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探析
姓 名:___ _刘亚丽___
系 别:______教育系_ __ __
专 业:______教育学___ ___
学 号:____071311036 ___
指导教师:_____冯宇红_______
2011 年 5 月 10日
目录
摘要 II
关键词 II
一、概念界定 1
(一)创业 1
(二)创业教育 1
二、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 1
(一)社会和谐稳定所需 1
(二)推动经济发展所需 1
(三)实现自身价值所需 2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2
(一)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认识不够,创业教育意识淡薄 2
(二)创业教育的学科基础薄弱,高校缺乏创业教育的系统课程 2
(三)创业教育的方式缺乏多样性,操作不科学 2
(四)创业教育仅限于大学教育 2
四、原因分析 3
(一)社会因素 3
(二)学校教育 3
(三)个人因素 3
五、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 4
(一)要深入开展对创业教育理论的研究 4
(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4
(三)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积极建立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 4
(四)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 4
参考文献 5
致 谢 6
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探析
摘要
当前,加强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世界现代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提倡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不仅可以挖掘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的创业潜力, 而且对于改革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就业问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但当前我国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提高师生对创业教育的思想认识、加大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等解决对策,以此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 教育 ;创业教育;现状 ;对策
The Students in Business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Probing
Abstract
Currently, strengthening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world's modern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the new trend of college students, advocate business education, not only can mining knowledge economic era, and the entrepreneurial potential students in China for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reform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popularization and solving the employment problem in the process of profound realistic and strategic significance. But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business education is in its infancy exploration stage, there exist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analyzed,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pioneering work are discussed and improve the educ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students ideological understanding, increase support to the business education, establishing the students in business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solutions, thereby promot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development.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20 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作为回应,我国在1999年颁发的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1]经过几年的实践,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进一步明确对大学生加强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这在当前显得十分必要。我国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立志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大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地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理想的创业之路。创业教育的提出,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建立新的教育哲学观念开拓了新的视野, 对未来人才素质的构成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教育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尤其是在我国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提出要倡导和发扬新时期的创业精神的新形势下, 研究并实施创业教育更有其现实的和深远的意义。
创业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创业是指创办企业 ,把“创业者” 称为“企业家”,把“创业”视为“创办自己的企业”,这是国际上对创业的最普遍的理解。广义的创业是指开创事业,与此相应,就是把“创业者”视为开创事业的人。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创业素质的教育活动。究其含义,可以理解为:进行从事各项事业策划、开办、拓展的教育;探索、冒险、创造精神与技能的教育等。
一、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社会和谐稳定所需
现在每年都有几百万大学毕业生踏入社会, 而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相对稳定的公务机关和大企业。很多毕业生的非理想就业势必会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一定的影响。而创业不仅能够解决人的就业问题,而且可以为他人提供就业岗位,同时增加社会财富,从而更积极主动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此同时,当今社会的经济需要更多运作灵活的创新和产品。因此,创业对未来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性必然越来越大。高校毕业生必然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各高校要通过实施创业教育,努力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为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找到一条出路,并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良性循环发展。
(二)推动经济发展所需
