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计 划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再利用用能力,有待进一步地提高.同时本学期要多向学生讲授更丰富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对身边事物进行更多的感受和观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采用散点式的结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四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20课,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的比重,欣赏评述大多随堂教学,均分配在各课中.
本册单元和课节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人文内容也有递进关系.
全册共计20课可以分成9个单元.
第一单元色彩为主学习色彩的冷暖包括《四季的色彩》《生活中的暖色》《生活中的冷色》;第二单元学习线条表现包括《快乐的人》《自行车局部写生》《猜猜我是谁》;第三单元设计有趣的生活用品包括《有趣的属相》《棋牌乐-棋篇》《棋牌乐-牌篇》;第四单元欣赏单元《生活与艺术中的花》、第五单元水墨画单元《画水果》《娇艳的花》;第六单元图案设计单元包括多姿多彩的靠垫与生活日用品的联想;第七单元人物绘画单元包括我们的现在和将来亲亲密密一家子;第八单元工艺设计单元泥玩具与漂浮和剪纸中阴刻与阳刻、第九单元电脑美术单元神奇的画笔.
三、教学目标
(一)总学习目标
美术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 美术教学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 美术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所以本册教学目标以《美术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美术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各学习领域目标
造型·表现:初步认识形,色,与机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设计·应用: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欣赏·评述;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的形式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采用造型游戏的方法,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习色彩的冷暖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运用.
2、表现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义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二)、教学难点:
1,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2,欣赏情节性比较强的中外作品,认识该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3,用水粉,水彩颜料表现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
五、教学措施
1、应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术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2、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宽容和尊重.
3、采用多种办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以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为丰富校园文化,减轻紧张的课堂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培养特长生,继续开展艺术团的培训工作,重点加强学生儿童画,创作画的训练.如本学期的科技节,做好学生的选拔和对学生相应的辅导,参赛工作.
5、通过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搞好我校的艺术特色,加强校园艺术文化建设.配合学校,区开展的活动,定期更换学校橱窗作品,定期指导学生画艺术走廊等。
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教学进度表
周 次 | 起止日期 | 章 节 内 容 | 计划节数 | 备 注 |
1 | .09.03--.09.09 | 四季的色彩 | 2 | |
2 | .09.10—.09.16 | 生活中的暖色 | 2 | |
3 | .09.17—.06.23 | 生活中的冷色 | 2 | |
4 | .09.24—.09.30 | 快乐的人 | 2 | |
5 | .10.01—.10.07 | 放假 | ||
6 | .10.08—.10.14 | 自行车局部写生 | 2 | |
7 | .10.15—.10.21 | 猜猜我是谁 | 2 | |
8 | .10.22—.10.28 | 有趣的属相 | 2 | |
9 | .10.29—.11.04 | 棋盘乐——棋篇 | 2 | |
10 | .11.05—.11.11 | 棋盘乐——牌篇 | 2 | |
11 | .11.12—.11.18 | 生活与艺术中的花 | 2 | |
12 | .11.19—.11.25 | 画水果 | 2 | |
13 | .11.26—.12.02 | 娇艳的花 | 2 | |
14 | .12.03—.12.09 | 多姿多彩的靠垫 | 2 | |
15 | .12.10—.12.16 |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 | 2 | |
16 | .12.17—.12.23 | 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 2 | |
17 | .12.24—.12.30 | 亲亲密密一家子 | 2 | |
18 | .12.31—2013.01.03 | 泥玩具 | 2 | |
19 |
20 | ||||
21 | ||||
22 |
课 题 | 第1课 四季的色彩 | 课 型 | 欣赏·评述 | 课 时 | 2 |
