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的核很原始,只是DNA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没有核膜,核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的界限,称为拟核或似核,也没有细胞器,不进行有丝.
2、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有发育完好的细胞核,核内有核仁和染色质.有核膜将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开,使两者有明显的界限.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进行有丝。
3、毒性噬菌体:能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称为毒性噬菌体
4、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5、溶原细胞(菌):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称为溶原细胞。
6、噬菌斑:烈性噬菌体+敏感性细菌混合培养于固体基质中,由于噬菌体进行裂解细菌,而在营养琼脂平板上形成的透明空斑。
7、细菌菌落: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繁殖所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块。
8、原生动物:动物中最原始,最低等,结构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
9、溶原性:病毒感染细菌后,其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的染色体中,在宿主内进行复制并且引起细菌细胞的裂解。这个过程称为溶原性。
10、PFU:病毒空斑单位
11、选择培养基:利用微生物对各种化学物质敏感程度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染料、胆汁酸盐、金属盐类、酸、碱或抗生素等其中的一种,用以抑制非目的微生物的生长并使所要分离的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培养基,叫选择培养基。
12、鉴别培养基:几种细菌由于对培养基中某一成分的分解能力不同,其菌落通过指示剂显示出不同的颜色而被区分开,这种起鉴别和区分不同细菌作用的培养基,叫鉴别培养基。
13、荚膜:许多细菌的最外表还覆盖着一层多糖类物质,边界明显的称为荚膜。
14、溶源性:携带噬菌体的细菌状态,对这种噬菌体,细菌本身并不敏感。
15、灭菌:利用高温、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杀死微生物所有细胞、孢子。
16、转导:通过噬菌体的介导,将供体菌DNA片段带入受体菌中,从而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
17、质粒:是一种于染色体外,能自我复制并稳定遗传的环状DNA分子。
18、转化:受体细胞直接吸收来自供体菌的游离DNA片段,并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供体的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
19、菌落: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培养,细菌就迅速地开始生长,形成一个由无数细菌组成的子细胞群体。
20、水体自净: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化学的作用,使水体得到净化,水质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或状态,叫作水体自净。
21、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指水体中氮、磷等元素含量过高而引起水体表层的蓝细菌和藻类过度生长繁殖的现象。
22、氨化作用:微生物分解有机氮化物产生氨的过程称为氨化作用
23、硝化作用:微生物将氨氧化成盐的过程称为硝化作用。
24、反硝化作用:微生物还原盐,释放出分子态氮和一氧化二氮的过程称为反硝化作用。
25、活性污泥: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各种生物和金属氢氧化物等无机物所形成的污泥状的絮凝物。有良好的吸附、絮凝、生物氧化和生物合成性能。
26、捷径反硝化:通过充氧量和缩短曝气时间等条件,抑制硝化细菌生长,促使亚硝化细菌优势生长,迅速将氨氧化为HNO2后,随即利用有机物将HNO2还原为N2的过程。27、固氮作用:通过固氮微生物的固氮酶催化作用,把分子N2转化为NH3,进而合成有机氮化合物。这称为固氮作用。
27、菌胶团:由于遗传特性决定,细菌按一定的排列顺序互相粘集在一起,被一个公共荚膜包围,形成一定形状的细菌集团,叫做菌胶团。
28、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 , 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29、土壤自净:土壤对施入其中一定负荷的有机物或有机污染物具有吸附和自然降解能力,通过各种物理、生化过程,自动分解污染物,使土壤恢复到原有水平的净化过程。
30、杂交:是通过双亲细胞的融合,使整套染色体的基因重组;或者是通过双亲细胞的沟通,使部分染色体基因重组。
31、定向培养:是人为用某一特定环境条件长期处理某一微生物群体,同时不断将它们进行移种传代,以达到累积和选择合适的自发突变体的一种古老的育种方法。
32、驯化:是经过长时间地定向培养后,微生物改变了原来对营养、温度、PH等要求,产生了适应酶,利用各营养,改变了代谢途径。
1微生物的特点;
答:个体极小;分布广,种类繁多;繁殖快;易变异。
2病毒的特点;