开展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 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状况将成为一国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 这不仅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更需要一个完整的创业体系的支持,创业已成为经济运行中一种越来越重要的推动力。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新行业、新产业、新岗位不断的产生,而高校作为知识中心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柱,在知识的创造、传播、转化和应用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而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所培养出来的人群较之其他人群更有创业的环境和资源优势。高校创业教育的展开对于振兴传统工业,发展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实现自身价值所需
就业“ 双向选择” 制度要求大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 积极参与竞争和择业以实现自身的价值。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它是人才培养的社会需要, 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尼采说:“ 如果人生没有意义,我就给人生一个意义,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一个有意义的人生。”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人才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大学生敢于超越自我,勇于开拓创新和艰苦创业的求真务实精神。创业能使大学生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人。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进入 21 世纪,知识经济的大潮迅猛而来,并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导致了一种新的教育趋势的出现- -加强创业教育,特别是大学生创业教育。首先我国传统教育把教育阶段和实践阶段机械地割裂开来,存在重读轻用、死记硬背、机械呆板的缺陷,虽然几度提出“知”、“行” 结合,但主要还是习惯先“知”后“行”,既先读书后实践。其次,我国传统教育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忽视了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书本知识,取得良好的成绩,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不够。[3]因此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实际操作是不容乐观的。通过十多年的实践摸索,我国的创业教育已取得一定成效,创业教育只是面对一小部分学生,有很强的精英化痕迹。
创业教育未形成统一规划的体系,我国高校目前的创业教育活动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认识不够,创业教育意识淡薄
目前在许多高校中,广大师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统一、不到位。有些高校根本就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即使做一些工作,也仅停留在就业指导层面上。因此,学校要通过相关的讲座、校友访谈、企业家对话等多种形式,在校园里营造创业氛围。
(二)创业教育的学科基础薄弱,高校缺乏创业教育的系统课程
在西方国家的大学中都通过开设系列课程,传授创业知识和技能。例如,美国许多大学仅仅围绕着创业者的素质、新企业的创立与经营管理、创业环境及管理、特定产业内的创业、社会企业家精神等类别开设系列创业课程。其中,美国哈佛大学开设23门,芝加哥大学开设18门,百森商学院开设14门。而我国尚未在高校中开设创业教育系列课程,仅有部分高校进行了试点。试点也主要局限于创业务实层面,如组织学生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参与“创业设计活动”等,并没有开设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
(三)创业教育的方式缺乏多样性,操作不科学
创业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互动的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以期学员在基于现实模拟的教学方法中逐步锻炼创业能力。但在实际教育中,整个教育过程缺乏创业思维和创新精神,如刚性教学计划: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知识传授型,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教师缺乏创业体验,实战经验不足: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两张皮”,没有融合于学校整体育人体系之中,是在课外时间进行的业余教育等。
(四)创业教育仅限于大学教育
目前,一谈起创业教育,往往局限于大学教育的视野,对于非大学生的教育则很少涉及。但现实又不得不面对大量社会在职或下岗人员的再创业问题,他们需要系统的创业培训,需要不同内容与形式的创业训练。实践证明,再就业工程就是有针对性的创业技能培训,结果使得许多下岗工人又通过创业实现再就业。
三、创业教育现状原因分析
创业过程从理论上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实施起来却相当困难。有自主创业意向的可能超过一半,可当创业真正成为一个现实课题的时候,绝大部分大学生却回避创业选择就业,创业成功者更是寥寥无几。这种理想上期望创业,行为上却逃避创业的矛盾心理,体现出创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障碍。因此,目前创业教育还没有进行广泛的实践。
(一)社会因素
创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受教育者进入社会后发挥创业才能、实现人生价值,而这又取决于社会性的外部环境,主要表现在国家及社会力量。如创业发展优惠、风险投资机制的建立、资本供给渠道的畅通等。从当前的情况看,引导创业和创业教育的力度不够,社会各界对搞创业教育的认识有限,对此全社会还未能引起普遍的反应和回应,不足以形成声势、造成广泛的社会影响。有很多地方机制建立不完善、法规不配套,不利于创业者发展。
(二)学校教育
创业教育是系统工程,目前创业教育体系尚不完善,没有融入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方位之中。
1、创业教育观念落后
目前对创业教育处在一个为大学生创业找出路、创造就业岗位的阶段,还没有提高到国家经济发展“驱动力”的高度。创业教育及创业活动的开展流于形式,为活动而活动,为大赛而大赛,缺乏相应的教育大学生创业的具体措施,没有真正将创业计划付诸实施,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
2、教育不利
我国现行教育制度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模式仍然注重学科标准、教师主导、知识传授、竞赛评估,专业设置狭窄,课程体系追求“小而全”,忽略甚至压制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学生被过分强调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缺乏参与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缺乏创新意识。近几年,多数高校虽然推行学分制,但是还有太多的考试、学制等框架。学生去求异、去冒险、去建造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空间。
3、师资力量薄弱
教授创业课程的教师应具有创业或投资的经历,熟悉企业的运营。但目前在开展创业教育的高校里,从事创业教育和培训的教师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类是原先从事企业管理学科教学的教师,另一类则是学生就业工作的指导老师。这两类师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在为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训时,难免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
4、课程体系不健全
目前许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主要通过开设选修课方式及在校园内为学生建立创业实训基地,这样为学生将来走出校门打下良好基础。课程设置缺乏合理安排,没有规范统一的教材、课程内容多为著名企业、集团有关创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与大学生关注小企业的创办与发展有一定差距。缺乏小企业生存之道、发展之道、壮大之道的讲解与分析,指导意义不强。
(三)个人因素
1、就业观念陈旧