教 学 目 的 | 1、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能力和情感 2、 通过欣赏、分析艺术作品,能够认识到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及不同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3、认识该课中介绍的四位画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其作品进行初步分析,并写出短文,以表达对画而的认识与感受 | ||||
重 点 | 认识四季的色彩,能正确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 ||||
难 点 | 用写短文的方法,表达个人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 ||||
教 具 学 具 准 备 | PPT课件 | ||||
教 学 过 程 、 内 容 及 方 法 |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 二、导入课题 出示课件,让学生思考:(I)你看到了什么? (2)听到了什么? (3)又想到了什么?(请学生回答) 三、讲授新课 I、欣赏 ( 1 ) 出示教材中的四幅画。 ( 2 ) 问题:说说四幅作品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分组活动。 ( 1 ) 要求: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画,由组长带领分组欣赏。 ( 2 ) 学生根据要求.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 反馈(以小组形式) (1)《早春之路》(日本画)东山魁夷(日本) ①画面体现了什么绘画风格? (写实性、装饰性) ②画家主要运用了哪些色彩表现春天? ③写一篇短文来表达你从这幅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什么?(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④你还想了解什么? (2)《夏》列维坦() ①画家运用了怎样的笔触来表现画面?(细碎、完整) 小知识:笔触是画家在再现或表现自然和生活时运用的各种笔痕。 ②画面主要使用了哪些颜色? ④用短文表达欣赏这幅作品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感。(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3)《金秋》(中国画)林风眠 ①画面用色有什么特点?(淡雅、浓重) ②树林在阳光照耀下呈现什么色彩? ③给你带来哪些秋天的感受?试用短文表达。(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4)《冬猎》(油画)勃鲁盖尔(尼德兰) ①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风景、人物、动物、植物)说一说。 ②观察作品的色彩,你有哪些体会? ③你能感受到哪些冬天特有的美丽?用一篇短文表达出来。(请参考书上第3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拓展 教师总结:虽然冬季将一切事物归于沉寂,但是却预示着春天的来。四季的色彩是丰富的,有无限象征意义,四季的更替又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们之间是互相孕育、不断积累、循环往复的。 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希望同学们学会运用艺术的服光和美术的语言来观察、表达艺术作品和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感受。 第二课时 1、检查学生作业,让学生朗读 写的感受 2、让学生创作一副自己喜欢的季节的作品 3、学生作品展示、相互评价 4、小结 | ||||
板 书 设 计 | 四季的色彩 | ||||
教 学 回 顾 |
课 题 | 第2课 生活中的暖色 | 课 型 | 造型·表现 | 课 时 | 2 |
教 学 目 的 | 1、了解暖色知识,体验暖色带来的感受.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 2、暖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 3、能画一幅以暖色为主的画。 | ||||
重 点 |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暖色,初步掌握暖色基本知识,并能根据观察或回忆表现生活中以暖色为主的景象。 | ||||
难 点 | 以暖色为主的画中冷暖的搭配和感受。 | ||||
教 具 学 具 准 备 | 色卡、暖色为主的图片、教学课件《生活中的暖色》、学生优秀作业、绘画用具… | ||||
教 学 过 程 、 内 容 及 方 法 |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题 出示色卡,将暖色与冷色分开。 学生选择区分冷色与暖色。 三、讲授新课 认识暖色,了解暖色特点:对比中产生冷暖。 播放教学课件《生活中的暖色》。 1.你发现生活中、自然界中哪有暖色? 1.什么场合使用暖色? 四、组织学生研究活动: 1分析自已带的图片中哪些是暖色。 2暧色画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么作用? 3.介绍一幅画的名称、以及给你的感受。 五、小组活动: 分析自己带的图片中哪些是暖色。 暖色画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么作用。 介绍一幅画的名称、色彩以及自己的感受。 六、艺术实践: 分析名家名作《红色的房间》表现方法,谈谈给你的感受。 仿照马蒂斯《红色的房间》,选用与其不同的暖色改画一幅作晶。 第二课时 学生自由创作。 作品展示,自评互评相结合。 教师小结 | ||||
板 书 设 计 | 生活中的暖色 | ||||
教 学 回 顾 |
课 题 | 第3课 生活中的冷色 | 课 型 | 造型·表现 | 课 时 | 2 |
教 学 目 的 | 1、了解冷色知识,体验冷色带来的感受,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 2、冷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 3、能运用冷色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 | ||||
重 点 |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冷色.初步掌握冷色基本知识,并能以冷色为主运用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 | ||||
难 点 | 运用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 | ||||
教 具 学 具 准 备 | 色卡、冷色为主的图片、教学课件《生活中的冷色》、学生优秀作业、绘画用具 | ||||
