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IE工业工程培训教材-第2章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4:25:17
文档

IE工业工程培训教材-第2章

第二章运转分析1.运转分析的概要什么是运转分析?经过1天或者长时间观测,通过分析生产内容和非非生产内容,设定生产力提高和标准时间时,设定合理的余率为目的的,观测分析的手法。运转分析的方法种类观测方法目的优点缺点连续观测法用秒表长时间观测运转情况选定少数作业者(机器),详细测算所发生的工作时间详细的分析结果-需要观测者的很多努力-不能一次观测到很多观测对象瞬间观测法瞬间用眼多次观测选定多数作业者(机器),详细测算所发生的工作时间-一次观测很多观测对象-观测者可以同时进行其他工作-因观测只限于是表
推荐度:
导读第二章运转分析1.运转分析的概要什么是运转分析?经过1天或者长时间观测,通过分析生产内容和非非生产内容,设定生产力提高和标准时间时,设定合理的余率为目的的,观测分析的手法。运转分析的方法种类观测方法目的优点缺点连续观测法用秒表长时间观测运转情况选定少数作业者(机器),详细测算所发生的工作时间详细的分析结果-需要观测者的很多努力-不能一次观测到很多观测对象瞬间观测法瞬间用眼多次观测选定多数作业者(机器),详细测算所发生的工作时间-一次观测很多观测对象-观测者可以同时进行其他工作-因观测只限于是表
第二章 运转分析

1. 运转分析的概要

什么是运转分析?

 经过1天或者长时间观测,通过分析生产内容和非非生产内容,设定生产力提高和标准时间时,设定合理的余率为目的的,观测分析的手法。

运转分析的方法

种类观测方法目  的

优  点

缺  点

连续观测法用秒表长时间观测运转情况选定少数作业者(机器),详细测算所发生的工作时间

详细的分析结果- 需要观测者的很多努力

- 不能一次观测到很多观测对象

瞬间观测法瞬间用眼多次观测选定多数作业者(机器),详细测算所发生的工作时间

- 一次观测很多观测对象

- 观测者可以同时进行其他工作

- 因观测只限于是表面化,详细分析有困难

※其他方法:- 依据作业报表及资料的方法;- VTR. 根据运转系统分析。

表I2—1

运转分析的目的

(1)通过对生产内容和非生产内容的分析,改善生产系统。

(2)去除或减少无论是作业者还是机器的等待等非生产因素,保证按计划生产。

(3)为设定(改定)标准时间,计算合理的余率。

什么是附加价值?

 所谓附加价值是指企业从生产活动中创造出新的价值;一般来讲附加价值是从销售额中减去外部购入的价值。

 工序中的附加价值是材料变形的瞬间开始就可以看作是创造附加价值的瞬间;冲压工序中,冲压变形的瞬间就是附加价值生成的瞬间,冲压前的搬运、材料的放置等看作是没有附加价值的活动。

2. 运转分析中的作业分类

 运转最重要的目的是创造附加价值;为了分析运转情况对下面作业分成有附加价值的作业和没有附加价值的作业是很重要的。

区分大分类中分类项     目( 事  例 )

主 作 业

主 体 作 业

切削加工,加工,铝焊,组装,插入零件
辅 助 作 业

检查,包装,材料的粘贴及剥离,工件尺寸检测,引线切割
作业准备图纸取放,零件整理,工器具取放,机种交换

作业空闲工具研削,机器加油,废料处理,不定期材料搬运
时间空闲清扫,起重机闲置,产品等待,教育,QC

疲劳空闲个人休息,规定休息,重物搬运
生理空闲上厕所,闲谈,喝水,擦汗
非作业机器故障,停电,计划等待,材料短缺,作业时间未遵守
表I2—2

作业的分类

准备作业

作  业

主作业

直接材料,部品的变形,变质等,直接投入创造出附加价值的作业

主体作业

辅助主体作业,虽然每个循环都发生,但是,是间接投入的作业

辅助作业

为主作业(准备,收尾,搬运)而进行作业,每一个或者几个循环定期发生一次的作业

准备作业

作业空闲的分类

 

虽然是必要的作业要素,但不规则,是偶然发生的要素(主要原因是:机器,工具,材料等物质性要素)

作业空闲

主要与作业本身无关以管理为目的所发生延迟

时间空闲

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的生理要求发生的要素

生理空闲

指为了恢复在恶劣的作业环境造成的疲劳而发生延迟要素,因无法在其他时间恢复疲劳,造成作业量下降

疲劳空闲

非作业有因管理职责任的非作业和作业者责任的非作业两种

非作业

图I2—1

 

