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从传播学角度看_微博热_的现实意义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5:34:14
文档

从传播学角度看_微博热_的现实意义

74从传播学角度看“微博热”的现实意义李丹丹1,孔祥刚2(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200093;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河南郑州450052)摘要:随着全国各地警方微博的纷纷开通,为警民沟通提供了新的互动传播平台,网民通过微博“参政议政”,引起了全国的广泛关注,揭开了微博应用的新篇章。本文从传播活动要素入手,对微博的传播属性和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关键词:微博;微博问政;现实意义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1
推荐度:
导读74从传播学角度看“微博热”的现实意义李丹丹1,孔祥刚2(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200093;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河南郑州450052)摘要:随着全国各地警方微博的纷纷开通,为警民沟通提供了新的互动传播平台,网民通过微博“参政议政”,引起了全国的广泛关注,揭开了微博应用的新篇章。本文从传播活动要素入手,对微博的传播属性和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关键词:微博;微博问政;现实意义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1
74

从传播学角度看“微博热”的现实意义

李丹丹1, 孔祥刚2

(上海理工大学 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 200093;河南工业大学 粮油食品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

摘 要:随着全国各地警方微博的纷纷开通,为警民沟通提供了新的互动传播平台,网民通过微博“参政议政”,引起了全国的广泛关注,揭开了微博应用的新篇章。本文从传播活动要素入手,对微博的传播属性和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微博;微博问政;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1-0074-02

收稿日期:2010-09-26

作者简介:李丹丹(1986—),女,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传播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出版产业与出版经济研究;孔祥刚(1983—),男,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储藏研究。

从2010年2月24日开始,广东省21个地级市及省厅的官方微博相继开通并在网上建立起了微博群后。各地纷纷开通微博,一时间警方微博各地开花,在官方微博兴起的同时,不少警员个人也在网上织起了微博。这一系列微博,被网友称为“微博110”,[1]当机关这样一个占据着官方强势的机构,通过一种不设门槛的“草根媒体”,将自身的话语权回归到与普通网民完全平等的姿态时,立刻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一、微博传播要素的分析

尽管传播者和受众这种表述在微博传播的情景下也许并不确切,但是为了反映微博世界里的两大阵营,本文仍借用传播学的传播者与受众这两个概念来指代微博的作者以及微博的访问者与阅读者这两类不同的人群。[2]下文分别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四个方面对微博进行解读。

(一)传播主体:品牌影响,公信力高

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起点,也是传播活动的中心之一,

不仅决定着传播活动的存在与发展,而且决定着信息内容的质量与数量、流量与流向,撇开传播中其他因素不论,传播者本身的特质对传播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目前属于微博范畴的主要有两种微博:个人微博与集体微博。前者指的是以个人身份所开设的微博。如“派出所值班那点事”、“民警周sir 的会客厅”、“平安空港”……熟悉微博的网民都知道,这些都是因微博走红的“网络明星”。集体微博指的是门以集体身份所开通的微博。这类微博的写作主体是组织而非个人,如 “济南微博”、“平安北京”等。无论是个人微博还是集体微博,都代表形象,旨在以低姿态走近普通市民,听取、了解民情。 微博和普通草根微博在传播主体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草根微博一般是以匿名的形式出现,而微博无论是个人微博还是集体微博,虽然并不是实名化的具体的某个人,但它无疑都代表着机关的形象。由于机关过去公开意识淡薄,过于神秘化,因此机关微博一开,极大地激发了群众通过网络了解信息和参政议政的热情。以及机关本身具有的品牌影响力、人格魅力和较高的公信力,都使得微博一经推出,便赢得众多粉丝和媒体的关注。 (二)传播内容:人性化、社会化

微博作为机关网上官方发言人,从大量官话公文转变到网言网语,从通报重大事件到大事小事即时更新,一改过去形式主义的官腔,采用的是受欢迎的亲切自然的“网味”、“街坊味”。

有的值班民警,还会贴上自己的照片,用网友熟悉的语言方式和粉丝交流,有人负责发新闻,有人普及相关知识,有人乐于调节气氛,有人擅长与网友交流谈心……例如“平安肇庆”及时上传手机照片与网友共享,图文直播了现场人流车流的拥堵情况,方便网友上下山;网友还可以看到抓捕犯罪嫌疑人的现场,

或是了解警方半夜深山解救被困老人的详情。

(三)传播渠道:即时互动,突发事件实时播报

在真实世界里,表达的传统渠道局限在写信、上访、向媒体爆料,很多时候只能单向传递,难以真正实现“零距离”的即时交流。而在虚拟世界里,借助微博即时、互动的优势,官方得以创造一种新的网上直播和相互讨论相结合的“公民参政”方式,不仅满足了大多数公民的“旁听监督”的要求,还能为他们提供一个提建议、谈看法的广阔空间。

