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必修1分子与细胞综合检测...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5:14:36
文档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必修1分子与细胞综合检测...

高中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必修1分子与细胞综合检测题能力提升01卷考试范围:必修1册;考试时间:9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如果以NH4NO3作为氮肥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内利用含氮元素的单体合成生物大分子时都是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键B.不同的作物根细胞吸收和两种离子的速率不一定相同,且与水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的过程C.
推荐度:
导读高中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必修1分子与细胞综合检测题能力提升01卷考试范围:必修1册;考试时间:9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如果以NH4NO3作为氮肥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内利用含氮元素的单体合成生物大分子时都是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键B.不同的作物根细胞吸收和两种离子的速率不一定相同,且与水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的过程C.
高中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同步检测 必修1分子与细胞 

综合检测题  能力提升01卷

考试范围:必修1册;考试时间:9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如果以NH4NO3作为氮肥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内利用含氮元素的单体合成生物大分子时都是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键

B.不同的作物根细胞吸收和两种离子的速率不一定相同,且与水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的过程

C.植物根细胞吸收这两种离子过程与核糖体和线粒体有关

D.一次性施NH4NO3过多,可能会导致作物根细胞生命活动出现障碍,影响  和 的吸收和运输

2.如图甲是组成乙或丙的基本单位(单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如果甲中的m是U,则甲一定是丙的基本单位

B.如果甲中的m是G,则甲一定是乙的基本单位

C.如果甲中的a是脱氧核糖,则甲物质聚合成的大分子物质可以分布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D.如果甲中的a是核糖,则甲物质聚合成的大分子物质可以分布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3.大麦种子吸水萌发时淀粉大量水解,新的蛋白质和RNA分别在吸水后15~20 min和12 h开始合成。水解淀粉的淀粉酶一部分来自种子中原有酶的活化,还有一部分来自新合成的蛋白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淀粉水解产物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呈现砖红色

B. 干种子细胞中的淀粉酶和RNA消失,因此能够长期保存

C. 萌发种子与干燥种子相比,前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更高

D. 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可使其无须发芽就产生新的淀粉酶

4.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许多植物会储存大量的油脂。这些油积累在一种由内质网衍生而来的油质体中(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内质网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    B.油脂可被苏丹Ⅲ染液染为橘黄色

C.油质体内的油脂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D.油质体中的油脂在两层磷脂分子之间积累

5.某研究小组将水稻幼苗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并利用蒸馏水、适宜浓度的培养液(含Mg2+、等多种无机盐离子)进行了相关实验,如表所示。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甲、丙两组幼苗的叶色出现黄化现象、乙组幼苗能正常生长。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适量的蒸馏水等量的培养液等量的培养液
适宜光照适宜光照黑暗
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
A.Mg2+和是叶绿体色素的组成成分

B.水稻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吸收无机盐离子

C.光照为幼苗吸收无机盐的过程提供能量

D.植物的正常生长需要Mg2+、等离子

6.新冠肺炎疫情警示人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戴口罩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B.病毒能够在餐具上增殖,用食盐溶液浸泡餐具可以阻止病毒增殖

C.高温可破坏病原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煮沸处理餐具可杀死病原体

D.生活中接触的物体表面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勤洗手可降低感染风险

7.下列关于细胞膜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分子在膜中分布是均匀的,部分镶嵌或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B.细胞膜只由磷脂和蛋白质两种成分组成,且都能有限度地运动

C.不同细胞的细胞膜中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

D.不同细胞的细胞膜中的蛋白质种类相同

8.细胞膜、核膜及细胞器膜统称为生物膜,下列对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完全相同

②细胞内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多种化学反应的进行提供了条件

③细胞膜在细胞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④生物膜把细胞质分隔成多个微小的结构,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而互不干扰

