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广州地铁出入口建筑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4:22:38
文档

广州地铁出入口建筑设计

广州建筑GUANGZHOUARCHITECTURE2007年第1期6结论对于荔芳苑这种超高超限的大型复杂工程,只有从最初的方案设计阶段,就能以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功能及其受力、变形特征的整体设计概念与判断力去开拓和实现建筑的空间形式和功能,以承载力、刚度和延性为主导的概念设计来整体构思结构总体方案,并且充分依照抗震设计“三水准、两阶段”的思路来构思结构的抗震计算、构造措施等,才能更好地设计出结构性能优秀的建筑[4]。参考文献[1]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2]GB500
推荐度:
导读广州建筑GUANGZHOUARCHITECTURE2007年第1期6结论对于荔芳苑这种超高超限的大型复杂工程,只有从最初的方案设计阶段,就能以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功能及其受力、变形特征的整体设计概念与判断力去开拓和实现建筑的空间形式和功能,以承载力、刚度和延性为主导的概念设计来整体构思结构总体方案,并且充分依照抗震设计“三水准、两阶段”的思路来构思结构的抗震计算、构造措施等,才能更好地设计出结构性能优秀的建筑[4]。参考文献[1]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2]GB500
广州建筑GUANGZHOUARCHITECTURE2007年第1期

6结论

对于荔芳苑这种超高超限的大型复杂工程,只有从最初的方案设计阶段,就能以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功能及其受力、变形特征的整体设计概念与判断力去开拓和实现建筑的空间形式和功能,以承载力、刚度和延性为主导的概念设计来整体构思结构总体方案,并且充分依照抗震设计“三水准、两阶段”的思路来构思结构的抗震计算、构造措施等,才能更好地设计出结构性能优秀的建筑[4]。

参考文献

[1]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2]GB50009-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3]刘大海,杨翠如.高层建筑结构方案优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4]赵西安.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1前言

地铁车站出入口是连通地铁车站与外界的建筑物,是乘客进出车站的通道。为吸引和方便疏散客流,车站出入口以分散的形式布置为宜,通常一个车站设置2~4个出入口。随着地铁线网的不断扩展,城市内地铁车站出入口数量不断增加,其作为城市建筑的一部分,必然对城市景观和城市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车站出入口的设计除满足吸引、疏散乘客的需要外,还应满足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的要求,做到协调、美观、易于识别。由于轨道交通地面、高架线路的车站出入口与车站主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建筑设计,这里

广州地铁出入口建筑设计

肖锡斌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广州510380)

摘要:地铁车站属交通建筑的一种,服务广大乘客。本文通过对广州地铁地下车站出入口建筑设计的介绍,探讨如何解决地铁出入口易识别性和城市景观相协调、和谐的问题。

关键词:地铁站;出入口;建筑设计;城市景观

BuildingDesignofGuangzhouMetroStationExitandEntrance

XIAOXibin

(GuangzhouMetroCorporation,Guangzhou510380)

Abstract:Metrostationbelongstoakindofthetransportationbuilding,andserveallthepassengers.ThisarticlethroughintroducingthebuildingdesignofGuangzhoumetrostation,discusseshowtoresolvethemetrostationexitandentranceidentifyeasilytomoderatewithcitylandscapemutually,harmoniousproblem.

Keywords:metrostation;exitandentrance;buildingdesign;citylandscape

!!!!!!!!!!!!!!!!!!!!!!!!!!!!!!!!!!!!!!!!!!!!!16不作深入讨论,本文只对广州地铁地下车站出入口的建筑设计进行探讨。

2设计原则

由于地铁出入口属城市公共交通建筑,其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满足功能的原则;易于识别的原则;与城市景观协调、和谐结合的原则以及生产、安装模数化、工业化的原则。

2.1满足功能的原则

满足功能需要是设计和建设出入口的首要任务,能否为乘客提供方便、快捷的进出通道是设计者优先要考虑的基本因素。

2.2易于识别的原则

出入口的使用者是乘客,只有醒目,易于识别,才能方便乘客出入,做到以人为本。

2.3与城市景观协调、和谐结合的原则

城市景观能够塑造城市形象,提高环境品质,它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出入口作为城市景观构成部分,其设计不可能游离于城市景观之外,更不应与城市景观相矛盾。

2.4生产、安装模数化、工业化的原则

地铁建设,其目的是为市民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但由于其线路主要沿城市交通干线布置,建设期间势必对地面交通产生较大的影响和干扰。为了把这种干扰减少到最小,一是必须做好施工期交通疏解方案的合理设计和论证;二是要尽量缩短施工工期。为此,出入口尽可能采取模数化设计,实现工厂生产、现场装配,缩短现场安装工期,以减少对地面交通的干扰和影响。

