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1.本组教材围绕“作者笔下的人”这一主题安排了两篇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以及习作例文、习作等项教学内容。
2.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学习课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人物典型的事例和相关材料,了解人物的特点。总结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形象。
3.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二、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1.自主学习字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2.引导孩子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引导孩子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运用语言的能力。
3. 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里活动。
4. 在习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总结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形象。
三、本单元课时安排
13.人物描写一组………………………………………3课时
14.刷子李………………………………………………2课时
习作例文………………………………………………2课时
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2课时
语文园地五 ……………………………………………2课时
13.人物描写一组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噶、绊”等12个生字,会写“跤、搂”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和理解“手疾眼快、一叉一搂、公鸡鹐架、冷绊子、挺脱、诸亲六眷、监生、一声不倒一声、已后、登时”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车夫、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车夫、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内容为文学、影视作品中的经典人物,让学生说出其名字和最显著的特征。
(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如,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勇武过人的武松……)
在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2.出示课题“人物描写一组”。
3.导入新课。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们所塑造的那些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嘎(gǎ)、腮(sāi)、欺负(fu)、脚腕(wàn)。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鞭、扳、腕、疤、喉、咙”,并在黑板上示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回答问题:《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的主人公分别是谁?各选自哪部作品?作者又是谁?
(1)《摔跤》的主人公是小嘎子和小胖墩儿,选自《小兵张嘎》,作者是徐光耀。
(2)《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的主人公是人力车夫祥子,选自《骆驼祥子》,作者是老舍。
(3)《两茎灯草》的主人公是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吴敬梓。
四、小组探究。
朗读课文,画出自己觉得有趣的段落,分小组进行表演。在表演前先分组朗读,熟悉课文。选部分学生作为演员,剩余的学生作为导演。导演说戏,演员演戏,老师评戏。分别指出生动之处、不足之处,让学生自主讨论,自主学习。(指出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人物性格的多样性)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人物性格的多样性。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对人物评价和对人物言行的感受。
举例说说课文中分别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说说对课文中的人物的评价和对人物言行的感受。(让学生充分发言)
(1)人物的评价,如小嘎子很机灵,祥子很健壮,严监生很吝啬……
(2)人物言行的感受,如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的动作在文中反复出现,充分说明了严监生的吝啬……
2.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等)
3.《摔跤》中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的句子有哪些?分别是哪种描写方法?
(1)语言、动作描写:“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表达效果:体现出小胖墩儿的胸有成竹。
(2)心理描写: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
表达效果:“沉不住气”表现出小嘎子对长时间不能取胜的不耐烦,这种急躁的心理预示着他的失败。
4.《他是一棵挺脱的树》中描写人物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外貌描写。(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喜欢的原因。)
祥子来自农村,他一个是靠卖苦力为生的人力车夫。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健壮的身体是他赖以谋生的基础。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
作者着重描写祥子那粗壮的脖子、红扑扑的脸、硬棒的身体和四肢,远远望去,犹如一棵挺脱的树,坚毅、壮实。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貌描写,隐含着对劳动者的健壮体魄和高尚情操的赞美。
5.画出《两茎灯草》中最能表现严监生人物性格特点的句子。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1)从这个句子中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可以感受到严监生病情的严重,试着用几个词语形容一下。(气息奄奄、病入膏肓、行将就木、生命垂危、一息尚存……)
(2)从“总”字可以看出严监生垂死挣扎时间之长。讨论:这时严监生“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为的是什么?(注意分析不同的人对两个指头的含义的猜测、严监生的表现和严监生的心理活动。)
两个指头的含义 | 严监生的表现 | 严监生的心理 | |
大侄子 | 两个亲人 | 把头摇了两三摇 | 着急 |
二侄子 | 两笔银子 | 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 焦急、生气 |
奶妈 | 两位舅爷 | 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 气极 |
赵氏 | 两茎灯草 | 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 安心 |
三、感悟写法,尝试描写。
1.快速阅读三篇短文,你认为哪个人物形象在你头脑中留下了最鲜明的印象?为什么?在文中找出理由,做好标记。
2.交流讨论:学生讲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教师随机点拨。
点拨要点:(1)对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的描写符合人物身份。例如,小嘎子的动作就是一个小孩子才会做的,他的想法也是小孩子简单的“狡猾”。
(2)采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形象。例如,严监生临死前还惦念两茎灯草,这件事最能表现他的吝啬。
(3)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突出人物特点。例如,对祥子外貌的描写,突出了祥子强健的体魄,表现了祥子精气神十足、充满生气的特点。
小结:描写人物时,要选取典型的事例;对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3.回忆生活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人物,设想一个具体的生活情景,描写一个人物活动的片段。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学了《人物描写一组》,了解到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在描写人物时,要根据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定的情境选择相应的描写方法,从而体现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