⑤各种细胞器膜在结构上都是各自的

A.②④    B.②③    C.③⑤    D.①⑤

9.用丙酮从口腔上皮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S1,设细胞膜表面积为S2,则S1与S2关系最恰当的是(   )

A.S1=2S2    B.S1 >2S2    C.S1 <2S2    D.S2< S1 <2S2

10.下列说法中,与生物膜发现史不一致的是(   )

A.欧文顿在实验基础上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推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磷脂一蛋白质一磷脂三层结构构成的

D.科学家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和鼠细胞并进行融合,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11.红苋菜的叶肉细胞中含有花青素。若将红苋菜叶片放在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对其进行加热,随着水温的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成红色,其原因是(   )

A. 水温的升高使花青素的溶解度增大    B. 加热使细胞壁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C. 加热使叶肉细胞的生物膜被破坏    D. 花青素在水等无机溶剂中难于溶解

12.下列叙述符合“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的是(   )

A.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具有大液泡,有利于水分的吸收

B.内质网膜可与高尔基体膜、细胞膜直接相连,有利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

C.细胞核有核孔有利于各种物质出入,核仁是遗传物质储存的场所

D.植物细胞的边界是细胞壁,能控制物质进出

13.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分子物质均是以被动运输的方式跨膜运输

B. 叶肉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C. 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会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D. 植物幼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14.如图表示利用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脂质膜,人工脂质膜在生物研究和生产实践上都有广泛使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磷脂分子在水面铺开即可合成人工脂质膜

B. 人工脂质膜和生物膜都相当于半透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C. 某些不容易被细胞吸收的大分子药物,用人工脂质膜包裹后,可以通过人工脂质膜与细胞膜融合从而提高细胞对药物的吸收率

D. 人工脂质膜可用于污水净化,水分子、离子可以自由通过人工脂质膜,葡萄糖、氨基酸不能通过

15.下列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积累I-等溶质,因而不会在海水中发生质壁分离

B.膜蛋白在不同的生物膜中种类相同,但数量不同

C.主动运输的结果是使运输的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相同

D.用绵白糖做果脯时变甜的原因是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16.下列关于物质运输及膜的透性等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核膜及所有的细胞器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B.细胞膜上的载体与细胞的识别、免疫、保护及选择透过性有关

C.物质通过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D.葡萄糖通过不同细胞膜的方式可能不同

17.如图表示两种物质运输的方式。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表示胞吐,乙表示胞吞

B.甲和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说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甲需要消耗能量,而乙不需要

D.分泌蛋白的释放方式与甲图中的方式相同

18.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判断正确的是(   )

A.依据跨膜的层数,跨膜层数为0的就是胞吞或胞吐

B.依据物质浓度梯度,只要顺浓度梯度运输的就是自由扩散

C.依据是否需要载体蛋白,需要载体蛋白运输的就是被动运输

D.依据是否消耗能量,只要运输过程中消耗能量的就是主动运输

19.为研究甲地某植物能不能移植到乙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个测定该植物细胞液浓度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如下表:

蔗糖溶液浓度(mol/L)

0.15

0.19

0.23

0.27

0.31

0.35

质壁分离状况不分离不分离刚分离较显著显著显著
他们又测定了乙地土壤溶液浓度,发现乙地土壤溶液的浓度适合该植物生长,则乙地土壤溶液的浓度最可能是(   )

A.>0.19    B.>0.23    C.<0.27    D.<0.23

20.黑藻是一种常见的单子叶沉水植物,其叶片小而薄,叶肉细胞内有大而呈绿色的叶绿体,可作为观察细胞质环流的标志物。细胞质环流速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细胞代谢的程度。某实验小组利用黑藻的叶肉细胞,探究了光照强度对黑藻细胞质环流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2000lx

