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级 -小于或等于30°C/85%RH无限车间寿命
2级 -小于或等于30°C/60%RH一年车间寿命
2a级 -小于或等于30°C/60%RH四周车间寿命
3级 -小于或等于30°C/60%RH168小时车间寿命
4级 -小于或等于30°C/60%RH72小时车间寿命
5级 -小于或等于30°C/60%RH48小时车间寿命
5a级 -小于或等于30°C/60%RH24小时车间寿命
6级 -小于或等于30°C/60%RH72小时车间寿命
(对于6级,元件使用之前必须经过烘焙,并且必须在潮湿敏感注意标贴上所规定的时间限定内回流)。
提示:
湿度总是困扰在电子系统背后的一个难题。不管是在空气流通的热带区域中,还是在潮湿的区域中运输,潮湿都是显著增加电子工业开支的原因。由于潮湿敏感性元件使用的增加,诸如薄的密间距元件(fine-pitchdevice)和球栅阵列(BGA, ballgridarray),使得对这个失效机制的关注也增加了。基于此原因,电子制造商们必须为预防潜在灾难支付高昂的开支。
吸收到内部的潮气是半导体封装最大的问题。当其固定到PCB板上时,回流焊快速加热将在内部形成压力。这种高速膨胀,取决于不同封装结构材料的热膨胀系数(CTE)速率不同,可能产生封装所不能承受的压力。当元件暴露在回流焊接期间升高的温度环境下,陷于塑料的表面贴装元件(SMD, surfacemountdevice)内部的潮湿会产生足够的蒸汽压力损伤或毁坏元件。
常见的失效模式包括塑料从芯片或引脚框上的内部分离(脱层)、金线焊接损伤、芯片损伤、和不会延伸到元件表面的内部裂纹等。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中,裂纹会延伸到元件的表面;最严重的情况就是元件鼓胀和爆裂(叫做“爆米花”效益)。
尽管现在,进行回流焊操作时,在180℃~200℃时少量的湿度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在230℃~260℃的范围中的无铅工艺里,任何湿度的存在都能够形成足够导致破坏封装的小爆炸(爆米花状)或材料分层。必须进行明智的封装材料选择、仔细控制的组装环境和在运输中采用密封包装及放置干燥剂等措施。实际上国外经常使用装备有射频标签的湿度跟踪系统、局部控制单元和专用软件来显示封装、测试流水线、运输/操作及组装操作中的湿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