公开出版的请勿引用。作者本人未阅读过的文献也请勿引用(本刊编辑部在碰到问题时,有可能要作者提供原文献)。

本刊要求每篇中文参考文献后面附上英文翻译(用英文写出全部的著录项,可参考原文献的译文,但原文献译文如不准确,则可修改)。排列方式为中文在前,英文另起行排列(分别附在每条中文文献的下方),所译成的英文不另编号。

英文文献作者的姓名,第1作者后面的作者写法与第1作者的写法一样,即:姓在前,名的缩写符号在后;同一作者的姓、名之间不用逗号,只以空格隔开;名的缩写符号之后也不用圆点,名内的缩写符号之间用空格隔开(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不缩写,即用全拼,名内不用连字符,也不用空格);不同作者的姓名之间用逗号隔开(不用“and”连接)。这种著录法是国家标准的要求。

请注意:英文作者姓名中,姓用全拼,其所有字母都用大写;名用缩写,其字母也用大写。但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中,从2008年第1期起,姓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字母小写(全拼),名的首字母也是大写、其余字母小写(全拼),即姓与名的写法一致。例如,“”拼写为:Mao Zedong。这种写法符合国家标准“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本刊目前要求所有参考文献的刊名和书名均写出全称,请勿缩写。文献标题也要完整写出。刊名后用逗号。刊名不用斜体。

本刊正文中的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不要与“著者-出版年制”混用),其方式是在引用处的右上角用方括号加数字按顺序进行标注;文后参考文献也用方括号加数字按顺序进行编排。请注意正文参考文献编排顺序与文后的参考文献编排顺序一致,并核对参考文献原文,使每条参考文献的各项都正确无误。

参考文献如有3位以内(含3位)的作者,这3位以内的作者的姓名都要著录;有3位以上的作者,则要写出前3位的姓名,并在第3作者后加“等”字(英文用“et al.”;新国家标准对“et al.”的举例中没有用斜体,故本刊对“et al.”暂时不用斜体。“等”字之前用逗号)。

文献是专著者,请在书名后写上:“出版地:出版社名称,出版年:页码.”的格式。如有两次或两次以上引用同一本书,则在正文引用处的参考文献编号后面写上引用的页码,例如,张三[1]5-6……张三[1]20-21,在这种情况下,文后的参考文献表中不再著录引用的页码。

中英文文献都要标注参考文献类型,例如,期刊文献题目后面用[J];专著用[M];论文集用[C];网络版文章用[EB/OL];报纸用[N];报告用[R];标准用[S];专利用[P];学位论文用[D]。每种参考文献的著录项必须完整(包括用方括号标注文献类型),标点符号必须正确。这些都是国家标准的要求。请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著录规则举例如下:

期刊论文:[序号]  作者. 题名[J]. 刊名(外文也要写出全称, 不缩写), 出版年, 卷号(期号): 页码.

专    著:[序号]  作者. 书名[M]. 版本(初版不写).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页码.

论 文 集:[序号]  作者. 题名[C] // 文集编者. 文集名. 版本.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页码.

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 题名[D]. 论文保存地: 论文保存单位, 论文完成年: 页码.

按照国家标准GB/T 7714-2005,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如下:

主要责任者(作者). 题名: 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 获取和访问路径.

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示例:

[1] PACS-L: the public-access computer systems forum[EB/OL]. Houston, Tex: University of Houston Libraries, 19[1995-05-17]. http://info.lib.uh.edu/pacsl.html.

[2] 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 Inc. History of OCLC[EB/OL]. [2001-01-08]. http://www.oclc.org/about/history/default.htm.

[3] HOPKINSON A. UNIMARC and metadata: Dublin Core [EB/OL]. [1999-12-08]. http://www.ifla.org/IV/ifla/138-161e.htm.

[4] TURCOTTE D L. Fractals and chaos in geology and geophysics[M/OL].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1998-09-23]. http://seg.org/reviews/mccorm30.html. (这第4个例为专著电子文献)

[5] 江向东. 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处理与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OL]. 情报学报, 1999, 18(2): 4[2001-01-18]. http://www.chinainfo.gov.cn/periodical/qbxb/qbxb99/qbxb. (这第5个例为期刊电子文献)

著录报纸文章时,除了著录作者、文题、报纸名称、出版日期外,还须在日期后面加注版数:年-月-日(第几版)。

专利文献的著录格式:

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 专利题名: 专利国别, 专利号[文献类型标志]. 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引用日期]. 获取和访问路径.