4000lx

6000lx

光照前光照后光照前光照后光照前光照后
S/μm

10.23

17.01

8.4920.97

9.09

15.18

T/s

333333
V/(μm·s-1)

3.41

5.67

2.83

6.99

3.03

5.06

注:S表示环流路程,T表示环流时间,V表示环流速率,V=S/T

A.除光照强度外,各组温度以及溶液的pH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B.常用蚕豆根尖成熟区细胞代替黑藻叶肉细胞观察细胞质环流

C.若在显微镜下环流方向为顺时针,则实际环流方向也为顺时针

D.根据结果可知,光照强度过强或过弱都会使黑藻细胞代谢减弱

21.小麦细胞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小麦细胞在有氧条件下可将葡萄糖氧化并生成CO2和水,又可在缺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生成酒精和CO2。小麦细胞氧化分解葡萄糖时,其有氧呼吸过程和无氧呼吸过程的共同点是(   )

A.都需要水作为反应物参与代谢反应    B.都存在[H]的合成与利用

C.都能在生物膜上合成ATP    D.由丙酮酸产生CO2的过程会产生[H]

22.下图是有氧呼吸过程的示意图,① ② ③ 表示反应阶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 阶段发生的反应有少量能量释放

B. ② 阶段发生反应需要自由水的参与

C. ③ 阶段利用的[H]来自于① ②阶段

D. 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发生图中过程

23.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细胞增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丧失了细胞增殖的能力

B.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对生物体正常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C.细胞分化的过程中,会出现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的改变

D.细胞增殖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的改变

24.下列有关细胞增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如果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产生了4种精细胞,则该过程很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

B.减数不能保证卵母细胞的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去

C.大肠杆菌增殖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但不属于无丝

D.细胞内姐妹染色单体消失时,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且不应存在同源染色体

25.研究发现,花青素能抑制动物黑色素瘤细胞的DNA复制,从而抑制其增殖,还能提高细胞膜上E-钙黏蛋白的含量,同时降低N-钙黏蛋白的含量,从而抑制其转移。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经花青素处理的黑色素瘤细胞会被阻断在间期

B.花青素可能促进了E-钙黏蛋白基因的表达

C.N-钙黏蛋白含量减少会导致黑色素瘤细胞间黏着性降低

D.食用花青素含量高的果蔬可辅助治疗黑色素瘤

二、填空题

26.如表是用于番茄无土栽培的一种培养液配方。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Ca(NO3)2

KCIMgSO4

FeCl3

KH2PO4

H2O

1.0g1.29g0.25g0.005g0.20g1000ml
(1)构成番茄植株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________。能否用番茄汁作为检测还原糖的材料________ (填“能”或“否”),原因是?________。

(2)在该培养液配方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________。该培养液配方中含有大量的水,这反映出水在生物体的许多化学反应中充当________。

(3)植物体所需的矿质元素进入植物体后,有些可重复利用,有些不能重复利用。可重复利用的矿质元素缺乏时,老叶先表现出缺乏症(叶片变黄),不可重复利用的矿质元素缺乏时,幼叶先表现出缺乏症(叶片变黄)。请设计实验探究Mg是否为可重复利用的元素。

实验材料:长势相同的玉米幼苗、蒸馏水、含植物必需元素的各种化合物。

实验步骤:第一步:配制适量的完全培养液和_________,分别装入培养瓶,并编号A、B。

第二步:将长势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栽培在上述两种培养液中。

第三步:将两组植物放在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第四步: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玉米幼苗_________,并记录。

预测结果及结论:若A组玉米幼苗正常生长,B组_________,则说明Mg是可重复利用的元素。

27.下列是细胞的部分结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________(填标号)。

(2)用含有35S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基培养动物细胞,该细胞能合成并分泌一种含35S的蛋白质。请写出35S在细胞各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用“→”和序号表示先后顺序)。

(3)细胞的识别与⑥中的[ ]________有关。观察活细胞中的②常用的染色剂是________,可将其染成蓝绿色。

(4)信使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后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中并与核糖体结合,通过生物膜的层数是________。

