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5:32:45
文档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案

折线统计图。(教材第21~27页)1.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使学生能看懂复杂的折线统计图,能对复杂的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存在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要学习的知识。重点:认识复杂的折线统计图。难点:能对复杂的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课件。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呢?生: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师:今天我们进一步深入地研究折线统计图,希望同学们细心观察,认真学习。1.教学例1。师:下面是张小楠把自己6~12岁每年生日测得数据制成
推荐度:
导读折线统计图。(教材第21~27页)1.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使学生能看懂复杂的折线统计图,能对复杂的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存在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要学习的知识。重点:认识复杂的折线统计图。难点:能对复杂的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课件。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呢?生: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师:今天我们进一步深入地研究折线统计图,希望同学们细心观察,认真学习。1.教学例1。师:下面是张小楠把自己6~12岁每年生日测得数据制成


折线统计图。(教材第21~27页)

1. 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 使学生能看懂复杂的折线统计图,能对复杂的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3.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存在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要学习的知识。

重点:认识复杂的折线统计图。

难点:能对复杂的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呢?

生: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师:今天我们进一步深入地研究折线统计图,希望同学们细心观察,认真学习。

1. 教学例1。

师:下面是张小楠把自己6~12岁每年生日测得数据制成的统计表和折线统计图,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1图表)

生1:我从中知道了张小楠的身高不断增长。

生2:我知道了张小楠从6岁到7岁身高增加了2厘米。

生3:我知道了张小楠的身高在12岁时,身高最高是144厘米。

……

师:请同学们看图讨论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问题)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 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小楠的身高不断增加,从6岁到12岁,她一共长高了28厘米。

• 从折线统计图上看出张小楠从10岁到11岁身高增长得最快,从折线统计图上线段的上升趋势的急缓可以看出来。

• 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分析,估计张小楠13岁生日时的身高大约是150厘米左右。

师:想一想,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哪个能更清楚地看出身高的变化情况?

生:折线统计图中的线段升降变化,更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出数据的变化情况。

2. 教学例2。

师:李小洁用不锈钢保温杯和陶瓷保温杯做了一次对比实验,以了解这两种保温杯的保温性能。下面是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例2题)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接着完成课本上第23页的折线统计图吗?

学生尝试完成折线统计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画图结果,给予正确的学生以表扬鼓励。

师:同学们看图讨论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统计图及教材第23页问题)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你们的讨论结果吧!

学生可能会说:

 •实验开始后的第60分钟,两个杯中的水温相差26摄氏度;第120分钟相差27摄氏度。

 •不锈钢保温杯中的水温下降到70℃大约经过135分钟;陶瓷保温杯大约经过40分钟。

 •不锈钢保温杯的保温性能更好一些,从图中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知道陶瓷保温杯中水温下降得比较快,可见保温性能不太好。

 •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还能直观地进行两个数量之间的对比变化。

……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为日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奠定基础】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两种数据作比较。

A类

第23~30届奥运会中国和美国获得金牌情况统计表

届 数

23届

24届

25届

26届

27届

28届

29届

30届

美国/枚

8336374439353646
中国/枚

155151628325138
  (1)用合适的复式统计图表示第23~30届奥运会中国和美国获得金牌的变化情况。

 第23~30届奥运会中国和美国获得金牌数的变化情况

(2)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第23~30届奥运会中国和美国获得金牌数各有什么优点?

(3)请你根据中国获得金牌数的变化趋势,预测2016年第31届奥运会中国可能获得金牌多少枚?并说明理由。

(考查知识点: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力要求:能根据实际情况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做出简单的分析预测)

B类

下面的统计图反映了甲、乙两所小学的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请通过对统计图的分析,根据图中的信息写出一条你认为正确的结论。

(考查知识点: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力要求: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在第23~30届奥运会中国和美国获得金牌情况统计图

(1)

(2)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能直观反映出第23~30届奥运会中国和美国获得金牌数的多少;用折线统计图表示不仅能直观反映出第23~30届奥运会中国和美国获得金牌数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反映中国和美国获得金牌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2016年第31届奥运会中国可能获得金牌40枚左右,因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体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下一届金牌数可能会增多;但是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各方面有利因素较多,所以比第28届金牌数增加了19枚,而2012年中国的体育健儿出国比赛,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获得金牌数减少了13枚,所以从在国外比赛的成绩来看,第28届比第27届增加了4枚金牌预测2016年中国可能获得金牌40枚左右。

B类:

结论不唯一,例如:2007年甲校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人数多于乙校。

教材习题

教材第22页“练一练” 

教材第24页“练一练”

教材第25~27页“练习四”

1. (1)病人的体温在7:00~13:00不断上升;从11:00~13:00上升最快。

 (2)病人的体温从13:00开始下降;从19:00趋于平稳。

 (3)从图中可以知道病人的最高体温达到了39.5℃。(答案不唯一)

2. (1)小明是第4天开始看到根、第6天开始看到芽的。

 (2)风信子根比芽生长快。(答案不唯一)

 (3)略

3. x=50 x=0.11 x=1.1

4. (1)这家商场去年销售的电冰箱十月最多,十二月最少;销售量在100台以上的月份有一月、二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十月。

 (2)电冰箱的销售量在四月增长最快,十月下降最快。主要原因是季节性气温的高低造成的人们需求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了电冰箱的销售量。

 (3)商场的进货量应与销售量相联系,避免造成商品积压。(答案不唯一)

5. (1)甲飞机飞行了35秒,乙飞机飞行了40秒;乙飞机飞行的时间长一些。

 (2)从图上看,起飞第10秒甲飞机的高度是20米,乙飞机的高度是16米;第15秒两架飞机处于同一高度。

6. 画图如下所示:

(1)上海市的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七月,悉尼市的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一、二月;上海市的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一月,悉尼市的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七月。

 (2)略

7. 略

文档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案

折线统计图。(教材第21~27页)1.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使学生能看懂复杂的折线统计图,能对复杂的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存在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要学习的知识。重点:认识复杂的折线统计图。难点:能对复杂的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课件。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呢?生: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师:今天我们进一步深入地研究折线统计图,希望同学们细心观察,认真学习。1.教学例1。师:下面是张小楠把自己6~12岁每年生日测得数据制成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