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8年临床助理医师《儿科学》精华知识点(1)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5:31:30
文档

2018年临床助理医师《儿科学》精华知识点(1)

2018年临床助理医师《儿科学》精华知识点(1)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告一段落,2018年临床助理医师复习期已经开始!基础知识的复习将是临床执业医师备考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决定成败的!2018年临床执业备考医学教育网陪伴!2018年临床助理医师《儿科学》精华知识点汇总,希望对大家复习有帮助!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一)去除病因(二)控制发作1.支气管扩张剂(1)拟肾上腺素类药物:常用药物有①沙丁胺醇(舒喘灵);②特布他林(舒喘宁、喘康速);③克仑特罗(氨哮素)。吸入治疗为首选。(2)
推荐度:
导读2018年临床助理医师《儿科学》精华知识点(1)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告一段落,2018年临床助理医师复习期已经开始!基础知识的复习将是临床执业医师备考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决定成败的!2018年临床执业备考医学教育网陪伴!2018年临床助理医师《儿科学》精华知识点汇总,希望对大家复习有帮助!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一)去除病因(二)控制发作1.支气管扩张剂(1)拟肾上腺素类药物:常用药物有①沙丁胺醇(舒喘灵);②特布他林(舒喘宁、喘康速);③克仑特罗(氨哮素)。吸入治疗为首选。(2)
2018年临床助理医师《儿科学》精华知识点(1)

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告一段落,2018年临床助理医师复习期已经开始!基础知识的复习将是临床执业医师备考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决定成败的!2018年临床执业备考医学教育网陪伴!2018年临床助理医师《儿科学》精华知识点汇总,希望对大家复习有帮助!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一)去除病因

(二)控制发作

1.支气管扩张剂

(1)拟肾上腺素类药物:常用药物有①沙丁胺醇(舒喘灵);②特布他林(舒喘宁、喘康速);③克仑特罗(氨哮素)。吸入治疗为首选。

(2)茶碱类药物:氨茶碱,缓释茶碱。

(3)抗胆碱药物:异丙托溴铵。

2.糖皮质激素类:治疗哮喘的首选药物。

(1)吸入疗法:倍氯米松,布地奈德。

(2)口服用药:病情较重者短期治疗。

3.抗生素:伴有呼吸道细菌感染者加用。

(三)哮喘持续状态的处理

1.吸氧:氧浓度40%,维持PaO270~90mmHg。

2.补液及纠正酸中毒:补1/5张含钠液,用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

3.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或甲泼尼龙。

4.支气管扩张剂:①沙丁胺醇雾化剂吸入每1~2小时1次;②氨茶碱静脉滴注;③上述治疗效果不佳,可用沙丁胺醇静脉注射。

5.异丙肾上腺素:上述治疗无效者试用每分钟0.1μg/kg静滴。

6.镇静剂:水合氯醛灌肠。

7.机械呼吸:①严重的持续性呼吸困难;②呼吸音减弱,随之哮鸣音消失;③呼吸肌过度疲劳而使胸廓活动受限;④意识障碍,甚至昏迷;⑤吸入40%的氧而发绀仍无改善,PaCO2≥65mmHg。

支气管哮喘的预防

(一)自我教育管理:

(二)预防复发

1.免疫治疗

(1)脱敏疗法

(2)免疫调节治疗:可用胸腺肽及中药等。

2.色甘酸钠:宜在好发季节前1个月开始用药。

3.酮替芬

4.激素类气雾剂吸入能使哮喘缓解的患儿应继续维持量吸入6~24个月。

麻疹

麻疹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一)病因:麻疹患者是唯一传染源。接触麻疹后7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飞沫传播为主。

(二)临床表现:典型麻疹可分为以下四期

1.潜伏期:接触后10~14天,最长可4周。

2.前驱期: 一般为3~4天。特点:

①低-中度发热,体温无一定热型;

②上呼吸道及眼部炎症引起眼睑水肿、眼泪增多及畏光等;

③麻疹粘膜斑(又称Koplik斑)。

3.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出疹时发热更高。皮疹开始见于耳后、颈部,红色斑丘疹。

4.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顺序相同。疹退后皮肤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麻疹的并发症及治疗

(一)并发症

1.呼吸道:喉炎、支气管炎、肺炎。肺炎最常见。

2.心肌炎。

3.神经系统:麻疹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4.结核病恶化,营养不良与维生素A缺乏症。

(二)治疗:加强护理,对症治疗,预防感染。

麻疹的预防:关键是接种麻疹疫苗。

1.控制传染源: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至出疹后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检疫3周(重点)。