 为了分析运转损失,有必要注意生产现场投入的工时是在进行什么工作;在生产现场给作业分类的话,可以分成如下几类:

主体作业

主作业

                                                                                

                                                        

辅助作业

正规作业

                                                                                

                     

准备前后作业

                                                        

                                                                                

作业时间

疲劳空闲

人性空闲

生理空闲

                                                        

非正规作业

                  

作业空闲

  

非人性空闲

现场空闲

                                                       

图I2—2

信息收集的要领

 

 假如你认为有必要收集信息的话,首先,看一下你自己的工作方式,担任了新的工作,首先有必要准备情报目录,然后再次对此目录进行“必要的”情报和“没有也没什么问题的”的情报分类。

 然后,把此目录给与业务有关的人员看,听一听意见,最后,必要的信息目录完成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制订信息收集计划并进行信息收集工作。

3. 工作抽样的概要

什么是工作抽样?

 所谓工作抽样就是指对人或者机器的运转状态及种类等进行瞬间观测,对此结果进行整理、汇总,应用观测项目的时间构成比率、运转率(或者非运转率)、统计学对抽样的理论进行调查分析的方法。

资料分析

设备运转作业日报

运转分析

分析连续运转

观测分析

分析瞬间运转分析连续运转

工作抽样

作业日报

期间,对象分析

 

期间,对象分析

                           

                                                                    

VTR,连续检测仪

   

                                                                  

                             

   

【运转分析的种类和工作抽样】

图I2—3

工作抽样的用途

(1)把握设备或者人的运转内容。

1掌握余力;

2了解是否进行作业的合并和分割;

3判断是否增加作业者或增设设备;

4掌握作业流向是否平衡。

 

(2) 作为设定标准时间的基础资料

特别是对个别不规则的大的作业有效。

(3) 作为决定作业空闲率的基础资料

根据标准时间的设定方法,即使只能计算出净作业时间,也因发生不规律,种类繁多,多样化,很难计算出各个时间值的空闲率,而工作抽样是计算这些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4. 工作抽样的理论意义

工作抽样的理论

(1)工作抽样是以概率的统计方法为基础。

(2)工作抽样时,样品的数量多的话,样品特性的分布曲线与收集单位的分布曲线几乎差不多一致。还有考虑到经济性和可信性,规定抽样样数量是很重要的,对各作业要素的提取机会要均等是合理的。

统计的基础理论

(1)二项分布

工作抽样时,每回观测结果的出现概率实现二项分布。

二项分布的标准偏差(б):

P(1-P)                             P: 对象出现的概率

б=                                      N: 抽样的大小

        N

(2)正规分布(正规曲线下的面积)

图I2—4

(3)可信度(概率的正确度):正规分布上的代表性概率。

P(μ-б〈χ〈μ+б〉=0.6827       P(μ-2б〈χ〈μ+2б〉=0.9545

P(μ-3б〈χ〈μ+3б〉=0.9973

(4)★相对误差:%,比率

★绝对误差:m,g

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

      ◎ 绝对误差(E) = 相对误差(S) * 发生率(P)   

                                                    

例:               10m                 ① 相对误差: ±10%

                                   ② 绝对误差: 10m×0.1

③ 参 考 值: 9 - 11m

(5)工作抽样的观测次数

S = 希望的精度(相对误差)           P = 对象事件的出现概率(所求比率)

Z = 与可信度相对应的T值           N = 样品的大小(观测次数)

      Z2 (1 - P)          一般在规定N值时                     4(1-P)

N =                      没有特别的理由的话        N = 

S2 P               可信度定为95%                        S2 P   

※与可信度相对应的T值

可信度68.27%95.45%99.73%
б±1б

±2б

±3б

T值

123
(一般情况下可信度定为95.45% ,即Z = 2)

表I2—3

工作抽样事例

图I2—5

(1)属于实际现象时,运转率:47/80 = 58.8%

(2)属于工作抽样时, 运转率:28/50 = 56%

(3)作为两种结果之差:58.8 - 56 = 2.8%,与实际情况没有太大的差异。这就意味着根据统计学合理取样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比较正确,可以说这就是工作抽样的长处和特征。

5. 工作抽样的顺序

图I2—6

个案研究

1) 工作抽样

区     分

定义(行动)

DATA比率

(%)

1234

主作业主体读,写

42541541.6
辅助翻 页

110138.3
准 备 作 业

书,本子整理

1410616.6

闲   谈

说  话

2022616.6
脱   岗

离 开 座 位

1012411.1
休   息

休  息

020025.0
合      计

999936100
表I2—4

工作抽样事例

2) W/S 运转分析现况

图I2—7

问题1

为了调查运转率,利用W.S的方法,预备调查(取样数量为100个)的结果,希望设备运转率为50%,信赖度为95%,精度为±10%。

 为了满足所希望的条件,要追加多少观测次数是必要的呢?

