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
1、作为动态数列水平的指标可以是:(甲〉总量指标;(乙〉相对指标;(丙〉平均指标。( )
①甲 ②乙丙 ③甲乙丙 ④甲丙
2、我国"九五"时期每年钢产量是:(甲)时期数列;(乙〉时点数列。计算这个数列的平均水平要运用的算术平均数是:〈丙〉简单算术平均数;(丁)加权算术平均数。( )
①甲丁 ②乙丙 ③甲丙 ④乙丁
3、最近几年每年年末国家外汇储备是:(甲)时期数列;(乙)时点数列。计算这个数列的平均水平要运用的平均数是:(丙)简单算术平均数;(丁)“首末折半”序时平均数。( )
①甲丙 ②甲丁 ③乙丙 ④乙丁
4、某企业工业生产固定资产原值变动资料(单位:千元〉:1998年1月1日8000当年新增2400,当年减少400试确定工业生产固定资产原值平均价值( )
① 10000 ②9000 ③5000 ④1500
5、某车间月初工作人员数资料如下:( )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280 284 280 300 302 304 320
计算该车间上半年月平均工人数计算式是:
① ② ③ ④
6、2003年上半年某商店各月初棉布商品库存〈千元〉为:( )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42 34 36 32 36 33 38
试确定上半年棉布平均商品库存。
①35 ②30 ③35.7 ④40
7、某银行农业贷款余额(千元)如下:
2002年 1月1日 84
2002年 4月1日 81
2002年 7月1日 104
2002年10月1日 106
1999年 1月1日 94
试确定农业贷款平均余额( )
①93.8 ②76 ③95 ④117.25
8、2003年11月某企业在册工作人员发生了如下的变化(人):
2003年11月1日在册 919
2003年11月6日离开 29
2003年11月21日录用 15
试确定该企业11月份日平均在册工作人员数( )
①900 ②905 ③912 ④919
9、某采购点12月1日有牛300头,12月5日卖出230头,12月19日购进130头。试确定该采购点月平均牛头数( )
①154 ②186 ③200 ④250
10、某企业第一、第二季度和下半年的原材料平均库存额分别为10万元、15万元和20万元,则全年的平均库存额为:( )
① 15万元 ②16.25万元 ③11.25万元 ④13.85万元
11、某地区粮食作物产量平均发展速度:1998~2000年为1.03,2001~2002年为1.05,试确定1998~2002五年的平均发展速度:( )
① ② ③ ④
12、时间数列水平,若无季节变动影响,则季节比率为( )
①0 ②1 ③小于1 D.大于1
13、某现象发展趋势属于指数曲线型,它的数学模型为:,参数表示( )
①动态数列的平均水平 ②年平均发展速度
③动态数列初始年水平值 ④年平均增长量
14、对某商业企业1998—2002年商品销售额资料,以数列中项为原点,商品销售额的直线趋势方成为,试利用该数学模型预测2004年商品销售额规模(单位:万元)( )
①683万元 ②756万元 ③829万元 ④902万元
15、用5项移动平均测定长期趋势,修匀后的数列比原数列减少
①5项 ②3项 ③4项 ④10项
16、在用按月平均法测定季节比率时,各月季节比率(%)之和应为( )
①100% ②400% ③120% ④1200%
17、 计算年距指标的目的是( ) 。
① 为了反映时间序列中的季节变动 ② 为了消除时间序列中的季节变动
③ 为了反映时间序列中的循环变动 ④ 为了消除时间序列中的长期趋势变动
18、某现象指标发展变化的速度平均来说是增长的,该指标的增长量是:( )
①年年增加 ②年年减少 ③年年保持同样增长量 ④无法做结论
19、长期趋势测定的移动平均法,移动的项数越多:( )
①显现出波动越大,修匀得越不平滑
②显现出波动越小,修匀得越平滑
③显现出波动越大,修匀得越平滑
④显现出波动越小,修匀得越不平滑
20、某县1995—2000期间粮食产量(万吨)配合的直线趋势方程y=800+5.5t,式中时间变量t=-5,-3,-1,1,3,5。为确定1996年的趋势值,代入的t值应当是:( )
①1 ②-3 ③2 ④-1
二、简答题:
1、何谓时间数列,它包括哪些构成要素?
2、比较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的不同。
3、为什么计算平均发展速度不用算术平均而用几何平均?
4、时间数列的构成因素有哪些?时间数列结构分析的两个基本模型是什么?它们的假设条件是什么?
三、计算分析题
1、某地区2000年底人口数为2000万人,假定以后每年以9‰的增长率增长;又假定该地区2000年粮食产量为120亿斤,要求到2005年平均每人粮食达到800斤,试计算2005年粮食产量应该达到多少?粮食产量每年平均增长速度如何?
