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现浇混凝土圆柱施工质量
QC小组名称:绍兴金沙·东方山水国际商务休闲中心项目混凝土圆柱QC小组
发表人: 石松
提高现浇混凝土圆柱施工质量
企业名称和小组名称:中建七局(上海)有限公司
绍兴金沙·东方山水国际商务休闲中心项目混凝土圆柱QC小组
一、工程概况
绍兴金沙·东方山水国际商务休闲中心项目总用地面积约为130513㎡,总建筑面积290660㎡,其中地下总建筑面积197660㎡,地上总建筑面积93066㎡,包括6个功能场馆(A、B、C、D、E、F区)、附属、五星酒店及酒店式公寓。6个场馆工程中,现浇混凝土圆柱为主要竖向支撑结构,且因大部分混凝土圆柱高度超出6米,需分两次进行浇筑。本工程为争创鲁班奖工程,混凝土圆柱的施工质量不但直接影响到业主对工程质量的满意度,更对工程创优产生重大影响。
二、QC小组情况及选题理由
(一)小组情况
为实现业主满意,并顺利实现工程质量创优的目标,我们项目部于2013年9月组建了本工程第一个QC小组,负责对混凝土圆柱的施工质量进行不断改进。小组共8人,每月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1.5h,小组由公司技术质量部经理作技术指导,组长、副组长由项目总工、技术质量部经理担任,全组人员均接受过QC小组知识培训,施工技术、质量管理能力强,人员搭配合理,组员简介见下表:
小组成员简介表
小组名称 | 提高混凝土圆柱施工质量QC小组 | 成立时间 | 2013.9.5 | |||
小组类型 | 现场型 | 本课题起始时间 | 2013.9.5~2013.10.5 | |||
小组人数 | 8人 | 接受QC教育 时间 | 80学时 | 注册号 | ||
姓名 | 性别 | 学历 | 职称 | 职务 | 分工 | 组内任职 |
张少波 | 男 | 本科 | 工程师 | 公司技术质量部经理 | 技术指导 | 顾问 |
张骥 | 男 | 本科 | 工程师 | 项目总工 | 策划安排,方案审核 | 组长 |
徐捷 | 男 | 本科 | 助工 | 技术质量部经理 | 组织落实、方案实施 | 副组长 |
赵伟 | 男 | 本科 | 助工 | 施工员 | 方案实施,效果检查,信息反馈 | 组员 |
李永超 | 男 | 本科 | 助工 | 质检员 | 效果检查,信息反馈 | 组员 |
石松 | 男 | 本科 | 助工 | 技术员 | 方案制定、监督落实方案、资料收集、处理 | 组员 |
时培俊 | 男 | 本科 | 助工 | 土建劳务分包项目经理 | 方案实施,效果检查 | 组员 |
刘洋 | 男 | 本科 | 助工 | 测量员 | 效果检查,信息反馈 | 组员 |
阶段 | 活 动 内 容 | 活 动 方 式 | 活 动 次 数 | 2013年度 活动时间 |
P | 现状调查、原因分析 确定要因、制定对策 | 现场分析 小组讨论 | 3 | 9.5~9.13 |
D | 对策实施 | 小组分工 现场实施 | 连续 | 9.14~9.29 |
C | 现场效果检查 | 现场检查验证 | 2 | 9.30~10.2 |
A | 巩固措施及成果总结 | 小组讨论 | 1 | 10.3~10.5 |
三、可行性分析
1、我QC小组整体素质较高,层次、专业搭配较好,且有公司作为技术后盾,有解决一定难度问题的能力。
2、施工班组施工经验很丰富,专业工人较多,且能较好地服从管理。
3、业主对混凝土圆柱质量非常重视,必要时可以考虑增加相应费用,有资金保障。
4、目前国内有大量同类工程的成熟方案可以借鉴。
四、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P阶段)
(一)现场取样调查
2013年9月5日至2013年9月6日我们小组对C馆混凝土圆柱进行了全面的实测实量、观感检查。本次调查共选择大约200个点(已施工混凝土圆柱),得出下列调查表:
序号 | 存在问题 | 不合格点 | 频率(占不合格点总数) | 累计频率 | 不合格率 |
1 | 圆柱形状不规则 | 32 | 28.32 | 28.32 | 16 |
2 | 垂直度偏差较大 | 25 | 22.12 | 50.44 | 12.5 |
3 | 接缝处漏浆 | 27 | 23. | 74.33 | 13.5 |
4 | 蜂窝麻面 | 12 | 10.62 | 84.95 | 6 |
5 | 露筋 | 6 | 5.31 | 90.26 | 3 |
6 | 涨模 | 11 | 9.73 | 100 | 5.5 |
7 | 合计 | 113 | 100 | ||
