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部分)
一、工程概况
主要概述本工程土建专业本部分细则涉及的内容。
二、监理依据
1、《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279号令
2《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GB 50319—2000
3、《深圳市经济特区建设工程监理条例》
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0-2001
5、《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9—2002
6、《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 50325-2001
7、《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GB/T50328-2001
8、《 建筑工程监理规划》。
9、《 工程监理合同》。
10、《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11、_________ __________工程土建工程施工图。
12、公司的有关规定。
三、质量检查验收内容
1.采用的材料质量检查验收(应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选用,符合国家标准;进场材料有质量合格文件、规格、型号及环保性能检测报告;对重要材料应有复验报告)。
2.建筑地面下的沟槽、暗管等工程完工后(经检验合格并做隐蔽记录后,方可进行建筑地面工程的施工)。
3.基层填土密实度的质量检查验收(分层压夯实,均匀密实,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和不应小于0.90).
4.基层铺设标高、坡度、厚度等的质量检查验收(应符合设计要求)。
5.隔离层的质量检查验收
6.填充层填充层应按设计要求选用材料的质量检查验收(其密度和导热系数应符合国家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7.厕浴间厨房和有排水或其他液体要求的地面面层与相连接各类面层的标高差的质量检查验收(应符合设计要求)。
8.地面工程基层和面层铺设的质量检查验收(均应待其下一层检验合格证后方可施工上一层);各层铺设前与相关专业的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以及设备管道安装工程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
9.铺设有坡度地面的质量检查验收(应采用基土高差达到设计要求的坡度;)
10.地面变形缝的质量检查验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并应符合规范规定)。
11.检查地面混凝土和水泥砂浆强度的质量检查验收。
12.整体面层的质量检查验收。(混凝土面层、水泥砂浆面层、水磨石面层、水泥铁屑面层)
13.板块面层的质量检查验收。(大理石面层和花岗石面层、预制板块面层、料石面层)
14.地面工程完工后(应对面层采取保护措施)。
四、质量通病要点
1、基层下沉造成地面空鼓开裂
水泥砂浆地面
1、起砂(在表面出现一层松动的砂浆粉末,使表面粗糙,光洁度差)。
2、脱皮(硬化后,混凝土表面脱落起皮)。
3、表面起泡。
4、起壳(面层与垫层间出现脱层)。
5、塑性裂缝(表面出现不规则、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的类似于干水泥浆面裂缝)。
6、不规则裂缝(面层出现部位不定、形状不一的不规则裂缝)。
水磨石地面
1、分格条显露不清(分格条未显露出,呈一条纯水泥斑带)。
2、分格条压弯或压碎(铜或铝条弯曲,玻璃条断头,歪斜不正)。
3、分格条附近石渣显露不清或不匀(分格条两边10㎜左右范围或十字交叉处周围的石子显露极少或形成一条明显的水泥带)。
4、水泥斑痕(面层出现明显的斑痕)。
5、细孔眼多,光亮度差(面层表面粗糙,有明显的磨石孔眼凹痕,光亮度差)。
6、退色(面层颜色经一定时间逐步退色)。
预制水磨石、大理石板块
1、空鼓
2、板缝高低落差大。
陶瓷锦砖地面
1、地面标高超高。
2、缝格不均匀。
3、缝隙不顺直,纵横错缝。
4、有地漏的房间地面积水。
5、脱落;
五、质量管理措施
(一)施工质量预控要点
1、熟悉本专业的施工图纸,对地面的设计要点和重要部位进行分析,以利于对监理工作和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预控。
2、审核施工单位资质,核实施工管理人员到位情况。
3、组织和参加图纸设计交底、施工图纸会审,并提出意见。
4、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方案》,提出审查意见,督促修改和完善。
5、督促和提高施工单位人员的质量意识,检查其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运行情况。检查保证组织措施是否可靠。
6、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工程施工材料计划,严格控制主要材料、制品、设备质量,使用的材料、制品、设备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检查并审阅材质证明和报告。做法如下:
(1)、所用材料、制品的出厂证明、质量保证书和合格证。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不准使用在工程中,并及时办理退场手续。
(2)、材料、制品、设备及其需提交样品的产品,需经建设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经同意后,方可订货。