2、某企业1995~2000年间某产品产量资料如下:
年份 | 1995 | 1996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产量(万件) | 500 | 550 | 604 | 6 | 700 | 735 |
逐期增长量 (万件) | _ | 50 | 54 | 60 | 36 | 35 |
累计增长量 (万件) | _ | 50 | 104 | 1 | 200 | 235 |
环比发展速度(%) | _ | 110 | 110 | 110 | 105 | 105 |
定基增长速度(%) | 0 | 10 | 21 | 33 | 40 | 47 |
增长1%的绝对值(万件) | _ | 5 | 5.5 | 6.04 | 6. | 7 |
(2)计算1995~2000年间该企业的年平均产量(625.5)、年平均增长量(47)和年平均增长速度(8.5%)。
(3)分别用普通法和简捷法预测2004年的产量,并分析a与b的差别原因。
3、某企业有关资料如下表:
年份 | 1994 | 1995 | 1996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
销售产值(百万元) | 6.0 | 6.2 | 6.5 | 6.6 | 6.9 | 7.0 | 6.9 | 7.2 | 7.5 | 7.8 | -- | |
增长量 (百万元) | 逐期 | |||||||||||
累计 | ||||||||||||
发展速度 (%) | 逐期 | |||||||||||
累计 | ||||||||||||
增长速度 (%) | 逐期 | |||||||||||
累计 | ||||||||||||
增长1%的绝对值 | ||||||||||||
年初职工人数(人) | 90 | 98 | 108 | 106 | 110 | 116 | 114 | 118 | 120 | 122 | 120 | |
其中工人数(人) | 60 | 66 | 70 | 72 | 74 | 75 | 80 | 82 | 86 | 80 | ||
平均职工人数(人) | ||||||||||||
工人人数比重(%) | ||||||||||||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 |
(2)计算1994—2004年的平均年销售产值、销售产值的平均增长量、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3)计算职工人数的序时平均数和工人人数的年平均比重;
(4)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序时平均数;
(5)配合直线模型预测该企业2005—2007年的销售产值。
4、某产品专卖店2000-2002年各季节销售额资料如下表所示:
年份 | 一季度 | 二季度 | 三季度 | 四季度 |
2000 2001 2002 | 51 65 76 | 75 67 77 | 87 82 | 54 62 73 |
(2)计算2002年无季节变动情况下的销售额。
第四章 时间数列习题答案
一、选择
1、③; 2、③; 3、④; 4、②; 5、④; 6、①; 7、③; 8、①; 9、①;10、②;
11、③;12、②;13、③;14、④;15、③;16、④;17、②;18、④;19、②;20、②。
二、简答:
1、何谓时间数列,它包括哪些构成要素?
时间数列:亦称为动态数列或时间序列(Time Series),就是把反映某一现象的同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取值,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所形成的一个动态数列
时间数列的构成要素:1)现象所属的时间。时间可长可短,可以以日为时间单位,也可以以年为时间单位,甚至更长。2)统计指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的数值。
2、比较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的不同。
时期数列:是指由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累计量的总量指标所构成的总量指标时间数列。时期数列的特点:1)时期数列中各项指标值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2)各项指标值随着现象的发展进程进行连续登记,因而各项指标值可以相加,相加后的指标值反映现象在更长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3)每项指标值的大小与其所包括的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时期长,指标值大,时期短,指标值小,因此其时期间隔一般应该相等。
时点数列:是指由反映某种现象在一定时点(瞬间)上的发展状况的总量指标所构成的总量指标时间数列。时点数列的特点:1)时点数列中各项指标值反映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发展状况;2)各项指标值只能按时点所表示的瞬间进行不连续登记,相加无实际经济意义,因而不能直接相加;3)各项指标值的大小,与其时点间隔的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3、为什么计算平均发展速度不用算术平均而用几何平均?
几何平均法计算应具备三个条件:各项连乘要有意义、数列中变量值x≠0、被平均项表现为比例形式。由环比发展速度组成的动态数列进行平均计算所得的平均发展速度同样是序时平均数。环比发展速度是相对指标,它的平均值不能按算术平均法来计算。因为各期环比发展速度不同于一般的相对指标动态数列,它并不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动态数列所构成,而是由一个总量指标动态数列前、后项对比构成的。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在于确定现象发展的平均程度。做为被平均的现象发展总速度(也应视为标志总量)是各年环比发展速度连乘得来的,决定了平均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数列的平均水平,要用几何平法计算,不能用一般的序时平均法!(算术平均法)计算。
4、时间数列的构成因素有哪些?时间数列结构分析的两个基本模型是什么?它们的假设条件是什么?
时间数列一般可归纳为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四个因素。
长期趋势(T):是指客观社会经济现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受某种基本因素的影响所呈现出来一种基本走势。
季节变动 (S):是指由于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的影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年内或更短的时间内,随着季节的转变而引起的周期性变动。
循环变动(C):是指社会经济现象以若干年为周期的涨落起伏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一种波浪式的变动。、不规则变动(I):指客观社会经济现象由于天灾、人祸、战乱等突发事件或偶然因素引起是无周期性波动。
时间数列分析是指把影响数列变化的四个组成因素进行分解,以便了解它们对时间数列的影响程度和变动规律。因此,进行时间数列分析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如何设想时间数列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即这四种变化因素是什么样的模型进行结合。通常就四个组成因素假定二种基本模型:
Y=T+S+C+I
Y=T×S×C×I
第一种即加法模型,它假定四个要素是相互的。这就意味着趋势变动即使很大,但它对季节变动也不产生任何影响。而且还意味着,四个要素是彼此的原因和形成的结果。第二种模型即乘法模型,它是假定四个要素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使用这一模型的理由,在于可以使四个要素很顺利地分离出来,这也假定四个要素是由不同的原因形成的,并且假定虽然这些要素是由不同原因形成的,但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