教 学 过 程 、 内 容 及 方 法 |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课前准备:收集表现水的图片。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题 欣赏书中图片《水》。 组织研究活动 冷色卡中再分析偏冷和偏暖色。举例说明对比关系。 欣赏冷色表现水的图片,淡一谈冷色给你的感受。 分析、交流活动。 冷色给人的感受:清爽、宁静、安详、庄重、高雅、朴素 三、讲授新课 演示运用冷色表现水波纹方法: 将冷色滴洒在盆水中,(不要搅匀)趁色彩没有完全散开,将生宣纸覆盖在水面上.浸透轻拿出即可呈现自然水纹。 四、艺术实践 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准备好水盆、颜料、生宣纸 小组合作完成作业。 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 l组织小组展示作业。 2组织评价作业。 给自己的画起个名字,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 | ||||
板 书 设 计 | 生活中的冷色 | ||||
教 学 回 顾 |
课 题 | 第4课 快乐的人 | 课 型 | 造型·表现 | 课 时 | 2 |
教 学 目 的 | 1、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可以应用于线造型的各种各样的媒材,发现线材的美感并进行艺术创造。 3、了解线材的基本制作方法。 | ||||
重 点 |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研究身边各种各样的线材,通过对身边线材的搜集、整理和组织,进行不同人物动态的造型。 | ||||
难 点 | 人物动态夸张、生动及线材连接点的处理。 | ||||
教 具 学 具 准 备 | 各类线材,如不同颜色的铝线、铜线等,质地较硬的线材如粗铁丝不适合学生使用;辅助材料及工具,如大号螺丝、圆锥形瓶子等,尖嘴钳子。 | ||||
教 学 过 程 、 内 容 及 方 法 |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题,激情引趣: 让学生听一段节奏轻松欢快的音乐,伴着音乐欣赏不同风格的歌舞表演。 听到这样的音乐,你是不是觉得浑身都想动起来? 这样的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你觉得什么样的动作最能表现这段音乐? 三、讲授新课 演示课件: 雕塑家族的新成员——动感雕塑。 1.小组研究: 表演并体会:当你活动时,主要是哪里在动? 欣赏书上名家作品: 它欢乐的动作和真实的人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为什么? 动感雕塑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哪里? 2.研究教材 分析、研究材中学生作品: 你喜欢哪—件?为什么? 什么样的人是快乐的? 你打算运用怎样的造型突出表现快乐? 欣赏书中作品,看看他们如何用线材表现快乐的动感? 你觉得哪里的造型是难点?和同学交流一下。 3.技法指导 根据个人的喜好与力度情况,选择适合的线材进行表现。 教师就出现的问题进行有制对性.的指导。 有些东西(螺丝钉、铅笔、曲别针等)不属于线材,你觉得它们像什么?能够与线材有机地配合使用吗?启发了你哪些想? 4.创作实践 提出作业要求: 个人创作或与别人合作完成有快乐动态的人物雕塑造型。 第二课时 1.提出问题 你在创作中遇见过什么难题?是怎样解决的, 谁的造型最大胆? 你最喜欢哪一组造型?为什么? 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2.学生制作未完成作品。 3.学生作品展示、评价。 4.课后拓展 欣赏现代雕塑作品。、 5.教师小结 | ||||
板 书 设 计 | 第4课 快乐的人 | ||||
教 学 回 顾 |
课 题 | 第5课 自行车局部写生 | 课 型 | 造型·表现 | 课 时 | 2 |
教 学 目 的 | 1、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 2、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3、通过学习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 | ||||
重 点 | 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 | ||||
难 点 | 如何用线精细地表现自行车。 | ||||
教 具 学 具 准 备 | 自行车、图画纸、彩笔等。 | ||||
教 学 过 程 、 内 容 及 方 法 |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 二、谈话导入 大家都是以哪种交通方式上学的? 三、讲授新课 (一)探究式学习活动 提问: l自行车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线有什么不同? 车把、车轮、车身、车上的线条有许多变化,比如,车条是直线、车筐是交叉线、链子上是曲线… 2谁能到黑板上画出自行车的某一部分? 组织同学们猜一猜是哪部分。 教师用线演示自行车局部写生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线的变化和衔接等。 学生观察、学习用线写生的方法。 (二)、小组讨论: 你认为教材上的学生作业哪些部分画得好?对你有什么启发? 组际之间进行交流。 他们观察得很仔细、表现得很具体、线条画得很丰富 学生动手实践 (三)、布置作业、巡视辅导。 (四)、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课后拓展 展示几幅表现一组自行车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进一步写生。 第二课时 1.学生自由创作,绘画自行车 2.作品展示、评价 3.教师总结 | ||||
板 书 设 计 | 第5课 自行车局部写生 | ||||
教 学 回 顾 |
课 题 | 第6课 猜猜我是谁 | 课 型 | 造型·表现 | 课 时 | 2 |
教 学 目 的 | 1、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 2、通过学习,发现、表现背面人物头部的美感,进一步学习写生及线造型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及画面的组织能力。 | ||||
重 点 | 学会捕捉背面人物头部的特征,能用线描写生的方法表现出来。 | ||||
难 点 | 如何用线表现人物头部的特征。 | ||||
教 具 学 具 准 备 | 图画纸、彩笔、课件等。 | ||||
