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国际商务中关于翻译的论述分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4:32:21
文档

国际商务中关于翻译的论述分析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翻译中“零对等”现象越来越多,原因是“零对等”翻译可以更好地使译文与原文达到效果上的对等。会计实践论文在传统的翻译研究中,人们对文学翻译的研究远盛于对科技、商务翻译的研究,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科技、商务翻译均可以用对等的方式翻译,但事实上,科技、商务翻译中“零对等”现象比比皆是。对商务翻译中的零对等现象及其存在的理据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全球化商务翻译“零对等”翻译 引言在传统的翻译研究中,人们对文学翻译的研究远盛于对科技、商务翻译的研究,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科技、商务翻译均可
推荐度:
导读摘要:全球化背景下,翻译中“零对等”现象越来越多,原因是“零对等”翻译可以更好地使译文与原文达到效果上的对等。会计实践论文在传统的翻译研究中,人们对文学翻译的研究远盛于对科技、商务翻译的研究,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科技、商务翻译均可以用对等的方式翻译,但事实上,科技、商务翻译中“零对等”现象比比皆是。对商务翻译中的零对等现象及其存在的理据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全球化商务翻译“零对等”翻译 引言在传统的翻译研究中,人们对文学翻译的研究远盛于对科技、商务翻译的研究,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科技、商务翻译均可
摘 要:全球化背景下,翻译中“零对等”现象越来越多,原因是“零对等”翻译可以更好地使译文与原文达到效果上的对等。会计实践论文在传统的翻译研究中,人们对文学翻译的研究远盛于对科技、商务翻译的研究,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科技、商务翻译均可以用对等的方式翻译,但事实上,科技、商务翻译中“零对等”现象比比皆是。对商务翻译中的零对等现象及其存在的理据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全球化 商务翻译 “零对等”翻译

 

引言  

在传统的翻译研究中,人们对文学翻译的研究远盛于对科技、商务翻译的研究,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科技、商务翻译均可以用对等的方式翻译,但事实上,科技、商务翻译中“零对等”现象比比皆是。如今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无时无刻不受着文化的影响,世界在“缩小”,国际商务活动日益增加,而国际商务离不开翻译,全球化视角下,中西方文化、思想越来越融合,人们不再局限于本土的文化和观点,而是以更宽广的胸襟看待翻译中的异文化现象。因此在商务翻译中为了达到意义和功能上的对等,大多数情况下采用了“零对等”翻译。  

“零对等”产生的依据  

“零对等”这个概念是笔者在主持湖南省“十一五”规划课题(2008年)“商务英语教学与实践中的零对等翻译研究”中提出的,它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德国莱比锡语言学派Kade关于翻译的对等类型说,如完全一致的对等,一对多对等;一对部分对等以及“零对等”———但并未阐述。本研究中之所以称“零对等”,一是因为先有“对等”。关于“对等”人们都耳熟能详,包括18世纪末英国文艺理论家泰特勒最早提出的“对等”,以及一代翻译宗师奈达博士提出的“功能对等”。二是因为在翻译实践中,为了达到这样那样的“对等”我们采用的翻译方法无不透露着或蕴含着“零对等”。

源语与译语在结构和文化方面差异越大,那么翻译中碰到的不对等、不可译因素就可能越多,译文就更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卡特福特(Catford)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A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中谈及可译性限度时指出:在完全翻译中,会出现语言的不可译性和文化的不可译性两种情况。因此我们把不可译从广义上来分为两大类:一是语言上的不可译性,二是文化上的不可译性。但在翻译实践中,只要是因为交际的需要而须翻译的文本其译者总是会尽可能译出意义、风格、效果都尽量对等的译文。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采取的方法一般是“零对等”的翻译方法。

邱懋如先生提出了“零翻译”的概念,就是像VCD、DVD这样的词在中文里仍然用同样的表达———即不译,“人们也看得懂”。笔者在拙文“零对等翻译刍议”中,也将其与“不对等”“不可译”统称为“零对等”翻译。  

商务翻译中的“零对等”  