2.切断传播途径:通风消毒,避免与病人接触。

3.被动免疫:接触麻疹5天内给予免疫球蛋白。

4.主动免疫: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初种年龄为8个月。

结核病的概论

一、病因

肺结核最常见,对人致病的多为人型结核菌。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呼吸道为主要传染途径。

二、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感染后4-8周可呈阳性。

(一)试验方法:皮内注射0.1ml含5个结核菌素单位的纯蛋白衍生物(PPD),48~72小时观测结果,硬结平均直径不足5mm为阴性,≥5mm为阳性( );10~19mm为中度阳性( ),≥20mm为强阳性,局部除硬结外,还有水疱、破溃、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应等为极强阳性反应( )。

(二)临床意义

1.阳性反应①曾种过卡介苗;②3岁以下,尤其是1岁以下小儿,阳性反应多表示体内有新的结核病灶;④小儿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者,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⑤在两年以内由阴性转为阳性反应,或反应强度从原来小于10mm增大至大于10mm,而且增大的幅度大于6mm,表示新近有感染。

2.阴性反应①未感染过结核;②初次感染4~8周内;③假阴性反应;④技术误差或所用结核菌素已失效。

原发型肺结核

原发型肺结核是原发性结核病中最常见者,为结核菌初次侵入肺部后发生的原发感染。

一、病理

基本病变为渗出、增殖与坏死。结核性炎症的主要特征是上皮样细胞结节及郎格汉斯细胞。坏死的特征性改变为干酪样改变。

病理转归:

1.吸收好转:病变完全吸收,钙化或硬结(隐伏或痊愈)。最常见。

2.进展:

①原发病灶扩大,产生空洞;

②支气管淋巴结周围炎,形成淋巴结支气管瘘,导致支气管内膜结核或干酪性肺炎。

③支气管淋巴结肿大,造成肺不张或阻塞性肺气肿。

④结核性胸膜炎。

3.恶化:血行播散,导致急性栗粒性肺结核或全身栗粒性结核病。

原发型肺结核的临床表现

症状:低热、纳差、疲乏、盗汗等。咳嗽、轻度呼吸困难。眼疱疹性结膜炎,皮肤结节性红斑,压迫症状。

体征:周围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肿大。肺部体征可不明显,与肺内病变不一致。婴儿可伴肝脾大。

原发型肺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除上述症状及体征外,详细询问卡介苗接种史及结核接触史;有无卡介苗瘢痕。

(二)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或由阴性转为阳性应做有关检查。

(三)X线检查

1.原发综合征:肺内原发灶大小不一。典型“双极影“少见。

2.支气管淋巴结结核:①炎症型;②结节型;③微小型。

(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1.肿大淋巴结压迫支气管致管腔狭窄,或与支气管壁粘连固定,以致活动受限。

2.粘膜充血、水肿、炎性浸润、溃疡或肉芽。

3.在淋巴结穿孔前期,可见突入支气管腔的肿块。

4.淋巴结穿孔形成淋巴结支气管瘘。

原发型肺结核的治疗

(一)无症状或症状不多的原发性肺结核①杀死病灶中结核菌;②防止血行播散。异烟肼配合利福平或乙胺丁醇,疗程9~12个月。

(二)活动性原发型肺结核: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应用2~3个月后以异烟肼、利福平或乙胺丁醇维持。异烟肼疗程12~18个月,利福平或乙胺丁醇疗程6~12个月。

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一型。多见于3岁以内婴幼儿。

一、病理

结核菌使软脑膜弥漫充血、水肿、炎性渗出,并形成许多结核结节。炎性渗出物易在脑底诸池聚集。常见第7、3、4、6、2对颅神经障碍,可有急性动脉炎、脑实质病变、脑室管膜炎、脑积水。

二、临床表现

(一)早期(前驱期):1~2周。性格改变和结核中毒症状。

(二)中期(脑膜刺激期):1~2周。颅内压增高表现头痛、呕吐、嗜睡、惊厥;颅神经障碍。

(三)晚期(昏迷期):1~3周。昏迷、惊厥频繁发作。

三、诊断

(四)病史:结核接触史,卡介苗接种史,近期急性传染病史。

(五)临床表现:性格改变,结核中毒症状,颅压高表现。

(六)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外观毛玻璃样,留膜可找到结核菌。白细胞50~500×106/L,分类淋巴细胞为主,糖氯化物降低,蛋白增高。

