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学校10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讪笑(shān)虐待(nüè)炽热(chì)锲而不舍(qì)
B.坍塌(tān)悲怆(chuàng)哺育(pǔ)苦心孤诣(zhǐ)
C.镌(juān)刻枯涸(hé)栖息(qī)怏怏不乐(yàng)
D.亵渎(dú)妖娆(náo)盔甲(kuēi)丢三落四(l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劫难蓬蒿锋芒毕露慷概大方
B.阴晦滑稽断章取义销声匿迹
C.霹雳搏识迫不急待眼花缭乱
D.烦燥刻薄再接再厉谈笑风声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的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快乐 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2)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 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3)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 的文字。
A.固然 孕育 深恶痛疾 B.当然 培育 痛心疾首
C.当然 孕育 痛心疾首 D.固然 培育 深恶痛疾
4.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任何人都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 。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①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②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③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为了防止校园不发生安全事故,学校老师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
B.是否重视课内外阅读,是能否学好语文的关键。
C.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D.吸烟不仅在直接接触部位引起癌症,还会在间接部位引起癌症。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诗歌鉴赏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本诗以“ ”这一个字为构思脉络,以“ ”这一个词突出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2分)
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特点的?(2分)
三、句子默写
8.填补下列名句或按要求填空。(8分)
(1)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论语》十则)
(2) ,一览众山小。(杜甫《春望》)
(3)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4)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5)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7)人们常引用李白的《行路难》中的这两句诗来互相激励,鼓舞斗志: , 。
四、名著阅读
9.“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
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
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是壮丽的事业
——为人类的而斗争。’”
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引以为座右铭的文字,就出自原苏联小说 《 》,文中主人公是 。(2分)
五、综合性学习
1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请你参
与“事事关心”的综合性学习系列活动。(8分)
材料一 据新华网报道,日本强烈地震后,东京的地铁广播一直在播放:“东京地铁
为延误了您的时间而致歉,这是因为刚刚发生了一场很大的地震。”与此同时,灾民们都在安静有序地寻找回家的路。
(1)(概括)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信息。(2分)
材料二 日本地震后,社会谣传福岛核电站爆炸造成的核污染,会影响我国近海盐
场的食盐质量。由此,我国许多地方一度出现食盐抢购的风尘潮。3月17日上午,岳阳很多地方出现了抢购食盐现象,部分超市因疯狂抢购,造成食盐脱销、秩序混乱,需门介入维持秩序。
材料三 据《岳阳晚报》报道:3月17日,市领导带领物价局、盐务局、工商局、商务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到食盐供应单位和各大商场、超市检查食盐供销情况,并对某些超市擅提高食盐价格的行为予以处罚。在抢购风脱销几小时后,由湖南省轻工业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岳阳分公司配送的140件食用盐,于3月18日14时运抵岳阳心连心超市商业步行街店。
(2)(点评)请对材料二、材料三所反映的内容分别用一句话点评(只作对或错的判断不计分)。(4分)
材料四 针对食品安全中的现象,5月24日,商务部召开2011年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会议要求各部门强加宣传教育和监督工作,并讨论了《2011年商务部食品安全工作要点》
