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打造艺体特色策略研究》
开 题 报 告
2014年,由我校校长杨亚同志申报的课题《普通高中打造艺体特色策略研究》经省专家评审,顺利立项;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的普通市级示范性高级中学,在办学过程中,受省级示范学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遭遇到生源质量瓶颈的困惑,不利学校发展,为了突破这一瓶颈,创建特色学校不失为是一条有效途径。学生基本上来自本县各个乡镇,在长期的艺体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艺体课程开发大有可为,学生对于艺体兴趣很浓,不少学生有艺体特长,经过调研和思考,打造艺体特色学校适合我校校情。为了真正做好创建艺体特色这项工作,经过调研,我们选择并申报了这一课题。
我们所指的“艺体特色”包括艺术和体育两大方面。其中艺术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校园文学等内容。
在此,我受课题组委托,作开题报告。敬请专家指导。
一.问题的提出:
1.现状分析。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但深入,办特色学校,创学校品牌成为中小学校的新的追求,新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要求中小学校都要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大力推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校本科研以校为本,立足学校,依托学校,为了学校,是学校深化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程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目的之一就是尊重地方差异、学校差异,体现课程的针对性与适应性,鼓励学校根据自身的客观现实确定教育思想,形成学校个性,基于学生素质发展,进行相关的课程资源开发正是有效实施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行动策略,同时也是学校从课程资源建设的这一核心角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学校特色教育的必然结果。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地处田园诗人陶渊明著《桃花源记》所述的之地。课程改革取得一定实效,办出学校特色、创学校品牌是现实的需要。学校艺体特色和品牌,是学校发展的有力杠杆。它是一定的教育思想在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上的自觉体现;是一定的教育思想在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上普遍形成的自觉习惯;是学校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而形成的独特的学校风貌。为此,我们提出这一课题进行探讨。
2.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两全”思想,体现办学特色。国内教育界自20世纪90年代来,逐步兴起学校艺体教育特色建设之风并取得一些成效。在开展学校特色建设实践的同时,学校特色建设的理论研究也相应展开。自1999年以来,教育期刊登载学校特色建设研究论文350余篇,主要是围绕学校特色建设的价值问题和如何建设问题两个层面进行探讨。2009年《人民教育》推出“学校特色建设专辑”,就学校发展途径、优质学校如何继续增强竞争实力等问题进行探讨和思考。
国外研究现状: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一场以有效学校、开放式学校、多元智能学校和学习型学校等为特征的“学校重建”运动。近年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相继开展了以特色学校为主题的教育改革运动,推出了一系列新型有特色的学校。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探索适合各自特点的学校特色模式,把学校特色看作是一个不断成长、不断发展的过程。
纵观以上研究内容和成果发现,本课题现阶段的研究还处于“入门”阶段,主要侧重于理论研究,操作实践层面的较少,未成系统性。本课题组通过对以上经验的搜集、学习和反思,认为本课题的研究应该不断向纵深推进,赋予时代新内涵,构建更加完善的研究体系及实践操作经验。因此,我们提出《普通高中艺体特色与品牌打造的研究》课题研究。
3.研究意义。研究本课题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的要求。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要求“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的特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也指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这都说明“办出特色”是国家对学校的要求;研究本课题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解决目前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教师科研水平,逐步形成“文化立魂,特色立校”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朝着三化“规范化、现代化、特色化”方向发展;研究本课题是为了实现学生最好的发展,培养出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充分挖掘学生艺体方面潜能,促进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传承学校优秀文化传统,顺应教育变革,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课题界定
(1)普通高中艺体特色。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普通高中学校在其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有别于其他学校并且在整体上具有独特、稳定、优质的学校个性的艺体风貌。包括校园文学、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和体育特色。