教 学 过 程 、 内 容 及 方 法 |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 二、导人新课 探究式学习活动 讨论:展示儿位本班同学背而头像,请同学们猜一猜是谁。(教师课前用数码相机照好。) 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课 1.你为什么能猜出来刚才的几位同学呢? 板书:头型、发型、头饰、服装。 2.引导学生分析、感悟画家是如何通过背面人物表现人的内心情感的。 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小朋友的作品。提问:你喜欢哪幅?为什么? 3.小组讨论: 赏析《克里斯蒂娜的世界》、《盂蜀宫伎图》。 赏析《未来世界》,时论:画上的小朋发在干什么?怎么看出来的? 4.利用教材上的学生作业.说一说自己喜欢哪幅,为什么。 5.与教师一起分析头发的走向及线条的组织。 边观察教师的示范边思考。 教师请一位女同学到前面做模特,师生分析头发的走向,演示如何用线进行写生。提醒学生要表现出头部的形体,一些线条应为弧线,并注意其方向的变化。 4.学生动手实践 5.布置作业,临摹教材中作品,教师巡视辅导。 四、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1.学生写生自己前面同学的背面头像。 2.欣赏教材中两幅学生的创作.提问:这两幅作品分别表现出什么内容? 你们各小组如何利用自己的作品进行创作? 学生发言,小组同学进行讨论。 3.小组合作完成用人物 4.引导学生完成小组集体创作。 5.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6.课后拓展 展示几幅家长背面的线描画作品。引导学生州家进一步学习 | ||||
板 书 设 计 | 第6课 猜猜我是谁 | ||||
教 学 回 顾 |
课 题 | 第7课 有趣的属相 | 课 型 | 设计·应用 | 课 时 | 2 |
教 学 目 的 | 1、在欣赏与十二生肖相关的艺术作品中,了解我国特有的民间艺术文化,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和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 2、了解十二生肖的相关知识以及邮票的一般常识。 3、用线描、彩色笔、水粉、剪贴、剪纸等技法设计、绘制邮票。 | ||||
重 点 | 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民间艺术文化,尝试在方寸之间表现、感受设计之美。 | ||||
难 点 | 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创新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 ||||
教 具 学 具 准 备 | 铅笔、彩色水笔、水粉色、毛笔、卡片纸、笔洗。 | ||||
教 学 过 程 、 内 容 及 方 法 | 第一课时 一.动画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来到我们漂亮的多媒体教室,大家高兴吗?(高兴)听说有几只小动物唱着歌、跳着舞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想认识他们吗? 课件——动画《十二属相歌》 师:它们是谁啊?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有关十二生肖的资料,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汇报:古代天文学家将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同时他们依照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惯和活动的时辰,确定十二生肖。如:夜间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属子时…… 师:你知道现在是什么时辰吗?生答不上的话,教师做简单解释。 学生汇报: 古代的中原地区,最初使用的是“干支 纪年法”,即用10个天干符号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12个地支符号子 、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合来纪年。师:今年是什么年? 看,我们的祖先真聪明,给每个人一个小动物作为吉祥物,它会陪伴我们一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趣。今天就来学习第七课《有趣的属相》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了解生肖、感悟古老文化。 师:世界上的动物这么多,古代的人为什么选择这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呢?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我把十二生肖分成了两类。(课件出示) 生:左边为家养,右边为野生。 课件出示文字资料:十二生肖中的动物分为三类: 一类是 “六畜”,即牛、羊、马、猪、狗、鸡,它们是人类为了经济或其它目的而驯养的。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六畜兴旺”代表着家庭幸福、生活富足。 第二类是野生动物中为人们所熟知的野生动物,有为人们所敬畏的介入人类生活的,如虎、蛇;也有为人们所厌恶的鼠类;更有人们所喜爱的兔、猴。师:还有一种动物我们没提到,它是谁啊? 生齐答:龙 课件出示:第三类是中国人传统的象征性的吉祥物——龙,龙代表富贵吉祥,是最具象征色彩的吉祥动物。 师: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中国人常称自己为——龙的传人。 2、情景欣赏,学习生肖邮票的知识。 师:几千年过去了,人们依然保持着对十二生肖的深深喜爱,他们把对生肖的喜爱寄托在十二生肖的形象上,以生肖形象设计的邮票被称为生肖邮票。课件欣赏——我国第一轮生肖邮票 师:我们国家从1980年开始发行生肖邮票,每年发行一枚,想一想,这一轮发行下来要多少年?生:十二年。 找一找生肖邮票的共同特点: 课件演示,学生找到一处,圈出一处。 (1).面值 (2).精美的图案. (3).发行时间. (4).半圆的齿孔 (5).中国邮政. 3、自主发现,掌握邮票的设计手法 师:我们看到的邮票中的动物形象和真实的动物一样吗? 课件出示真实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比较真实地动物和美术作品中的动物形象有哪些不同?在设计邮票形象的时候经常使用一些美术的语言,让形象变得更加美观,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说出自己的观点。 教师加以总结并板书: (1).夸张:突出动物的形态特点,可将某些地方加以变形扩大 (2).添加:可添加精美的文字或图案。 (3).拟人:将动物加入人的表情。 (4).简化:用简练的手法表现动物。 4、布置作业要求:个人制作一件你喜爱的生肖邮票,或以合作的方式制作一整套生肖邮票,表达你的美好祝愿. 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学生展示,互评作品 总结:今天,我看到了这么多有设计精美又有独到创意的邮票,我们班还涌现了这么多的小邮票设计师,老师真的想将同学们的作品一一展现出来,可是课堂时间实在有限,这样吧,我们课后开一个生肖邮票展,好吗? 第二课时 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邮票由哪几部分组成? 2.学生自由创作一枚邮票。 3.学生作品展示、评价。 4.教师总结。 | ||||