(5)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________模型,性激素通过该结构进入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

28.光补偿点指同一叶片在同一时间内,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和呼吸过程中产生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当达到某一光照强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该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如表所示为甲、乙两个水稻品种在灌浆期、蜡熟期的光合作用相关数据。

生长期光补偿点

(μmol·m-2·s-1)

光饱和点

(μmol·m-2·s-1)

最大净光合速率

(μmolCO2·m-2·s-1)

灌浆期68521853197621.67

27.26

蜡熟期75721732136519.17

12.63

注:灌浆期幼穗开始积累有机物,谷粒内含物呈白色浆状;蜡熟期米粒已变硬,但谷壳仍呈绿色。

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表中的数据推测,________品种能获得较高产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据表分析水稻叶片在衰老过程中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该实验的结果推测,从灌浆期到蜡熟期水稻最大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可能与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变化有关。请设计实验验证该推测(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给出结论)。

29.水稻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需依次经过抽穗期、灌浆期、乳熟期、蜡熟期等时期。下表为水稻的早衰型品种和持绿型品种在相应实验条件下测得的光合指标。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生长时期光补偿点

(μmol·m-2·s-1)

光饱和点

(μmol·m-2·s-1)

最大净光合速率

CO2/(μmol·m-2·s-1)

品种甲品种乙品种甲品种乙品种甲品种乙
抽穗期63461936>200023.1326.98
蜡熟期75721732136519.1712.63
(1)该实验以                              作为自变量,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控制的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写出两个)。

(2)进入蜡熟期后,持绿型品种则由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仍保持较高,往往出现“                ”的现象,而早衰期品种出现“籽叶皆黄”现象。由表中数据推测,属于早衰型的是(   )品种___________(填“甲”或“乙”)。

(3)某同学认为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早衰型水稻的产量必将低于持绿型水稻,你认同吗?

___________。请说明理由:                                                   

(4)农业技术人员对抽穗期的品种甲增施适宜浓度的氮肥(其他生长条件不变),其光补偿点的变化是                          。

三、实验题

30.为研究铬()对黑麦细胞的毒性作用,科学家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铬()对黑麦根尖细胞指数(即视野内处于期的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和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

                     对黑麦根尖细胞有丝

                              指数及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

实验处理有丝指数/%染色体畸变率/%
对照组4.920.42

浓度/()

205.841.93
406.153.03
605.902.59
805.741.99
1004.521.17
1204.100.
1.制作黑麦根尖细胞临时装片,需经过__________→漂洗→染色→制片等几个步骤,其中可用__________溶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2.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促进细胞有丝的的较适宜浓度为__________,而在浓度≧__________时,对黑麦根尖细胞的有丝有抑制作用。

3.科学家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__________和数目,统计并比较__________的染色体畸变率,从而明确了铬()对黑麦细胞的毒性。

1.答案:A

解析:

2.答案:B

解析:甲是核苷酸,乙是DNA,丙是RNA。如果甲中的m是G,则甲可能是脱氧核苷酸,也可能是核糖核苷酸,无法确定是DMA还是RNA的基本单位,B错误。

3.答案:B

解析:

4.答案:A

解析:内质网是单层膜的细胞器。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内质网具有单层膜结构,其能有效地增加细胞内的膜面积,其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将细胞中的各种结构连成一个整体,具有承担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作用。

5.答案:D

解析:

6.答案:B

解析:戴口罩属于切断病毒传播途径的措施,能够减少病原微生物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A项正确;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其生存离不开细胞,不能在餐具上增殖,B项错误;在高温条件下,蛋白质空间结构可以被破坏,煮沸处理餐具可以杀死病原体,C项正确;物体表面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而生活中手与物体接触机会较多,故勤洗手可以降低感染风险,D项正确。

7.答案:C

解析: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A错误;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还包括糖类、胆固醇等,B错误;不同细胞的细胞膜中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包括C、H、O、N、P等,C正确;不同细胞的细胞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差异很大, D错误。