答:形体极其微小,一般能通过细菌滤器,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用nm表示;无细胞构造,主要是核酸与蛋白质;又称分子生物;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缺乏代谢能力;只能在活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机器,合成核酸和蛋白质。
3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比较
答:革兰氏阳性菌含大量的肽聚糖,独含磷壁酸,不含脂多糖。革兰氏阴性菌含极少的聚糖,独含脂多糖,不含磷壁酸。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厚,结构较简单,含肽聚糖、磷壁酸、少量蛋白质和脂肪。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结构较复杂,分外壁层和内壁层,外壁层分为三层:最外层脂多糖,中间层磷脂层,内层脂蛋白;内壁层含肽聚糖,不含磷壁酸。
4叙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和步骤
革兰氏染色的机制有以下两点:
(1) 革兰氏染色与等电点的关系
菌的等电点低于G-菌,所带负电荷更多,因此,它与结晶紫的结合力较大,不易被乙醇脱色。
(2) 革兰氏染色与细胞壁的关系
G+的细胞壁脂类少,肽聚糖多,G-则相反,故乙醇容易进入G-细胞,进行脱色。
革兰氏染色的步骤:
1、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细菌于干净的载玻片上涂布均匀,固定。
2、用草酸铵结晶紫染色1min,水洗去掉浮色。
3、用碘-碘化钾溶液媒染1min,倾去多余溶液。
4、用中性脱色剂如乙醇或丙酮脱色,革兰氏阳性菌不被褪色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被褪色而呈无色
用番红染液复染1min,革兰氏阳性菌仍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则呈现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被区别开。
5霉菌有几种菌丝?如何区别霉菌和放线菌的菌落?
答:整个菌丝体分为两部分:即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放线菌菌落:是由一个孢子或一段营养菌丝生长繁殖出许多菌丝,并相互缠绕而成的,有的呈戎状或密实干燥多皱,整个菌落像嵌入培养基中,不易被挑取。霉菌菌落:呈圆形、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比其他微生物的菌落都大,菌落疏松,与培养基结合不紧,用接种环很容易挑取。
6水体污染指标有哪几种?污化系统分为哪几“带”?各带有什么特征?
答:1,BIP指数2细菌菌落总数3总大肠菌群
多污带:位于排污口之后的区段,水呈暗灰色,很浑浊,含有大量有机物,BOD高,溶解氧极低,为厌氧状态。
α-中污带:在多污带下游,水为灰色,溶解氧少,为半厌氧状态,有机物减少,BOD下降,水面上有泡沫和浮泥,有氨、氨基酸及H2S,生物种类比多污带稍多。
β-中污带:在α-中污带之后,有机物较少,BOD和悬浮物含量低,溶解氧浓度升高,NH3和H2S分别氧化为NO3-和SO42-,两者含量均减少。
寡污带:在β-中污带之后,标志着河流自净作用完成,有机物全部无机化,BOD和悬浮物含量极低,H2S消失,细菌极少,水的浑浊度低,溶解氧恢复到正常含量。
7.简述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的常见方法及各自特点(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氧化塘法、厌氧消化法和土地处理法);
活性污泥法的特点:有机负荷比较均匀,改善了供需矛盾,有利于降低能耗;有利于充分发挥微生物的氧化分解能力;污泥浓度(悬浮物浓度)沿池逐渐降低,后段<平均值,有利于减轻二沉池的负担。
生物膜法的特点:在每一段(级)上能形成与该段污水水质相适应的优势菌落,对有机物的降解十分有利,能生长丝状菌但无污泥膨胀之虞;对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性强;生物膜上能生长硝化菌,有硝化脱氮功能;动力费用较低;产生的污泥量少,且沉降性好、易于分离。
氧化塘法的特点:能充分利用地形,结构简单,建设费用低;可实现污水资源化和污水回收及再用,实现水循环,既节省了水资源,又获得了经济收益;处理能耗低,运行维护方便,成本低;美化环境,形成生态景观;污泥产量少;能承受污水水量大范围的波动,其适应能力和抗冲击能力强。
8.简述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的基本原理;
未经处理即被排入河流的废水,流经一段距离后会逐渐变清,臭气消失,这种现象是水体的自然净化。水中的微生物起着清洁污水的作用,它们以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作为自己的营养食料,通过吸附、吸收、氧化、分解等过程,把有机物变成简单的无机物,既满足了微生物本身繁殖和生命活动的需要,又净化了污水。在污水中培养繁殖的菌类、藻类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具有很强的吸附、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它们对废物的处理过程中,对氧的要求不同,据此可将生化处理分为好气处理和厌气处理两类。好气处理是需氧处理,厌气处理则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生化处理法是废水中应用最久最广且相当有效的一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处理有机污水。
9藻类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它分为几门?
