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原创)作文教学:人物肖像描写 课堂实录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5:34:39
文档

(原创)作文教学:人物肖像描写 课堂实录

广东省高中课堂写作教学比赛参赛作品:《记叙文人物描写之旅第一驿站——肖像描写》课堂实录学校:广东省清远市华侨中学执教者:陈莹莹班级:高一(5)班时间:2011年11月11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学习人物肖像描写的基本方法。2、过程与方法:感受名作家、身边同学笔下出色的人物肖像描写,把所学技巧应用于作文上,随堂修改,把作文升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赏析,感受作品丰富的意蕴,增强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在观察人物形象的基础上,仔细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美的习惯和能力。●教
推荐度:
导读广东省高中课堂写作教学比赛参赛作品:《记叙文人物描写之旅第一驿站——肖像描写》课堂实录学校:广东省清远市华侨中学执教者:陈莹莹班级:高一(5)班时间:2011年11月11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学习人物肖像描写的基本方法。2、过程与方法:感受名作家、身边同学笔下出色的人物肖像描写,把所学技巧应用于作文上,随堂修改,把作文升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赏析,感受作品丰富的意蕴,增强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在观察人物形象的基础上,仔细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美的习惯和能力。●教
广东省高中课堂写作教学比赛参赛作品:

《记叙文人物描写之旅第一驿站——肖像描写》

课   堂   实   录

学  校:广东省清远市华侨中学

执教者:陈 莹 莹            

班  级:高一(5)班         

时  间:2011年11月11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学习人物肖像描写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感受名作家、身边同学笔下出色的人物肖像描写,把所学技巧应用于作文上,随堂修改,把作文升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赏析,感受作品丰富的意蕴,增强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在观察人物形象的基础上,仔细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美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介绍人物描写的几种技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肖像描写的方法与技巧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去,能把作文修改提升。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计划:一课时

【教学设计】

●思路设计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学生作品赏析、激发写作欲望】——【学生作品赏析、学生自主找规律】——【即学即练,作文修改提升】——【生生互评,教师点拨】——【教师小结】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初次见面,送大家两幅画。

(幻灯片展示两幅人物肖像画:一幅画得奇丑无比,一幅画得美若天仙。)

生:(笑)

师:知道这两幅画是画谁吗?(教师作神秘状)

生:(笑,摇头)不知道。

师:这是学生给我画的肖像画。画得如何?

生:(哄堂大笑)很不好!

师:请说说为什么不好。

生:左边那幅画得太丑了!(其他学生笑)右边那幅得太漂亮了!

生1:活像美少女战士。(再次哄堂大笑)

师:我十分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正如大家所见,鄙人的容颜并没有如斯丑陋,(生笑)当然也没有赛西施的容颜。

生2:(忽然冒出一个声音)老师也很漂亮啊!(生笑)

师:(笑)谢谢。这两幅画失败的原因是不真实,没有抓住老师的肖像特点,对吧?接下来我们看看成功的例子。(幻灯片展现名人的漫画头像)

生:(哄笑,学生一起把漫画所刻画的人物姓名说出来)刘翔、姚明、奥巴马、周杰伦、小沈阳、赵本山、成龙、迈克尔杰克逊、张学友、刘德华!

师:大家都能快速且准确地辨认出来。譬如这张刘德华的漫画,最像的地方是?

生:鼻子!

师:怎么样的鼻子,再准确点。

生1:鹰钩鼻。

师:很棒!就是鹰钩鼻。这位同学的表述很到位。我们知道,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绘图,可是我们不是画家,我们没有颜料和画笔。可是没关系,我们有笔!中国汉语博大精深,我们能用手中的笔通过精准的文字去把人物描绘得有血有肉!这就是文字的神奇之处。要刻画人物,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生: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师:没错,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这节课,我们主要来探讨人物的肖像描写,看看如何把人物肖像描写写好。(板书:肖像描写)

一、懂概念——肖像描写是什么

师:肖像描写的概念是……(板书:是什么?)

生: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的描写。

二、找不足——学生的肖像描写呈现出的弊病

师:大家的预习十分充分。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是否把肖像描写所包含的内容全部囊括到文章里,肖像描写就精彩了呢?

生:不是。

师:请说说原因?

生:……

师:没关系,大家先看下面这一则告示吧。

(幻灯片显示以下文字)

告  示

     衙门要抓一个小偷。该小偷个子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脸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

生:(哄笑,纷纷自觉跟着念该告示)

师:(笑问)衙门能抓得到这个小偷吗?

生:不能!没有特色,没有抓住个人的特征。

生1:每个人都是长这样的啊!

生2:他的描写没丝毫意义!

生3:这段描写和我们的外貌没区别吧?(生笑)

师:大家都很快发现问题了,尽管这段描写包含了身高、体态、脸色、眼睛、鼻子和嘴巴这些方面,可是衙门把小偷形容得大家的肖像差不多吧?