板书设计
人物描写一组
教学反思
《人物描写一组》是由三个各自的选段构成的一篇课文,学生对于描写人物的文章已经有所接触,所以在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时,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充分发言,说出各自的想法。但是大部分同学没有看过《骆驼祥子》和《儒林外史》的原著,《小兵张嘎》有部分同学看过影视作品,在没有充分了解原著的基础上,单单只看选段,难免会对人物形象有些误解。所以,教师需要加以指导,必要时可以带领学生到原著中遨游,正确认识人物形象。
14.刷子李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浆、傅”等7个生字,会写“浆、傅”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粉刷、刷浆、规矩、徒弟、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师傅”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3.继续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音乐导入:“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很漂亮,刷了房顶又刷墙,刷子飞舞忙,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
2.在我们的印象中,粉刷匠就是那个花了鼻子的小工人,那么冯骥才先生笔下的粉刷匠又是怎样的形象呢?与我们之前所了解到的又有何不同?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俗世奇人——刷子李。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白浆(jiāng)、师傅(fu)、包袱(fu)、蘸(zhàn)、发怔(zhèng)。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袱、馅、傻”,并在黑板上示范。
(“袱”是左右结构,是“衤”,不要写成“礻”。“馅”右下是“臼”,中间两横不相连,“傻”右上是“囟”,不要写成“白”。)
4.作者作品介绍。
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是当代著名作家和民间文艺家,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曾多次获得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集)奖。著有《啊!》《俗世奇人》《雕花烟斗》等。他的作品选取素材的角度新颖,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底蕴,咀嚼人生百味。
《俗世奇人》是冯骥才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全书由18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取话本文学旨趣。书中所讲之事,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的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于天津的民间传说。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刷子李这个人物的特点。
(1)刷子李是一个技艺高超的人。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2)刷子李是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他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刷浆时,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3)刷子李是一个心思细密的人。在刷浆时,不仅能完成工作,还能细心观察,注意到徒弟的心思变化。
2.刷子李有什么绝活?用课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刷子李的绝活是刷墙。“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3.课文是怎样表现他这一绝活的?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用“( )”勾画,分组进行讨论。
(1)请一个小组的成员分别展示出他们的答案。
(2)请其他小组成员补充或点评。
(3)师点评。
(4)将所有相关的句子分类别出示,让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然后让学生总结作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体现刷子李的绝活的。
点拨要点:刷墙的衣服、刷墙的动作、刷墙的规矩、刷完墙的效果。
刷墙的衣服:
①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②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③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刷墙的动作: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刷墙的规矩:
①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②一天只刷一间屋子;
③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
刷完墙的效果:
①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②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5)拓展。如果是你,你会选择跟刷子李一样立下规矩,重质,不求速度,慢慢地刷;还是会选择跟其他粉刷匠一样,重量,求速度呢?
(引导学生积极自由地回答,两者都正确,加以引导应重质量,在当今社会时间也很重要。)
四、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刷子李技艺的高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刷子李技艺的高超。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描绘出刷子李技艺的高超的呢?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来学习探讨。
思考问题: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与《描写人物一组》有何异同?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语段赏析:画出第5自然段中描写刷子李的语句,小组交流汇报。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这段话写得非常生动。第一句写师傅刷墙的动作;第二句写师傅刷墙的效果。为了说明效果好,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刷墙是一件辛苦的事,而对于刷子李来说却是一件(快乐、轻松、简单)的事。可见刷子李(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技艺高超)。
(1)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2)点评学生的答案。
师:我们通过完成第5自然段的阅读,了解到刷子李确实技艺高超,可是他的徒弟曹小三最关心的是什么呢?
生: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2.找出描写曹小三的语句,小组交流汇报。
(1)在文中找出所有描写曹小三的句子(可以加上横线),其中描写曹小三心理活动的句子请重点勾画(可以加上波浪线)。
(2)学生先独自阅读,再在小组交流,然后小组汇报。
(3)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①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②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看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③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来是一个小洞!
(“居然”“竟然”“奇了”这三个词都表现了曹小三意外的心理活动。)
(4)你能简单地概括出曹小三的心理变化吗?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师小结曹小三心理变化。(半信半疑→神圣不可侵犯→轰然倒去→发怔发傻)
3.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
(1)曹小三这一天跟着师傅所见所闻和传说有出入吗?