根据藻类光合色素的种类、个体形态、细胞结构、生殖方式和生活史等,将藻类分为10门:蓝藻门、裸藻门、绿藻门、轮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甲藻门、红藻门和褐藻门。
10裸藻和绿藻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答:【相同点】具有叶绿体,内含叶绿色a、b、β-胡萝卜素、3种叶黄素。上述色素使叶绿体呈现鲜绿色,与绿藻相同。都有鞭毛,在叶绿体内都有造粉核。【不同】(1)、繁殖方式:裸藻为纵裂,绿藻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2)、生活环境:裸藻主要生长在有机物丰富的静止水体或才、缓慢的流水中,大量繁殖时形成绿色、红色或褐色的水花。绿藻在流动和静止的水体、土壤表面和树干都能生长。寄生的绿藻引起植物病害。(3)、裸藻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指示生物,而绿藻在水体自净中起净化和指示生物的作用。
11蓝细菌是一类什么微生物,分几纲,其中有哪几属与水体富营养化有关?
蓝细菌属于原核微生物,按其形态和细胞结构的特征分为色球藻和藻殖段纲;其中微囊蓝细菌属、鱼腥蓝细菌属和水华束丝蓝细菌属与水体富营养化有关
12真菌包括那些微生物?它们在废水生物处理中各起什么作用?
真菌包括酵母菌、霉菌及各种伞菌。酵母菌既处理了废水,又可得到酵母菌体蛋白,用作饲料。还可以用酵母菌监测重金属。霉菌在对废水中氰化物的去除率达90%以上,有的霉菌还可以处理含硝基化合物的废水。真菌在处理有机废水可以用于培养食用菌的菌丝体,这样既处理了废水和固体废物,还获得了食用菌
13好氧活性污泥净化污水的作用机理
(1)初期吸附去除 活性污泥有着很大的表面积(介于2000~10000m2/m3混合液),在表面上富集着大量的微生物,在其外部覆盖着多糖类的粘质层。当其与污水接触时,污水中呈悬浮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即被活性污泥所凝聚和吸附而得到去除,这一现象就是“初期吸附去除”作用。
(2)微生物的代谢 被摄入细胞体内的有机污染物,在各种胞内酶,如脱氢酶、氧化酶等的催化作用下,微生物对其进行代谢反应。进行氧化分解,进而无机化。
(3)活性污泥凝聚、沉淀过程 凝聚:当有机营养降低到某种程度,微生物处于内源呼吸期或减衰增殖期后段,即处于“老龄”阶段,运动性能微弱,动能很低,不能与范德华引力抗衡。并且在布朗运动作用下,菌体互相碰撞,互相结合,使活性污泥絮凝体形成,初步形成的絮凝体又与其他的细菌相结合,絮凝体之间也相互粘接,凝聚速度加快,最终能够形成颗粒较大的活性污泥絮凝体。沉淀:由于活性污泥絮凝体颗粒重量加大,下沉、沉淀,泥水分离。
14原生动物在废水净化中的作用 、吞噬游离的细菌和颗粒状悬浮物:
2、促进生物絮凝作用,使活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
3、作为废水处理的指示生物 由于原生动物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常可以利用原生动物种类、数量及形态的变化,判断废水处理系统运行状况的优劣。 变形虫和鞭毛虫通常多出现在大负荷量的处理系统中,或出现在废水处理系统运行的起始阶段。 大量的固着型纤毛虫的出现说明活性污泥状况良好,废水中溶解氧适当。溶解氧不足时,钟虫会变得不活跃或数量减少。
15污水处理厂常见的污泥膨胀:(1)缺氮和缺磷的废水;(2)温度过高;(3)污泥负荷过低或高; (4)废水中悬浮物低,低分子糖类多;(5)有毒金属、硫化物等毒物流入。
解决办法:(1) 改进污水处理工艺(推流式);(2) 分析污泥膨胀原因,改变运行条件(提高溶氧浓度,溶氧>2mg/L以上;降低污泥负荷,控制BOD负荷);(3)投加絮凝剂(如投加铁盐、铝盐、高分子絮凝剂);(4)投加氧化剂(加氯气或加过氧化氢)。
16微生物是如何命名的?举例说明。
