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 ),通常用 ( )表示。
2、水在自然界有不同形态,有时是( ),有时是( ),有时是( )
3、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 ),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地会长时间保持在( )℃,直到完全融化成水。
4、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 ),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做( ) 。
5、水蒸发的快慢与周围的( )有关。加热能( )水的蒸发。
6、25摄氏度可以写成( ),零下8摄氏度可以写成(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6分)
1、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 )。
A、没有变化 B、下降 C、上升
2、测量人的温度,应选择测量范围是( )的温度计。
A、 0℃~100 ℃ B、 35℃~42℃ C、-20℃~50 ℃
3、大约在1593年,意大利科学家(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
A、华伦海特 B、摄尔休斯 C、伽利略
4、( )不能加快冰块的融化速度。
A、把冰敲碎 B、用被子盖住冰块 C、加热
5、做水结冰实验时,在碎冰中加入较多的盐是为了( )。
A、改变水的颜色 B、产生更低的温度 C、改变水的味道
三、判断题。(每个1分,共20分)。
( )2、空气中充满了看不见的水蒸气。
( )4、水只有达到100℃才会蒸发。
( )7、雾在日出后会逐渐消散是因为那些小水滴受热又蒸发的原因。
( )8、雨是水滴,是液体状态的水;雪是冰晶,是固体状态的水。
( )9、江、河、湖、海以及地面上的水时时刻刻都在蒸发。
( )10、体温计离开人体时,体温计显示的温度不发生变化。
五、科学实验与操作。(14分)
1. 一位同学在实验室连续测量了一杯热水的温度,得到以下数据:
时 间 | 开始 | 1分钟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6分钟 | 7分钟 |
温度(℃) | 78 | 76 | 74 | 72 | 70 | 68 | 66 |
(1)是怎水是怎么变化的?
(2)水温水的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如果
(3)这位同学所在的实验室的温度是20℃,那么1小时后这杯水的温度是多少?
2.正确测量水温时需要注意哪些?(5分)
六、问答题。(8分)
1、装满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会产生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从哪里来?(3分)
2、夏天在地上洒水或放一些冰块都能起到降温的作用,其原因分别是什么?哪一个效率更 好?为什么?
3、生活中利用和防止水分蒸发的例子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