板 书 设 计 | 第7课 有趣的属相 | ||||
教 学 回 顾 |
课 题 | 第8课 棋牌乐——棋篇 | 课 型 | 综合·探索 | 课 时 | 2 |
教 学 目 的 | 1.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强化学生的设汁意识,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2.通过观察和分析棋的组成部分、棋的制作方法,让学生有目的地设计自己的棋。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设计能力以及相互协作能力。 | ||||
重 点 | 让学生有目的地设计一副棋,通过设计和制作得到快乐。 | ||||
难 点 | 棋的制作、材料的合理使用以及设计是否美观、大方和实用。 | ||||
教 具 学 具 准 备 | 卡纸、胶水、剪刀、彩笔等。 | ||||
教 学 过 程 、 内 容 及 方 法 |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 二、导人新课 提问: 同学们下过飞行棋吗?这种棋怎么下?好玩吗? 三、讲授新课 1.对棋的组成进行分析 问:一副飞行棋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棋面上有什么? (如说明.画面…) 2.分组研究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以下几类问题: l书上的图片里.你最喜欢哪一副棋?它的主题是什么?哪儿最有特点? 2就一副棋说说它的制作步骤。如果你制作这副棋会注意什么? 3、说说棋子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如果是你的话,你还能做成什么样的棋子? 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不同的问题。 总结回答。 分析书上的作品。 3.组际交流。 讨论与分清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看课本第16页的问题,根据问题设计本组的棋,然后明确每个人的分工。 第二课时 1.学生以组为单位,继续创作。 2.作品展示,评价 3.课后展示 让学生说说本组的设计最有特点的地方和最成功的地方。 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另外有什么教训需要吸取。 | ||||
板 书 设 计 | 第8课 棋牌乐——棋篇 | ||||
教 学 回 顾 |
课 题 | 第9课 棋牌乐——牌篇 | 课 型 | 综合·探索 | 课 时 | 2 |
教 学 目 的 | 1.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强化学生的设计意识,培养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及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过观察和分析牌的组成部分及牌的制作方法,让学生有目的地设计自己的牌;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设计能力以及相互协作能力。 | ||||
重 点 | 牌的设计制作和玩的方法。 | ||||
难 点 | 牌的设计制作方法、材料的使用合理以及设计是否美观、大方和实用。 | ||||
教 具 学 具 准 备 | 卡纸、胶水、剪刀、彩笔等。 | ||||
教 学 过 程 、 内 容 及 方 法 |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 二、导人新课 提问: 分组研究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以下几类问题: 1.书上的图片里,你最喜欢哪一副牌?哪儿最有特点? 2就一副牌说说它的制作步骤。如果你制作这副牌会注意什么? 3.你们组成员认为你们可以用什么用具制作“牌”?用什么方法制作更新颖、美观? 讨论与分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看课本第18页的小组讨论问题,根据问题明确每个人的分工。 (每人设计两套四个字母的牌。) 例如:blke,gme, (教师辅导,学生制作) 课后展示 让学生说说本组同学谁的设计最有特点,谁的设计最好看,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另外有什么教训需要吸取。 第二课时 1.欣赏学生作品。 2.选一组优秀作品,全班同学共同进行拼单词游戏。 3.本课小结。 | ||||
板 书 设 计 | 第9课 棋牌乐——牌篇 | ||||
教 学 回 顾 |
课 题 | 第10课 生活与艺术中的花 | 课 型 | 造型·表现 | 课 时 | 2 |
教 学 目 的 |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大自然更加关注,学会发现大自然的美,学习用美装扮生活,用美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了觯生活中一些常见花的造型特点及寓意。 3.能比较中外作品,评述萁相同处和不同处,从中感悟艺术家在作品中寄托的情感。 | ||||
重 点 | 认然界中的花与艺术中的花的关系,学习运用花美化生活。 | ||||
难 点 | 对比中西方作品.从不同的文化背景认识艺术家们不同的表现方法。 | ||||
教 具 学 具 准 备 | 花的图片、资料等。 | ||||
教 学 过 程 、 内 容 及 方 法 |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 二、导入: 1.认识各种各样的花 展示课前收集花卉的资料。 介绍自己喜欢的花的名称、特点及表达的寓意。 (闻一闻花香) 带来鲜花的同学边介绍边将鲜花插在花瓶中,组成美丽的瓶花。 请学生淡自已此时的心情。 三、讲授新课: 1、了解西方绘画的表现方法 观看课件:《蓝花瓶》塞尚(法国) (1)对比实物瓶花,观察并了解静物画的表现形式。 (2)分析画面构图及色彩的美感。 2、观看课件:《银莲花》杜菲(法国) 具体分析:(学习观察细节) (1)生动的花瓣。 (2)带有花朵图案的花瓶。 (3)整合画面的桌布。 3、了解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 观看课件:对比《写生玉簪》和《露气》两幅作品。 具体分析两幅画的不同绘画风格: (1)工整、细腻 (2)大气、豪放 4、尝试并对比中西方绘画的不同特点 四、小组合作探究: 1、中国画和西画在花的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对照书中作品谈谈自己的观点。(组长记录大家的发言。) 2、小组间进行汇报。 3、学生进行评述 4、观看《粉彩百花圈瓶》(清) 学生从不同角度谈自己的感受。(花的造型、线条的运用、做工的精细等。) 再次感受花在生话中的应用,谈一谈自己身边哪些地方是运用花进行装饰的?怎样装饰的? 第二课时 1、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品展示,评价。 3、教师总结。 | ||||