文化因素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影响颇为巨大,在翻译中我们必须恰当处理。“零对等”处理方式不失为一个合宜的办法。“零对等”翻译忽略国际商务交流中不利于商务活动的、不雅的和不便于表达或表达已过时的词与句,而代之以符合潮流的、雅俗共赏的但绝不影响交际效果的表达。以下从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分别谈谈全球化视角下国际商务活动中“零对等”翻译的理据。论述之前,先简单界定一下“纵向”与“横向”两个概念。所谓“纵向”的理据是指因时间变化而影响到的商务翻译的方方面面,而所谓“横向”的理据是指因地域因素影响到的商务翻译的方方面面。  

“零对等”翻译的纵向理据  

众所周知,经济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那么是不是此中涉及的商务翻译也在随之发生着变化呢?是的,尤其是其中一小部分,比如有的消失了,有的发生改变了,因为信息接受者所处的时代不同了。纵向的因素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族意识增强“negro”一词原本是对“黑人”歧视的称呼,而随着人们民族意识的增强,现在出现在各语用场合的已不再是它了,代之而起的是“black”(肤色为黑色的人,非常中性的用词)。

(2)语言现代化加强随着人们现代意识的增强,不光只是古代的服装不穿了,连过去常用的词、句也发生了改变,例如,我国旧时代所说的“票号”翻译成“bank”,而如今都是以“银行”取代。“mobile phone”或“cell phone”过去译为“大哥大”,现在都说“手机”了。“仆人”“丫环”(maid)代之而起的是“保姆”(nurse)。

(3)谦让意识的变化汉语言文化中“自卑尊人”是富有中华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但是如今我国商务活动者没有也不必像过去那样过于“谦卑”、“礼让”,在措辞上尽可以采取“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和“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相结合的办法,比如在外贸函电中可以采用一整套公文惯用语,如“贵方”、“谨”、“承蒙”、“为荷”、“见谅”等。在翻译时可以根据中英两种语言的用词特点,在保持意思不变、语气相等的情况下,采用“零对等”的方式将其翻译过来。如:

Dear Sirs,I am requested by the Import&Export Department toinformyou that the 150 tons of coal ordered fromyour com-pany one month ago has not been delivered. Will you be sokind as to institute enquiries concerning this non-deliv-ery?Itwill be appreciated that you reply as soon as possi-ble.Yours sincerely

敬启者:

进出口部请我通知贵方:一个月前从贵公司订购的150吨煤至今未发货,能否请贵方过问一下此未发货事宜?

请尽快回复,不胜感激。

谨上

对比上述中英文不难发现其中有多处“零对等”翻译处理的结果,如“称呼”句、正文第一句(被动语态),以及“能否请贵方过问”句、“不胜感激”句。这样处理后很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尤其是符合商务信函正式、礼貌的格式,然而在汉译英或对外交流时如今已大可不必用那些冗长而过于谦卑的用语了,如“Would you be so kind as to do…”等,这与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不无关系。  

“零对等”翻译的横向理据  

如同奈达(Nida)在翻译《罗马人书》中“Greet oneanotherwith a holy kiss”时,将其处理为“Greet one an-otherwith a brotherly kiss”一样,现代翻译家菲利普斯(J.B.Philips)也认为“圣吻”涵义不明,把它改为“Giveone another a handshake all around”,这样,不同的说英语国家的人都更容易理解、接受,翻译为汉语“请你们像亲兄弟般互相握手致意”同样既符合不同的地域文化,也容易被读者接受,虽然在形式上是“零对等”,但却达到了信息传递的效果。在商务翻译中也不乏类似的例子。横向的因素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崇尚差异

“白象”(中国著名商标)翻译成英语不宜用“White Elephant”,尽管它们俩本身确属同一意义,因为如此会导致不以“白象”为崇的英语国家信息接受者对此品牌产品不喜爱,反生厌倦,这里引用一句佐证,“http://www.51lunwen.com/translation/2011/0514/lw201105141409153441.html Without this concept in mind, they could produceonly‘white elephant’which they could sell to nobody”(“this”in this example refers to“to meet the customers’needs”笔者注).因此不如音译处理为“Baixiang”,也就是用零翻译的方法避免消极意义,达到积极的商务效果。再比如,由于类似原因,可以将像“龙”牌、“红双喜”等品牌进行零翻译处理,避免消极影响。当然这样处理的结果也有它不利的一面,即失去了原品牌的“广告”效应,要使外方市场真正喜欢上该品牌产品需要让消费者亲自对其进行品尝、试用之后方可知晓。但试想想,哪个品牌的产品不是这样呢?

