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
1.(6分)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
B.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
C.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D.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
2.(6分)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
B.叶绿素吸收的光可能用于光合作用
C.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D.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3.(6分)下列与微生物呼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B.与细菌呼吸有关的酶由拟核中的基因编码
C.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宜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物不同
4.(6分)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5.(6分)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6.(6分)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满分54分)
7.(10分)已知大麦在萌芽过程中可以产生a﹣淀粉酶,用GA(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用发芽就产生a﹣淀粉酶.为验证这一结论,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试管号 | GA溶液 | 缓冲液 | 水 | 半粒种子10个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 | |
步骤1 | 步骤2 | ||||||
1 | 0 | 1 | 1 | 带胚 | 25℃保温24h后去除种子,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淀粉液 | 25℃保温10min后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mL碘液,混匀后观察溶液颜色深浅 | ++ |
2 | 0 | 1 | 1 | 去胚 | ++++ | ||
3 | 0.2 | 1 | 0.8 | 去胚 | ++ | ||
4 | 0.4 | 1 | 0.6 | 去胚 | + | ||
5 | 0.4 | 1 | 0.6 | 不加种子 | ++++ |
回答下列问题:
(1)α﹣淀粉酶催化 水解可生成二糖,该二糖是
(2)综合分析试管1和2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反应后试管1溶液中的淀粉量比试管2中的 ,这两只试管中淀粉量不同的原因是 .
(3)综合分析试管2、3和5的实验结果,说明在该试验中GA的作用是 .
(4)综合分析试管2、3和4的实验结果,说明 .
8.(9分)回答下列问题:
(1)清晨静脉取血液测定正常人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的空腹血糖浓度.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 和 .
(2)空腹抽血后,一次定量引入高浓度葡萄糖水.喝糖水后每隔一定时间静脉取血,测定血糖浓度(整个过程禁食、禁水,不做剧烈运动),发现正常人与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血糖浓度的变化趋势都是先上升,再下降,但下降的速率不同.下降速率不同原因是 .
(3)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是在该细胞的 和 这两种细胞器中进行加工的.
9.(10分)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于 固定的能量.
(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 、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子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 .
(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 和 .
10.(10分)已知果蝇长翅和小翅、红眼和棕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为了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以及控制它们的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表现为伴性遗传),某同学让一只雌性长翅红眼果蝇与一只雄性长翅棕眼果蝇杂交,发现子一代中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为长翅红眼:长翅棕眼:小翅红眼:小翅棕眼=3:3:1:1.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确定性状显隐性关系及相应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时,该同学分别分析翅长和眼色这两对性状的杂交结果,再综合得出结论.这种做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定律是 .
(2)通过上述分析,可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其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做出多种合理的假设,其中的两种假设分别是: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翅长基因和眼色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那么,除了这两种假设外,这样的假设还有 种.
(3)如果“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的假设成立,则理论上,子一代长翅红眼果蝇中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子一代小翅红眼果蝇中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
11.临床试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实验.实验时,首先要从病人身上获取少量样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操作,以确定某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从样本中获取致病菌菌落,可用 法或 法将样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
(2)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用 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在37℃培养箱中培养24h,使其均匀生长,布满平板.
(3)为了检测该致病菌对于抗生素的敏感性,将分别含有A,B,C,D四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培养一段时间后,含A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A ;含B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B ;含C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A的小,说明 ;含D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也比含A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此菌落很可能是抗生素D的 .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应选择抗生素 .
12.(15分)甲、乙是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两种二倍体药用植物,甲含有效成分A,乙含有效成分B.某研究小组拟培育同时含有A和B的新型药用植物.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培养该新型药用植物,可取甲和乙的叶片,先用 酶和 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 ,再用化学诱导剂诱导二者融合.形成的融合细胞进一步培养形成 组织,然后经过 形成完整的杂种植株.这种培养技术称为 .
(2)上述杂种植株属于多倍体,多倍体是指 .假设甲和乙有性杂交的后代是不育的,而上述杂种植株是可育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3)这种杂种植株可通过制作人工种子的方法来大量繁殖.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 等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装后可得到人工种子.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卷Ⅱ)
参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
1.(6分)(2013•全国卷Ⅱ)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
B.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
C.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D.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
【分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DNA主要位于细胞核中,在细胞质中有RNA和少量的DNA.
【解答】解:A、在DNA和RNA的结构中都存在氢键,A错误;
B、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不可能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B错误;
C、原核细胞虽然,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具有DNA和RNA,C正确;
D、叶绿体、线粒体都含有DNA,核糖体不含有DNA,而含RNA,D错误.
