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训练2. 如[ C ]基础图16-19所示,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若薄膜的厚度为e,并且 n1<n2>n3,λ1为入射光在折射率为n1的媒质中的波长,则两束反射光在相遇点的相位差为
(A) 2πn2e /(n1 λ1) (B)[4πn1e /(n2 λ1)] + π
(C) [4πn2e /(n1 λ1)]+π (D) 4πn2e /(n1 λ1)
参考解答:真空中波长= n1λ1。考虑半波损失后的总光程差=2 n2e+ n1λ1/2,故相位差=(2 n2e+ n1λ1/2)*2π/( n1λ1)=[4πn2e /(n1 λ1)]+π。
[ B ]基础训练6. 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
(A) λ/4 (B) λ / (4n) (C) λ/2 (D) λ / (2n)
参考解答:反射光要干涉加强,其光程差应为半波长的偶数倍,故薄膜的最小厚度应满足如下关系式: (要考虑半波损失),由此解得。
[ B ]基础训练8. 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在观察牛顿环的装置上。当平凸透镜垂直向上缓慢平移而远离平面玻璃时,可以观察到这些环状干涉条纹
(A) 向右平移 (B) 向中心收缩
(C) 向外扩张 (D) 静止不动 (E) 向左平移
参考解答:根据牛顿环公式,此时固定位置的k变大。
[ A ]基础训练9. 两块平玻璃构成空气劈形膜,左边为棱边,用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若上面的平玻璃以棱边为轴,沿逆时针方向作微小转动,则干涉条纹的
(A) 间隔变小,并向棱边方向平移
(B) 间隔变大,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
(C) 间隔不变,向棱边方向平移
(D) 间隔变小,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
参考解答:条纹间距=λ/2/ sin,逆时针转动,导致变大,进而条纹间距变小,条纹向棱边方向移动。
[ D ]自测提高5. 在图示三种透明材料构成的牛顿环装置中,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在反射光中看到干涉条纹,则在接触点P处形成的圆斑为
(A)全明.
(B)全暗.
(C)右半部明,左半部暗.
(D) 右半部暗,左半部明.
参考解答:接触点的左边两反射光的光程差为,接触点的右边两反射光的光程差为。在点处,有,所以,。故点的左半部为明,右半部为暗。
[ A ]自测提高6. 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一折射率为n,厚度为d的透明薄片,放入后,这条光路的光程改变了
(A)2(n-1)d (B)2nd (C)2(n-1)d+λ / 2 (D)nd (E)(n-1)d
参考解答:光程差的改变量为:。
二. 填空题
基础训练12. 如图16-17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把一厚度为e、折射率为n的薄云母片覆盖在S1缝上,明条纹将向_ 上__移动;覆盖云母片后,两束相干光至原明纹O处的光程差为____(n-1)e______。
参考解答:明纹要求光程差=0,故只能上移。两束相干光至原明纹O处的光程差=n*e-1*e=(n-1)e。
基础训练15. 折射率分别为n1和n2的两块平板玻璃构成空气劈尖,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如果将该劈尖装置浸入折射率为n的透明液体中,且n2>n>n1,则劈尖厚度为e的地方两反射光的光程差的改变量是____2ne-2eλ/2______。
参考解答:利用光程的概念即可给出答案。
基础训练18. 波长λ=600 n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牛顿环装置上,第二个明环与第五个明环所对应的空气膜厚度之差为____900___nm。
参考解答:相邻两个明环对应的高度差为:,故第2个明环与第5个明环对应的空气膜厚度之差为: (此题中)。
自测提高15. 图16-29a为一块光学平板玻璃与一个加工过的平面一端接触,构成的空气劈尖,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看到反射光干涉条纹(实线为暗条纹)如图16-29b所示。则干涉条纹上A点处所对应的空气薄膜厚度为e=___3/2____。
参考解答:相邻暗条纹对应的高度差为: (空气劈尖的折射率为“1”)。劈尖的顶角对应暗条纹(劈尖高度为“0”,其光程差为/2), A点对应第3条暗纹(从顶角开始数,不计顶角的暗条纹),故A点对应的空气膜厚度为:。
自测提高16. 如图所示,两缝S1和S2之间的距离为d,媒质的折射率为n=1,平行单色光斜入射到双缝上,入射角为θ,则屏幕上P处,两相干光的光程差为_ dsinθ+(r1-r2)__.