(3)(宣传)请就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拟一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突出,不超过20个字)。(2分)
高科技反酒驾
交通部的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因驾驶员酒后驾车所导致的交通事故平均每年有25万余起,造成约5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近13亿,在国外酒后驾车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不断推广预防酒后驾车的新技术成为挽救人们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常用酒精呼吸检测仪仅只能初步显示司机饮酒过度与平顺,有酒后驾车嫌疑的司机将被带到局接受血检等进一步检测,以确定其体内酒精含量是否超标。而英国内政部计划推出一种先进的“超级”酒精呼吸检测仪,能当场认定司机是否违法酒后驾车。这种检测仪能根据体温、呼吸频率等情况,准确判断汽车驾驶者体内的酒精含量。
在不少国家,在推行酒精锁,以防止醉酒司机上路。在瑞典,已经有1500辆沃尔沃卡车安装了酒精锁装置。酒精锁是一种车载检测装置,司机向酒精锁配备的酒精检测仪呼气,经仪器测试认定司机没有饮酒后,酒精锁才会开启,否则汽车无法发动。但这种装置的缺陷在于可以作弊,司机可以叫其他来饮酒的人帮助他开锁。
为此,意大利贾拉拉大滨研究人员开发了一款名为“天使”和新型车载探测仪。这中探测仪安装在驾驶室内的车载电脑中,有3个小型探测头围绕在司机周围,主要探测司机呼出的气体,当气体中酒精浓度超标时,探测仪会发出蜂鸣声提出警告。如果司机不停车,探测仪将通过车载电脑自动发出指令,迫使汽车无法启动或逐渐停止行驶。
日本和美国的手机制造商利用类似“天使”检测仪的方法,分别开发出可以预防酒后驾驶的新型手机。一旦驾驶员酒后驾驶,这种手机内的酒精传感器就能第三地检测到驾驶员呼出气体中的酒精含量。这种手机主要用于帮助公交车和出租车公司判断自己的司机是否可以安全开车。
一些新的光学手段也应用于对付酒后驾车者。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家器械公司开发出一种皮肤接触酒精测试仪。这种仪器由糖尿病检测仪改造而成,可向司机的胳膊发射光束,通过反射光束来分析司机胳膊皮肤下血管中血液里的酒精含量是否超标。这种检测仪从检测到产生结果只需60秒,与之相比,呼吸酒精测试需要20分钟,标准验血则需要数天时间。
俄罗斯圣彼得堡一家激光公司研发了激光酒精测试仪,可对司机是否饮酒进行远距离探测。检测仪发射一束专门的激光,透过挡风玻璃对车内空气进行检测,如果空气中酒精含量超过百万分之一,食品会根据反馈信号报警。
此外,一些集多种检测手段于一体的检测管理系统在国内外也得到了应用。日本一家汽车制造商开发出一种防酒后驾车的概念车。北京公交旅游公司也在国内首次推行新型车载酒精检测连锁管理系统。这一系统由车载酒精检测仪、车辆连锁控制系统、管理员多级管理系统组成。驾驶员发动车辆前,先打开钥匙门第一档接通电源,管理系统同时启动,驾驶员需按指令读秒吹气、设备随即进入检测阶段,15秒内,检测随即能显示。如通过,驾驶员将可以继续正常操作,发动车辆。否则,车子电路自动阻断,无法发动。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随着预防洒后驾驶的拉动手段日益更新,我们相信,因“酒驾”导致的交通事故也会日益减少。
11..下列句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英国内政部已推出一种先进的“超级”酒精呼吸检测仪。
B.抽有国家、都在推行酒精锁,以防止醉酒司机上路。
C.俄罗斯圣彼得堡原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开发出一种皮肤接触式酒精测试仪。
D.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反“酒驾”的科技手段正在日益更新。
12.(小题2).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写出其中三种并各举一例。(3分)
; ; 。
13..“这种手机主要用于帮助公交车和出租车公司判断自己的司机是否可以安全开车。”一句中加点的词“主要”可否删除?为什么?(2分)
低头与昂首
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不得。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疼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要取得成功,首先要学会低头。这恰如一支高昂的曲子,起首往往是低调的。低头,既是正确认识自己,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什么时候都高昂着头,实际上是抬高自己,看低别人。你瞧不起别人,人家干吗要瞧得起你呢?因此,你再优秀,再有名,也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
当然,低头并不意味着把自己不当人。低头不应该是流水,越流越低。一支曲子,越唱越低,就会唱不下去。有人把低头理解为唯唯诺诺、忍让一切,理解为逆来顺受、低声下气,这是不正确的。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应聘者一个接一个进去接受考试。每进去一个人,主考官不由分说,凌空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捂着脸出来的人都落选了,他们是低头的人。后来,有个年轻人进去,主考官同样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年轻人定了定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给主考官同样一记耳光,说:“就是这个滋味。”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年轻人被录用了。
富兰克林以低头抵达成功,年轻人却以昂头被录用,这是不是矛盾的呢?