故选:C
2.(6分)(2013•全国卷Ⅱ)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
B.叶绿素吸收的光可能用于光合作用
C.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D.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来制造有机物,而叶绿体叶绿体利用光能,先由色素吸收光能,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用来来制造有机物,绿色光几乎不吸收,所以绿叶反射绿色光,所以叶子在人眼看来是绿色的.
【解答】解:A、叶绿素中心元素是镁离子,A正确;
B、色素的作用是吸收、传递、转化光能,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
C、叶绿素a比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高,C正确;
D、植物主要的吸收峰在蓝紫光区和红光区,绿光吸收最少,反射多,所以叶片呈现绿色,D错误.
故选:D.
3.(6分)(2013•全国卷Ⅱ)下列与微生物呼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B.与细菌呼吸有关的酶由拟核中的基因编码
C.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宜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物不同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不同生物的呼吸作用的类型.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但含有氧呼吸的酶,能进行有氧呼吸.呼吸作用是细菌生活的必须的生理过程,相关的酶是由拟核中基因编码.破伤风杆菌进行无氧呼吸,在有氧条件下被抑制.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H2O,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解答】解:肺炎双球菌是好氧细菌,为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所以可以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
B、细菌主要的生命活动都由拟核控制,相关的酶是由拟核中基因编码,B正确;
C、破伤风芽孢杆菌为厌氧细菌,适宜生活在无氧环境中,C错误;
D、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H2O,又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D正确.
故选:C.
4.(6分)(2013•全国卷Ⅱ)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细胞和淋巴细胞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
免疫细胞中包括淋巴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造血干细胞分化成淋巴细胞,根据淋巴细胞生成的场所,淋巴细胞又可以分为B淋巴细胞(骨髓)和T淋巴细胞(胸腺).
【解答】解:A、淋巴细胞指B细胞和T细胞,A错误;
B、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B正确;
C、免疫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C正确;
D、抗体属于分泌蛋白的范畴,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从细胞内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是胞吐,D正确.
故选:A.
5.(6分)(2013•全国卷Ⅱ)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分析】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共同点是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分离,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各自的作用.
【解答】解:①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故①错误;
②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故②错误;
③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推测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有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故③正确;
④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表明DNA是遗传物质,故④正确;
⑤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的X光衍射图谱推算出DNA分子呈双螺旋结构,故⑤错误.
故选:C.
6.(6分)(2013•全国卷Ⅱ)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分析】读题干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酶的概念、影响因素、作用原理和作用特点,然后梳理基础知识,最后分析选项,根据选项描述进行判断.
【解答】解:A、有些酶是生命活动所必须,比如呼吸作用有关的酶,那么在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都存在,A正确;
B、导致酶空间结构发生破坏变形的因素有:过酸、过碱、高温等,低温只能抑制酶的活性,不会破坏结构,B错误;
C、酶的作用实质即为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C正确;
D、酶是蛋白质或者RNA,本身是催化剂,也可作为底物被蛋白酶或者RNA酶降解,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满分54分)
7.(10分)(2013•全国卷Ⅱ)已知大麦在萌芽过程中可以产生a﹣淀粉酶,用GA(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用发芽就产生a﹣淀粉酶.为验证这一结论,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试管号 | GA溶液 | 缓冲液 | 水 | 半粒种子10个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 | |
步骤1 | 步骤2 | ||||||
1 | 0 | 1 | 1 | 带胚 | 25℃保温24h后去除种子,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淀粉液 | 25℃保温10min后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mL碘液,混匀后观察溶液颜色深浅 | ++ |
2 | 0 | 1 | 1 | 去胚 | ++++ | ||
3 | 0.2 | 1 | 0.8 | 去胚 | ++ | ||
4 | 0.4 | 1 | 0.6 | 去胚 | + | ||
5 | 0.4 | 1 | 0.6 | 不加种子 | ++++ |
回答下列问题:
(1)α﹣淀粉酶催化 淀粉 水解可生成二糖,该二糖是 麦芽糖
(2)综合分析试管1和2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反应后试管1溶液中的淀粉量比试管2中的 少 ,这两只试管中淀粉量不同的原因是 带胚的种子保温后能产生α﹣淀粉酶,使淀粉水解 .
(3)综合分析试管2、3和5的实验结果,说明在该试验中GA的作用是 诱导种子生成α﹣淀粉酶 .
(4)综合分析试管2、3和4的实验结果,说明 GA浓度高对a﹣淀粉酶的诱导效果好 .
