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考前训练和指导至关重要,文中从应试技能、重点考查内容和答题要求等方面谈起.为了提高应试素质,建议做好“三、四、五、六”即“三基”、“四能”、“五区”、“六种意识”.
一、加强应试技能训练
1、认真审题,注重方法
把好审题关是关键,审题时,要抓题眼、题干、题魂;要结合文字背景,对本题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加工;要利用相关的知识储备,检索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选择题的解决方法有:直接法、间接法、筛选法、数形结合法、排除法、特殊值代入法等.解答题,审题时,还要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注意轻重缓急.
2、知此知彼,百战百胜
考试时,要充满自信,保持高昂的斗志.遇见容易题,不沾沾自喜;要深知,我易人也易,怎可大意?遇见似曾相识的题,不慌乱,不要老想在哪见过,煞费苦心,犹豫不决;要静下来,寻求方法;遇到难题,不要惊慌,要冷静、沉着应战,相信我难人更难,从而调释自己的畏难情绪.
3、先易后难,稳步答题
考题的设计一般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设计的,选择14道题,填空5道题,解答7道,共26道题,难易分配为6:3:1.为此要求从前往后依次做,个别卡壳的,不要太纠缠,可跳行,如有时间,再回头攻破.先做简单的、易做的,这样有助于缓解应试的紧张情绪.
4、仔细答题,稳中求快
由于数学试题总题量较多,在时间分配上要注意.多数学生感到时间紧,这是正常现象.答题效果在于简单的会做;会做的不失分;难题努力做,争取得点分;难题(大题)不求得满分,唯求总能得点分.平时训练表明:“要想得高分,基础题争取不失分”基础题做得好,就为中档和高档题赢得时间保证.
5、注重方法,讲究策略
考生答题,对于涉及几何图形转化,统计和概率,解直角三角形,方程、函数的应用,图表题,阅读题,合情推理题,操作探究题等,要抓住已知,剖析未知,要抓住主干知识,做到分析对口,理解到位,解题得法.不盲目解答,先找入口,理清思路,才有出路.要特别注意隐含条件;要关注要点,易错易混点;要关注主要的数学方法:换元、配方、待定系数、消元等.
6、注重思想,高屋建瓴
数学考试强调解题思想的重要性,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数学思想主要有: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方程与函数以及划归与转化等.在解题时有意渗透这种思想,能有效地寻求思路,能从总体上得到解题的入口,起到引领考生初步进入解题的关口.如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就搭建数形结合的平台,函数图像问题,方程(组)解的问题,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加以解决.判断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点在线上运动等问题要注意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加以考虑,如求函数解析式,要设未知数,用所设的未知数来表示相关的量,运用方程的思想(整式方程、分式方程)进行分析.如求点运动的时间问题,也需要运用方程思想,可采用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或简单的一次方程加以解决.运用思想找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应该引起考生的高度注意.
7、关注细节,寻求契机
考生在解题时,往往忽视一些细节,殊不知细节决定成败.审题不清;审题疏漏会导致整解题结果报废.数学定理、法则、算法、算理中的成立条件,容易忽视,会造成答题障碍,影响结果.如, =,要注意当时,表示非负数, =;当时为=;表示非正数.如解=,则的取值范围应为,很可能考生写为>1.又如的成立条件为;的成立条件为0;a的成立条件为0.科学计数法 (1<10)括号内为成立条件.分式中,一元二次方程ax+bx+c=0 (a0).垂径定理的条件使用要突出垂直,过圆心,两条件缺一不可;切线的判定条件使用也要突出垂直,过半径外端,两条件缺一不可;切线的性质的应用也要突出(1)过切点,(2)过圆心,则垂直,也缺一不可,等等这些都包含着隐含条件或重要条件,应引起重视,谨防出错.
再如作图是否要求写作法;解答题有的直接写结果也需要看清题目要求.此外,大题中有关临界线,临界点,临界值,特殊区域,特殊位置,重合点,非重合点等细微之处,往往是解题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应抓住契机.
8、循规蹈矩,规范答题
卷1使用答题卡,填涂要规范清晰;卷2要规范书写,注意格式,讲究答题技巧:选择题要用2B铅笔涂准、涂好;作图题要用2B铅笔;保持卷面的清洁.
9、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走进考场,犹如进自己的教室一样;拿到试卷,犹如平时做的一样;监考老师假设就是你的科任老师,因此不要慌张;假如还静不下来,做几次深呼吸,想最高兴的事.
二、抓重点考查内容、整合主干知识体系、强化答题意识
预计2011年中考数学试题的基本特点.
(1)注重 “三基”、“四能”,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以致用,考查用基础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如运用不等式(组),解决方案设计问题;运用方程解决工程、行程、经济利润,节能减排问题;运用函数解决图标信息问题;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推理、论证解决图形的设计问题;运用统计和概率解决数理问题;运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基础知识解决实验操作、开放探究、阅读理解、方案设计与决策、观察与归纳等问题.
(3)突出学科特点,加大探究力度,要继续关注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探索发现能力、合情推理能力、抽象归纳能力的考查.在数学试题中,或设计阅读材料,让考生通过阅读材料获取相关信息,进行加工、整合,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设计问题情景,让考生分析、说理,从而考查交流和表达的能力;等等.从而达到考查考生基本数学素质和一般能力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注重知识整合,加强知识的迁移、注重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逐步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构建“数学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这样,在解题时,就能由题目提供的信息启示,从记忆系统里检索出有关信息进行组合,选取出与题目的信息构成最佳组合的解题途径,优化解题过程.
(5)解题时还要注意防止出现知识的“五区”,即知识的盲区;知识的禁区;思维的误区;方法的弱区;思想的软区.
(6)强化解题的“六种意识”,即答题的精度意识;答题的速度意识;答题思想意识;答题的规范意识;答题的检验意识;答题的反馈意识.
(7)突显三年的核心知识和主干知识,加强运算、归纳、说理、交流、探索、动手操作、想象等能力的应试能力.
(8)运用思想找方法是解决压轴题的秘诀,如是求线段的长或求点运动的时间;如是判断图像、图形特殊点的存在性问题;如是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如是求方案的设计或决策的安排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思路是:先从宏观上把握解决这道题的思想是什么?结合题目的相关信息,进行粗加工,筛选出思想,是函数思想还是方程思想;是化归思想还是分类思想.然后具体分析如何将思想转化为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可以说初中阶段求值的解题手段不外乎以下:构建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合理运用以上知识,构造方程,就可以解答出结果.当然如何构建,需要平时的基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