(2)艺体教育特色打造。学校在历史传承的基础上,基于办学主体的理性认识,通过对艺体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管理,形成明确内涵的艺体特色的过程。
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三.理论依据
1.区位优势理论:根据本地资源特色和学生特点,发挥教师特长,优先开发和建设特色课程,形成本校特色。
2.哈肯:协同理论认为,个体发展的各种素质是可以协调的。当某种素质优先发展时,与之相关的素质会得到提高。
3.皮亚杰: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先天遗传因素具有可控性和可变性,在环境的作用下,可以改变遗传特性,发展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
四.研究目标
总结学校教育发展历史,确立学校未来发展方向,提炼学校核心发展理念、打造学校艺体教育特色,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较充分的发展,使学校办学特色更鲜明,使学校得到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
(1)加强艺体教学方式方法和艺体校本特色课程与教学特色研究,培养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
(2)加强校园艺体文化建设研究,打造艺体校园文化品牌。
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以“认识自己的学校”作为研究出发点,总结反思学校办学发展历程,尝试使用SWOT分析技术,对自身现状进行“特色诊断”,弄清学校的现有优势(strength)、弱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风险(threat)。在此基础上,对学校的特色资源进行分析和整理,从找出特色办学的现实路径。分析、聚焦学校已有优势,厘清学校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办学经验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认真分析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从中提炼、扩展为学校艺体教育特色品牌。
五.研究内容
围绕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历程中发生的变化,明确构建学校艺体教育特色的新时代内涵。特确立以下研究子课题:
①学校艺体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研究。根据学校的音体美等课程教育基础与优势,坚持创新,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多元合作的艺体教育途径,探索一条有九中特色艺体教育的发展道路,形成艺体特色教育品牌;探索形成学校艺体特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做到管有风格,教有特点,学有特长;丰富艺体培养目标内涵,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教养、有个性、有竞争力、有特长的人;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新”的错位发展。
②校本特色艺体课程与艺体教学特色研究。按照突出全面和谐发展、突出校本特色、突出个性特长的“三突出”原则,完善三大课程板块:一是具有“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和谐发展”为特色的艺体基础型课程板块;二是具有竞争力特色的拓展型艺体课程板块;三是具有以培养创新力为目标的校园文学课程板块。
③校园艺体特色文化建设研究。探索建设具有时代化特色的学校文化,学校将在艺体精神文化建设、艺度文化建设和环境文化建设中突出特色和专业化内涵,本着“整体规划、体现特色、分项实施、逐步完善”的方针,构建具有九中特色的能够陶冶师生情操,塑造师生美好心灵,激发师生开拓进取精神,约束师生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艺体校园文化。
六.研究方法
①采用文献法。这一方法贯穿课题研究始终,一是了解课题领域行情,理清课题研究思路,寻求理论支撑,找准课题研究切入口;二是借鉴他人研究经验,加强对课题组成员的培训与引导;三是分析总结艺体特色研究的成果,探求课题研究的方法等。
②行动研究法。整过研究过程采用行动研究法。
③问卷调查法。研究之初采用此法,了解师生对艺体特色的认识及实施研究的可能性分析。
④实践总结法、个案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和分析,是研究工作在动态中进行。
七.技术路线
利用学校网站和学校教师工作群组织艺体课题组成员学习交流,网络培训,夯实理底;定期组织互动,专题研讨,问题诊断,建立艺体研究资料库,及时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贮存建设资源库。
八.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课题申报准备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2月)搜集相关课题研究资料,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调查摸查学校艺体教育特色现状,制订课题方案,撰写课题申报报告,完成课题申报。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研究阶段(2015年3月—2017年8月)
①2015年3月—2015年12月:课题分工,专家指导,访谈调查,进行子课题分解;明确子课题负责人,撰写实施方案,开展前期研究工作;总课题开题:专家指导、教师培训;课题按课程实施分三大板块:一是具有“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和谐发展”为特色的艺体基础型课程板块,全体课题组成员共同具体实施;二是具有竞争力特色的拓展型艺体课程板块,个类特长小组成员具体落实;三是具有以培养创新力为目标的校园文学课程板块,课题组校园文学社成员具体完成。
②2015年12月—2016年7月:全面开展研究工作;寻求艺体特色课程落实的有效途径。探讨艺体特色打造的方法,策略、原则等,组织研讨课,撰写经验总结、论文、个案分析等。
③2016年8月—11月:课题中期汇报:撰写中期报告,组织专家诊断、指导;
④2016年12月—2017年8月:根据中期评估反馈意见,及时调整、修改实施方案,继续开展研究。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7年9月—2017年12月)