不,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把自己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在摆放自己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在摆放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15..请找出文中运用了比喻认证方法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3分)
16..文中说低头不是“逆来顺受、低声下气”。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差一分钱 葛取兵
(1)父亲一定有心事。
(2)父亲的脸上隐约悬着一个结,即使父亲开心的时候,那个结也躲在父亲的笑容背后,冷不丁探出一下头。
(3)父亲是在寻一个人。同学?朋友?亲戚?也许是父亲最初的恋人。我曾经问过母亲,母亲摇了摇头,脸上也挤满了问号。
(4)父亲才五十岁,身体却有些不恙。近来父亲的咳嗽好像奔跑的火车,一咳好像要吐出五脏六肺来,脸弊象三国的红面关公,吐出的痰丝中竟有点点猩红,宛如暮春开败了的桃花。医生说,是肺癌!晚期。
(5)我们惊呆了!母亲哭得像个泪人,仿若从淫淫秋雨中穿过,一身的水汽,有雾,沉沉的。父亲的脸却静如止水。
(6)父亲依旧在寻寻觅觅。打电话,写信,一向不喜欢上网的父亲竟然叫我帮他弄个QQ号,父亲说,网名就叫差一分钱吧。
(7)我扑哧一笑,这个网名也太别扭了吧。我想,父亲的网名应该土得掉渣。
(8)入秋。温暖如春。我陪父亲来到老家的一个小镇。青石小街,漏墙花窗,石桥石阶,让我怦然心动。走在长长的巷子,我总忍不住探头聆听,是否有锟饨担的敲梆声。
(9)父亲更是有了知根知底的亲切。学校应该就在巷子的尽头了。父亲说。
(10)果然,当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完小巷,抬头一望,镇中学就在我们的对面。
(11)从父亲的咳嗽中,我隐约看到三十年前,确切地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就在这个中学,一个十九岁,身体很瘦弱的孩子,正坐在教室里梦想着跳越“龙门”。这可是农家伢子唯一的独木桥。
(12)孩子很聪明,学习成绩不错,可就是有些粗心。孩子嘛,难免。
(13)那天,数学老师给了孩子一把1分、2分的硬币,说,这是两毛钱,去帮我买包烟吧。
(14)孩子一脸青春地冲出教室,来到供销社,营业员接过钱,一数,说,少一分钱。
(15)孩子急了,老师明明在教室说是两毛钱,自己也粗略地数了一下,怎么差一分钱呢?难道是路上丢了?不可能,自己用手紧紧捏着,生怕掉一分钱,短短的几百米,钱都捏出了一层浅浅的汗水。眼泪不知不觉地爬满了整个脸颊。这时,一个卖鸡蛋的中年妇女掏出一分钱,帮助孩子买下了一包烟。
(16)孩子兴冲冲地把烟交给了老师,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17)正在讲解数学试卷的老师愣了一下,说,你还蛮有本事,少一分钱都能买到烟。
(18)孩子呆了,一脸迷惑地望着老师。教室里很寂静。
(19)老师对全班同学说,你买烟时有人帮你出一分钱,是你运气好,碰到了好心人。高考呢,少一分,哪个好心人送你一分哟。孩子终于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大哭一场!
(20)打这件事后,那孩子宛若变了一个人似的——读书非常用功。那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是302分,孩子考了303分,被师范学校录取。
(21)当年那个孩子就是父亲。父亲说,我后悔呀,当时连一句感谢的话语都未说。一分钱,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分钱,但当时一个鸡蛋才三分钱呀!