 (2)认知差异

在商务翻译中出现外方市场(也就是异域信息接受者)无法理解或认知的信息时,不能总是用简单的“零翻译”方法处理,还可用音译加释法。如下面一则广告的翻译:原文:……健身球由手工精制而成,采用阴阳结合的方法,只要将球握在手中用手指转动,就能运动肌肉,刺激神经穴位。如果您打字,使用电脑,弹奏乐器或从事运用指力或腕力的运动,阴阳健身球可使您更加灵活,更加敏捷。译文:

…Meticulously handcrafted,one sphere emits ahigh“female”pitch: the Yin; the other a low“male”pitch: the Yang. The Yin-YangHealth Spheres are usedby rotating them in the palm of the hand with the fingers.They have positive therapeutic benefits, exercisingthe deli-cate muscles and stimulating the nerves and acupuncturepoints. So, if you type, use a computer, play a musicalinstrument or engage in sports that relyon the powers of thefingers and wrist, Yin-Yang Health Spheres can increaseyour agility and dexterity.

在这则译文中,翻译者充分考虑到广告对象的经验范围,对中国文化中特有的阴阳概念作了解释。这不仅仅会使消费者对产品产生更大的兴趣,而且更加突出了产品的文化蕴涵。

(3)文化底蕴差异

以一个洗衣液的品牌“蓝月亮”的英译为例。众所周知,“blue moon”在西方文化里自古以来表达的是“千载难逢、稀有”之意,但“blue”与他词组合,在西方文化里它更含有“低调”的意思,比如“blue Monday”意为“艰难、难过的星期一”,而“blue film”意为“黄色电影”了。中国人对“蓝色”的偏爱来自于其表示“洁净、美好”之意。经济全球化使得西方人对此也许会有所知,但毕竟不是很普遍,所以还是要进行“零对等”的译法处理,不妨译为“Bright Moon”washing liquid比较合适。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商务翻译中更多使用的是“零对等”翻译原则,也就是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文化因素干扰太多,无法用“对等”翻译法,只能采取“零翻译”“省译”“意译”加注或换译等“零对等”的翻译方法,以利于译文接受者对原文信息的理解和接受,达到效果对等。  

结语  

对等是一切严肃的翻译工作者必然追求的目标, 会计实践论文不是这样的对等就是那样的对等,只不过不同的翻译者用以实现它的方法不同罢了。(金阝是,2000:41)因为地域跨度较大、受时间影响变化也较大,商务翻译中原文和译文之间存在“零对等”现象是普遍的,而且“零对等”翻译的出现和存在有充分理据,并有利于商务活动的进行和经济的交流。

 

参考文献:

[1]贺雪娟.商务英语[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金 阝是.等效翻译探索[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3]李江春.零对等翻译探索[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9.

[4]刘宓庆.新编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5]刘明东.零翻译漫谈[J].中国科技翻译, 2002,(2):29-32.

[6]邱懋如.可译性及零翻译[J].中国翻译,2001,(1):24-27.

[7]张会森.当前翻译研究三思[J].外语学刊,2009,(5):126-128.

[8]张建佳.王佐良译学思想述评———读《翻译:思考与试笔》[J].湘南学院学报,2007,(4).

[9] Bassnet, Susan.Translation Studies[M]. Shanghai: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10] Ellis M. & Johnson C.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11] Nida, Eugene A.Language,Culture,and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文档

国际商务中关于翻译的论述分析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翻译中“零对等”现象越来越多,原因是“零对等”翻译可以更好地使译文与原文达到效果上的对等。会计实践论文在传统的翻译研究中,人们对文学翻译的研究远盛于对科技、商务翻译的研究,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科技、商务翻译均可以用对等的方式翻译,但事实上,科技、商务翻译中“零对等”现象比比皆是。对商务翻译中的零对等现象及其存在的理据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全球化商务翻译“零对等”翻译 引言在传统的翻译研究中,人们对文学翻译的研究远盛于对科技、商务翻译的研究,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科技、商务翻译均可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