板 书 设 计 | 第10课 生活与艺术中的花 | ||||
教 学 回 顾 |
课 题 | 第11课 画水果 | 课 型 | 造型·表现 | 课 时 | 2 |
教 学 目 的 | 1.使学生了解祖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从而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初步了解中国画的艺术形式,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 3.尝试采用中国画干湿、浓淡的画法,表现一组水果静物。 | ||||
重 点 |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以及教师的演示和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 | ||||
难 点 | 如何用浓、淡、于、湿表现物象的特征,以及画面的构图。 | ||||
教 具 学 具 准 备 | 毛笔、墨、中国画颜料、宣纸、调色盘、各种水果等。 | ||||
教 学 过 程 、 内 容 及 方 法 |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 二、引入新课 (1)展示出不同表现方法的水果绘画作品。 提出问题: 这几幅作品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有哪些是不同的? 今天我们就学习用中国画的方法来画水果。 (2)出示课题:画水果。 三、新授课 (1)学生分组欣赏。 ①用国画的方法表现水果与用其他绘画方法表现水果有什么不一样? ②尝试着用纸笔画一画。 A尝试用笔:中锋、侧锋。 B尝试用色:浓、淡、干、湿。 (2)教师可在学生初次探究的基础上做示范。 (3)请个别学生示范,其他学生看书欣赏其他学生的美术作业。 (4)打开书,欣赏。 ①看草莓、葡萄的步骤图,研究其画法。(学生临摹画法。) ②欣赏学生作业。 (解决画面的构图问题) 学生作业 (老师指导) 作业要求: 临摹教材中的作品。 第二课时 1.欣赏学生上节课作品,进行评价。 2.教师总结。 3.水果静物写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作品展示,评价。 5.本课小结。 | ||||
板 书 设 计 | 第11课 画水果 | ||||
教 学 回 顾 |
课 题 | 第12课 娇艳的花 | 课 型 | 造型·表现 | 课 时 | 2 |
教 学 目 的 | 1.通过对中国画花卉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写意花卉的形式美感,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2.了解表现花卉的一些基本知识,初步掌握花卉的基本画法,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特点。 3.能大胆地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表达色彩的变化效果,尝试用中国画的方法表现形象生动的花卉形象。 | ||||
重 点 |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以及教师的演示和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 | ||||
难 点 | 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颜色的浓淡关系,特别是水分的干湿对表现物象的作用.在实践练习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创作。 | ||||
教 具 学 具 准 备 | 毛笔、墨、中国画颜料、宣纸、调色盘、各种花的图片或鲜花等。 在教室里陈设不同品种的鲜花。 | ||||
教 学 过 程 、 内 容 及 方 法 |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 二、引入新课 看到教室里陈设的鲜花,同学们会想到今天的学习内容一定会和什么有关系? 出示课题:娇艳的花: 三、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 ①谁认识这些花儿.并叫得出它们的名字? ②你们还认识其他的花儿吗?请你把它们介绍给大家。 ③鲜花再艳,也有捅谢的时候.什么花儿会永不凋谢? (2)展示中国画花卉。 提出问题: ①猜猜它是用什么绘画工具画的,(展示文房四宝) ②用这种绘画工具绘制的画叫什么画? ③作者是如何表现花朵娇艳的? 提出问题: ①怎样用笔、蘸色才能表现出花卉的特点? ② 水分的多少与画面的效粜有关系吗? (3)教师示范。 (4)打开书,联系老师示范的过程,你认为书上的作业哪些地方运用了和老师一样的方法? (5)展示花卉作品。 提出问题: 这些作品哪一幅你更喜欢?为什么? 学生作业 (老师指导) 作业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临摹老师提供的范画。 (2)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儿进行表现。 小结 组织交流。 第二课时 5.欣赏学生上节课作品,进行评价。 6.教师总结。 7.鲜花的写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8.学生作品展示,评价。 5.本课小结。 | ||||
板 书 设 计 | 第12课 娇艳的花 | ||||
教 学 回 顾 |
课 题 | 第13课 多姿多彩的靠垫 | 课 型 | 设计·应用 | 课 时 | 2 |
教 学 目 的 | 1.提高对生活物品和环境的关注,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2.了解设计靠垫应从审美、实用和文化等方面进行。 3.能用剥称式或自己喜爱的纹样设汁、制作美观、实用的靠垫。 | ||||
重 点 | 靠垫的设计是以功能要求为前提的,还要关注除实用之外的审美和文化。 | ||||
难 点 | 靠垫作品的新颖、创新、构思巧妙。 | ||||
教 具 学 具 准 备 | 剪刀、胶水。材料:较硬的卡片纸、水粉也、毛笔或彩色水笔等。 | ||||