【分析】分析表格:α﹣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淀粉遇碘液变蓝.1号和2号试管形成对照,说明胚能产生a﹣淀粉酶;2、3和4号试管形成对照,单一变量是GA的浓度,说明GA含量越多时,试管中的淀粉越少;2、3和5号试管形成对照,说明GA溶液在无胚的情况下可诱导种子生成α﹣淀粉酶.
【解答】解:(1)α﹣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淀粉的单体是葡萄糖,其水解后生成的二糖是由两个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的麦芽糖.
(2)试管1和试管2相比,它们的自变量为是否有胚(或有无α﹣淀粉酶存在),因变量是试管中淀粉的含量.在此实验中淀粉的含量由生成的α﹣淀粉酶的量决定,α﹣淀粉酶含量高,水解淀粉越多,α﹣淀粉酶含量低,水解淀粉越少,无α﹣淀粉酶,不水解淀粉.检测时,加入碘液后,颜色较深的含淀粉多,颜色较浅的含淀粉少.
(3)以试管5作为空白对照,对比试管2和试管3,仅有试管3中的淀粉被分解,说明试管3有α﹣淀粉酶产生,而试管2没有淀粉酶产生.由此,可以推断GA溶液在无胚的情况下可诱导种子生成α﹣淀粉酶,继而促进了淀粉的水解.
(4)分析试管2、3和4,三者加入的GA呈梯度分布,且当GA含量越多时,试管中的淀粉越少.由此可推测,GA浓度高对α﹣淀粉酶的诱导效果好.
故答案为:
(1)淀粉 麦芽糖
(2)少 带胚的种子保温后能产生α﹣淀粉酶,使淀粉水解
(3)诱导种子生成α﹣淀粉酶
(4)GA浓度高对a﹣淀粉酶的诱导效果好
8.(9分)(2013•全国卷Ⅱ)回答下列问题:
(1)清晨静脉取血液测定正常人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的空腹血糖浓度.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 肝糖原的分解 和 非糖物质转化 .
(2)空腹抽血后,一次定量引入高浓度葡萄糖水.喝糖水后每隔一定时间静脉取血,测定血糖浓度(整个过程禁食、禁水,不做剧烈运动),发现正常人与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血糖浓度的变化趋势都是先上升,再下降,但下降的速率不同.下降速率不同原因是 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和被利用胰岛B细胞功能不足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血糖浓度下降较慢 .
(3)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是在该细胞的 内质网 和 高尔基体 这两种细胞器中进行加工的.
【分析】血糖的来源有三条途径: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空腹时,消化道内无食物,血糖的来源只能是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解答】解:(1)空腹时,血糖不可能来源于食物中糖类消化吸收,则来源于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2)饮入的葡萄糖水,经吸收后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正常人,随着体内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的量也随之增加,使血糖下降较快.胰岛B细胞功能不足者,体内胰岛素分泌量不足,导致血糖浓度下降较慢.
(3)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
故答案为:
(1)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转化
(2)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和被利用胰岛B细胞功能不足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血糖浓度下降较慢
(3)内质网、高尔基体.
9.(10分)(2013•全国卷Ⅱ)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于 生产者 固定的能量.
(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 出生率 、 死亡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子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 随机取样 .
(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 垂直结构 和 水平结构 .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种群和群落的基本知识点进行解题.
【解答】解:(1)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都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2)种群密度受到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受到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的间接影响.
(3)用样方法做调查时,要做到随机取样,以减少误差和主观因素影响.
(4)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故答案为:
(1)生产者
(2)出生率、死亡率
(3)随机取样
(4)垂直结构、水平结构.
10.(10分)(2013•全国卷Ⅱ)已知果蝇长翅和小翅、红眼和棕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为了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以及控制它们的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表现为伴性遗传),某同学让一只雌性长翅红眼果蝇与一只雄性长翅棕眼果蝇杂交,发现子一代中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为长翅红眼:长翅棕眼:小翅红眼:小翅棕眼=3:3:1:1.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确定性状显隐性关系及相应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时,该同学分别分析翅长和眼色这两对性状的杂交结果,再综合得出结论.这种做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定律是 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
(2)通过上述分析,可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其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做出多种合理的假设,其中的两种假设分别是: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翅长基因和眼色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那么,除了这两种假设外,这样的假设还有 4 种.
(3)如果“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的假设成立,则理论上,子一代长翅红眼果蝇中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0 ,子一代小翅红眼果蝇中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1或100% .