答:微生物的命名是采用生物学中的二名法,即用两个拉丁字命名一个微生物的种。这个种的名称是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组成,属名和种名都用斜体字表示,属名在前,用拉丁文名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用拉丁文的形容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小写。如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称是Escherichia coli。
17写出大肠埃希氏杆菌和桔草芽孢杆菌的拉丁文全称。
答: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称是Escherichia coli,桔草芽孢杆菌的名称是Bacillus subtilis。
18如何判断某水样是否被粪便污染?
答:总大肠菌群(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群):用以间接指示水体被粪便污染的一个指标。大肠菌群被选作致病菌的间接指示菌的原因是:大肠菌群是人肠道中正常寄生菌,数量最大,对人较安全,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与致病菌相近,而且检验技术较简便,因而被选中,一直沿用至今。在我国规定1L 生活饮用水中的总大肠菌群数在3 个以下。
19抗生素是如何杀菌和抑菌的?
答:抗生素对微生物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①抑制微生物的细胞壁合成:②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质膜:③抑制蛋白质合成:④干扰核酸的合成:
20促使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答:温度、溶解氧、可溶性有机物及其种类、有机物浓度或有机物负荷。
21如何控制活性污泥丝状膨胀?
答:①设调节池(及事故池)控制高负荷(BOD、毒物)冲击;
②控制溶解氧,溶解氧浓度必须控制在3~4mg/L;
③调节废水的营养配比,尽量逼近BOD5 与N 和P 的比例BOD5:N:P=100:5:1。补N——尿素,补P——磷酸钠。
④改革工艺,将活性污泥法改为生物膜法或在曝气池中加填料改为生物接触氧化
法。
22什么叫活性污泥丝状膨胀?引起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微生物有哪些?
答:由于丝状细菌极度生长引起的活性污泥膨胀称为活性污泥丝状膨胀。引起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微生物有诺卡氏菌属、浮游球菌属、微丝菌属、发硫菌属、贝日阿托氏菌属等。
23什么叫水体自净?可根据哪些指标判断水体自净程度?
答:河流(水体)接纳了一定量的有机污染物后,在物理的、化学的和水生物(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后得到净化,水质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和状态,叫作水体自净。任何水体都有其自净容量。自净容量是指在水体正常生物循环中能够净化有机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衡量水体自净的指标:
①P/H 指数:P 代表光合自养型微生物,H 代表异养型微生物,两者的比即P/H 指数。P/H 指数反映水体污染和自净程度。水体刚被污染,水中有机物浓度高,异氧型微生物大量繁殖, P/H 指数低,自净的速率高;在自净过程中,有机物减少,异养型微生物数量减少,光合自养型微生物数量增多, P/H 指数升高,自净速率逐渐降低,在河流自净完成后, P/H 指数恢复到原有水平。②氧浓度昼夜变化幅度和氧垂曲线。
24为什么丝状细菌在废水生物处理中能优势生长?
