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主题:
在实践中锻炼 在实践中进步 在实践中成才
二、活动目的:
1.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2.进行安全教育实践体验,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锻炼学生社会实践劳动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姚建林
副组长:邵文祥 高兆军
成 员:张永刚 丁文勇 孙 瑾 吴 建 陈 翔 高 萍 王兆君 刘必红 周士干
季益辉 刘 飞 孙开忠 陈真清 杨朗兵 周德萍 沈光荣 沈正西
四、活动对象:
七年级全体学生
五、活动时间:
2018年11月20日(周二)实验班和七年级一部
11月21日(周三)七年级二部
六、活动安排:
7:00集中,7:10上车,7:15发车,7:50到达实践基地。
8:00开营仪式
学校领导讲话
学生代表发言
8:30—11:30开展活动
11:30—13:00午餐、休息
13:00—16:00参加活动
16:10在指定地点集中上车,返程
七、车辆安排及行车路线:
行车路线:学校→红绿灯→实践基地
车辆及结合老师安排:
11月20日:
序号 | 车 牌 | 人 员 | 合计 | 结合老师 |
1 | 苏JR3198 | 七(1)27人 | 27 | 丁文勇 |
2 | 苏JR3131 | 七(1)11、(2)16人 | 27 | 周正梅 |
3A | 苏JR2581 | 七(2)24人 | 24 | 张永刚 |
3B | 苏JR3181 | 七(3)班27人 | 27 | 夏春梅 |
5 | 苏JR3488 | 七(3)班27人 | 27 | 孙 瑾 |
6 | 苏JR3285 | 七(3)9、(4)18人 | 27 | 王亚丽 |
7 | 苏JR3201 | 七(4)班27人 | 27 | 吴 建 |
8 | 苏JA5310 | 七(4)班17人、(5)10人 | 27 | 李 洲 |
9 | 苏JR3521 | 七(5)班27人 | 27 | 崔 芬 |
10 | 苏JR2321 | 七(5)班26人 | 26 | 夏正艳 |
11 | 苏JQ2591 | 七(6)班19人 | 19 | 高 萍 |
12 | 苏JR2321 | 七(6)班27人 | 27 | 郑学胜 |
13A | 苏JR2381 | 七(6)17、(7)10人 | 27 | 王 威 |
13B | 苏JR2520 | 七(7)班27人 | 27 | 王兆君 |
15 | 苏JV0115 | 七(7)24人 | 24 | 王大正 |
16 | 苏JR1103 | 七(8)班27人 | 27 | 刘必宏 |
17 | 苏JR3010 | 七(8)33人 | 33 | 沈正西 |
18 | 苏JR2516 | 七(8)3、(9)班30人 | 33 | 周士干 |
19 | 苏JR3038 | 七(9)班33人 | 33 | 孙丽娟 |
序号 | 车 牌 | 人 员 | 合计 | 结合老师 |
1 | 苏JR3198 | 七(10)班27人 | 27 | 季益辉 |
2 | 苏JR3131 | 七(10)班27人 | 27 | 夏惠雯 |
3A | 苏JR2581 | 七(10)6、(11)21人 | 27 | 董红琴 |
3B | 苏JR3181 | 七(11)班27人 | 27 | 刘 飞 |
5 | 苏JR3488 | 七(11)10、(12)17人 | 27 | 王才春 |
6 | 苏JR3285 | 七(12)班27人 | 27 | 孙开忠 |
7 | 苏JR3201 | 七(12)20、(13)7人 | 27 | 周 勇 |
8 | 苏JA5310 | 七(13)班27人 | 27 | 郑 银 |
9 | 苏JR3521 | 七(13)班27人 | 27 | 陈真清 |
10 | 苏JR2321 | 七(13)2、(14)25人 | 27 | 沈光荣 |
11 | 苏JR2381 | 七(14)班27人 | 27 | 邵文祥 |
12 | 苏JR2520 | 七(14)11、(15)16人 | 27 | 史 东 |
13A | 苏JV0115 | 七(15)班27人 | 27 | 杨朗兵 |
13B | 苏JR3010 | 七(15)20、(16)10人 | 30 | 陆 刚 |
15 | 苏JR2516 | 七(16)班30人 | 30 | 周德萍 |
16 | 苏JR3038 | 七(16)班23人 | 23 | 周 慧 |
1.指导员认真做好指导学生学习、生活、劳动,让学生学有收获。
2.指导老师、工作人员保证学生在学习、活动时的绝对安全。
3.学员必须认真完成指导员和实践部门布置的任务。
4.学员必须遵守纪律,服从组织安排,确保劳动的安全和活动的顺利开展。
5.学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文明活动、文明就餐、文明出行。
6.学员必须爱护基地的公共财物,不随便玩弄和损坏活动器具。
7.学员要加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意识,培养生活自理能力,锻炼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8.指导员加强对学生生活常规的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