调 查 人: | 石松 | ||||
日 期 | 2013.9.5~2013.9.6 |
从图表可知,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圆柱形状不规则、垂直度偏差较大、接缝处漏浆。
(三)主要问题分析—寻找主要末端因素
2013年9月7日,本QC小组针对造成主要问题的可能末端因素(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和汇总,具体下见图:
(四)因素分析排查—确定要因
经过小组人员多日现场排查和集思广益,基本确定各项问题的主要造成因素:
主要问题 | 末端问题 | 确认方法 | 排查结果 | 排查人 | 时间 | 是否要因 |
圆柱形状不规则 | 工人施工经验少,操作不熟练 | 调查了解 | 工人均为专业木工工人,经验较多 | 赵伟 | 2013.9 .8 | 否 |
混凝土一次浇筑高度较高,未分层浇筑导致模板变形 | 现场检查 | 混凝土按照分层浇筑要求进行浇筑 | 赵伟 | 2013.9 .8 | 否 | |
施工中所用木模不能满足圆柱形状要求 | 现场检查、讨论论证 | 现场使用模板拼合复杂,截面尺寸不易控制,不适用于圆柱模 | 赵伟 | 2013.9 .8 | 是 | |
垂直度偏差较大 | 工人施工经验少,操作不熟练 | 调查了解 | 工人为专业木工工人,经验较多 | 赵伟 | 2013.9 .9 | 否 |
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垂直度未进行验收,或验收不合格即进行混凝土浇筑 | 调查了解 | 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已通过验收 | 赵伟 | 2013.9 .9 | 否 | |
未按方案确定的加固方案进行加固 | 现场检查 | 现场模板未按施工方案进行加固 | 赵伟 | 2013.9 .9 | 是 | |
垂直度控制系统不完善 | 现场检查 | 垂直度控制系统完善 | 赵伟 | 2013.9 .9 | 否 | |
施工中所用散拼木模不能满足要求 | 现场检查、讨论论证 | 散拼模板完全可以满足垂直度要求 | 赵伟 | 2013.9.9 | 否 | |
接缝处漏浆 | 工人施工经验少,操作不熟练 | 调查了解 | 工人为专业木工工人,经验较多 | 李永超 | 2013.9 .10 | 否 |
施工缝处未贴海绵条 | 现场检查 | 施工缝处未贴海绵条 | 李永超 | 2013.9 .10 | 是 | |
混凝土振捣时间过长、过振 | 调查了解 | 混凝土按照常规要求时间进行振捣,不存在过振现象 | 李永超 | 2013.9 .10 | 否 | |
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 | 查阅咨询 | 混凝土配合比合理正常 | 李永超 | 2013.9 .10 | 否 | |
施工缝处柱模与已浇混凝土交接处未设置抱箍 | 现场检查 | 施工缝处柱模与已浇混凝土保持100mm搭接,但搭接部位未设置抱箍 | 李永超 | 2013.9 .10 | 是 | |
振捣所用振捣棒型号不符合要求 | 现场检查 | 振捣所用振捣棒符合施工要求 | 李永超 | 2013.9 .10 | 否 |
现有问题 | 主要因素 |
圆柱形状不规则 | 施工中所用散拼木模不能满足圆柱形状要求 |
垂直度偏差较大 | 未按方案确定的加固方案进行加固 |
接缝处漏浆 | 施工缝处未贴海绵条 |
施工缝处柱模与已浇混凝土保持搭接的部位未设置抱箍 |
序号 | 主要因素 | 对策 | 负责人 | 拟完成时间 |
1 | 施工中所用散拼木模不能满足圆柱形状要求 | 向模板厂根据图纸尺寸订制定型圆柱木模板 | 徐捷 | 2013.9.12 |
2 | 未按方案确定的加固方案进行加固 | 加强施工过程控制,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进行加固处理,加强模板验收,不符合要求不允许浇筑混凝土 | 徐捷 | 持续 |
3 | 施工缝处未贴海绵条 | 按方案要求在施工缝处粘贴海绵条 | 徐捷 | 持续 |
4 | 施工缝处柱模与已浇混凝土保持搭接的部位未设置抱箍 | 施工缝处柱模与已浇混凝土搭接长度由至少100mm改为至少200mm,搭接部位设置一道抱箍 | 徐捷 | 持续 |
六、对策实施(D阶段)
实施一:
由于散拼圆柱模板存在先天性形状不规则问题,且安装、拆除不易操作,效率较低,见下图:
