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进度表)
一、指导思想:
依据学校九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质,取得明年中考优异成绩及个人教学教研的质量和水平为目的。
二、学情分析:
通过初二学年的教学,从整体来看,所任教两个班级的学生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八年级共有学生44人,大多数同学爱好语文学习,有十分之一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好,语文成绩优异。另有十分之三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差,成绩仍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地理解所阅读的文章内容,不敢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写文章词不达意,材料成旧,抓不住要领,对语文学习兴趣不是十分浓厚。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让学生感悟人生,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关于人与自然。第四单元关于民俗文化,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古文阅读。六个单元有阅读,这套教材的主要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一是比较全面的体现了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二是建立了具有整体综合语文教学效应的“单元合成,整体训练”的新的语文教材编排体系;三是设计了比较完备的助学系统,利教便学;四是坚持了教学内容的质和量的统一,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九年级语文的学习,是初中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第五、六学期),也即最后阶段。教学重点上升为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学生懂得语文对生活的服务关系,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重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学生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还要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
2、强化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化阅读训练和记叙文体、议论文体的写作训练,进行记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训练,并落实到实际运用上;重视文言文的阅读与拓展。
五、教学目标:
1、德育渗透: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打下基础。
2、学习目标: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荚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六、教学措施:
1、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常练习字,养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
2、除课堂的大作文外,鼓励学生平时多练笔,从句段开始,多写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来,使学生写作能力能渐渐地得以提高。
3、多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如让学生自己办手抄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4、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5、本学期的重点放在基础较差学生身上,做好转差促优的工作,提高优等生的水平,带动中等生,鼓励后进生。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 | 时间 | 进度计划 | 课时 |
第1周 | 9月1日至9月9日 | 《沁园春·雪》的意象与情感 《我爱这土地》意象的选择与组合 《乡愁》中情感的表达 《你是人间四月天》的意象和意境 | 4 |
第2周 | 9月13日至9月16日 | 《我看》:春的赞歌 单元总结课:如何阅读现代诗歌 《艾青诗选》中的赤子深情 《艾青诗选》中的抒情方式 | 4 |
第3周 | 9月19日至9月23日 | 观点确定与论据的使用——以《敬业与乐业》为例 《论教养》《精神的三间小屋》的说理特色 议论性文章中作者的立场态度——以《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为例 单元总结课:梳理议论性文章的基本行文思路 | 4 |
第4周 | 9月26日至9月30日 | 单元总结课:明确议论性文章中材料与观点的关系 写作:观点要明确——确立文章观点及凸显文章观点 综合性学习:明“君子自强不息”的内涵 | 4 |
第5周 | 10月1日至10月7日 | 国庆节 | |
第6周 | 10月17日至10月21日 | 综合性学习:辨“君子自强不息”的价值 《岳阳楼记》中的景之异 《岳阳楼记》的忧乐情怀 《醉翁亭记》中的景之美 | 4 |
第7周 | 10月24日至10月28日 | 《醉翁亭记》中的“乐” 《湖心亭看雪》的淡笔浓情 《行路难》中的人生态度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情与理 | 4 |
第8周 | 10月31日至11月4日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心路历程 从古诗文中品中国古代文人的儒士情怀——独善其身 从古诗文中品中国古代文人的儒士情怀——兼济天下 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论据的可靠恰切 议论要言之有据——论据的丰富多元 | 4 |
第9周 | 11月7日至11月11日 | 期中复习 | 7 |
第10周 | 11月14日至11月18日 | 期中考试 | |
第11周 | 11月21日至11月25日 | 单元导引课:如何阅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 抓变化,探主旨(1、2/3)——于人物变化中读《故乡》 | 4 |
第12周 | 11月28日至12月2日 | 《我的叔叔于勒》的情节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的人物塑造 《我的叔叔于勒》的主旨探究 《孤独之旅》的人物心理刻画 | 4 |
第13周 | 12月5日至12月9日 | 迁移阅读课:用小说要素解读小说 阅读讲评课:用小说要素解读小说 写作:学习缩写——叙事性文章及议论性文章的缩写 | 4 |
第14周 | 12月12日至12月16日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论证方式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论证方法 《怀疑与学问》的论证思路 《怀疑与学问》的论证语言 | 4 |
第15周 | 12月19日至12月23日 | 《谈创造性思维》的主要观点 《创造宣言》的说理特色 议论文的观点与论证 迁移阅读课:简单议论文的阅读 | 4 |
第16周 | 12月26日至12月30日 | 迁移阅读课:复杂议论文的阅读 写作:论证要合理——论证逻辑的周密严谨及论证方法的恰当丰富 《智取生辰纲》:于“智”的角逐中观情节精妙及品人物风采 | 4 |
第17周 | 1月2日至1月6日 | 《范进中举》中人物丑态的表现(1、2) 《三顾茅庐》的情节设计 《刘姥姥进大观园》的人物塑造——正面刻画及侧面烘托 | 4 |
第18周 | 1月9日至1月13日 | 写作:学习改写——改变叙事角度(二课时) 名著阅读:从人物的自身经历及人物之间的比较解读《水浒传》 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 | 4 |
第19周 | 期末复习 |
第20周 | 期末考试 | ||
第21周 | |||
第22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