正确答案:300回

           Z2(1-P)                       22(1-0.5)

N =                           N =                 =  400

        S2 P                           0.12*0.5

预备观测时,因已观测了100回,故400-100 = 300回

问题2

对于A设备的停机率,分析W.S的结果是总观测数(N)为100回时,停机率为10%,所希望的信赖度为95%,精度为±10%。

 是否能够满足所希望的值?

 精度是多少?

                    (1-P)                            (1-01)

S = Z *                          S  =  2 ×                    = 0.6 = 60%

N.P                              100*0.1

没有满足所希望的精度(±5)%

这就要增大观测数,提高精度。

丢掉“没有我就不行”的想法吧

为什么说所有的事要我自己完成?

共同的思想会发挥更大的创造力。

本章要点

什么是运转分析?

 经过1天或者长时间观测,通过分析生产内容和非生产内容,设定生产力提高和标准时间时,设定合理的余率为目的的,观测分析的手法。

运转分析的方法

(1)连续观测法:运转时间经过长时间用秒表观测。

(2)瞬间观测法:对观测对象进行多次瞬间用眼观测。

作业分类

(1)运转:主体作业,辅助作业,准备作业

(2)非运转:作业空闲,时间空闲,生理空闲,疲劳空闲

什么是工作抽样?

 所谓工作抽样就是指对人或者机器的运转状态及种类等进行瞬间观测,对此结果进行整理、汇总,应用观测项目的时间构成比率、运转率(或者非运转率)、统计学对取样的理论进行调查分析的方法。

工作抽样的用途

(1)把握设备或者人的运转内容。

(2)作为标准时间设定的基础资料。

(3)作为决定作业空闲率的基础资料。

工作抽样的理论

◎以概率的统计方法为基础

◎工作抽样时,样品的数量多的话,样品特性的分布曲线与收集单位的分布曲线几乎差不多一致,但其费用可能很大

◎要考虑到经济性和可信性,应规定取样数量(观测次数)

◎对各作业要素的提取机会要均等是合理的

工作抽样的观测次数

S = 希望的精度(相对误差)           P = 对象事件的出现概率(所求比率)

Z = 与可信度相对应的T值           N = 样品的大小(观测次数)

      Z2 (1 - P)          一般在规定N值时                  4(1-P)

N =                      没有特别的理由的话        N = 

S2 P               可信度定为95%                     S2 P   

理解确认试题

判 断 题

1.在作业分类中,主作业分为主体作业和辅助作业。                                   (   0   )

2.考虑因恶劣的作业环境而使作业延迟的要素等叫做生理空闲。                         (  Ⅹ   )

3.工作抽样在运转中属于持续运转分析。                                             (  Ⅹ   )

4.工作抽样的用途中,把握流程平衡并不合理    。                                   (  Ⅹ   )

5.WORK SAMPING分为预备观测和本观测,预备观测的目的是规定观测回数为主目的。      (   O   )

选择题

6.请写出运转分析的观测方法。

答案:连续观测法;瞬间观测法

7. 在运转分析中不属于连续观测法内容的是:

(1) 观测时间长;                (2)同时观测多个观测对象有困难;

(3) 观测表面化;                (4)不能得到详细的分析结果。

                                 答案:(3)

8.下面不属于运转分析目的的是:

(1)除去非生产性要素;

(2)设定标准时间的同时决定辅助作业时间;

(3)改善准备作业及作业终结;

(4)把握作业者能率。

答案:(4)

9.下面不属于主体作业的是:

(1) 测定加工物的尺寸;                (2) 切削加工;

(2) 机器操作;                        (4) 零件组装。

 答案:(1)

时间的重要性

无论准备得如何充分,

结束时间被延长的话,有什么用呢?

文档

IE工业工程培训教材-第2章

第二章运转分析1.运转分析的概要什么是运转分析?经过1天或者长时间观测,通过分析生产内容和非非生产内容,设定生产力提高和标准时间时,设定合理的余率为目的的,观测分析的手法。运转分析的方法种类观测方法目的优点缺点连续观测法用秒表长时间观测运转情况选定少数作业者(机器),详细测算所发生的工作时间详细的分析结果-需要观测者的很多努力-不能一次观测到很多观测对象瞬间观测法瞬间用眼多次观测选定多数作业者(机器),详细测算所发生的工作时间-一次观测很多观测对象-观测者可以同时进行其他工作-因观测只限于是表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