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让许多学者都对它望而却步、“不敢高攀”,华夏民族祖先在创造灿烂文化的同时也创造出了非同一般的中国汉字,这些汉字不仅仅作为一种表达思想的工具,它已经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去了。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文字,而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内在的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精神,中国人会因此而感到自豪,这是一种深入到骨髓里面的精神内涵,其中所体现的意蕴能让每个人体会一生。
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要探求远古人类的生活和崇拜,就得注意到远古人类生活的精神方面。中国自古就有水火崇拜,这在许多文献中都有记载,而且道教崇尚的五行中,水和火就占了两个,所以水火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有一种特殊含义的。
远古的华夏人对水火有一种特殊的情怀,他们好像是在用生命诠释着这样的自然景象,水中有水神,火中亦有火神,水和火上升到神灵祭祀的高度,让人望而却步,对之景仰而又时刻担心。自古就有水火无情之说。水和火一旦成灾,就能对人类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这让古人对之无可奈何,于是想象其中肯定是有神在作怪,于是就出现了对于水和火的崇拜和祭祀!同时人也是离不开水和火的,水是人生命不可或缺的一种物质,火对人的生活也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水火崇拜时远古人类崇拜自然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崇拜就是所谓的自然崇拜,这种自然崇拜对天上、地下各种自然现象进行神化和崇拜。在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和宇宙有一种依赖和神秘感,他们就认为自然现象和自然力后面一定存在某种神秘力量。正是这种力量支配着自然,于是这些所谓的自然就被他们敬奉为神,并加以祭拜和祈祷。水火崇拜是这种自然崇拜的表现形式之一。而且这种崇拜为后来道教的产生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如:武当山道教信奉的主神是真武。真武亦名玄武,其信仰渊源于上古神话的星神崇拜和动物崇拜。上古神话中,玄武为北方之神。而且北方在五行中为水,故玄武又为水神。
《后汉书·王梁传》“玄武,水神之名。”
《席上腐谈》称:玄武即龟蛇之异名,龟,水族也,水属北,其龟黑故曰玄。龟有甲能捍御,故曰武。
武当山地处南方,而南方在五行中为火。玄武在武当山得道,是五行中水火相克相生的产物。这和原始的水火崇拜正好相符,水火崇拜的传统在中国由来已久。
在众多中国古文献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和水火崇拜相伴而生的一定是和珠玉有关。珠玉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意象,在不少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
李白《赠刘都使》:“吐言贵珠玉,落笔会风霜。”
白居易《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
而且这些珠玉一类的字眼都是描写好的事物,这表明珠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的地位非同寻常。这是因为珠玉的生成是不同一般的,而且珠玉的作用很大。
荀子《劝学》“渊生珠而岸不枯,玉在山而草木润”。
通过古文献的验证我们知道:珠一般和水是联系在一块的,《蜀梼杌》中就有女神偷玄珠而成江神,这就表明玄珠具有镇水的作用。《搜神记》中亦有记载,南海深处有蛟人出的眼泪可以变珠,珠由泪而成,珠和水的关系从中可见一斑。
珠和水的关系在道家那里就得到更高意义上的升华,
《庄子》“黄帝登赤水而失玄珠,清知(代表智慧)、离朱(代表感观)、噄诟(代表言语)找而未得,后派象罔(无象,代表大道无形)去,找而获”。
这是最早的道家思想的体现,表明大道无形,靠智慧、感观和言语都不可能获得,最后还是靠水神象罔才能找到,一切都应该顺应自然。只有本真和自然才能真正学到道,才能真正参透道。
其次珠和龙也有很深的关系,“垂龙之木露水变成珠,龙吐成珠”,珠、龙和水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到。传说中伏羲的母亲华胥氏是龙首人身,生活在雷泽中,用珠子来照明,珠在所有的深化传说中被异化成一种具有神力的宝物。古人甚至认为“人吞龙珠遂化为龙”,龙被神化了,珠也就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神力,成为至宝。于是乎就出现了很多寻珠神话,寻得珠就能给人带来好运,但是正因为珠得珍贵,所以很难得到,一般有珠的地方一般会有凶猛得动物把守看管着,也可能会出现某种自然神力将其与人间隔绝起来。
《庄子·列御寇》:郑交甫索珠不得。(因为水对人造成阻隔,使人无法超越)
而如果人类如果救了龙和蛇之类的动物,就有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好处,可能是获得大量得金钱,或者是龙掉了几颗眼泪,留下了珍贵的珠。
玉和珠不一样,玉没有珠那样巨大的神力,但是它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却是很不一般,古有记载“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玉是君子的象征,而玉的故乡又是巍巍昆仑,中国人心中的神山。
玉和水是有很大关系的,玉是水的结晶。圣人孔子有云:“水之精为玉,土之精为羊”。
《十洲记》中记载蓬莱神话:方丈洲在东海,有玉石泉,主领天下水神。
《十洲记》中记载昆仑神话:夜光杯,放在院中,到早晨已是满杯水。
所有的这些记载都让玉和水有了不解之缘,《搜神记》第11卷记载河北玉石有杨伯雍贩卖牲口,后因水得玉(供别人水喝,后人赠石得玉)。水具有很强的滋润效果,说玉和水的关系无非是为了体现玉的圆润,《管子·水地篇》先谈水,而后紧跟就谈玉的九种美德。玉的美德是许多君子所要求达到的目标,玉在中国人的眼中已经异化成君子的象征,玉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注入了一种灵魂,永恒而且不朽。
盘古开天地后,垂死之后化身,精髓变成了珠玉,珠玉是精髓,就代表了一种灵魂的升华。珠玉的作用不同,而且一直在变化着,但是唯一不变的就是,珠和玉代表了阴阳两面,相合相成。在远古早期:珠为阴,且拥有珠的一般都为女神,珠为水精,产为水地,可御火灾。玉则刚好相反,为阳,是火精,产为山地。“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不正好这种现象的真实写照吗?到了后期,珠玉的性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珠为阳,能发光,为圆形,是与太阳联系在一起的。玉为阴,因为其质地柔软,有阴性的许多特征。
《周易·鼎·上九》:鼎玉铉,大吉。
《老子》39章:不欲琭琭如玉,落落如石。
鼎在一般定义上是代表阳刚的,玉则表示柔,周易中的上九就表现出刚柔相济的道理。“琭琭”表现出一种柔弱,温润;“落落”则体现出一种刚强的意味。珠和玉就是这样一直阴阳对着,唯一相同的就是珠和玉都具有长生功能,销疾珠和吉祥玉之说古来有之。
玉一直以来就被人认为是吉祥之物,能够避邪。而且中国古代有人死含玉之说,因为在他们看来,珠玉具有长寿功能,能够让死者起死回生;同时古人对死亡有一种恐惧感,玉起着隔离作用。玉含在口中,能够让死者的尸体不腐烂,玉是有灵性的东西,能够深切感受到主人的一切,而且只有品性高洁的人才能够驾驭它。
中国文化的博大让很多人望而止步,它就像一座象牙塔,让人无法接近,但是又无法摆脱,这就是因为它本身所散发的光辉能够厚泽许多人。所有的东西都要慢慢探寻才能获得结果,面对祖先留下的遗产,我们还能再说什么呢?只有默默地去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