答:呈丝状扩展生长的丝状菌,比表面积大于菌胶团的,对有限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竞争占优势。
优势竞争表现在:
①对溶解氧的竞争:溶解氧水平低时,只有在絮状体表面的微生物得到较多的溶解氧,絮状体内部多数微生物处于缺氧状态。如果曝气池溶解氧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明显有利于丝状细菌优势生长。
②对可溶性有机物的竞争:低分子糖类和有机酸有利于丝状细菌生长,容易发生活性污泥丝状膨胀。
③对氮、磷的竞争:处理生活污水按BOD5 与氮、磷的比为100:5:1 进行设计和运行。如果氮磷比小于此值,丝状细菌大的比表面积又有利于它与菌胶团争夺氮和磷而优势生长。
④有机物冲击负荷的影响:废水中有机物浓度、组成和流量等发生急剧变化,供氧量不变,氧被大量消耗,溶解氧量降低,丝状细菌处于竞争优势生长。
25什么叫灭菌?灭菌方法有哪几种?试述其优缺点。
答:灭菌是通过超高温或其他的物理、化学因素将所有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所有的芽孢或孢子全部杀死。
灭菌的方法有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法。与干热灭菌相比,湿热灭菌的穿透力和热传导都要更强,且在湿热时微生物吸收高温水分,菌体蛋白很易凝固、变性,灭菌效果好。
26绿藻在人类生活、科学研究和水体自净中起什么作用?
答:绿藻中的小球藻和栅藻富含蛋白质可供人食用和作动物饲料。绿藻是藻类生理生化研究的材料及宇宙航行的供氧体,有的可制藻胶。绿藻在水体自净中起净化和指示生物的作用。
27菌胶团的作用(1)有很强的生物吸附能力和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2)菌胶团对有机物的吸附和分解,为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3)为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提供附着场所。(4)具有指示作用:通过颜色、透明度、数量、颗粒大小及结构的松紧程度衡量好氧活性污泥的性能。
28细菌有哪几种形态?各举一种细菌为代表。
答:细菌有四种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和丝状。分别叫球菌、杆菌、螺旋菌和丝状菌。
(1)、球菌:有单球菌(脲微球菌),双球菌(肺炎链球菌)。排列不规则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个球菌垒叠成立方体的有甲烷八叠球菌。链状的有乳链球菌。(2)、杆菌:有单杆菌,其中有长杆菌和短杆菌(或近似球形)。产芽孢杆菌有枯草芽孢杆菌。梭状的芽孢杆菌有溶纤维梭菌等。还有双杆菌和链杆菌之分。(3)、螺旋菌呈螺旋卷曲状,厌氧污泥中有紫硫螺旋菌、红螺旋菌属和绿螺旋菌属。螺纹不满一周的叫弧菌,如:脱硫弧菌。呈逗号型的如:逗号弧菌,霍乱弧菌是其中的一直被那个。弧菌可弧线连接成螺旋形。螺纹满一周的叫螺旋菌。(4)、丝状菌:分布在水生环境,潮湿土壤和活性污泥中。有铁细菌如:富有球衣菌、泉发菌属即原铁细菌属及纤发菌属。丝状菌属如:发硫菌属,贝日阿托氏菌属、透明颤菌属、亮发菌属等多重丝状菌。丝状体是丝状菌分类的特征。
29叙述污、废水脱氮原理。
答:首先利用设施内好氧段,由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将NH3 转化成为NO3--N。再利用缺氧段经反硝化细菌将NO3--N 反硝化还原为氮气,溢出水面释放到大气,N2 参与自然界物质循环。
30参与脱氮的微生物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生理特征?
答:①氨化细菌:如荧光假单胞菌、灵杆菌、梭菌、变形杆菌等。特性:异养型的好氧、兼性厌氧或厌氧。
②硝化细菌:亚细菌: 亚单胞菌属、亚球菌属;细菌:杆菌属、刺菌属、球菌属等。特性:(1)强好氧性;(2)化能自养型,以CO2 或CO32-为碳源,以NH4+ 或NO2- 为能源;(3)生存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不能在强酸环境生活。
③反硝化细菌:如假单胞菌属、产碱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土壤杆菌属等。特性:异氧型兼性厌氧。
31叙述汞的循环?