(22)父亲一直想当面感谢那位好心人。可每次都是无功而返。三十年了,时光如过眼烟云,但那位卖鸡蛋的好心人,一直驻守在父亲的心中,让父亲无数次膜拜。
(23)从古镇回来。秋天一个劲往里走,细雨连绵,寒风四起,冬日悄然逼近。
(24)父亲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看来父亲的心结是解不开了。
(25)一天,父亲的气色突然好了许多,父亲贴着我的耳朵说,我还有1000元钱,你给那个古镇汇去,帮助那里需要帮助的老人。
(26)解铃还得系铃人。父亲终于找到了自我解脱的办法。或许,其中有一个老人就是那个卖鸡蛋的中年妇女,如今应该已是满头华发的老人了吧。
(27)我忙赶到邮局把钱汇了过去,当我把汇款回单交给父亲时,父亲的脸上绽出一丝笑容。我清晰地看到,那个悬着心结也悄然溜走了,远远的,未留一点痕迹。
17..文中第(4)段划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8..从全文看,文中(11)~(20)自然段记叙的顺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3分)
19..文中(23)自然段划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20..文中多次提到父亲的心结,父亲的心结到底是什么呢?(2分
21..本文人物形象塑造非常成功,感人至深。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3分
七、文言文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
(1)臣之妻私臣 ( ) (2)皆以美于徐公 ( )
(3)王之蔽甚矣 ( ) (4)面刺寡人之过者 ( )
23..请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各划一处)(2分)
(1)今齐地方千里 (2)上书谏寡人者
24..翻译。(2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5..结合选文思考,齐威五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2分)
八、命题作文
26.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写作。
题一:我也有一套
题二: 如此美丽(将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
1.C
【解析】
【详解】
A讪笑(shàn);锲而不舍(qiè)。B哺育(bǔ);苦心孤诣(yì)。D妖娆(ráo);盔甲(kuī)。
2.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汉字字形,平时应多积累牢记,结合词语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写法。A.慷概--慷慨;C.搏识--博识,迫不急待--迫不及待;D烦燥--烦躁;谈笑风声--谈笑风生。
3.A(2分)
【解析】这是同义词辨析考点。学生对配伍题中同义词辨析应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从词语含义、程度、对象、范围、色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选出正确的答案。这里“固然”“孕育”“深恶痛疾”程度要深,表达效果更好。
4.C(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句子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对于句子顺序,平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典型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对于句意理解,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意思。此处②③①的顺序是创造力产生的逻辑顺序,即好奇心、不满足一个答案、产生灵感。
5.A(2分)
【解析】这是关于句子语病考点。要求学生了解常见的成分残缺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语意重复 、句式杂糅 、前后矛盾 、否定不当 、成分赘余等病句的类型、学会使用修改符号对病句加以规范修改,并学会修改语段中的病句。具体表现为:A中说法不合事理,应删去“不”。
6.行;最爱 (每空1分,共2分)
7.①这句话选取了“早莺、暖树、新燕、春泥”等富有代表性的景物。(1分)②抓住了“争”“啄”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并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1分)
【解析】
6.题目中蕴藏作者的构思脉络;尾联“最爱”体现作者的情感。
7.这句话选取了“早莺、暖树、新燕、春泥”等富有代表性的景物。用“早”来形容黄莺,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白居易并没有看到很多的“早莺”和“新燕”,只有“几处”、只见“谁家”而已,正因为少,才是“早莺”,才是“新燕”,才有一种感知春天到来的喜悦。
8.(1)勿施于人;(2)会当凌绝顶;(3)濯清涟而不妖;(4)草色遥看近却无;(5)会挽雕弓如满月;(6)黑云压城城欲摧;(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都不计分,共8分)
【解析】
【详解】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凌”“濯”“摧”“沧”等字词的书写。
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10.(1)日本大地震发生后,灾民们井然有序。(2分)