(3)、执行深圳市的有关规定,部分材料使用前需经监理工程师见证送检,施工单位填写材料进场报审表,并经见证送检合格、监理工程师签署意见后方可使用。
(4)、新材料、新制品的使用,需经监理、业主审查审查同意后,方可投入使用。
(5)、地面的施工,按设计要求,施工单位做出样板,由专业监理工程师核查相关技术参数,确保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
7、对施工机具进行检查,凡直接涉及工程施工质量的施工机具,应按技术说明书检查相应的技术性能,不能达到施工质量要求机具不得在施工时使用。使用的计量、测试工具应有相应的技术合格证,使用前应进行校验。
8、对重要部位的施工,督促施工单位作好技术交底。
9、地面施工前,应对主体结构进行检查验收,确保施工的质量达到有关要求。
(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点
1、根据审批后的《地面工程施工方案》,经常进行现场巡视检查其执行情况,确保施工技术措施的执行。
2、检查施工记录、使施工质量达到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3、严格工程质量监控制度,出现较大的质量问题或工程隐患应发书面整改通知单;当施工单位未经检查验收即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擅自采用未经认可的材料、擅自变更设计、出现质量下降趋势时应及时下达暂停施工指令。
4、严格执行《设计变更》制度,设计变更(包括设计修改通知、设计签证单)涉及到工程设计标准等的重大变更,要及时地征得建设单位的同意、认可。
5、应施工过程进行巡查预控,根据进度计划进行跟踪。
6、在施工时,应对施工作业巡查预控,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施工单位改进。
7、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成品保护工作。(采取“防护”、“包裹”、“覆盖”、“封闭”等保护措施)。
(三)检查验收质量控制要点
1、严格工序交接检查:各道工序完成后,要求施工单位按质量检验程序进行自检和质量检查评定,报送监理工程师核定。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隐蔽工程检查:隐蔽工程完成后,首先由施工单位进行质量自检并经检查合格后,将隐蔽工程记录报送监理工程师,由监理工程师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检查验收,达到合格经监理签字认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做好检验批的质量验收工作:检验批工程完成后,施工单位报送专业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同时做好验收记录。
4、严格质量报告制度:专业监理工程师要及时地向总监理工程师报告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和采取的处理措施,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报告制度。
六、强制性规定条文要点
1、建筑地面工程采用的材料应按设计要求和规范的规定选用, 并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进场材料应有中文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 对重要材料应有复验报告。
2.厕浴间和有防滑要求的建筑地面的板块材料应符合没计要求。
3. 厕浴间、厨房和有排水( 或其他液体)要求的建筑地面面层与相连接各类面层的标高差应符合设计要求。
4.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工程,铺设前必须对立管、套管和地漏与楼板节点之间进行密封处理;排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5.厕浴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置防水隔离层。楼层结构必须采用现浇混凝土或整块预制混凝土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楼板四周除门洞外,应做混凝土翻边,其高度不应小于120mm.施工时结构层标高和预留孔洞位置应准确,严禁乱凿洞。
6. 防水隔离层严禁渗漏,坡向应正确、排水通畅。
7. 不发火(防爆的)面层采用的碎石应选用大理石、白云石或其他石料加工而成,并以全属或石料撞击时不发生火花为合格:砂应质地坚硬、表面粗糙,其粒径宜为0.15~5mm,含泥量不应大于3%,有机物含量不应大于0.5%;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应小于32.5;面层分格的嵌条应采用不发生火花的材料配制。配制时随时检查,不得混入金属或其他易发生火花的杂物。
七、本工程应形成的资料
1、《工程材料/构配件报审表》及附件;
(1)、材料的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进场验收记录和复验报告。
(2)、地面板(砖)及其性能指标的复验:
2、室内用花岗石的放射性。
3、水泥物理性能试验报告。
4、《砂子物理性能试验报告》。
5、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6、工程材料/构配件抽检记录。
7、质量问题监理通知单。
8、监理工程师通知单。
9、监理函件。
10、设计变更通知单。
11、工程洽商联系单。
12、现场技术签证。
八、附:监理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