择业目标狭窄,期望值偏高。长期以来,许多学生形成了大学毕业生包分配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仍抱有“等、要、靠”的思想,缺乏开阔的行业视野,缺乏远大理想的引导,更缺乏创业创新的精神准备。
2、自主创业能力较差。创业知识缺乏、创业能力太低。
3、自主创业社会经验欠缺,资金不足。
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
在我国,创业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等条件而出现的一种教育活动,由于其强调“创业”,强调自谋出路,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在当今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人们的价值观趋向多元化的情况下,比较容易引发利己主义、金钱崇拜等不良倾向,有可能使道德水准滑坡。因此,在开展创业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传统和优势、在开展创业教育时,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优势,教育大学生使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创业教育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要深入开展对创业教育理论的研究
目前,创业教育已经在一些地方开始实施。从全国范围看,目前创业教育主要是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且效果并不显著。 笔者以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我们对创业教育理论的研究不够深入,还远远没有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比较成熟的具有一般指导意义的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为指导,许多学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仅仅停留在通过 “培训”让学生掌握创业基本知识和运作规程,通过“引导”帮助学生选择好投资项目,或者通过“扶持”落实各项优惠,帮助解决贷款等资金问题,使学生毕业后能将企业办起来。[6]其实,这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因此,首先必须结合中国国情,特别是要充分考虑到中国传统文化背景,深入开展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要形成一整套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来指导创业实践。
(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影响创业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它是人们开创事业的基石。但由于每一个人的先天素质,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以及实践经验的不同,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自然存在个别差异, 有强弱之分, 高低之别,因此,大学生必须在大学期间注重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首先要注重知识积累,在新经济的环境中,利用知识进行经济活动的人被称为“ 知本家”, 他们的锋芒正超过传统的资本家而成为时代的亮点,清华同方,北大方正,华工科技等知识型企业的崛起向我们演示了一幅“ 知本创富” 的恢宏场景;[7] 其次要在社团活动中提高创业能力,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社团活动可以培养参与意识,增强竞争观念;培养应用意识,增强实践能力,社团是大学生创业的试验田,大学生一定要努力“种好” 。
(三)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积极建立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过程既是把科研教育同经济建设相结合的过程, 又是创业教育的实践过程,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知识深化和能力强化具有明显效果。高校应有目的、 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行实际的锻炼,可把原有的专业实习定向范围进行全方位的扩充,以增强学生创业的真本领、 硬功夫。在学校创业教育实践中,只有将普及性与提高性的创业教育相结合,将面向大多数学生培养创业基本素养的普及型创业教育和面向少数学生的理想型创业教育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才能体现既面向全体又使学生独具个性的我国教育目的的要旨。
(四)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
如果把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比作一次旅行, 那么出发之前最好先设定旅游线路, 既不会错过梦想已久的地方, 也不会千辛万苦却到并不喜欢的景点。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帮助有创业意向的同学能客观认知自己的能力、兴趣、个性和价值观, 发展完整而适当的职业自我观念,在对个人和内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各种职业的需求趋势以及关键成功因素,确定自己的创业发展目标,并选择相应的教育和培训行动计划,制定出基本措施,高效行动,灵活调整,有效提升职业发展所需的执行、决策和应变技能,使自己的事业顺利发展,并获取最大程度的成功。[8]
总之,不论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上,创业教育都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我们不断的研究与实践。在我国,创业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等条件而出现的一种教育活动,由于其强调创业 ,强调自谋出路,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在当今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人们的价值观趋向多元化的情况下,比较容易引发利己主义、金钱崇拜等不良倾向,有可能使道德水准滑坡。因此,在开展创业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大学生使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创业教育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明民.关于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2):167- 168.
[2]杨爱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2006,(1).
[3] 徐铁辉.高校创业教育的内涵、目标与特点探析[J]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4) : 60- 61.
[4] 孙玉贤.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J].社科纵横,2007(11) : 155- 156.
[5] 倪锋.关于创业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思考[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7(4):- 67.
[6]顾明远.高等学校要向学生进行创业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02(10).
[7]徐华平.试论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 2004(2).
[8]应若葵.高等学校加强创业教育探讨[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致 谢
四年的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四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伟人、名人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急切地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平凡的人,我的指导老师冯老师。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经由您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谢意!同时也感谢学院为我提供良好的做毕业设计的环境。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设计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