生:(生笑,看看四周的同学)

师:所以这则肖像描写写得……

生:非常失败!

师:(笑)是的,肖像描写不要求面面俱到,它得抓人物最突出的特征。接下来,考考我们的“默契度”吧。

(幻灯片展示如下文字,先显示左边的文字,学生回答后,再显示右边的文字)

小伙子的眉毛都是

美女的嘴巴都是

美人儿的脸都是

女孩子的眼睛都是

眼神都是

小孩子的脸蛋都是浓密的

樱桃小嘴

瓜子脸

水汪汪、黑溜溜、圆滚滚的

炯炯有神的

红扑扑的、像苹果一样的

(学生踊跃回答,答案基本和教师猜测的一致)

师:其实并不是老师和大家的默契度高,也不是老师有预知能力,这些词语都是同学们在写作之时用得最泛滥的词语。这就是人物肖像描写的一大弊端!

(幻灯片显示)

我们的存在问题:脸谱化,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三、明用意——人物作肖像描写的写作意图

师:如何避免这一弊端呢?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抓住人物的肖像特征,明确肖像描写的用意。

(板书:为什么?)

师:作家果戈里曾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优秀的人物肖像描写,往往能突显该人物的个性,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而人物,恰好又应服务于文章的中心。所以,人物肖像描写十分重要,我们不能“以貌取人”,但我们要做到“以形传神”。(板书:以“形”传“神”)

师:老师挑了两位同学的作品,让大家猜猜他们刻画的是哪位科任老师(生读)。

(幻灯片显示)

猜猜看

“他个子不高,身材略胖,走起路来不失矫健。稀疏的头发散落在他那有些大的头的两侧,瞅着光亮,望着他光溜溜的前额,脑中总会不自觉地闪过一个词:聪明绝顶。他两眼有神,而鼻梁上恰又架起一副眼镜,挡住些光彩却又透出股睿智,再配上他那独特的既不失爽朗又不缺洪亮的嗓音,这老师,光瞅着,就让人服气!”              (刘桂东同学的作品)

生:(笑,齐答)物理老师!

师:哪位是桂东同学,站起来给老师认识认识。大家猜对了吗?

生1:(桂东害羞地站起来)他们猜对了,是物理老师。

师:桂东同学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物理老师有哪些代表性的特征呢?

生2:稀疏的头发。(笑)

生3:光溜溜的前额。

生4:一副眼镜。

生5:嗓音!

生6:嗓音不是肖像描写!是语言描写。

师:有的同学非常细心,“嗓音”它不属于肖像描写的范畴。桂东把语言描写融入到文段中去了,人物形象更鲜明。他抓住了物理老师的头发这一特征展开了细致的描述。而他为什么要写这一段文字呢?用意很明显,就是要表达他对这位老师的敬佩之情。品完幽默风趣的文字,我们再来欣赏罗淑茵同学的作品。

(幻灯片显示)

猜猜看

她,温柔美丽。圆圆的脸蛋上镶嵌着精致的小嘴,秀气的鼻子,灵动有神的双眸,眉宇间洋溢着母性的慈爱和幸福。她喜欢用精致的簪子盘起发髻,再搭配上复古典雅的服饰,流露出古典美的气质,前额的斜刘海,又多了几分柔情。圆润丰腴的体态,把她那高贵优雅显露得淋漓尽致。(罗淑茵同学的作品)
生:(笑,迫不及待地)这是语文老师!

师:我想一睹淑茵同学的庐山真面目,请问哪位是淑茵同学?大家猜得对吗?

生1:(淑茵站起来搔首一笑)对。是语文老师!

师:你的语言很美,像你一样。你的感情真挚,对语文老师的爱戴之情溢于言表。大家评评文段中哪些地方的刻画得最具代表性?

生:她喜欢用精致的簪子盘起发髻。

生:复古典雅的服饰,古典美。

生:斜刘海、圆润丰腴的体态、高贵优雅。

师:从淑茵同学优美的文字里,我能想象这位语文老师非常……

生:漂亮!(生笑)

师:对!漂亮。你们的语文老师漂亮,我们在座一些同学的作文也写得相当漂亮!那么让老师再展现一些写得“漂亮”的文段给大家看看。

四、定范围——肖像描写写什么?

师:这些同学们的作品会告诉我们,肖像描写到底可以写些什么。(板书:写什么)

(幻灯片显示学生作品)

1.她的瓜子脸蛋上那一双丹凤眼特别迷人,她爱笑,笑起来的时候两个酒窝在脸上绽放,显得格外阳光。                                                (卢杏韵)

2.他的脸色是标准的中国黄,一张国字脸上有一道道岁月留下的痕迹    (李清昀)

生:(生自觉读,齐答)第一段写的是英语老师,第二段写的是物理老师。

师:请这两位小作者说说他们猜对了吗?(两位学生表示大家的猜测正确)

师:同学们的辨认依据是?