生齐读第1自然段。刷子李敢立这样的规矩,说明什么?
(自信,艺高人胆大)
(2)刷子李的自信、高超技艺是怎样来的?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能找到吗?
出示:好好学本事吧!能将“好好”换个词来表示吗?(认真、刻苦、老实、乖乖等)
(3)描写曹小三有什么作用?
对曹小三的描写是侧面描写,能够衬托出刷子李技艺的高超。(烘托或衬托)
4.课件出示: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明白呢。
曹小三明白了什么?你又明白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刷子李的特点:技艺高超。
2.课文是怎样写出刷子李技艺的高超的?(正面描写:动作描写。侧面描写:刷墙的规矩、刷完墙的效果)
3.曹小三的心理变化(半信半疑→神圣不可侵犯→轰然倒去→发怔发傻),还有四个“然”相对应,是哪四个词?
(果然→居然→竟然→忽然)用这四个词写一段话。
4.点明应重视真才实干,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学习与生活,好好学本事的道理。
板书设计
刷子李
技艺高超
教学反思
1.由《刷子李》激发学生对原著的兴趣。对刷子李的形象抱着好奇的心,如条件允许,还可以介绍《俗世奇人》中的其他人物,如泥人张等。
2.本课着重讲通过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表现出刷子李技艺的高超,对修辞手法的分析较少,教师在课堂上可引导学生发言并简要分析。
习作例文
我的朋友容容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的课文是如何把人物形象写具体的。
2.运用本单元描写人物的方法,写片段。
3.通过“习作例文”的学习,体会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好处。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习作例文,了解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及其好处。总结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描写人物。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交流平台。
1.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机灵的小嘎子、健壮的祥子、吝啬的严监生、技艺高超的刷子李。除了课本里的人物,平时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如书本里的文学形象,电视里的艺术形象,家庭里的亲人,校园里的老师、同学,社会中的、医生、护士、清洁工、保安、快递员、售票员等。这些人物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人是谁呢?是他的外貌还是你和他之间的故事让你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把外貌或者故事说清楚。)
2.要写好一个人物,写出人物的特点,不仅要细致观察,还要了解一些写人的基本方法。首先,选用典型事例,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其次,可以运用动作、语言、外貌、神态、心理描写等表现人物的特点;此外,也可以通过描述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写出人物的特点。
二、交谈练笔,初试身手。
1.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那现在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方法写一写你身边的某一位同学。
学生练笔时,老师巡视并指导多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鼓励学生举手分享自己写的小练笔。
2.爸爸妈妈是我们最亲的人,是最爱我们的人,也是为我们付出最多的人。有的爸爸妈妈可能经常陪孩子做游戏、学习,有的爸爸妈妈可能大多数时间都在忙工作,无论是哪种情况,他们都深深地印在我们心里,想一想有哪些典型的事例可以体现他们的特点。(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三、学习例文,积累参考。
1.《我的朋友容容》
(1)文章描写容容运用了动作、语言描写(容容总是搬着椅子,爬上去,踮起脚,从大门口的邮箱里取出报纸来,然后爬下椅子,奔来把报纸交给我:“任叔叔,报纸来啦!”),神态描写(她看看我手里的报纸,忽然噘起嘴唇,挺委屈地走了。)等。
(2)文章除了运用正面描写,还写了作者与容容交往的两件事情,使容容这一形象显得更具体、更生动。
2.《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
(1)文章描写小守门员运用了外貌、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看那个留平头的小守门员,他身着深蓝色的运动衣,浅蓝色的短裤,脚穿运动鞋,戴着手套。只见他分腿弯腰,上身前倾,目光警惕地注视着前方,膝盖磕破了也毫不在意,真像个专业的足球守门员!他想着自己可千万不能大意,绝不让对手冲破最后一道防线。),写出了小守门员的认真与专注。
(2)除此之外,文章还写了腆着肚子的候补小男孩、戴红帽子的小女孩、扎着蝴蝶结的女孩、抱着洋娃娃的小女孩、大个子叔叔等。作者抓住众人各具特色的外貌、神态和动作等,写出了人物的特点。
交流一下,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
教学反思
及时回顾总结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本次课程中,通过对前面内容的回顾,让学生加深了对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的掌握。通过写片段,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习作例文
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
教学目标
1.默读例文,通过作者的描述,了解小守门员的特点。
2.默读例文,结合批注了解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及其好处。
3.分析例文,总结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习作例文,了解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及其好处。总结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习作例文,总结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会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描写人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1.问题激趣:在《我的朋友容容》的学习中你了解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1)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学生发言。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