无论报纸、电视台,都从拍摄到制作完成,需要一个过程。而通过微博,信息马上就可以发布出来,非常及时。在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上,微博简易操作、便利的终端服务器,使其具备4Any特性(Anytime、Anywhere、Anyway、Anyone),随时随地,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传者。微博往往可以占据信息发布的制高点,使媒体和公众迅速了解突发事件的真实情况,争取了公众对警方工作的支持与理解。6月3日上午,广州市发生击事件,犯罪嫌疑人与民警对峙数小时后,于当晚被击毙。广州市微博“广州”全程直播,第一时间准确发布机关的权威消息,有效遏止了不实信息的传播。

(四)受众:主动参与

从受众的角度而言,从事微博活动的人们则具有环境认知、寻求共鸣、获取知识、娱乐消遣等使用满足诉求。以追求虚拟权力为例,不少微博的使用者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实际权力的掌握者,至少不是话语权力的掌握者,而在微博使用的过程中,微博对网友信息及建议的及时回馈与积极采纳,让获得虚拟权力的网民获得了现实生活中无法轻易获得的满足。同时机关又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部门,讨论的都是与受众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受众自然充满热情,从被动接受机关的发布信息到主动参与话题的讨论、意见的回馈等等。网民通过微博扩大了自己的话语权力,情绪高涨。

二、“围脖”的现实意义

(一)拓宽了沟通渠道,有利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从信息沟通的角度来讲,微博作为新型的警民沟通工具,构建了一个实时的、通畅的信息网络,最大化地安抚公众情绪。机关可以通过微博进行监控和跟踪,尤其是关注群众、媒体及意见领袖等的言论,及时发现危机苗头,并争取在第一时间内解决。

社会的良性发展要求信息对称,与公众互动之后,信息就会达到对称,从而公众觉得受到尊重,有公平感,不再是单方面的信息灌输。警民之间的“微距离”沟通交流,让执法变得人性化,以自己的真诚互动换取了老百姓的笑脸。微博虽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是多了一种沟通的渠道,借助微博平台,可让更深入了解复杂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矛盾,也让普通老百姓能够了解的心理等等,有助于双方联络感情,通过沟通来完善行为和行为,促进警民关系发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二)引领主旋律,影响网络新阵地

网络时代赋予了个人前所未有的力量去影响世界,赋予普通民众以广泛传播的话语权——这种话语权,以往总是少数人可以行使。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以及我国网民文化程度偏低,媒介素养的有限性难免导致网络话语权被滥用,充斥着网络暴力与虚假新闻,这无疑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机关作为部门,利用新媒体,传达政令,与网民互动,听民生,解,及时发布正规信息,有效地遏制不实信息的传播;同时机关以其身份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天生赋予其领袖的地位,通过微博去影响网民,既让网民感受到了美妙的民主,感觉到自己的话语权力和社会影响力通过微博传播的方式被放大了,又保持了主旋律,占领了网络主阵地[4]。

(三)成为一种新的公关手段,“聊”出警民关系新格局

微博作为一种公关手段,警方通过公开的互动,与普通百姓的关系从“警民”转变为“网友”,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聊天交流与互动中,不少市民的问题解决了,疑虑打消了,抱怨平息了,对的信任与理解也加深了,通过人性化执法,最终实现树立的公信。[5]有效地利用网络这一阵地,在展示自身形象的同时,为市民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服务,达到为公众利益的服务最大化,“聊”出新型警民关系,探索出一条部门公共关系建设的有效路径。

(四)微博聚人气,打造品牌

微博的走红,在“碎碎念”的同时,带有更多服务的色彩,积聚了人气,赢得了民心。门利用微博推广机关形象、打破往日神秘和高高在上的刻板形象,提高了服务水平,塑造了亲民、服务的品牌形象,扩大了网上网下影响力,这为网络时代机关打造品牌提供了新型的思维。

参考文献:

[1]尹安学.“微博110”听取,微博问政获粉丝追捧[EB/OL].htt

p://fujian.people.com.cn/GB/182249/12144160.htm.

[2]彭兰.传播者、受众、渠道:博客传播的深层机制[J].上海师范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7(11).

[3]蔡国兆,李舒,刘大江,卢国强.中国网事:微博冲击波[EB/OL].

http://news.sohu.com/20100823/n274415471.shtml

[4]刘艳艳.中国博客的传播学解读[D].山东大学,2009.

[5]赵莹.博客公关应用价值浅析[J].东南传播,2008(8).

75

文档

从传播学角度看_微博热_的现实意义

74从传播学角度看“微博热”的现实意义李丹丹1,孔祥刚2(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200093;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河南郑州450052)摘要:随着全国各地警方微博的纷纷开通,为警民沟通提供了新的互动传播平台,网民通过微博“参政议政”,引起了全国的广泛关注,揭开了微博应用的新篇章。本文从传播活动要素入手,对微博的传播属性和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关键词:微博;微博问政;现实意义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1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