生:(整齐地)英语老师的瓜子脸和丹凤眼,还有酒窝。物理老师的国字脸。(生笑)

师:嗯,大家看看老师有瓜子脸、丹凤眼、酒窝还有国字脸吗?

生:(笑)没有!

生1:老师的是瓜子脸!

师:有见过那么圆的瓜子脸吗?(生笑)老师的应该是……

生2:鹅蛋脸。

师:表述准确,就是鹅蛋脸。所以我们可以发现……

生:大家的脸型都不一样。

师:除了脸型呢?

生:眼睛、鼻子、嘴巴等等

师:这是我们的长相,而这些长相都是……

生:有特色的。

师:没错,是有特色的,思考看看物理老师的国字脸是后天慢慢形成的吗?也许他年轻的时候是瓜子脸?(生笑)

生:不是,是天生的。

师:这个词用得精准, “天生”的!每个人天生的长相都各有特点,所以我们能从他们的作品中总结这样的规律:我们可以写人物天生的长相。(板书:1、天生的长相)接下来再看看下面的作品。

(幻灯片显示学生作品)

1.她的脸白皙而嫩滑,白里透红,就像小婴儿一样。但偶尔笑起来的时候还能隐约见到她眼角旁的鱼尾纹。(杨  璐)

2.她,一位地道的中年女教师,脸上零散而又微小的黄褐斑见证着她为教学的付出。                                    (罗剑鹏)

3.无情的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一道道刻痕,头上时常反射出一丝银光。 (郭金沛)

生:(自觉读)

师:杨璐同学描绘哪一位老师呢?

生:语文老师、英语老师、生物老师……(意见不统一)

师:哪一位是杨璐同学?跟大家说说你写的是?

生:(杨璐)我……写的不是现在的科任老师,我写的是初中的班主任。

生:(安静)

师:(笑)我猜杨璐同学一定非常惦记这位班主任对吧?字里行间我们都能感受到她对班主任的……

生:思念!喜爱!

师:没错。人物肖像描写中蕴含着作者的主观感情,杨璐同学就带着她浓浓的思念与喜爱之情写作。虽然没有见过她班主任,但我们能从她的文字里想象得到这位班主任应该是……

生:漂亮的!温柔的!

师:对,我们有共鸣。她笔下的这位班主任应该是温柔而美丽的。杨璐,对吗?(杨璐微笑点头)

师:而且大家有没有发现她的描述有一处细节?

生:鱼尾纹。

师:准确。再来看看罗剑鹏同学刻画的人物是……

生:化学老师!(急切地)中年妇女,还有黄褐斑!就是化学老师!(笑)

师:大家都学会找细节了,发现“黄褐斑”就是化学老师的标志。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老师的一种……

生:敬佩,爱戴。

师:对。肖像描写能表达作者的爱憎等感情。郭金沛同学这一段描写的人物是……

生:(笑,齐声答)物理老师!

师:何以知之?

生:(齐声答)“头上时常反射出一丝银光”(生笑)。

师:我们找找这三位同学刻画的时候抓住了哪一点?

生:细节描写。

师:没错,他们确实是抓住细节了,而这个细节都是……

生:岁月的痕迹!

师:没错,是岁月给老师们留下了痕迹。可我举个例子,譬如我摔了一跤,腿上留了疤痕,这与因岁月而产生的皱纹相同吗?

生:不同。

师: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来,除了岁月的痕迹,还有……

生:后天的经历!

师:我们把二者完整表述出来,就是规律二:“经历留下来的印记”。(板书:2、经历留下来的印记)

接着看下面的作品。(学生自由读,自由猜)

(幻灯片显示学生作品)

1.她有着迷人的波浪卷发,泛着如阳光般灿烂耀眼的金黄色,虽然她不常笑,但她的微笑却如夏花般绚烂、美丽。                                      (谢  敏)

2.灵动有神的双眸,眉宇间洋溢着母性的慈爱和幸福。              (罗淑茵)                                             

生:第一位是英语老师。第二位是语文老师。

师:猜得很快,可是,准确吗?我们来问问作者。谢敏和罗淑茵同学。

生:(谢敏和罗淑茵同学)大家猜得对。

师:为什么如此好辨认呢?

生1:英语老师的卷发。

师:除了卷发呢?

生2:不常笑,可是一笑的时候很好看。

师:的确,谢敏用了优美的文字来描写英语老师的笑。那语文老师呢?

生3:双眸灵动有神,充满慈爱和幸福。

师:多温柔的老师啊。我们从中总结出规律吗?

生:写人物的笑容,眼神!

师:各样的笑容和各种眼神,我们可以归纳成……

生:表情!神情。

师:是的,表情,神情,神色。但是,是否每位老师的眼神的都是那么慈爱?有哪位老师的眼神是严肃的吗?