教 学 过 程 、 内 容 及 方 法 |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 二、实物导人、揭示课题 课前师生准备一组靠垫实物,发到各小组。 研究:用途、形状、色彩、图案。 三、讲授新课 (一)、师生研讨学习活动 1、布置学生研究、分析教材。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有什么不同? 2、设计靠垫用什么形状、纹样、色彩比较好? 3、你喜欢什么图案纹样?打算如何进行色彩搭配?采用哪种骨式? (二)、创作实践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第二课时 1.学生继续设计未完成作品,教师巡视指导。 2.作业展示评价 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 3.小结拓展 如何实施自己设计的靠垫作品?选择什么材料? 拍照、保存资料。 | ||||
板 书 设 计 | 第13课 多姿多彩的靠垫 | ||||
教 学 回 顾 |
课 题 | 第14课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 | 课 型 | 综合·探索 | 课 时 | 2 |
教 学 目 的 | 1.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对生活日用品的联想,使学生更J川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培养富于联想、敢于想象、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2.了解生活日用品因其用途不同而造型各异,感受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带给我们的乐趣。 3.能根据生活日常用品的不同外形展开联想,并通过动手表现、装饰,使其形象生动有趣。 | ||||
重 点 | 通过剥生活用品的联想。认识到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 ||||
难 点 | 引导学生对生活用品产生联想,并把自己的联想表达出来。 | ||||
教 具 学 具 准 备 | 有关生活日用品、课件、各种工具和材料。 | ||||
教 学 过 程 、 内 容 及 方 法 |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请学生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生活用品摆放到桌面上来。 二、引入新课 1、桌面上摆放的东西和我们这节课有什么联系? 2、出示课题: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 三、讲授新课 (l)提出问题: “联想”这个词怎么理解? (2)展示用勺子装饰成的小人。提出问题: 这个小作者是怎样通过联想完成这件小装饰品的? (3)打开书,提出问题,分组讨论: ①欣赏书上的作业,分析作者是怎样认真观察展开联想的。 ②书上的作品都用了哪些方法进行装饰的? ③他们的美术作品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和借鉴? ④仔细观察自己带来的生活用品,你能联想到什么,讲给大家。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作业要求: (1)认真观察自己带来的生活日用品。 (2)大胆地展开联想。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装饰,使其成为一件可观赏的小饰物。 (4)可以完成,也可以自由结合来完成。 五、小结 第二课时 1.学生继续设计未完成作品,教师巡视指导。 2.作业展示评价,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 3.本课小结 | ||||
板 书 设 计 | 第14课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 | ||||
教 学 回 顾 |
课 题 | 第15课 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 课 型 | 造型·表现 | 课 时 | 2 |
教 学 目 的 | 1.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创新表现,做有理想有抱负的一代新人 2.创新思维与创作的关系。 3.运用多种方法,大胆想像创新表现。 | ||||
重 点 | 运用思维训练方法,激发创新表现,采用多种方法表现自己在未来世界中取得的成就。 | ||||
难 点 | 构图方法、画面的整体感。 | ||||
教 具 学 具 准 备 | 教学课件、不同年龄性别人物图片、学生优秀作业、绘画用具… | ||||
教 学 过 程 、 内 容 及 方 法 |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安排好学习小组,提上课要求。 二、讲授新课 1、出示课题——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2、分析课题,针对题目想一想我们要画什么内容? 教师引导发言:“我的现在与将来” 3、组织小组讨论: 谈一谈你的现在,想像一下将来。 三、组织研究 1、“将来”意味着什么? 2、书中学生作品是怎样表现“将来”的? 3、你准备怎样表现自己的“将来”? 四、艺术实践 1、欣赏作品。 2、分析构图方法。 五、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展示人物参考图片。 六、展示作业 组织学生讲解评价作业,作品的创新表现在哪儿。 第二课时 1.学生继续设计未完成作品,教师巡视指导。 2.作业展示评价,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 3.本课小结 | ||||
板 书 设 计 | 第15课 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 ||||
教 学 回 顾 |
课 题 | 第16课 亲亲密密一家子 | 课 型 | 造型·表现 | 课 时 | 2 |
教 学 目 的 | 1.通过创作表现一家子的亲密场景,激发学生的爱心,培养丰富的情感世界。 2.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掌握粉印版画这一表现形式。 3.能通过仔细的观察回忆,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场景,了解粉印吹塑纸版画的表现风格。运用多种方法,大胆想像创新表现。 | ||||
重 点 | 运用粉印版画的形式,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场景。 | ||||
难 点 | 具体情节的表现、颜料水分的掌握。 | ||||
教 具 学 具 准 备 | 吹塑纸、彩纸或纸、水粉色、水粉笔、调色盘、彩笔、铅笔、夹子等。 | ||||