8.答案:D

解析: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①错误;细胞内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多种化学反应的进行提供条件,②正确;细胞膜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③正确;生物膜把细胞质分隔成多个微小的结构,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而互不干扰,大大提高了反应效率,④正确;各种细胞器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相互联系,⑤错误,故选D。

9.答案:B

解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因此细胞膜铺成单分子层后是表面积的2倍。口腔上皮细胞有具膜的细胞器和核膜,因此提取口腔上皮细胞的生物膜铺成单分子层后大于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

10.答案:C

解析: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正确;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的,C错误;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染料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正确。

11.答案:C

解析:

12.答案:A

解析: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具有大液泡,有利于水分的吸收,A正确;内质网膜可与核膜、细胞膜直接相连,有利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B错误;细胞核有核孔,有利于RNA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C错误;植物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细胞壁具有全透性,不能控制物质进出,D错误。

13.答案:C

解析:

14.答案:C

解析:

15.答案:A

解析: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积累I-等溶质,因而不会在海水中发生质壁分离,A正确;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不同功能的细胞,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B错误;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的浓度不同,C错误;腌制果脯时由于细胞外蔗糖溶液浓度过高,细胞失水死亡,然后糖分大量进入细胞导致慢慢变甜,不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D错误。

16.答案:B

解析: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细胞膜、核膜及所有的细胞器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A正确;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主要与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有关,糖蛋白与细胞的识别、免疫保护有关,B错误;物质通过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依赖膜的流动性,C正确;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而进入其他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D正确。

17.答案:B

解析:甲图所示物质附着在细胞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物质的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此过程表示胞吞,乙图所示物质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并与细胞膜融合,将物质排出细胞,此过程表示胞吐,A错误;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说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胞吞和胞吐都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分泌蛋白以胞吐的方式释放,与乙图中的方式相同,D错误。

18.答案:A

解析:胞吞和胞吐通过膜的层数为0,A正确;顺浓度梯度的运输有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B错误;协助扩散的特点是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二者共同点是都需要载体,C错误;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中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均消耗能量,D错误。

19.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分析,该植物细胞在浓度为0.19 mol/L的溶液中不发生质壁分离,而在浓度为0.23 mol/L的溶液中刚好发生质壁分离,说明该植物细胞液浓度为0.19~0.23 mol/L。该植物若适合在乙地生长,说明其细胞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则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即乙地土壤溶液的浓度小于0.23 mol/L。

20.答案:B

解析:

21.答案:B

解析:

22.答案:D

解析:

23.答案:D

解析:一般高度分化的细胞丧失了细胞增殖的能力,A正确;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对生物体正常生长发育至关重要,B正确;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C正确;细胞增殖过程需要合成相关蛋白质,所以会出现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的改变,D错误。

2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査细胞有丝和减数的过程以及无丝的知识,意在考査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正常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产生的四个精细胞两两相同,如果发生交叉互换,则产生的四个精细胞不同,A正确。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因此细胞质的基因不会均等分配,B正确.无丝属于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细菌通过二方式进行增殖,C正确:有丝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但整个有丝过程都存在同源染色体,D错误。

2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癌变。根据题意可知,花青素能抑制动物黑色素瘤细胞的DNA复制,因此可推测,经花青素处理的黑色素瘤细胞会被阻断在间期,A正确;据题意可知,花青素能提高细胞膜上E-钙黏蛋白的含量,据此推测花青素可能促进了E-钙黏蛋白基因的表达,B正确;N-钙黏蛋白含量减少会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的转移,据此可推测N-钙黏蛋白减少会导致黑色素瘤细胞间黏着性升高,C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花青素可辅助治疗黑色素瘤,因此可食用花青素含量高的果蔬来实现该目标,D正确。