(2)少数市民抢购食盐的行为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2分)党和应对社会恐慌措施及时有效。(2分)
(3)富有文采,主题突出即得满分,其余酌情给分。(2分)
【解析】
【详解】
(1)考查对材料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材料,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分析作答即可。如可提取“日本强烈地震后”“与此同时,灾民们都在安静有序地寻找回家的路”等句分析整理即可答出答案。
(2)题干要求对材料二、材料三所反映的内容分别用一句话点评。首先要读懂这两则材料的大意,然后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或现象进行评论,提出你的看法。让材料二可针对“我国许多地方一度出现食盐抢购的风尘潮”的现象,材料三可针对“市领导带领物价局、盐务局、工商局、商务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到食盐供应单位和各大商场、超市检查食盐供销情况,并对某些超市擅提高食盐价格的行为予以处罚”等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3)宣传标语,感情要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是主题要鲜明,一定不能脱离“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主题。平时要注意观察、阅读好的宣传语、提示语、标语等,多体会其中的优点,汲人所长,为我所用。
11. D
12. 列数字。例句:近年来我国因驾驶员酒后驾车所导致的交通事故平均每年有25万余起,造成约5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近13亿元。
举例子。例句:在瑞典,已经有1500辆沃尔沃卡车安装了酒精锁装。
作比较。例句:这种酒精检测仪从检测到产生结果只需60秒,与之相比,呼吸测试仪需要20分钟,标准验血则需要数天时间。
作诠释。例句:这种仪器由糖尿病检侧仪改造而成,可向司机的胳膊发射光束,通过反射光来分析司机胳膊皮肤下血管中血液里的酒带含量是否超标。(只要找出三种说明方法并且所找例句与说明方法相匹配即可。每种1分。共3分)
13. “主要”一词不能删去。如果去掉,句子的原意就发生了改变。这种手机不仅仅用于帮助公交车和出租车公司封断司机可否安全开车。还有其他的功用。“主要”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出“不能删去”1分,答出“主要”的作用1分)
【解析】
1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第二段“而英国内政部计划推出一种先进的‘超级’酒精呼吸检测仪”是“计划”而不是已经推出,所以A项的说法是错误的;第三段“在不少国家,在推行酒精锁,以防止醉酒司机上路”,而不是如B项所说的“都”在推行,所以B项说法错误;第八段“俄罗斯圣彼得堡一家激光公司研发了激光酒精测试仪”,与C项说法不同,所以C项说法错误。故选D。
12.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方面来分析其作用。从“60秒”“20分钟”可以看出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从“与之相比”可以看出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突出地说明了皮肤接触酒精测试仪的速度之快。
1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类试题需要首先解释加点词语的大意,然后根据其所在的句子,分别说明带有加点词和去掉加点词句意发生的变化,最后一句话点明加点词对说明语言准确性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示范围,说明这种手机不仅有判断司机是否可以安全开车的功用,还有别的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4. 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2分)
15. “这恰如演奏一支高昂的曲子,起首往往是低调的”。(1分,这句话运用比喻的论证方法把取得成功比作演奏一支高昂的曲子,生动、形象地邻了一个深奥的道理: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就要学会低头。(2分)
16. 同意。我认为“低头”不是身体上的一个动作,不是认输,应当是低调、谦虚、不露锋芒,在工作或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用自己的实力说话。(开放性试题,扣住“低头”的尺度即可)(3分)
【解析】
14.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学会在文章中找出和概括符合观点的句子。如可提取文末一句“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作为答案。
15.议论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要掌握,了解每一种论证方法的具体作用,作答时学会结合语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这恰如演奏一支高昂的曲子,起首往往是低调的”明显运用了比喻的论证方法,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语段首句“要取得成功,首先要学会低头”的观点。
16.文中说低头不是“逆来顺受、低声下气”但生活中也有人赞赏忍气吞声甘受胯下之辱的韩信,称道曲意逢迎讨好夫差的勾践,认为正是当初他们肯“低头”,才让韩信日后有机会成为三军统帅,让勾践最终有机会吞并吴国。结合全文内容,要注意把握“低头”的尺度和“昂首”的尺度。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17. 比喻、夸张。(l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咳嗽的声音大,暗示父亲的病情很重了。(2分)