按照国家标准GB/T 7714-2005,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如下:

主要责任者(作者). 题名: 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 获取和访问路径.

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示例:

[1] PACS-L: the public-access computer systems forum[EB/OL]. Houston, Tex: University of Houston Libraries, 19[1995-05-17]. http://info.lib.uh.edu/pacsl.html.

[2] 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 Inc. History of OCLC[EB/OL]. [2001-01-08]. http://www.oclc.org/about/history/default.htm.

[3] HOPKINSON A. UNIMARC and metadata: Dublin Core [EB/OL]. [1999-12-08]. http://www.ifla.org/IV/ifla/138-161e.htm.

[4] TURCOTTE D L. Fractals and chaos in geology and geophysics[M/OL].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1998-09-23]. http://seg.org/reviews/mccorm30.html. (这第4个例为专著电子文献)

[5] 江向东. 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处理与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OL]. 情报学报, 1999, 18(2): 4[2001-01-18]. http://www.chinainfo.gov.cn/periodical/qbxb/qbxb99/qbxb. (这第5个例为期刊电子文献)

著录报纸文章时,除了著录作者、文题、报纸名称、出版日期外,还须在日期后面加注版数:年-月-日(第几版)。

专利文献的著录格式:

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 专利题名: 专利国别, 专利号[文献类型标志]. 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引用日期]. 获取和访问路径.

本刊要求每篇研究论文引用重要的中外文参考文献15篇以上,综述文章引用重要参考文献40篇以上。

(11)请尽量补充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项目及其编号,本刊一般不发表没有省、部级以上项目的论文。

(12)第一作者简介的内容为: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学位(或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职称、研究方向、电话号码、电子信箱。请注意:一定要留电话号码(包括固定电话号码和移动电话号码)和电子信箱。

(13)本刊关于文档、页面、字号、字体和行距的一般要求:

请发来Microsoft Word文档。由于估算版面费与您发来的稿件版式有关,这里再做有关说明:在Microsoft Word界面的“文件”选项中,选择“页面设置”,再从“页面设置”中选择“纸张”为“A4”(即用A4纸),左边距和右边距各设为2 cm。正文请用Microsoft Word的汉语“五号”字编排,摘要请用Microsoft Word的汉语“小五号”字,参考文献请用Microsoft Word的汉语“六号”字。插图中的文字用相当于Microsoft Word的汉语“六号”字(我刊插图的用字大小的打印效果要与Word中的汉语“六号”字相当,有特殊需要时可用大一点或小一点的字号),表格请用Microsoft Word的汉语“六号”字。汉语字体,如有可能,请使用“方正书宋简体”;如没有安装“方正书宋简体”,则请使用“宋体”;英文都用Microsoft Word中的“Times New Roman”,其字号与所在的段落的汉语字号一样。

图表中的文字、符号,除图题和表题用黑体之外,都不加粗、不用黑体。

正文中的行距请用“固定值15磅”(如遇有分子分母的公式,需要较大行距时,则该公式所在的段落的行距设为“单倍行距”),参考文献用“固定值12磅”。

正文、中文摘要中的标点符号采用全角符号;图表、参考文献、英文摘要中的标点符号采用半角符号;采用半角符号时,标点符号与其后面的文字或符号之间用空格隔开。

(14)请不要对论文进行分栏,由编辑部排版时分栏;不要设置任何“分栏符”或“分隔符”、“分页符”,以便使排版工作能更加顺利地进行。

欢迎上本刊网站查阅论文全文(免费),欢迎在任何刊物上参考和引用本刊论文。

本刊电子邮件地址和网址如下:

editor@jeesci.com

http://www.jeesci.com

电话和传真:020-

生态环境编辑部

                                                                2009-01-05

文档

生态学报论文格式

《生态环境学报》论文内容和格式要求(1)《生态环境学报》(原刊名《生态环境》)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正式学术期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刊源,广东省优秀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曾获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和2008年版)。本刊是环境科学类的综合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外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生态学和生态工程具有明显创新性和重要意义的原创性研究论文,以及对某个重大的科学前沿问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