26.答案:(1)蛋白质;否;番茄汁颜色鲜红,会对颜色反应的观察产生干扰

(2)Fe、Cl;溶剂

(3)等量的缺Mg培养液;叶片颜色的变化;玉米幼苗老叶先变黄

解析:(1)番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番茄汁颜色鲜红,会对颜色反应的观察产生干扰,因此不能用番茄汁作为检测还原糖的材料。

(2)在该培养液配方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Fe、Cl。该培养液配方中含有大量的水,这反映出水在生物体的许多化学反应中充当溶剂。

(3)探究Mg是否为可重复利用的元素,自变量为培养液中是否含有Mg,因变量是老叶和幼叶颜色的变化,其他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因素均为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依据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和题干中呈现的实验材料可推知:第一步应是配制适量的完全培养液和等量的缺Mg培养液,分别装入培养瓶,并编号A、B。第四步应是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玉米幼苗叶片颜色的变化,并记录。依题意可知:如果Mg是可重复利用的元素,则A组玉米幼苗正常生长,B组玉米幼苗老叶先变黄。

27.答案:(1)⑤ 

(2)⑤→③→①→⑥

(3)a糖蛋白 健那绿染液 

(4)0 

(5)流动镶嵌 自由扩散

解析:(1)由图可知,⑤ 核糖体没有膜结构,不属于生物膜系统,其化学成分是rRNA(或RNA)和蛋白质;④ 叶绿体和④ 线粒体都有双层膜结构,且叶绿体和线粒体的遗传不遵循遗传规律.

(2)分泌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修饰加工,最手通过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所以顺序是⑤→③→①→⑥.

(3)糖蛋白质具有识别作用,⑥上的a表示糖蛋白.观察活细胞中的② 线粒体染色常用的染色剂是健那绿染液,可将其染成蓝绿色.

(4)信使RNA由细胞核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所以通过的生物膜是0层.

(5)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性激素通过该结构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28.答案:(1)乙;在灌浆期,乙品种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比甲品种的大,能积累更多有机物

(2)逐渐下降

(3)实验设计思路:取适量的灌浆期和蜡熟期的水稻叶片,进行色素的提取,然后用纸层析法进行色素的分离,观察并对比叶绿素条带的宽度。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灌浆期水稻叶片的叶绿素条带比蜡熟期水稻叶片的叶绿素条带宽,证明从灌浆期到蜡熟期水稻最大净光合速率降低与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下降有关。

解析:(1)由题表信息可知,灌浆期开始积累有机物,而乙品种在灌浆期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比甲品种的大,能积累更多有机物。

(2)据表分析可知,植物由灌浆期到蜡熟期,光补偿点升高,光饱和点及最大净光合速率均下降,推测水稻叶片在衰老过程中光合作用强度逐渐下降。

(3)实验设计思路:取适量的灌浆期和蜡热期的水稻叶片,进行色素的提取,然后用纸层析法进行色素的分离,观察并对比叶绿素条带的宽度。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灌浆期水稻叶片的叶绿素条带比蜡熟期水稻叶片的叶绿素条带宽,可证明从灌浆期到蜡熟期,水稻最大净光合速率降低与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下降有关。

29.答案:(1)光照强度、生长时期         温度、CO2浓度      

(2)籽黄叶绿(或籽黄叶青)        乙           

(3)不认

根据表中数据无法确定不同品种各生长时期的平均净光合速率的大小     及生长时长

(4)变小

解析:

30.答案:1.解离; 龙胆紫(合理即可); 2.40; 100; 3.形态; 用不同浓度的K2Cr2O7处理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解析:

文档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必修1分子与细胞综合检测...

高中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必修1分子与细胞综合检测题能力提升01卷考试范围:必修1册;考试时间:9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如果以NH4NO3作为氮肥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内利用含氮元素的单体合成生物大分子时都是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键B.不同的作物根细胞吸收和两种离子的速率不一定相同,且与水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的过程C.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