含汞工业废物随废水排放到水体中,大气中的汞由于雨水冲刷带到土壤和水体中,再由土壤细菌和水体底泥中的脱硫弧菌及其他细菌转化为甲基汞,甲基汞由于化学作用转化为单质汞,它由水体释放到大气后被大气中的H2O2氧化为Hg2+,在随雨水到水体,在化学作用条件下转化为CH3Hg+,通过微生物转化为(CH3)2Hg,(CH3)2Hg被鱼食用,在转移到鸟的体内。
32微生物脱氮工艺有哪些?
A|O、A2\\O、A2\\O2、SBR等
33何谓人工湿地?叙述它处理污水的原理?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
34人工湿地有那几个组成?各有什么功能?
1、基质: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稳定的附着基质,为湿地植物提供载体、扎根的温床和营养物质。另外,对污染物还具有吸附和过滤作用。
2、湿地水生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它直接吸收污水中有机物和无机物作营养。水生植物除富集污染物外,它们的根系维持湿地水力运输,还将其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运输到根的周围,供根际、根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降解污染物的需要。
3、人工湿地根际和根面微生物:通过微生物代谢活动降解污染物,为植物提供养分,根际微生物能分泌激素,可刺激和促进植物根毛的生长发育,提高根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
35那些水需要消毒?有哪些消毒方法?
饮用水、游泳池水、矿泉水、优质水、纯净水、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水的消毒方法有煮沸法、加氯消毒、臭氧消毒、过氧化氢消毒、紫外辐射消毒、微电解消毒等
36叙述氧化塘和氧化沟处理污水的机制
氧化塘和氧化沟一般用于三级深度处理,用以处理生活污水和富含氮、磷的工业废水。有机污水流入氧化塘,其中的细菌吸收水中的溶解氧,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为H2O、CO2、NH3、NO3-、PO43、SO42-。细菌利用自身分解含氮有机物产生的NH3和环境中的营养物合成细胞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藻类利用H2O和CO2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糖类,再吸收NH3和SO42-合成蛋白质,吸收PO43-合成核酸,并繁殖新藻体。
37氧气对好氧微生物的用途是什么?充氧效率与微生物的生长有什么关系?
氧对好氧微生物的两个作用:1、作为微生物好氧呼吸的最终电子受体2、参与甾醇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充氧量与好氧微生物的生长量、有机物浓度等成正相关性。
38兼性厌氧微生物为什么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长?
兼性厌氧微生物具有脱氢酶也具有氧化酶,所以既能在无氧条件下,又可以在有氧条件下生存。
39专性厌氧微生物为什么不需要氧?氧气对专性厌氧微生物有什么不良影响?
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存的微生物叫厌氧微生物,许多厌氧微生物是绝对专性的,叫专性厌氧微生物。专性厌氧微生物的生境中绝对不能有氧,因为在有氧存在时,代谢产生的NADH+H+和O2反应生成H2O2和NAD+,而专性厌氧微生物不具有过氧化氢酶,它将被生成的H2O2杀死。O2还可产生游离O2-。,由于专性厌氧微生物不具破坏O2-。的超氧化歧化酶(SOD)而被O2- 。杀死
40硅藻和甲藻是怎样的藻类?水体富营养化与那些藻类有关?
硅藻:硅藻门中的藻类,硅藻为单细胞的,形体像小盒,细胞壁有硅质和果胶质组成,繁殖方式为纵和有性生殖。
甲藻:甲藻门的藻类,多为单细胞的个体,呈三角形、球形、针形,前后或左右略偏,前、后端常有突出的角。多数有细胞壁,少数中为裸型。细胞核大,有核仁和核内体,繁殖为裂殖,也有产游动孢子或不动孢子的生殖方式。与甲藻、金藻、绿藻等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