生:班主任!(笑)

师:所以说,不同的人的神色是不一样的,这叫做……

生:特色。

师:不错,我们可以总结出第三点:个性化的或者具有特色的标志性的表情、神色。(板书:3、个性化表情、神色。)再来看下面的作品:

(幻灯片显示学生作品)

1、黑色上衣、黑色牛仔裤、黑色皮鞋、黑色皮包……每次见到他,都是一身黑色装束,让人不禁在脑海里给他加一副墨镜,感觉自己在看黑客帝国。         (罗淑茵)

2、他身材魁梧健硕,李宁牌运动服加阿迪达斯运动裤裤再配一双耐克的运动鞋,是他的标志性服饰。                                                    (邓颖研)

生:(自觉读,迫不及待)美术老师和体育老师!

师:这两位同学选取的角度是……

生:服饰。

师:是某一天比较特殊的服饰吗?

生:不是!是标志性的服饰。

师:何谓标志性,一天形成的吗?

生:长期形成的。

师:很好,既然是长期形成的,我们可以表述为……

生:习惯性服饰。

师: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第四点规律:我们可以描写人物习惯性的衣着、打扮。(板书:4、习惯性衣着打扮)同时以上同学在写作的时候有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正所谓“要使文章写得好,勤于观察是法宝。”他们做到的了,我们只有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发现该人物肖像与众不同的地方,才有出现令人拍手称快的佳作的可能。

五、学技巧——肖像描写怎么写?

师:接下来就来探究人物肖像描写该怎么写。(板书:怎么写)请看下面的例句:

(幻灯片展示)

1.原句:电影《功夫》中包租婆的卷发。(配“包租婆”的图片)

    改句:她的卷发宛如一朵朵从木头上旋下来的刨花。

2.他上课总是手舞足蹈,眼角的皱纹变得更加可爱,嘴角也常常往上扬,这样的他,活像一个人人爱戴的弥勒佛。(何绮珊)                          

3.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犹如宝石般镶在她那圆圆的脸蛋上。(张桂芬)

生:(自觉读)

师:我看见大家读着读着笑了,为什么呢?

生:他们写得好。

师:哪句写得好?

生:卷发像刨花、活像一个人人爱戴的弥勒佛、如宝石一般……

师:弥勒佛?写的是哪位老师啊?

生:(笑,齐答)物理老师!

师:(笑)又是物理老师啊,多形象生动啊。我们发现这几句句子的共同点吗?

生1:写得好。

生2:细节描写。

生3:都用了比喻的修辞。

师:首先,我同意大家的意见:写得好;其次,他们确实也抓住了人物肖像的细节来描写。但我更欣赏一些同学敏锐的分析能力:它们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是修辞手法这一大花园里的奇葩,恰当的比喻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动,使文章更精彩。接下来继续欣赏第二组句子:

(幻灯片展示)

第二组

1、原句:哈利波特的小眼镜(配哈利波特图)

那小眼镜,正乖巧地站在他的鼻子上。

2、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啊,每当上她的课,我们都能猜到她大概走到哪里了,因为她的高跟鞋是我们最好的“卧底”。(黄家欣)

生:(自觉读)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写的是美术老师!(笑)

师:没错,这两个例子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黄嘉欣同学对美术老师的描述生动活泼,拟人修辞运用得恰如其分。那么下面这一段呢?

(幻灯片展示)

第三组:

原句:明星葛优是个大光头。(配葛优漫画图片)

改动:最引人注意的是葛优那大大的光而亮的脑袋,寸草不生,真是聪明绝顶啊!细小的身体似乎撑不住那颗大脑袋。 
生:(自觉读,笑)寸草不生、聪明绝顶。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师:没错。这段文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去刻画葛优那大而光的头,使读者对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印象。通过三组的作品,我们能不能总结出一条规律来,到底人物肖像可以怎么写?

生:用修辞手法!

师:归纳得好。我们可以巧用修辞,丰富语言。(板书:1、巧用修辞、丰富语言。)大家的文笔真不错,这里真的是卧虎藏龙之地啊!老师也被你们笔下那美丽的语文老师所吸引住了,斗胆地写了一段。本想与大家一起分享,可又羞于展示……

生:(笑)老师,没关系!

师:真的要看吗?

生:(齐声)要!

师:(难为情地)好吧,就献献丑吧。

(幻灯片展现)

啊!好香!犹如十里荷花的清爽,又如金秋桂子的香甜。我猛地回头,惊觉之时,香味的来源已踩着自信的步子从我身边走过,我猛回头,却只来得及捕捉那美丽身影——那是一位体态丰腴的女性,服饰典雅,犹如从盛唐里走出来似的。所到之处,学生都惊呆了,直勾勾对她那婀娜妙曼的身姿行注目礼,而有的学生则远远就对着她兴奋且热情地挥舞着手臂。她轻轻扬起了玉手,挥了挥,白嫩手腕上那只古典的镯子自豪地闪着点光,与银色手表碰撞,叮铃铃地响,悦耳极了。我仿佛能想象到她的嘴角此刻已勾起最摄人心魂的弧度。那一刻,我有跑上前一睹她风采的冲动!

