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我主要担任的是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一转眼一个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回顾这一学期以来,我的语文教学工作以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实现素质教育为目标,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课堂成为他们尽情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让他们在这里找到自己的自信,找到自己的兴趣,学到自己的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基本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视基础知识。
虽然学生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但是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仍然不能忽视。这个学期,我要求学生从把字写认真、清楚开始做起,明确了学生学习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平时加强了生字和新词的默写,从源头上堵住了出错的概率。其次,以专题形式注重了对语文基础的回顾和复习,如:结构相同找词语,修辞手法、改病句、缩句的操练,名言警句的积累、重点句的理解、把握课内外阅读、加强了写日记和写作文等。此外,对于语文的作业,要求上课专心,不懂多问,力求掌握于课内。在充分了解、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精讲精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及学生掌握情况。
本学期完成了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学生掌握情况如下:
1、学习习惯。学生在小学学业完成之前,基本养成了如下习惯:
(1)正确的读写姿势习惯。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2)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3)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4)写钢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预习课文的习惯。
(5)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会使用工具书,并养成习惯。
(6)自己修改作文和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
(7)勤于搜集资料和不懂就问的习惯。
2、汉语拼音。
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六年级下册所应掌握的生字。
(2)能够按笔画顺序正确默写会写的生字,能够按字的结构把字书写端正、写匀称。
(3)学会了用钢笔书写,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练习写毛笔字,知道各种类型汉字的间架结构及笔画特点。
4、在口语表达方面。
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而且同学们乐于参加讨论问题,敢于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阅读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并注意默读的速度。
(2)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3)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4)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6、习作。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三、严格要求学生,做好学生平时辅导工作。
本班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学期以来我仍然坚持加强学生的培优辅差工作。在学生的辅导工作中,我主要采用“抓两头,扶中间”的方法,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对学困生的学习进行辅导和帮助。教师也在课外加强辅导工作,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后进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注重鼓励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在学习上、品行上也能取得进步,让他们慢慢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课堂中积极为他们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信心。课后布置作业也力求少而精,努力做到既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又能提高学习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效率。
四、抓好毕业水平考试综合复习。
毕业班语文结束新课早,复习时间长,枯燥无味的复习课往往令老师头痛,令学生厌烦。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加强内容的整体性复习。教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让学生把全册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按照拼音、字、词、句等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把课文中出现的练习题类型分别列出来;再把阅读思考题的类型、写话训练的不同内容等也分门别类地列出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全册内容,复习就有章可循,有的放矢。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综合化。
2、注重复习过程的开放性。教师改变过去那种“一言堂”的现象,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进行“宏观”,把握复习的方向和进度,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点拨。
3、注重复习知识之间的互融性。在复习过程中,还注意把基础知识、阅读、写话等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互相渗透,融为一体。在整体复习中,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达到对语文知识的深入把握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总之,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力争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为人师表,语言健康得体,举止文明礼貌,以身作则,注重身教。然而,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今后,我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质,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古诗三首
一、走近作者
李贺(790—816) 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其诗作想象极为丰富,他也因此有“诗鬼”的美誉。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
于谦(1398—1457) 字廷益,浙江钱塘(治今杭州)人。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因遭诬陷下狱而死,后平反,谥号忠肃。他的诗歌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有《于忠肃集》。
郑燮(1693—1765) 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擅写兰竹,工书法。其诗词多描写民间疾苦。有《板桥全集》。
二、文本解读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描绘了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有一弯像金钩的新月当空挂着。这两句创设了一种悲凉、肃杀的场面,为后两句的抒情做铺垫。
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两句借马来抒情,表达了诗人想要报效国家、施展抱负的迫切心情。
3.哪些词语写出了石灰经受了诸多磨难?石灰又有着怎样的态度呢?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写出石灰经受了诸多磨难。“若等闲”写出了石灰从容自若的乐观态度。
4.想一想,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吗?
诗人笔下的石灰不仅仅是自然界的物质,还是一种人格的象征。诗人借石灰来赞美那种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忠诚卓绝的意志和节操。
5.想一想,“咬定青山不放松”这句诗中的“咬”能不能换成“抓”?为什么?
不能。“咬”比“抓”更为有力,这里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6.《竹石》这首诗的语言有怎样的特点?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偏向口语化,比如“任尔东西南北风”一句完全是脱口而出,不加雕琢。虽浅显易懂,但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三、诗词大意
马诗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金钩似的新月,高悬夜空。什么时候将要戴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驰骋,建功立业呢?
石灰吟
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的石灰,把烈火焚烧看作很平常的事情。纵然粉骨碎身也全不惧怕,只要能将高尚的节操留在人间。
竹石
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裂的山岩之中。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四、难点研究
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马诗》中,诗人抒发了想要报效国家、施展抱负的渴望。《石灰吟》中,诗人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不论遭受多大挫折,即使粉骨碎身,也要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竹石》一诗表现出诗人正直倔强的性格和决不向任何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这三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表面上写物,实际上是在赞颂某种精神或品质,表达了诗人做人的志向和固守的节操。
六、主题归纳
主题:《马诗》中,诗人以丰富的想象,通过咏马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含蓄表达出自己想要报效国家、施展抱负的渴望。
《石灰吟》中,诗人通过对石灰不畏“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借赞美竹石的坚定、顽强,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精神强者的形象,抒发了做人要有骨气、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
感悟:古诗是凝固的旋律,是智慧的乐章,它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场景,言有尽而意深远,虽只有寥寥几行字,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瘦弱的身躯,他们凭借着一身浩然正气,为祖国、为人民、为心中的“道”,坚守着,努力着……
七、教材习题答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点拨:三首古诗节奏鲜明,音律和谐,朗读时要注意抓住诗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并注意体会其中所隐含的诗人的志向。背诵可以在理解诗意和熟读的基础上进行。默写《竹石》时,注意正确书写“磨”“劲”“尔”等字。
2.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参:什么时候将要戴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驰骋,建功立业呢?纵然粉骨碎身也全不惧怕,只要能将高尚的节操留在人间。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3.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参:《马诗》中,诗人抒发了想要报效国家、施展抱负的渴望。《石灰吟》中,诗人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不论遭受多大挫折,即使粉骨碎身,也要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竹石》一诗表现出诗人正直倔强的性格和决不向任何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这三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表面上写物,实际上是在赞颂某种精神或品质,表达了诗人做人的志向和固守的节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