参考解答:利用光程的概念即可给出答案。
自测提高18. 如图16-32所示,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两个劈形膜上,两劈尖角分别为θ1和θ2,折射率分别为n1和n2,若二者分别形成的干涉条纹的明条纹间距相等,则θ1,θ2,n1和n2之间的关系是___ n1sin1=n2sin2__。
参考解答:由题意得:λ/(2 n1sin1)=λ/(2 n2sin2),固有n1sin1=n2sin2。
三.计算题
基础训练23. 用波长为λ=600 nm的光垂直照射由两块平玻璃板构成的空气劈形膜,劈尖角θ=2×10-4 rad。改变劈尖角,相邻两明条纹间距缩小了l=1.0 mm,求劈尖角的改变量∆θ。
参考解答:相邻明纹间距:l=λ/(2nsinθ),由题意得:λ/[2sin(2×10-4)]-λ/[2sin(θ∍)]=1.0mm。
由此得θ∍=6×10-4 rad,故∆θ=4×10-4 rad。
基础训练25. 图16-21示一牛顿环装置,设平凸透镜中心恰好和平玻璃接触,透镜凸表面的曲率半径是R=400 cm。用某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观察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测得第5个明环的半径是0.30 cm。 求:(1)入射光的波长。(2)设图中OA=1.00 cm,求在半径为OA的范围内可观察到的明环数目。
自测提高19.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波长λ=550 nm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缝间距a=2×10-4 m的双缝上,屏到双缝的距离D=2 m。求:(1)明纹两侧的两条第10级明纹中心的间距;(2)用一厚度为e=6.6×10-5 m、折射率为n=1.58的玻璃片覆盖一缝后,零级明纹将移到原来的第几级明纹处?
参考解答:⑴ 由相邻明纹的间距得明纹两侧的两条第10级明纹中心的间距为
⑵ 用一厚度为e=6.6×10-5 m、折射率为n=1.58的玻璃片覆盖一缝后,零级明纹应满足(n-1)e +r1 = r2
不覆盖玻璃片时,此点为第k级明纹,有
2-r1= k
∴ (n-1)e = k 解得
可知:零级明纹移到原来第70级明纹处。
或者直接由覆盖玻璃片后,引起附加光程差,使条纹移动k条
有 =(n-1)e = k
解得
可知:零级明纹移到原来第70级明纹处。
自测提高20.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单色光源S0到两缝S1和S2的距离分别为l1和l2,并且l1-l2=3λ,λ为入射光的波长,双缝之间的距离为d,双缝到屏幕的距离为D(D>>d),如图.求:
(1) 零级明纹到屏幕O点的距离.
(2) 相邻明条纹间的距离.
参考解答:(1)如图所示,设P点为零级明纹中心,则有:。零级明纹的光程差应满足:,即:。所以,即为所求。
(2)屏幕上任意一点,距离O的距离为,则该点的光程差为:,故相邻明条纹的距离为:。
自测提高23. 在折射率n=1.50的玻璃上,镀上=1.35的透明介质薄膜.入射光波垂直于介质膜表面照射,观察反射光的干涉,发现对λ1=600 nm的光波干涉相消,对λ2=700 nm的光波干涉相长.且在600 nm到700 nm之间没有别的波长是最大限度相消或相长的情形.求所镀介质膜的厚度.(1 nm = 10-9 m)
参考解答:两反射光的光程差为: (为薄膜的厚度)。
由题意知:对λ1,,为λ1/2的奇数倍(为整数)
对λ2,,为λ2/2的偶数倍(值同上式)
由以上两式,代入数值,解得:。
故:介质膜的厚度为:。
四.附加题
自测提高24. 如图所示,牛顿环装置的平凸透镜与平板玻璃有一小缝隙e0.现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已知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为R,求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的各暗环半径.
参考解答:任意位置的光程差为:。
暗环所在的位置应满足:
(其中: =0, 1, 2, 3, …),由此可得:
。暗环的半径应满足:。
所以,,即为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