生:(轻轻读、陶醉)

师:老师写得及格吗?

生:及格!写得好!

师:这段话有刻画语文老师五官多美丽精致吗?

生:没有。

生1:侧面描写!

师:啊,聪明的孩子。我听到了一个非常棒的回答:侧面描写!哪里属于侧面描写?

生:香味、学生的反应。

师:对,还加上我的反应呢!(生笑)侧面烘托有什么好处呢?

生:更真实可信!

师:接刻画人物五官就不真实吗?

生:……(思考)

师:虽然我只看到这位老师的背影,可是,我的脑海中马上就有她五官的许多想象,譬如怎么样的嘴巴啊、怎么样的眼睛……

生:留给我们想象空间!

师:准确。侧面烘托,给我们留出了想象的空间,给想象插上了翅膀。(板书:2、侧面烘托)

接下来老师要介绍两种描写的手法。这两种手法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分别叫工笔、白描。请看下面这幅画。

(幻灯片显示一幅用工笔技法画的荷花图)

生:(纷纷感叹)真漂亮!

师:说说看怎么个漂亮法?

生:画得很仔细。

师:举例说说?

生1:荷花上面的蝴蝶很逼真。

生2:线条很细,花、叶、茎都看得清清楚楚。

师:仔细得很观察!这幅画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叫做“精雕细刻”。还觉得哪里漂亮吗?

生:色彩!

师:色彩如何?请形容一下。

生3:色彩鲜明、浓烈。

师:这幅画的绘画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描写上,它大概有怎样的特点,大家能说推敲出来吗?

生:华丽的、精雕细刻的。

师:没错。工笔描写也称细描,指用细腻的笔触对人或事物作详尽而细致入微的描摹,它常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讲究铺陈渲染,语言精巧细腻,富于色彩。譬如我们所学过的《孔雀东南飞》里面就有好些用了工笔手法写的段落,能回忆起来吗?

生:思考。

生1:描写兰芝的!

师:描写兰芝的什么?

生2:起床梳妆那一段。

师:能回忆起来吗?

生3:(零零散散地在背诵)“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师:这段用了工笔手法写的经典文段给我们很大艺术冲击,也触动了老师的心灵,我也过了一把瘾,用工笔的手法对老师高中时期班主任的肖像作了一番描述。有兴趣看看吗?

生:(迫不及待)有!

(幻灯片展示)

《我的班主任》:他有一个“正方体”般的脑袋,那也许是一个装满知识的匣子吧!那深邃的眼睛,像一个无底洞,注视着学生的一举一动。嘴上长着一颗痣,痣上还长着一根乌黑发亮的“小草”。他总是西装笔挺,上课时,喜欢从后面走进来,把书往讲桌上一甩,便开始了他幽默风趣的课堂教学。他发怒时很吓人,像一个热水沸腾的水壶,他怒发冲冠,剑眉倒竖,连嘴上的那根可怜的“小草”也在不停地颤抖……

(学生读,教师趁机在黑板作图)

画画:用白描手法画的荷花蜻蜓图,作画用时40秒。

生:(笑,惊叹)

师:这位老师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

生:痣上还长着一根乌黑发亮的“小草”, 生气的时候“小草”也在不停地颤抖。(生笑)

师:嗯,工笔果真有强大的艺术魅力。老师趁着大家念这段话的时候,用白描的手法,画了一副不太及格的荷花图。(生笑)让大家想起哪句诗歌了吗?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师:看来我的作画水平还算可以,至少大家能辨认出荷花上立的是蜻蜓而不是苍蝇啊。(生笑)请大家对照一下两幅图(幻灯片返回工笔荷花图),说说白描法应用于文章的话,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生:简单、色彩淡、描写没有那么细致。

师:按照大家那么说,似乎白描手法就没工笔好了?其实不然。白描法指不用或少用色彩浓烈的修饰性词语,不加渲染烘托,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炼质朴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鲁迅先生就善于运用白描手法,他把这种手法概括成十二个字,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譬如下面的这一段文字

(幻灯片展示)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鲁迅《藤野先生》)

师:鲁迅先生用简朴的文字就给我们展现了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好,到此为止老师给大家介绍了人物肖像描写的三点写法。一、巧用修辞;二、侧面烘托;三、白描和工笔。老师之前已经布置了大家对佛山两岁小童被碾轧事件的第十九位路人陈贤妹婆婆进行人物肖像描写,大家对自己的初稿感到满意吗?