2013年9月11日,根据我QC小组集中讨论,圆柱决定采用工厂加工定型圆柱木模,见下图:
以下是我QC小组对圆柱钢模、圆柱木模、PVC圆模(双壁波纹管)进行的技术、经济分析。
各类圆柱模板性能比较表
材料名称 | 施工优缺点比较 | |||||
圆柱钢模 | 安装笨重 | 有蜂窝 | 保温差 | 不透气 | 不可以裁割 | 费用较高 |
圆柱木模 | 拆装简单 | 清水效果 | 保温好 | 透气性好 | 可任意裁割 | 费用适中 |
PVC模板(双壁波纹管) | 外形误差大 | 有蜂窝 | 保温差 | 不透气 | 可任意裁割 | 费用适中 |
条子拼模板 | 外形误差大 | 有麻面 | 保温差 | 透气性好 | 可任意裁割 | 费用低 |
同时,圆柱木模的壁厚与柱子的直径成正比增长,使得较大柱子在浇筑砼时,模板的承载力能满足要求,不致变形及破坏。
实施二:
根据新采用的圆柱木模,重新确定加固方案。首先是模板采用错位拼接安装,提高模板整体性能,在模板外围采用钢带抱箍进行模板水平方向上的约束,钢带抱箍竖向间距200~300mm。
模板安装好以后,在模板四周设四个竖向贯通木方,四周用水平钢管(竖向间距1.5m)卡牢木方,水平钢管与周围模板支架连接固定在一起。
实施三:
在圆柱周围紧靠施工缝部位粘贴一圈海绵胶条,使圆柱模板紧贴海绵条,保证模板接缝密实不漏浆。
实施四:
施工缝处柱模与已浇混凝土柱搭接长度由原来的至少100mm(由于模板错开拼接,较短的模板搭接长度为100mm)改为至少200mm,搭接部位设置一道抱箍,使模板和已浇筑混凝土接触更加紧密。
实施五:
2013年9月30日,由QC小组组长组织首次对策实施落实检查,以后每周定期专项检查一次,并随时抽查。
七、效果检查(C阶段)
根据前一阶段的实施情况,我们小组对后续施工区域进行了全面的检查,2013年9.30~10.2,对后续施工区域选取150个点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如下:
项目 | 不合格点数 | 检查点数 | 不合格率 |
形状不规则 | 7 | 150 | 4.67 |
垂直度偏差 | 6 | 150 | 4 |
接缝处漏浆 | 5 | 150 | 3.33 |
蜂窝麻面 | 7 | 150 | 4.67 |
露筋 | 4 | 150 | 2.67 |
涨模 | 5 | 150 | 3.33 |
上表反映了实施效果与本次制定的目标值的对比情况,由此可知,实施后的各项不合格率均低于相应目标值,这说明我们的本次活动是非常成功的,无需进行第二轮PDCA循环。
另外,由于采用的圆柱木模内壁光滑圆顺,模板紧固效果良好,在解决本工程主要问题的同时,蜂窝麻面、漏筋、涨模现象也显著减少;另外,由于该模板两侧采用了凹凸槽设计,相互卡接,也有效解决了模板拼缝处跑浆的问题,拆模后,拼缝处混凝土基本没有跑浆痕迹,由于该模板脱模性好,拆模后圆柱表面光滑、色泽一致,感观效果很好。
八、成果总结与巩固(A阶段)
1、本次QC活动成功解决了工程中出现的现浇混凝土圆柱各种突出质量问题,混凝土圆柱施工质量得到质的提升,取得业主满意,并为工程后续创优打下坚实基础。
2、本此活动采用了安拆简便、周转率较高的定型木模板,极大的提高了工程施工进度,业主非常满意,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模板周转次数的增加,再加之工程质量一次成优率高,减少返工、返修费用,本次活动共节约成本约324万元,经济效益明显。
3、总结本次QC活动成果,汇编成册上交公司,指导类似工程施工。
4、按照上述实施措施和方法,在后续施工中继续运用,巩固本次QC活动成果。
5、通过本次课题活动,小组对活动前后进行自我评价。由以下雷达图可知,在本次活动后,小组成员的综合素质均得到了显著提高。
小组活动自我评价评分表
序 号 | 项 目 | 自 我 评 价 | |
活动前(分数) | 活动后 (分数) | ||
A | 质量意识 | 65 | 100 |
B | 问题意识 | 63 | 95 |
C | 改进意识 | 50 | 80 |
D | 参与意识 | 60 | 86 |
E | 个人能力 | 63 | 90 |
F | QC知识 | 61 | 85 |
G | 解决问题的决心 | 70 | 93 |
九、下一步打算
本次QC活动虽然达到了预定的目标,解决了混凝土圆柱存在的质量问题,但接下来场馆工程还有大量倾斜圆柱等待施工,该类型圆柱施工难度可想而知,且我司缺少类似施工经验,故如何做好倾斜圆柱的施工质量控制,则是我们下一步考虑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