(七)X线检查:约85%的患儿胸片有结核病改变,90%为活动性病变,48%呈粟粒性肺结核。

(八)脑CT扫描:基底节阴影增强,脑池密度增高、模糊、钙化、脑室扩大、脑积水或早期局灶性梗塞。

(九)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对诊断有帮助,但50%患儿呈阴性反应。

四、鉴别诊断

(一)化脓性脑膜炎:重点鉴别点是脑脊液检查,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综合分析。

(二)隐球菌脑膜炎:起病更缓慢,颅高压症状显著,视力障碍及视神经乳头水肿更常见,墨汁染色可见隐球菌。

(三)病毒性脑炎:起病急,脑脊液糖和氯化物正常。

五、治疗

(一)一般疗法:休息、护理、合理营养。

(二)控制炎症

1.强化治疗阶段: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及链霉素应用3~4个月。

2.巩固治疗阶段:异烟肼、利福平或乙胺丁醇。总疗程〉12个月或脑脊液正常后6个月。利福平或乙胺丁醇9~12个月。

(三)降低颅内高压

1.脱水剂:20%甘露醇。

2.利尿剂:乙酰唑胺。

3.侧脑室穿刺引流,腰穿减压和鞘内注药,脑外科治疗。

(四)对症治疗:控制惊厥、维持电解质平衡。

(五)糖皮质激素常用泼尼松,疗程8~12周。

小儿解剖、生理特点

小儿解剖特点

新生儿及婴儿口腔粘膜薄嫩,唾液分泌少,易受损伤和细菌感染。常发生胃食管反流,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易发生溢奶及呕吐,胃容量出生是30~60ml,1~3月90~130ml,1岁时达250~300ml。小儿肠管相对比成人长,易发生肠扭转和肠套叠。年龄愈小,肝脏相对愈大。婴儿不易发生肝硬化。

小儿解剖特点

新生儿及婴儿口腔粘膜薄嫩,唾液分泌少,易受损伤和细菌感染。常发生胃食管反流,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易发生溢奶及呕吐,胃容量出生是30~60ml,1~3月90~130ml,1岁时达250~300ml。小儿肠管相对比成人长,易发生肠扭转和肠套叠。年龄愈小,肝脏相对愈大。婴儿不易发生肝硬化。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

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划分为上、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及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毛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

1.上呼吸道

婴幼儿鼻腔狭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易于感染,后鼻腔易堵塞而发生呼吸与吮奶困难。鼻窦粘膜与鼻腔粘膜相连接,鼻窦口相对大,急性鼻炎常导致鼻窦炎。

咽鼓管较宽、直、短,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时易致中耳炎。咽扁桃体6个月内已发育,腭扁桃体至1岁末逐渐增大,4~10岁发育达高峰,青春期逐渐退化,故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小儿喉部呈漏斗形,喉腔较窄,声门裂相对狭窄,软骨柔软,粘膜柔嫩而富有血管及淋巴组织,故轻微炎症即可引起声嘶和呼吸困难。

2.下呼吸道

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较狭窄,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粘膜血管丰富,纤毛运动较差,易因感染而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加,导致呼吸道阻塞。左支气管细长、位置弯斜,右支气管粗短,为气管直接延伸。

小儿肺的弹力纤维发育较差,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量较少,造成肺的含血量丰富而含气量相对较少,故易于感染,易引起间质性炎症、肺气肿或肺不张等。

3.胸廓

婴幼儿胸廓短、呈桶状;肋骨呈水平位,膈肌位置较高;呼吸肌不发达,呼吸时胸廓活动范围小,肺不能充分地扩张,通气和换气,易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出现青紫。小儿纵隔相对较大,纵隔周围组织松软,在胸腔积液或气胸时易致纵隔移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因

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病毒所致者占90%以上,主要有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病毒感染后,亦可继发细菌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

年长儿症状较轻,婴幼儿则较重。

1.一般类型上感

常于受凉后1~3天出现鼻塞、喷嚏、流涕、干咳、咽部不适、发热等。婴幼儿可骤然起病,高热、纳差、咳嗽、可伴有呕吐、腹泻、烦躁,甚至高热惊厥。部分患儿发病早期出现脐周阵痛,与发热所致反射性肠蠕动增强或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关。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肠道病毒所致者,常伴不同形态的皮疹。病程约3~5天。

2.两种特殊类型上感

(1)疱疹性咽峡炎

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好发于夏秋季。急起高热,咽痛,流涎等。体查可见咽部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有2~4mm大小的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病程1周左右。

(2)咽-结合膜热

病原体为腺病毒3、7型。常发生于春夏季节。多呈高热,咽痛,眼部刺痛,咽部充血,一侧或两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颈部、耳后淋巴结肿大。病程1~2周。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鉴别诊断

1.流行性感冒: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所致。有明显流行病史。全身症状重。

2.急性传染病早期:如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等,应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等综合分析并观察病情演变加以鉴别。

3.急性阑尾炎:腹痛常先于发热,腹痛部位以右下腹为主,呈持续性,有腹肌紧张及固定压痛点等。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1.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注意呼吸道隔离;预防并发症。