生:(摇头)不满意。

六、课堂实战——1、把修辞手法运用到作品中去。

师:大家都非常诚实而有上进心。那我们马上来针对这份初稿,运用刚刚学到的技巧,落实到实际的写作中去。第一步,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请你把修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

(幻灯片展示)

[人物事件背景介绍]:(配陈贤妹的图片)

2011年10月13日,广东省佛山市发生一起惨案:

一名两岁小童“悦悦”被面包车两度碾轧,8分钟内18名路人竟漠视不理,第19位路人——清远市阳山县七拱镇的58岁拾荒者陈贤妹把鲜血淋漓的小童抱了起来,并四处寻找小童的母亲。事后,有网友质疑陈阿姨救人之举是“炒作”、“想出名”、“想要钱”,面对部分网友的猜疑,陈贤妹在镜头前落泪。

要求:请你对人物作肖像描写。
(学生修改作品,3分钟)

师:请各个小组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推举一些优秀的作品出来。(学生自由讨论)

生:我们小组推举周莎莎同学的作品。

(教师拿学生的作品,用实物投影,作品内容如下)

她脸色如腊,双眼深陷,两侧的脸颊上的颧骨明显地凸出来,她的眉毛疏且淡,额边的两鬓早已被荒堆里的尘埃染成了白色,那颗从眼眶里掉落出来的泪珠格外耀眼,它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委屈。
师:多工整的字迹啊,大家一起来品一品莎莎的作品。

生:(自由读)

师:谁来点评一下莎莎同学的作品?

生1:她的作品写得很好,描写很细致。

师:没错,写得不错。刚刚老师要求大家对初稿作怎样的修改?

生1:运用修辞手法。

师:莎莎做到了吗?

生1:做到了。

师:(示意)请你继续讲讲。

生1:(稍作思考)写脸色的时候,她说“如蜡”,是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那滴眼泪的时候,是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停顿)好像还有夸张修辞,“两鬓被染成了白色”。

师:嗯,好。其他同学有其他看法吗?

生2:我有不同的意见。首先,我发现她写错字了,脸色如蜡的蜡字,应该是蜡烛的蜡,而不是腊肠的腊。(生笑,生1恍然大悟)然后,“两鬓的头发被染成了白色”,我不认为这是夸张的修辞,因为它脱离了现实,虽然陈婆婆58岁了,可是从图片中可见,陈婆婆的头发显然还是挺黑的啊。然后,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我同意前面那位同学的分析,写得挺好的。

师:你的点评也很到位,清晰,有条理。确实,那句话不属于夸张修辞手法。莎莎同学,大家的看法对你有帮助吗?(莎莎点头)只是,还有一个地方,大家还没找出问题来。

生:(继续看作品)

师:莎莎先写陈婆婆的脸色,接着写双眼,然后……(不等老师讲完)

生:(迫不及待地)写得很乱!

师:这也是我们常犯的错误:人物肖像描写杂乱无序。当然,这个顺序并没有固定的标准,我们可以选择从整体再到局部,或者……(眼神示意学生接下去说)

生:从上而下、从下而上、从远到近、从近及远。

师:对的。当然了,我们也不可泛泛的由帽子一直形容到鞋底。著名作家老舍说:“人物的外表要足以烘托出一个单独的人格”,不管你选择怎么样的顺序,都得把人物的个性彰显出来,为文章的中心服务。

六、课堂实战——2、把侧面烘托运用到作品中去

师:下一步,请大家调整一下自己作品描写的顺序,做到有序,然后我们尝试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去升格文章。(学生修改作品,3分钟)

师:请各个小组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推举一些优秀的作品出来。(学生自由讨论)

生:我们推举张密同学的作品。

(教师拿学生的作品,用实物投影,作品内容如下)

镜头前的她显得枯瘦,在耀眼的灯光下,老人单薄之中多了些孱弱。她那带些枯黄色的脸上,失神的双眼含着委屈与无助,伴着慌然错开的视线,一滴眼泪悄悄地从眼角滑出,静静地爬过那记录着沧桑一声的细密的皱纹,默然落下。当她的眼泪滑落时,身边的记者们都沉默了,原本喧闹的场面变得异常安静。老人的嘴巴微张着,似乎想说些什么,但她的双唇轻启,强咽下了那似乎苍白的辩解。也许她吐出的,只会是叹息以及无奈。

(学生读后自发鼓掌)

师:看来大家都很欣赏他的作品,谁能说说原因呢?

生1:他把陈婆婆的无奈与无助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他有运用修辞手法吗?

生1:有。拟人,在写眼泪的时候。

师:他有运用侧面烘托吗?

生1:(认真看了看)好像有……(生笑)

师:(笑)有,还是没有?

生1:有。他用记者的沉默来烘托陈婆婆的无奈。

师:图片中有出现记者吗?你看见陈婆婆眼泪一滴滴滑下去了吗?那眼神恍然错开,我们看见了吗?