3出入口建筑设计及其适应性分析

目前,广州地铁地下线路的车站出入口,从建筑形式上分,主要包括设置有盖、设置敞口、与其它建筑合建等几种类型[2]。

3.1设置有盖出入口

此类出入口,建筑形式和风格尚未统一。广州地铁早期的一号线考虑满足功能为主,但为了方便乘客识别起见,从二号线开始,便慢慢形成了统一的风格。这类出入口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反“∫”铝材飞顶;二是支撑飞顶的工字钢支撑;三是通透的钢化玻璃侧墙(详见图1)。通过铝材飞顶、工字钢支撑的用色与其它建筑区别。铝材飞顶和钢化玻璃侧墙分块拼装,采用模数化设计,工厂生产,现场安装。此外还设置灯箱,突出广州地铁醒目的红色“”字标志,方便乘客识别。该类出入口造型简洁轻巧、线条流畅、视觉通透、现代感强,通过统一的建筑形式设计,统一醒目的色彩运用,容易被乘客识别。缺点是由于作为单独建筑考虑,规划要求其与周边建筑进行距离控制,并要设在道路的控制红线外,需占用较大的用地面积,造成拆迁工程量大。

图1地铁晓港站有盖出入口

3.2设置敞口出入口

此类出入口设计形式最为简单,即地面不设上盖,仅在出入口周边安装安全防护不锈钢围栏和钢化玻璃,高度控制在1.5m以下。为了防止地面雨水流进车站内,出入口周边高出地面100~200mm,通过数级台阶与地面连接(见图2)[2]。此外还在出入口旁设置灯箱,突出广州地铁醒目的红色“”标志,方便乘客识别。此类出入口形式简单,对城市景观影响较小。但广州属多雨地区,需在出入口与车站的连接通道设置集水坑和排水系统,增加部分运营成本。此外车站出入口的提升高度超过6m时,应设置自动扶梯[1],自动扶梯露天遇雨水容易锈蚀,尤其是城市工业飞速发展,空气中酸性物质增多,雨天酸性物质溶入雨水,对露天扶梯的腐蚀更加严重,影响自动扶梯使用寿命。因此露天扶梯设计上要进一步研究防腐蚀处理。在城市景观严格控制区域,

如城

肖锡斌:广州地铁出入口建筑设计

17广州建筑GUANGZHOUARCHITECTURE2007年第1

市新轴线的珠江新城地区,较多地采用了此类形式的出入口。

图2海珠广场站敞开出入口

3.3与其它建筑合建的出入口

这类出入口的特点是与周边建筑合建,作为同一建筑统一考虑建筑设计。洞口张贴“”标志并设置灯箱,给乘客以明确指引(详见图3、图4)。合建的形式分为两种,一是与既有建筑合建,通过适当改造,把地铁出入口功能赋予既有建筑。这种合建的前提是要做详细的方案设计和论证,还要变更既有建筑部分面积的使用功能,协调难度较大;二是与周边建筑统一设计,同步建设。这要求建设工期上做到同步,施工工序紧密协调和配合。合建出入口对城市景观的影响最小,但其受到距离条件的。地下出入口通道长度不宜超过100m,超过时应采取能满足消防疏散要求的措施,有条件要设自动人行道[1]。因此合建通道过长,出入口建设就会变得不经济,同时也不方便乘客进出。

图3中大站合建出入口

图4中大站合建出入口(放大口部)

4几点思考

4.1出入口建筑方案的选用

出入口建筑设计,建筑形式选用比较灵活,同一车站出入口可选用不同的建筑形式,它是因地制宜,反复进行方案比选的结果。

4.2建筑材料发展与出入口体量的弱化

建筑材料日新月异发展为出入口在体量上进一步弱化准备了物质基础。

4.3地铁“”标志的作用

随着宣传工作的深入,广州地铁的“”标志符号将越来越深入人心。通过轨道交通特性抽象出来的“”符号,也可以反映地铁出入口作为交通建筑与其他建筑的区别,因此未来线路的出入口在建筑形式上面临更广阔的选择,真正做到与城市景观结合。

5结束语

随着地铁出入口设计研究的不断深入,设计观念、设计手法也不断更新,未来线路的出入口在建筑形式上面临更广阔的选择,其将真正做到与城市景观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GB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S].

[2]广州市地下铁道设计研究院等.广州地铁二号线设计总结[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18

文档

广州地铁出入口建筑设计

广州建筑GUANGZHOUARCHITECTURE2007年第1期6结论对于荔芳苑这种超高超限的大型复杂工程,只有从最初的方案设计阶段,就能以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功能及其受力、变形特征的整体设计概念与判断力去开拓和实现建筑的空间形式和功能,以承载力、刚度和延性为主导的概念设计来整体构思结构总体方案,并且充分依照抗震设计“三水准、两阶段”的思路来构思结构的抗震计算、构造措施等,才能更好地设计出结构性能优秀的建筑[4]。参考文献[1]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2]GB500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