(3)教师小结:选用典型事例,把它写具体;通过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2.导入课题【出示课件2】:今天,我们再来阅读一篇文章《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板书: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1)注意要读准字音,读懂字词,有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标清段落序号, 圈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读不准的字、词语或句子,及时请教同桌或者老师。
(3)默读课文,结合批注,想一想课文是通过说明方法来表现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的不同特点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3.小组派代表进行预习汇报,师生评议。
三、读中感悟,体会写法。
【出示课件3】(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感受到什么?(小守门员的尽职尽责。)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从课文中找出这段话,画出有关词句。
2.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3.交流描写方法:外貌、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都写得细致、具体。
4.教师小结【出示课件4】:外貌、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这段话中作者穿插运用这些描写方法,并且描写细致、具体,成功地把一个尽职尽责的小守门员展现在读者面前。
5.指导朗读,在读中表现出小守门员的尽职尽责。
【出示课件5】(第三至五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感受到什么?(感受到激烈、紧张的比赛场面。)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从课文中找出这段话,画出有关词句。
2.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4.交流描写方法: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人物特点。【出示课件6】
5.教师小结: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如从选段中的动作描写“小守门员和观众们都紧紧盯着球场中的足球”神态描写“搂着小弟弟的红领可能来迟了,他坐在最边上,也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局势的发展”,心理描写“旁边的那个戴帽子的小男孩却显得挺紧张,也许是头一回看到这样激烈的球赛。”等都能感受到比赛的紧张程度,从侧面反映了小守门员的尽职尽责。
6.指导朗读,在读中感受众人各有特色的外貌、神态和动作,在读中感受到小守门员的尽职尽责。
四、课堂小结,总结写法。
1.通过学习,你了解了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的哪些特点?(小守门员的尽职尽责,观众们的紧张。)
2.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向我们来介绍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
五、课堂练笔。
1.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注意抓住人物特点写,试着用上典型事例、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
2.学生动笔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集体评议。
(1)教师选择巡视中发现的典型习作,请习作的作者上台朗读。
(2)其他同学认真听读。
(3)师生评议,可以做补充发言,也可以提出修改意见。
六、课后作业。
1.找到小练笔中写得好的地方与同学互相分享。
2.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小练笔。
3.推荐阅读:
拔河比赛
今天,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我们四班和三班的同学在后操场举行了一次有趣的拔河比赛。先我们每班分成了两局,每组45人。
最精彩的时刻到了。该我们四班的男同学和三班的男同学比赛了。“预备!”发令的老师一声喊,参加的同学个个精神抖擞,信心百倍。队员门用铁钳般的双手抓紧了绳子,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盯着老师嘴唇上的口哨。观看的同学都屏气凝神的看着那些队员,那形势真像是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嘟”哨声响了,场上一片欢腾。与此同时,观看的同学的加油声爆发出来了,声音此起彼伏。只见我班的队员双脚不由自主的向前划,又见我班的队员双脚使劲刹地,拼命把绳子往下压,身子往后躺,几乎要贴到地面了。双方也不是示弱,开始了拉锯战。队员们一双双手紧紧的抓住绳子,一张张小脸涨的通红。所有队员们齐心协力,这力量足有排山倒海之势,又如雷霆万钧之力。我班的男同学赢了,同学们欢呼、跳跃。
这次拔河比赛不仅增强了我们的体力,还培养了我们的团体精神,真是一举两得啊!
简评:这篇文章写了一次有趣的拔河比赛。文章开篇点题,中间部分写了拔河比赛最精彩的过程,结尾总结全文。文中通过写同学们在拔河比赛中的动作“用铁钳般的双手抓紧了绳子”“我班的队员双脚不由自主的向前划,又见我班的队员双脚使劲刹地,拼命把绳子往下压,身子往后躺”;神态“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盯着老师嘴唇上的口哨。观看的同学都屏气凝神的看着那些队员”“一张张小脸涨的通红”;心理“双方也不是示弱”等,表现了参赛同学和观众的不同特点,形象地写出了比赛场面的壮观,表现了同学们在拔河比赛中的快乐心情。
习作
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注意特点鲜明的人,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人物典型的事例和相关材料,了解人物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生动鲜活的具体事例,学习课文中运用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描写等细节描写突出人物鲜明特点的方法,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3.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在习作中说真话表真情的习惯。
4.鼓励学生构思并完成自作,培养学生相互评改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在习作中引导学生借助生动鲜活的具体事例,学习课文中运用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描写等细节描写突出人物鲜明特点的方法,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
在习作中借助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特点。2.激发学生善于观察、勇于实践的能力,提高写作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小区里锻炼身体的叔叔阿姨,学校里的校长、老师、同学,还有上学时遇到的公交车售票员,维护秩序的交通,报刊亭的老板,卖早餐的小贩……
你对哪些人印象深刻呢?他们的那些事例让你记忆深刻呢?