生1:没有。是他的想象。

师:谢谢,你的分析很准确。(示意学生坐下)没错,张密同学作了大胆而贴切的想象,把静止的画面写活了,他按照老师的要求,通过记者的反应侧面烘托陈婆婆的无助。这文段还有两个可取之处。第一,他抓住了人物的“心灵之窗”——眼睛,来进行描写,我们可以看到人物的喜怒哀乐和内心世界;其次,我们透过张密的文字,可以感受到张密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个人的感情,是对陈婆婆的……

生:怜悯、同情之情。

师:没错。优秀的人物肖像描写,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笔下人物的爱憎等情感的。

六、课堂实战——3、把工笔手法运用到作品中去

师:接下来,我们尝试用刚刚学的工笔手法来修改你的文段。

(学生修改作品,5分钟)

师:请各个小组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推举一些优秀的作品出来。

(学生自由讨论,没有学生敢推举)

师:分享,是勇气,也是美德。谁能大胆而毫不吝啬地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

师:看来大家都十分谦虚。这样吧,大家想听听谁的作品呢?

生:邓颖妍。(生笑)

师:那我们就来看看颖妍同学的作品。

(教师拿学生的作品,用实物投影,作品内容如下)

昔日平静的日子被打破了,因为她的善意。每天被记者围着访问,这位婆婆疲惫了,一根根低垂的短发无精打采,显得有些沮丧,又添了许多银丝。无情的岁月本已给那张瘦削的脸印下许多痕迹,而那无情的猜疑可怕的,让她脸上的皱纹爬得更快一些。那微蹙的淡眉,更显得她孱弱,眼帘低垂,目光无奈地避开了摄像机,那一刻,她在想什么?我们无从知晓,只见一眼泪悄然滑下,那一刻,记者们那一连串的访问词都哽在了喉咙。她微微张开了嘴巴,可是,什么都没有说。所有的解释,都化作眼泪,让懂她的人去理解。她,无力解释。

(作品到手时,字迹工整,篇幅较长,意识到这或许是不错的作品,于是教师马上深情的地诵读,朗诵毕,学生自发鼓掌)

师:多美的文字啊,看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她的笔触细腻,对人物的肖像作了细致入微的描摹,善于运用修辞手法,铺陈渲染,带着自己对陈婆婆浓浓的爱怜之情,给我们刻画了一位瘦弱无助的老者形象。确实是一份难得的佳作!

六、课堂实战——4、把白描手法运用到作品中去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尝试,同白描的手法来刻画陈婆婆的肖像吧!这一段文字得重新起稿了。

(学生写,5分钟)

师:请各个小组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自荐或推举一些优秀的作品出来。

(学生自由讨论)

生1:(举手)我来试试看。

(教师拿学生的作品,用实物投影,作品内容如下)

她是一位58岁的瘦弱的老人。一头又短又乱七八糟的头发,一双淡而稀的眉头紧锁着,双眼皮无力低垂,颧骨高高凸起,脸颊深深凹陷,薄薄的双唇苍白无力地微张开,欲言又止,让人十分怜悯。

师:这位同学勇气可嘉,老师非常欣赏你。不过老师想问问,运用白描手法的时候,你特别注意哪些方面?

生1:写得简单点,避开那些华丽的词语。

师:写得“简单”,怎么理解“简单”这个词?

生1:(停顿)就是……不写那么长。

师:从文字的长短定义白描手法吗?

生1:不是。不是简单,是……(学生词穷)

师:大家能不能给他点提示,我们之前说过,白描的语言不是简单,应该是……

生:简炼简朴。

师:还有什么特点?

生:少用色彩浓烈的词。

师:对,所以我们在运用白描手法的时候,切忌一味把词语简单化。这位同学的描写是从整体到局部,从上而下,很有条理的,可是有些用语我们需要再商榷一下。同学们发现了吗?

生:乱七八糟。

师:为什么觉得这个词有问题呢?

生:似乎有点贬义。

师:这位同学在这段文字里其实是想表达他对陈婆婆的……

生:怜悯之情。

师:没错,他在结尾处已告诉我们了。可是,一头乱七八糟的头发又让我们觉得这位同学有点嫌弃陈婆婆呢。(生笑)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可以换一些词,譬如……

生:蓬乱、凌乱。

师:我们描写一定要遵循真实的原则,看看图片,陈婆婆的头发并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凌乱不堪,我们可以加点修饰语,“稍显凌乱”,可以吗?

生:(点头)可以。

师:大家关注关注自己的作品,在感情色彩上,词语都运用得当了吗,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想提个小小的意见。这位同学一开始点出了陈婆婆的年龄,十分准确的数据。可是我们能不能不需要展示她的岁数就表现出她大致的年龄段呢?

生:可以!

师:怎么表现?