教 学 过 程 、 内 容 及 方 法 |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安排好学习小组,提上课要求。 二、导入新课,学生交流 你的家是个小家庭还是个大家庭?家里都有谁?和你最亲近的人是谁? 三、讲授新课 1、欣赏联想 引导学生欣赏种树图片: 你觉得这一家是什么人? 他们在做什么? 你从哪里感受到他们的亲密? 你最喜欢和谁在一起?做什么? 和家人在一起时,让你觉得最甜蜜、最温暖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那时候你们是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呢? 2、分析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分析一张粉印版画实物作品: 这幅作品从哪方面表现了家人的亲情? 摸一摸,看一看,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创作出来的吗? 尝试印一笔颜色,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一般情况下,学生容易遇到的问题是颜色水分大,影响色彩效果。) 3、技法示范 通过直观演示交流,解决技法问题: (1)、刻版中容易出现哪问题。 (2)、印制中夹子的重要性。 (3)、色彩中水分的掌握。 4、创造实践 提出作业要求: 回忆家庭中动人的时刻,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情景。(画草稿) 第二课时 1.学生将草稿转画到吹塑板上,进行涂色,教师巡视指导。 2.作业展示评价,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 3.本课小结 | ||||
板 书 设 计 | 第16课 亲亲密密一家子 | ||||
教 学 回 顾 |
课 题 | 第17课 泥玩具 | 课 型 | 造型·表现 | 课 时 | 2 |
教 学 目 的 | 1.通过捏绘泥塑玩具,了解祖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2.通过捏绘泥塑玩具,了解祖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3.学会手捏成型技法,制作造型可爱的泥玩具。 | ||||
重 点 | 学习手捏成型的制作技法,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缤纷特色与文化内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尝试仿照民问艺人的风格进行创作。 | ||||
难 点 | 泥塑玩具的造型设计及捏塑技巧,着色时民间装饰味的体现。 | ||||
教 具 学 具 准 备 | 泥玩具、实物投影仪、陶泥、颜料、民间泥塑玩具资料的课件。 | ||||
教 学 过 程 、 内 容 及 方 法 |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安排好学习小组,提上课要求。 二、激情引趣 小时候,你玩过哪些玩具? 三、讲授新课 (一)、资料交流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的祖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你们想了解我们的祖先童年最喜爱的泥玩具吗? (二)、分析探究。 1、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分析探究。 2、分析比较: 我国民问泥玩具主要表现哪些题材?各地的泥玩具有什么不同特色?它们的造型都夸张了哪里?又概括了哪里?它们的色彩有哪些特技法学习? 3、教师展示一组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在这一组作品中,你能找到哪些我们以前学过的技法? 4、仔细观察细节的表现,如羊角、小驴的尾巴、帽翅等小装饰,运用了哪些技巧。 (三)、造型训练 提出作业要求: 模仿民间玩具的造型和色彩,创造一个可爱的泥玩具。 (四)、教师巡视辅导,注意加强个性辅导,以点带面。 第二课时 一、学生继续制作未完成作品,教师巡视指导。 二、、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组织学生评价。 1、你喜爱的作品抓住丁形象的哪些主要特征? 2、从民间玩具的造型语言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怎样运用到你的作品中的? 3、你的作品又有了哪些创新? 三、本课小结 | ||||
板 书 设 计 | 第17课 泥玩具 | ||||
教 学 回 顾 |
课 题 | 第18课 漂浮 | 课 型 | 综合·探索 | 课 时 | 1 |
教 学 目 的 | 1.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将艺术创造与科学研究完美结合的意识,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美好情感。 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初步探索有关浮力的知识,并能根据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有创意的设计。 3.结合绘画、粘贴、插接等不同造型手法,以及漂浮的科学道理,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实现自己的艺术创想。 | ||||
重 点 | 启发学生探究简单的浮力知识,并结合身边废旧物品进行有创意的设计与制作。 | ||||
难 点 | 在制作漂浮物时,创新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 | ||||
教 具 学 具 准 备 | 课件、画笔、彩纸、吸管、课件等。 | ||||
教 学 过 程 、 内 容 及 方 法 | 一、游戏导人 游戏l: 发给学生每人一支吸管,提出游戏要求:你能想到几种令吸管在水中漂浮起来的方法? 游戏2: 抢答——如果给你一把吸管,让它们漂浮在水面上.设想一下都可能有哪些不同的造型? 二、思考反馈 吸管为什么可以漂浮? 铁很重,为什么轮船却能漂浮在海上? 三、信息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 哪位科学家最早发现了浮力? 你知道有哪些关于浮力的小故事吗? 四、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分组探究:(材料:铁、纸、不同造型的盒子、木片、泡沫、毛笔等。) 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材料可以漂浮? 看一看:书中同学作品给了你哪些启发? 试一试:运用折、剪、卷、组合等不同手段,你能用手边的材料组织什么样的漂浮物的造型? 讲一讲:你能设想一下它的功能及装饰吗? 五、探索实践 提出作业要求: 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一个能浮在水面上的新颖美观的玩具。 六、展示评价 利用水盆、鱼缸等为学生营造一个新颖有趣的展评环境。 七、课后拓展 欣赏不同功能造型的轮船、游船、军用及民用潜艇等。 | ||||
板 书 设 计 | 第18课 漂浮 | ||||
教 学 回 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