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4:32:53
文档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

第1课水到哪里去了课题水到哪里去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2.知道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科学探究目标初步经历“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活动。科学态度目标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形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水的蒸发现象。难点: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透明杯子、透明塑料薄膜
推荐度:
导读第1课水到哪里去了课题水到哪里去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2.知道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科学探究目标初步经历“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活动。科学态度目标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形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水的蒸发现象。难点: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透明杯子、透明塑料薄膜
第1课 水到哪里去了

课题水到哪里去了课型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知道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

初步经历“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认识水的蒸发现象。

难点: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透明杯子、透明塑料薄膜、橡皮筋、透明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流程教学设计个性设计
聚焦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一杯清水,同时,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你们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吗?(预设:水是液体;会流动;无色无味;没有固定的形状;……)

2.追问:我们已经知道,水是一种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态。你们知道水的其他形态吗?(预设:还有固态和气态。)

3.揭题:(教学提示:指向黑板上用清水板书“水”字的位置。)大家看,黑板上的“水”消失了,它到哪里去了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水到哪里去了。(板书:水到哪里去了)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回顾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水的特征,并将这些特征进行梳理,为后面的环节中将水和水蒸气进行对比做铺垫。再通过用抹布蘸清水在黑板上写“水”字,使学生注意到“水”字消失的现象,从而引出课题“水到哪里去了”。

探索

与研讨

探索一:水到哪里去了

1.提问:黑板上的水是真的消失了吗?(预设:不是。)那它跑到哪里去了呢?(预设:它跑到空气中去了。)

探索

与研讨2.追问:我们为什么看不见跑到空气中的水呢?(预设:因为水变成了水蒸气,而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3.讲解:像水变成水蒸气这样,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就叫作蒸发。因为水蒸气微粒太小了,所以我们无法用肉眼看见它。

4.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水的蒸发:将水滴到手上,不一会儿水就“消失”了。

探索二:生活中的蒸发现象

1.提问: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预设: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洗干净的杯子上的水珠消失;……)

2.交流:出示教材P3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图中的蒸发现象。

组内研讨帮助卡

主持人:请你们解释图中的现象。

学生1:地上的水慢慢蒸发到空气中,坑中的水较多,未蒸发完,就形成了水洼。

学生2:煮食物时,水烧开经历了水→水蒸气→白气的过程。

学生3:湿衣服上的水是液体,将衣服晾起来,待水蒸发完,衣服就变干了。

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

3.讲解:(教学提示:出示烧开水的图片或微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壶嘴与“白气”之间的部分。)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所以“白气”不是水蒸气。从壶嘴冒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在遇到周围温度较低的空气时,会凝结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非常小,悬浮在空气中,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

探索三:用实验证明水的蒸发

1.提问: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水蒸发了呢?(预设:可以通过实验证明。)跑到空气中的水能不能回到杯子里呢?(预设:能。)

2.布置任务: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探索

与研讨

3.交流:指导学生进行组内讨论。

组内研讨帮助卡

主持人:怎样解释实验一中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

学生1:敞口的杯子里的水跑到空气中去了,盖上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在跑出去的过程中被塑料薄膜拦住了。

主持人:这样解释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1:盖上塑料薄膜的杯子里面的水没有变少,敞口的杯子里面的水变少了。

主持人:你们在实验二的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它们是什么?

学生2:我看到了小水珠,我认为它们是水蒸气凝结而成的液态水。

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

4.研讨汇报。

集体汇报帮助卡

主持人:请各小组代表依次汇报你们组的实验现象及结论。

小组1:实验一中没有盖塑料薄膜的杯子里面的水变少了,说明水跑到空气中去了;盖了塑料薄膜的杯子里面的水没有变少,说明水在跑出去的过程中被拦住了。实验二中,我们发现塑料盒中出现了水珠,我们认为是地面上的水先蒸发后凝结形成的小水珠。所以,我们认为杯中的水会蒸发到空气中,空气中的水会回到盒子里。

探索

与研讨4.主持人:大家对小组1的汇报有什么疑问或补充吗?

小组2:我们有疑问。水蒸气也是水吗?

主持人: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看法?

小组3:水蒸气不是水,因为它看上去跟水不一样。

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首先引出蒸发的概念,接着让学生亲身体验水蒸发的过程,再通过出示“水洼”“煮食物”“晾衣服”图片,引导学生尝试多角度、多方式地解释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尤其是“煮食物”现象,要让学生明白“白气”不是水蒸气,这是本节课的关键,同时,将学生对水的认识逐渐转移到水蒸气上。最后安排两个针对水蒸气的探究实验,一是为了让学生观察水的蒸发现象,二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蒸气的特点。

探索四: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过渡:在刚才的实验中,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对现象的解释都很合理,小组2提出的问题也非常好。水蒸气到底是不是水呢?它和水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

2.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活动帮助卡。

3.交流:指导学生组内讨论。

组内研讨帮助卡

主持人: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点?

学生1: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学生2:都没有固定形状,都可以流动。

主持人:水和水蒸气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3:水是液体,看得见、摸得着,有固定体积;水蒸气是气体,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固定体积。

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

探索

与研讨4.小结:液态水和水蒸气都是水,它们是水的不同形态,它们有相同点,也有各自的特点。水是液体,看得见、摸得着,有固定体积;水蒸气是气体,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固定体积。它们都是无色、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质,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设计意图】生活中学生会认为水和水蒸气是两种不同的物质,通过探索实验及研讨交流将学生的前概念和实际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比较,使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最后得出水蒸气其实也是水,它是水的另一种状态的结论,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

拓展

与小结

1.小结: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气态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水是液态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水和水蒸气都是水,它们是水的不同存在状态。

2.提问:水蒸气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教学提示:提前布置学生课外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信息。)

3.拓展:课件出示人出汗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人体生理活动中的蒸发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让学生意识到水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建立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板书

设计

1.1 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

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并解释蒸发现象,理解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不同状态。因此,水和水蒸气既有不同点,也有相同点,实现水转化为水蒸气的过程是蒸发。课前,比较多的学生认为水蒸气不是水,水蒸气是由水变成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是看不见的。于是,本课设计了实验,让学生能够间接地观察到水蒸发的过程。但学生在“煮食物”图片中观察到“白气”,会错误地认为“白气”就是水蒸气,对正确认识水蒸气造成了困难。因此,可以补充“用水壶烧开水”现象,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水壶烧开水时壶嘴与“白气”之间的现象,使学生认识到该部位的气体就是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从而将水与水蒸气区分开来。
 

文档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

第1课水到哪里去了课题水到哪里去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2.知道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科学探究目标初步经历“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活动。科学态度目标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形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水的蒸发现象。难点: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透明杯子、透明塑料薄膜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