二、回顾前文。
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①通过典型事例,把人物写具体;②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特点;③通过描写周围人的反应,间接表现人物特点。这些方法你还记得吗?我们今天就运用这些方法,描写一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注意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三、写作指导。
1.这节课我们要写一个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人,他(她)的哪个特点让你印象深刻?他(她)的这个特点是通过哪几件典型的事例表现出来的?(自读课本中的图表,总结技巧)
2.让学生先确定写作对象(人),再确定文章线索(特点),最后补充作文素材(典型事例)。
3.列框架,先确定好框架,再动笔。注意要正面描写(动作、语言、外貌、神态、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选择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同时,还要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四、写作点评。
1.学生写完后与同桌交换交流,也可以小组内交换交流。
2.选择两三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写作的重点在于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生动、流畅,等等。
五、课后作业。
1.找到小练笔中写得好的地方与同学互相分享。
2.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小练笔。
3.推荐阅读:
爱唠叨的妈妈
我的妈妈今年39岁。她中等身材,细细的眉毛下嵌着一双和善的眼睛。
平时,妈妈总是唠唠叨叨的。每当晚上,我看电视不爱睡觉的时候,妈妈就唠叨的说:“别看了,明天还要上学呢!”每当我写字的时候,耳边又是一声:“写字姿势要正确,预防近视眼!”还有什么上课要注意听讲啦,要认真写作业啦,要诚实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啦……一天唠叨得没完没了。一听到妈妈的唠叨声我就心烦。可后来我对妈妈的唠叨却有了新的认识。
那是临近期中考试的时候。头几天妈妈就把考试要注意的事项对我说了好几遍。等到考试的那天,妈妈又唠叨着对我说:“考试时别慌张,要认真审题,字迹要工整,做完题要仔细检查。”我听了不耐烦地说:“知道了。”心想,妈妈真能唠叨!到了考场,等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一看试题很简单,就飞快地写起来。不一会儿,卷子就答完了,我刚想交卷,看见别的同学仍然在认真地写着,我的耳旁忽然想起了妈妈的唠叨声,于是我就认真地检查起来。当检查到第四题时,发现第一小题因为马虎答错了。我急忙把它改过来。为了防止再出错,我又重新检查了一遍,直到认为没有一点儿错的地方我才交了卷。宣布成绩了,我得了100分。我高兴极了。是妈妈的唠叨声使我得了满分,也使我克服了马虎的坏毛病。
我感谢妈妈的唠叨,正是因为这唠叨声,千百次地督促我,使我健康地成长!
1.我当小评委:说说什么地方写得好?
2.总评:文章先写妈妈的唠叨让我心烦,后写妈妈的唠叨促我成长,欲扬先抑的写法让文章情节曲折起伏,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通过外貌、语言描写表现妈妈的特点。“我高兴极了。是妈妈的唠叨声使我得了满分,也使我克服了马虎的坏毛病。”叙事后的议论,彰显事情的意义,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板书设计
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选题:对象(人)→特点→事例
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习作,学生们懂得了生活中处处都是写作素材,要留心观察,同时也要注意积累好词好句。《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是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五的内容。这一习作题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人,选取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他的特点,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怎样使学生在习作中能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是本次习作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读促写,学会观察,描写人物。
在作文教学中,根据儿童模仿力强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和习作例文中作者观察人物、描写人物的方法。指导学生把阅读教学中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做到以读促写。
二、让学生理解从典型事例中集中表现人物的品质。
写好事例就可以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充满活力。这就要求小学生深入生活,留心观察,认真思考,根据表达的需要捕捉生活中表现力最强的典型事例来展示人物形象。怎样在事中表现人,在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片段训练的基础上,教会学生抓住特点观察。这样,学生就笔下有物,言之有序,很快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四、创设情境,引导交流。
从师生关系上看,在课堂对话中适度点拨,交流引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学生能按教师的教学流程思考并回答问题,课堂气氛融洽,师生配合得好。
本次教学的不足是:作为习作指导课,时间分配不均,学生静心思考和写作的机会不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