生:写皱纹。

师:其实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很多地方都能表现出人物的年龄。譬如皮肤的光泽、头发的颜色等。由此推之,其实我们可以发现,优秀的肖像描写往往能暗示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职业、社会地位、喜怒哀乐等等,犹如电影中的人物定格特写,都能让读者看得清楚。大家都记住了吗?

生:(纷纷点头)记住了。 

【小结】

师:相貌千差万别,时刻变化,就像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没有外貌绝对相同的两个人。同时,希望同学们能掌握这节课所学的描写技巧,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达到是以“形”传“神”的目的,希望大家勤练不辍,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比较、筛选、推敲、修改,正所谓“文章不修改,毛病不出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写出让我们喝彩的作品来!

【结束语】

 师:马上就下课了,这节课与大家一起探讨人物的肖像描写,我获益匪浅,同学们的写作热情也鼓舞了我。我也借用一位教育名家的话与大家共勉:面对作文这座高山,我们可以仰望,但绝不跪拜。试着换一种简单的方法面对它,风景,这边会独好!

(铃声响起,老师宣布下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作文课一直是语文教师倍感头疼的课,对于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更是苦不堪言,只好慢慢探索着,边教边学。对于这节课,笔者有如下总结:

一、做得比较理想的环节有如下几点:

1.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这节作文课笔者用了十多名学生的优秀的作品来做范例,不求完美,但求有独到之处,对写得好的文段予以肯定与表扬,激发了学生写作的信心与兴趣。让学生明白身边的同学也能写出优秀文段,自己通过努力,也许也能做到。通过对学生的反复鼓励,减弱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使其产生写作的欲望。

2.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还课堂给学生。

笔者吸取了“满堂灌”、“一言堂”的教训,改变传统的“显示规律——亮出书本上相应的经典例子”的教学模式,换成“给出学生写下的优秀范例——学生从中自主归纳规律”的方式,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推规律,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深刻。

3.充分利用好多媒体。

多媒体能展示授课过程中想要展示的图文影音等文件,本节课的设计,在多媒体的运用上,体现得比较到位,能合理地把多媒体的优势发挥出来,有利于教学气氛的调动,学生情感的激发。

4.合理利用黑板,适当展示教师才艺。

在讲授工笔与白描手法的时候,笔者趁学生品读相应的文段时,花了四十秒的时间快速在黑板用白描技法画了一幅荷花图,增强了课堂的活力,展现了教师的才艺,赢得学生的喝彩。

5.一讲一练,一课一得。

不求多,只求精,求实效,这是这节课的重点。通过即讲即练,有针对地给出指定的训练内容,由浅入深,让学生一点点掌握,一次次修改,一步步提升。

二、笔者认为自身做得不足的地方有下列几点:

1.教师语言不够简练。

在实际课堂操作中,教师的语言未能做到简练精准,教师说得太多,应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去多说多评,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还课堂给学生。

2.教师点评力度与深度不足,方式狭窄。

作文点评是否到位,是体现一个老师基本功扎实与否的环节。笔者认为,在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时,自身的点评并未到位,鼓励性语言太多,一针见血揪出学生作品存在问题的能力尚欠缺,这对学生的作文提升帮助不大。其次,对于作品的点评,教师点拨居多,没有发挥好生生互评这一教学计划,构想与实际操作明显脱节,如能做到生生互评互改、师生互相交流,作文课的课堂气氛也许会更佳。再者,笔者在课堂的点评语不丰富,这让笔者反思,今后必须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自我增值。

3.对学生比较突出的存在问题缺乏指引。

首先,在写作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积累的词语极其匮乏,这一点,教师没有提供有效的方法给学生,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注意加强词语的积累。再者,普遍的学生觉得肖像描写应是较为的一种描写方法,在一讲一练中,学生落实了该种方法,却把各种方法割裂开来。其实优秀的人物肖像描写往往是多种描写方法结合使用,这一点应向学生强调,而笔者在授课中忽略了。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作为一节作文课,首先必须要落实到实处,不能泛泛而谈,一节课的花样再多也没有用,主要是让学生能在课堂上学到东西,一课一得。因此,课堂的实用性非常重要。作文课该怎么上,如何才算高效课堂,这一问题是笔者今后仍旧要去深思以及不断学习的。

文档

(原创)作文教学:人物肖像描写 课堂实录

广东省高中课堂写作教学比赛参赛作品:《记叙文人物描写之旅第一驿站——肖像描写》课堂实录学校:广东省清远市华侨中学执教者:陈莹莹班级:高一(5)班时间:2011年11月11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学习人物肖像描写的基本方法。2、过程与方法:感受名作家、身边同学笔下出色的人物肖像描写,把所学技巧应用于作文上,随堂修改,把作文升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赏析,感受作品丰富的意蕴,增强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在观察人物形象的基础上,仔细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美的习惯和能力。●教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