2.病因治疗:三氮唑核苷(病毒唑),疗程3~5日。如继发细菌感染可用抗生素,常用者有青霉素。如证实为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既往有风湿热肾炎病史者,青霉素疗程应为10~14日。

3.对症治疗

①高热: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阿司匹林,亦可用冷敷、温湿敷或醇浴降温;如发生高热惊厥者可予镇静、止惊等处理;

②咽痛:可含服咽喉片。

肺炎的分类

1.病理分类:支气管肺炎(小儿最常见)、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等。

2.病因分类:

病毒性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居首位。

细菌性肺炎:有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军团菌等。

支原体肺炎:肺炎支原体所致。

衣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或肺炎衣原体。

真菌性肺炎:白色念珠菌、肺曲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等。

原虫性肺炎:卡氏肺囊虫为主。

非感染病因引起的肺炎:吸入性肺炎、嗜酸细胞性肺炎、坠积性肺炎等。

3.病程分类:急性(1月以内)、迁延性(1~3月)、慢性(3月以上)。

4.病情分类:(1)轻症:呼吸系统症状为主,无全身中毒症状。(2)重症:除呼吸系统受累严重外,其他系统亦受累,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5.发生肺炎的地区分类:

社区获得性肺炎:院外或住院48小时内发生的肺炎;

院内获得性肺炎:住院48小时后发生的肺炎。

支气管肺炎的辅助检查

(1)病原学检查

①病毒分离,其他病原体的分离培养;②病原特异性抗原检测;③病原特异性抗体检测: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特异性IgG检测有4倍升高,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急性期特异性IgM测定有早期诊断价值;④聚合酶链反应(PCR)或特异性基因探针检测病原体DNA;⑤细菌培养。

(2)外周血检查

白细胞检查;C反应蛋白(CRP);四唑氮蓝试验(NBT)。

(3)胸部X线检查:肺纹理增强,点片状阴影。

(4)血气分析

支气管肺炎的治疗

(1)一般治疗

空气流通,室温维持在20℃左右,温度以60%为宜。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交叉感染。

(2)病原治疗

用抗生素之前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用肺组织浓度高的药物;重者静脉联合用药。

肺炎链球菌: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红霉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苯唑西林、氯唑西林钠、万古霉素、利福平。

流感嗜血杆菌:阿莫西林加克拉维酸。

大肠杆菌和肺炎杆菌:头孢曲松或头孢噻嗪;绿脓杆菌替卡西林加克拉维酸。

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大环内酯类。

用药时间应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7日,症状基本消失后3天,支原体肺炎至少用药2~3周。葡萄球菌肺炎一般于体温正常后继续用药2周,总疗程6周。

抗病毒治疗:三氮唑核苷;干扰素;聚肌胞;乳清液。

(3)对症治疗

氧疗:鼻前庭导管,氧流量为0.5~1L/min;氧浓度不超过40%;面罩给氧,氧流量为2~4L/min,氧浓度为50~60%。若出现呼吸衰竭,应用人工呼吸器

保持呼吸道通畅:祛痰剂;复方甘草合剂;雾化吸入;支气管解痉剂;保证液体摄入量,有利于排痰。

(4)心力衰竭的治疗:除镇静、给氧外,必要时可用洋地黄制剂。

(5)腹胀的治疗:伴低钾血症者及时补钾;如系中毒性肠麻痹,应禁食、胃肠减压,亦可用酚妥拉明(0.5mg/kg),溶于5%葡萄糖20ml静滴。

(6)感染性休克、脑水肿、呼吸衰竭的治疗。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

(7)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适应证:中毒症状明显;严重喘憋或呼吸衰竭;伴有脑水肿、中毒性脑病、感染中毒性休克等;胸膜有渗出的病例。

(8)并存症和并发症的治疗:对并发脓胸、脓气胸者及时抽脓抽气。遇下列情况则考虑胸腔闭式引流:年龄小,中毒症状重;脓液粘稠,经反复穿刺排脓不畅者;张力性气胸。

文档

2018年临床助理医师《儿科学》精华知识点(1)

2018年临床助理医师《儿科学》精华知识点(1)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告一段落,2018年临床助理医师复习期已经开始!基础知识的复习将是临床执业医师备考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决定成败的!2018年临床执业备考医学教育网陪伴!2018年临床助理医师《儿科学》精华知识点汇总,希望对大家复习有帮助!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一)去除病因(二)控制发作1.支气管扩张剂(1)拟肾上腺素类药物:常用药物有①沙丁胺醇(舒喘灵);②特布他林(舒喘宁、喘康速);③克仑特罗(氨哮素)。吸入治疗为首选。(2)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