18. 插叙。(1分)交代了父亲心结的来由,使文章内容更充实。
19. 渲染了悲凉的气氛。(1分)暗示父亲生命已快走到尽头,心结却仍未解开。
20. 父亲的心结是找到那个卖鸡蛋的中年妇女(1分)并感谢她、报答她。(1分)
21. ①父亲一直想找到三十年前那位曾帮助过他的妇女,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知恩图报、懂得感恩的人;②父亲病重直至生命结束都不放弃寻找恩人,是一个执著的人;③父亲用捐善款的方式报答恩人,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乐善好施、心地善良的人。(结合文章内容,答出“知恩图报”或“懂得感思”即可得2分,还能答出执著、善良等即可得3分)
【解析】
17.本题考查划线句的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效果。根据修辞的种类来分析修辞手法,然后根据划线句子的前后文来分析表达效果即可。“近来父亲的咳嗽好像奔跑的火车,一咳好像要吐出五脏六肺来”比喻和夸张手法连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咳嗽的声音大,暗示父亲的病情很重了。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做铺垫。
18.本题考查叙事方法以及作用。(11)-(20)段记叙的顺序是插叙,作用主要是使内容更充实。插叙。交代了父亲心结的来由,使文章内容更充实。从结构上讲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9.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有:(1)渲染气氛,(2)烘托心情,(3)推动情节的发展。“秋天一个劲往里走,细雨连绵,寒风四起,冬日悄然逼近”是典型的自然景物描写,用以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暗示父亲生命已快走到尽头,解开心结的任务非常紧迫。
20.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父亲讲的故事来概括父亲的心结即可。找到当年那个给了他一分钱的好心人并当面感谢。可分析写信、打电话,申请QQ号并取名为“差一分钱”,回老家古镇探访,给古镇的老人汇1000元钱等情节。
2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文章对父亲的具体描写和情节来分析即可。如,如父亲是一个知恩图报、懂得感恩的人,可分析一直想找到三十年前那位曾帮助过他的妇女的情节。父亲是一个执著的人,可分析病重直至生命结束都不放弃寻找恩人等情节。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与描写。
22. (1)偏爱;(2)认为、以为;(3)受蒙蔽;(4)指责。(每词1分,共4分)
23. (1)今齐地/方千里;(2)上书/谏寡人者。(每处1分,共2分)
24. (群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并使我听到的,得下等奖赏。(解释了“闻”1分,注意了句式、语意连贯1分)
25. 齐威王之所以能战胜于朝廷是因为邹忌善于劝谏和齐威王善于纳谏。(2分,每点1分)
【解析】
22.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私”:偏爱。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以”作为文言虚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1)今齐地/方千里;(2)上书/谏寡人者。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划开。
2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谤讥”:议论。“闻”:使……听到。“下”:下等。
25.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齐威王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可从邹忌善于劝谏和齐威王善于纳谏等角度作答。
26.略
【解析】
写作评分标准
等级 项目 | 一类卷 41~45分 | 二类卷 36~40分 | 三类卷 27~35分 | 四类卷 18~26分 | 一类卷 18分以下 |
内容 | 立意深刻,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有创新意识。 | 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 中心基本明确,内容比较具体,感情较真实。 | 不切题,内容空洞,中心不明确,感情不够真实。 | 完全离题,无中心,无内容,感情不真实。 |
语言 | 语言准确,流畅生动,简明得体。 | 文句通顺, 语病较少。 | 语句基本通顺,有语病。 | 语句不通顺,病句多。 | 语序混乱,病句多。 |
结构 |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 结构较完整,条理较清楚,层次较分明,详略较得当。 | 结构基本完整,有一定条理,详略不当。 | 结构不完整,条理与层次不够清楚。 | 结构零乱,条理不清楚或有头无尾。 |
一类卷 5分 | 二类卷 4分 | 三类卷 3分 | 四类卷 2分 | 五类卷 2分以下 |
端正,整洁,正确率极高。 | 端正,整洁,正确率高。 | 较为整洁,涂改少,正确率较高。 | 书写潦草,卷面不整洁,错别字多。 | 字迹不清,涂改多,书写杂乱,错别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