①收集汇总子课题结题报告,撰写总课题结题报告;
②课题结题汇报会、相关成果鉴定与推广。
九.研究措施
1.学校设艺体中心,课题组在艺体中心和教科室指导下开展课题研究,本课题的研究,不仅是是学校艺体教学的一次变革,更是学校求发展的一次飞跃。为此,所有课题组成员由学校艺体中心及艺体教研组组成,学校安排研究工作中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从而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财力支持。
2.学校教科室加强对课题研究的检查和指导;指导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检查研究过程,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在上级各教科室、院的支持下从而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3.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艺体组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较好的合作水平。加快一体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从而为本课题提供有力实践支撑。
4.近几年,我校在上级教科所的指导下,在课题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省市立项的课题已结题或获奖的有很多。为我们做课题研究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
5.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特点、发掘本地艺体特色资源、发展学生艺体特长。开发艺体校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等策略,以学校艺体文化的形成促进学校艺体特色的形成。发掘与利用桃花源文化,聘请本区域艺术大师,开展艺术节活动,参加各级三独比赛,以点带面,发展文学、表演、音乐、美术、体育等多方面特长生。
6.把学校特色形成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以艺育人的作用,促使学校特色更加鲜明且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把特色学校的建设与校本课程开发结合起来,使学校特色更具生命力,着于本土资源;把学校特色建设与落实“两全(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采取统一与多样相结合的开放式评价方式,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机会,既艺术课程内容统一要求,个人展示百花齐放,使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把学校特色建设与高考改革结合起来,学生学有特长,考有方向,业有所专,为高考改革提供真实样本。
7.围绕研究假设寻求策略,在实践中验证,在验证中分析,在分析中实践;组织理论学习、专家引领、寻访名校、调查研究、校本交流、问题咨询、校外采风、文化寻根、参加竞赛、佳作展览、举办演出、媒体宣传、个人反思、集体研讨、改革评价等多种研究方式,把研究工作落到实处。
十.研究预期成果
1.研究论文(见研究主要任务分配表)
2.案例(校本课程、特长生个案、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育述事等)
3、研究报告
十一.人员分工
顾 问:
刘忠义:常德市教科院规划发展研究室主任 中学高级教师
廖学春:常德市教科院规划发展研究室副主任 中学高级教师
姜胜云:桃源县教研室主任 中学高级教师
刘一明:桃源县教研室副主任 中学高级教师
主要研究人员:
叶纯治 | 男 | 50 | 高级教师 | 副 校 长 | 历史学 | 桃源县第九中学 |
谢一彰 | 男 | 50 | 高级教师 | 教科室主任 | 高中语文教学 | 桃源县第九中学 |
金希姚 | 男 | 34 | 中学一级教师 | 艺体中心主任 | 体育与健康 | 桃源县第九中学 |
谢明华 | 男 | 41 | 一级教师 | 办公室主任 | 理论研究 | 桃源县职业中专 |
龚学志 | 男 | 50 | 一级教师 | 体育教学 | 桃源县第九中学 | |
周海军 | 男 | 49 | 中学美术一级 | 美术教学 | 桃源县第九中学 | |
李凯璇 | 男 | 32 | 二级教师 | 信息技术教学 | 桃源县第九中学 | |
刘雪松 | 男 | 41 | 一级教师 | 美术教学 | 桃源县第九中学 | |
汤志辉 | 男 | 35 | 一级教师 | 音乐教学 | 桃源县第九中学 | |
龙雅琴 | 女 | 23 | 音乐教学 | 桃源县第九中学 | ||
王志勇 | 男 | 40 | 二级教师 | 体育教学 | 桃源县第九中学 | |
周 萍 | 女 | 34 | 二级教师 | 体育教学 | 桃源县第九中学 | |
李绍宏 | 男 | 34 | 一级教师 | 体育教学 | 桃源县第九中学 | |
敬 茜 | 女 | 30 | 美学教学 | 桃源县第九中学 |
⑴《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探索与实践》 吴建伟 - 《科学咨询》,2003年第6期。
⑵《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理论与实践》古殷 - 《教育导刊》,2003年12期。
⑶《注重艺术教育 创建特色学校》熊艳娟 - 《江西教育》,2008年33期。
⑷《艺体之花在这里绽放——江苏省吴江市菀坪学校创建“艺体”特色学校的实践回眸》吴明初,刘新平 - 《网络科技时代》,2008年16期。
⑸《强化艺术教育 创建特色学校》靳福炯 - 《山西教育》,1994年06期。
⑹《实施素质教育 创建艺术特色学校》刘芝芳 -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00年 第10期。
⑺《实施艺术教育 创建特色学校》周慧芹 - 《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⑻《加强艺术教育 创建特色学校》蔡润 - 《甘肃教育》,2006年22期。
⑼《开发陶瓷艺术资源,创建特色学校》吴丹 - 《基础教育研究》,2013年08期。
⑽《以艺术教育为依托 创建特色学校》翟美峰 - 《河南教育》,2004年12期。
⑾《突出艺术教育特色,创建特色学校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究》骆义基 - 《文教资料》,2011年20期。
⑿《创艺术特色学校育全面发展人才—攀钢十六小熏陶、渗透、发展艺术特色办学模式实验略记》杜跃进 - 《教育科学论坛》,2002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