【分析】雌性长翅红眼果蝇与雄性长翅棕眼果蝇杂交,子一代中出现小趐,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长翅相对于小翅是显性性状,但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及分离比无法判断眼色的显隐性,也无法判断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
【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控制果蝇长翅和小翅、红眼和棕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故这种做法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根据雌性长翅红眼果蝇与雄性长翅棕眼果蝇杂交,后代出现长翅和小翅,说明长翅是显性性状,但无法判断眼色的显隐性.所以假设还有:长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对棕眼为显性;长翅基因和眼色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对棕眼为显性;长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长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对棕眼为显性,即4种.
(3)假设棕眼是显性(用A表示),亲本雌性是红眼(XaXa),雄性是棕眼(XAY),所以子代雌性个体都表现为棕眼,雄性个体都表现为红眼.
故答案为:
(1)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2)4
(3)0 1或100%
11.(2013•全国卷Ⅱ)临床试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实验.实验时,首先要从病人身上获取少量样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操作,以确定某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从样本中获取致病菌菌落,可用 平板划线 法或 稀释涂布平板 法将样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
(2)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用 稀释涂布平板法 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在37℃培养箱中培养24h,使其均匀生长,布满平板.
(3)为了检测该致病菌对于抗生素的敏感性,将分别含有A,B,C,D四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培养一段时间后,含A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A 敏感 ;含B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B 不敏感 ;含C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A的小,说明 该致病菌对C的敏感性较A的弱 ;含D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也比含A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此菌落很可能是抗生素D的 耐药菌 .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应选择抗生素 A .
【分析】(1)接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的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并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细菌繁殖而成的子细胞群体﹣﹣菌落.
(2)根据材料分析,透明圈的出现,说明该菌不能生长.
【解答】解:(1)分离菌落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划线涂布法.
(2)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使其“均匀生长”的方法是用涂布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适宜温度培养.
(3)在抗药性检验过程中,如果在菌落周围出现透明的圆圈,说明此种抗生素可抑制该细菌;透明圈的大小表示着此种抗生素抗菌的强弱.据此可判断抗菌强弱依次是A、C、B;D的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说明该菌落对此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
(4)根据(3)的分析,实验结果抗生素A对该致病菌的作用最好.
故答案为:
(1)平板划线 稀释涂布平板
(2)稀释涂布平板法
(3)敏感 不敏感 该致病菌对C的敏感性较A的弱 耐药菌
(4)A
12.(15分)(2013•全国卷Ⅱ)甲、乙是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两种二倍体药用植物,甲含有效成分A,乙含有效成分B.某研究小组拟培育同时含有A和B的新型药用植物.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培养该新型药用植物,可取甲和乙的叶片,先用 纤维素 酶和 果胶 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 原生质体 ,再用化学诱导剂诱导二者融合.形成的融合细胞进一步培养形成 愈伤 组织,然后经过 再分化 形成完整的杂种植株.这种培养技术称为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
(2)上述杂种植株属于多倍体,多倍体是指 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假设甲和乙有性杂交的后代是不育的,而上述杂种植株是可育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在减数过程中前者染色体联会异常而后者染色体联会正常 .
(3)这种杂种植株可通过制作人工种子的方法来大量繁殖.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 胚状体、顶芽、不定芽、腋芽 等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装后可得到人工种子.
【分析】根据题干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过程是:取植物甲和植物乙的体细胞,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甲、原生质体乙,再用化学诱导剂聚乙二醇诱导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再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让杂种细胞先经过脱分化培养形成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根、芽,进而长成完整植株.
【解答】解:(1)该新型药用植物是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的,要获得有活力的原生质体才能进行体细胞杂交.细胞壁的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因此首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掉植物的细胞壁,然后用PEG化学诱导剂(物理方法:离心、振动等)诱导二者的原生质体整合.然后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杂种植株,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过程是:先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形成植物体,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如果植物甲、乙是两个物种,二者不能通过有性杂交产生可育后代,原因是甲、乙有性杂交所产生的后代没有同源染色体,在减数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异常,也就是存在着生殖隔离.但植物甲、乙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产生的后代却是可育的,因为在减数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能完成正常的联会,产生正常的配子.由于甲、乙都是二倍体,因此,植物体细胞杂交得到的后代是异源多倍体(四倍体).
(3)人工种子生产不受气候、季节和地域等因素,而且可以避免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等优点,因此,植物细胞工程重要的应用之一是制备人工种子,用到的核心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腋芽等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装后可得到人工种子.
故答案为:
(1)纤维素、果胶、原生质体、愈伤、再分化、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2)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在减数过程中前者染色体联会异常而后者染色体联会正常
(3)胚状体、顶芽、不定芽、腋芽(答对一个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