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 学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 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黏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再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 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4. 作图必须用2B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 计算127(4)8(2)的结果是
(A) 24 (B) 20 (C) 6 (D) 36
答案:D
解析:原式=12+28-4=36,选D。
2. 计算a3.()2的结果是
(A) a (B) a5 (C) a6 (D) a9
答案:A
解析:原式=,选A。
消费金额(元) | 300~400 | 400~500 | 500~600 | 600~700 | 700~900 | … |
返还金额(元) | 30 | 60 | 100 | 130 | 150 | … |
根据上述促销方案,顾客在该商场购物可以获得双重优惠。例如,若购买标价为400元的商品,则消费金额为320元,获得的优惠额为400(180%)30=110(元)。
(1) 购买一件标价为1000元的商品,顾客获得的优惠额是多少?
(2) 如果顾客购买标价不超过800元的商品,要使获得的优惠额不少于226元,那么该商品的标价至少为多少元?
解析:解:(1) 购买一件标价为1000元的商品,消费金额为800元,
顾客获得的优惠额为1000(180%)150=350(元)。 (2分)
(2) 设该商品的标价为x元。
当80%x500,即x625时,顾客获得的优惠额不超过625(180%)60=185<226;
当500<80%x600,即625x750时,(180%)x100226。解得x630。
所以630x750。
当600<80%x80080%,即750 综上,顾客购买标价不超过800元的商品,要使获得的优或额不少于226元, 那么该商品的标价至少为630元。 (8分) 24. (8分) 小丽驾车从甲地到乙地。设她出发第x min时的速度为y km/h,图中的折线表示她在整个驾车过程中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 (1) 小丽驾车的最高速度是 km/h; (2) 当20x30时,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小丽出发第22 min时的速度; (3) 如果汽车每行驶100 km耗油10 L,那么小丽驾车从甲地到乙地共耗油多少升? 方法指导 如果物体的运动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或减少),那么其在某个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为该时间段开始时刻的速度与结束时刻的速度的平均数。例如,由图像可知,第5 min到第10 min汽车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因此汽车在该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为 =36(km/h)。该时间段行驶的路程为36 =3(km)。 解析:解:(1) 60;(1分) (2) 当20x30时,设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 根据题意,当x=20时,y=60;当x=30时,y=24。 所以,解得。所以,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 3.6x132。 当x=22时,y= 3.622132=52.8。 所以,小丽出发第22min时的速度为52.8km/h。(5分) (3) 小丽驾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路程为 6048 =33.5(km)。 所以,小丽驾车从甲地到乙地共耗油33.5=3.35(L) (8分) 25. (8分) 如图,AD是圆O的切线,切点为A,AB是圆O 的弦。过点B作BC//AD,交圆O于点C,连接AC,过 点C作CD//AB,交AD于点D。连接AO并延长交BC 于点M,交过点C的直线于点P,且BCP=ACD。 (1) 判断直线PC与圆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 若AB=9,BC=6,求PC的长。 解析: 解法一:(1) 直线PC与圆O相切。 如图,连接CO并延长,交圆O于点N,连接BN。 ∵AB//CD,∴BAC=ACD。 ∵BAC=BNC,∴BNC=ACD。 ∵BCP=ACD,∴BNC=BCP。 ∵CN是圆O的直径,∴CBN=90。 ∴BNCBCN=90,∴BCPBCN=90。 ∴PCO=90,即PCOC。 又点C在圆O上,∴直线PC与圆O相切。 (4分) (2) ∵AD是圆O的切线,∴ADOA,即OAD=90。 ∵BC//AD,∴OMC=180OAD=90,即OMBC。 ∴MC=MB。∴AB=AC。 在Rt△AMC中,AMC=90,AC=AB=9,MC= BC=3, 由勾股定理,得AM===6。 设圆O的半径为r。 在Rt△OMC中,OMC=90,OM=AMAO=6r,MC=3,OC=r, 由勾股定理,得OM 2MC 2=OC 2,即(6r)232=r2。解得r= 。 在△OMC和△OCP中, ∵OMC=OCP,MOC=COP, ∴△OMC~△OCP。∴=,即=。 ∴PC=。(8分) 解法二:(1) 直线PC与圆O相切。如图,连接OC。 ∵AD是圆O的切线,∴ADOA, 即OAD=90。 ∵BC//AD,∴OMC=180OAD=90, 即OMBC。 ∴MC=MB。∴AB=AC。∴MAB=MAC。 ∴BAC=2MAC。又∵MOC=2MAC,∴MOC=BAC。 ∵AB//CD,∴BAC=ACD。∴MOC=ACD。又∵BCP=ACD, ∴MOC=BCP。∵MOCOCM=90,∴BCPOCM=90。 ∴PCO=90,即PCOC。又∵点C在圆O上,∴直线PC与圆O相切。 (2) 在Rt△AMC中,AMC=90,AC=AB=9,MC= BC=3, 由勾股定理,得AM===6。 设圆O的半径为r。 在Rt△OMC中,OMC=90,OM=AMAO=6r,MC=3,OC=r, 由勾股定理,得OM 2MC 2=OC 2,即(6r)232=r2。解得r= 。 在△OMC和△OCP中,∵OMC=OCP,MOC=COP, ∴△OMC~△OCP,∴=,即=。 ∴PC=。(8分) 26. (9分) 已知二次函数y=a(xm)2a(xm) (a、m为常数,且a0)。 (1) 求证:不论a与m为何值,该函数的图像与x轴总有两个公共点; (2) 设该函数的图像的顶点为C,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D。 当△ABC的面积等于1时,求a的值: 当△ABC的面积与△ABD的面积相等时,求m的值。 解析: (1) 证明:y=a(xm)2a(xm)=ax2(2ama)xam2am。 因为当a0时,[(2ama)]24a(am2am)=a2>0。 所以,方程ax2(2ama)xam2am=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所以,不论a与m为何值,该函数的图像与x轴总有两个公共点。(3分) (2) 解: y=a(xm)2a(xm)=(x)2, 所以,点C的坐标为(,)。 当y=0时,a(xm)2a(xm)=0。解得x1=m,x2=m1。所以AB=1。 当△ABC的面积等于1时, 1| |=1。 所以1( )=1,或1=1。 所以a= 8,或a=8。 当x=0时,y=am2am,所以点D的坐标为(0, am2am)。 当△ABC的面积与△ABD的面积相等时, 1| |= 1| am2am |。 所以1( )= 1(am2am),或1 = 1(am2am)。 所以m= ,或m=,或m=。 (9分) 27. (10分) 对于两个相似三角形,如果沿周界按对应点顺序环绕的方向相同,那么称这两个 三角形互为顺相似;如果沿周界按对应点顺序环绕的方向相反,那么称这两个三角形互为 逆相似。例如,如图,△ABC~△A’B’C’且沿周界ABCA与A’B’C’A’环绕的方向相同, 因此△ABC 与△A’B’C’互为顺相似;如图,△ABC~△A’B’C’,且沿周界ABCA与 A’B’C’A’环绕的方向相反,因此△ABC 与△A’B’C’互为逆相似。 (1) 根据图I、图II和图III满足的条件,可得下列三对相似三角形: △ADE与△ABC; △GHO与△KFO; △NQP与△NMQ。其中,互为顺相似的是 ;互为逆相似的是 。(填写所有符合要求的序号) (2) 如图,在锐角△ABC中,A 合)。过点P画直线截△ABC,使截得的一个三角形与△ABC互为逆相似。请根据点P的不同位置,探索过点P的截线的情形,画出图形并说明截线满足的条件,不必说明 理由。 解析: (1) ; (4分) (2) 解:根据点P在△ABC边上的位置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如图,点P在BC(不含点B、C)上,过点P只能画出2条截线PQ1、 PQ2,分别使CPQ1=A,BPQ2=A,此时△PQ1C、△PBQ2都与△ABC互为逆相似。 第二种情况:如图,点P在AC(不含点A、C)上,过点B作CBM=A,BM交AC 于点M。 当点P在AM(不含点M)上时,过点P1只能画出1条截线P1Q,使AP1Q=ABC,此 时△AP1Q与△ABC互为逆相似; 当点P在CM上时,过点P2只能画出2条截线P2Q1、P2Q2,分别使AP2Q1=ABC, CP2Q2=ABC,此时△AP2Q1、△Q2P2C都与△ABC互为逆相似。 第三种情况:如图,点P在AB(不含点A、B)上,过点C作BCD=A,ACE=B, CD、CE分别交AC于点D、E。 当点P在AD(不含点D)上时,过点P只能画出1条截线P1Q,使AP1Q=ABC,此时 △AQP1与△ABC互为逆相似; 当点P在DE上时,过点P2只能画出2条截线P2Q1、P2Q2,分别使AP2Q1=ACB, BP2Q2=BCA,此时△AQ1P2、△Q2BP2都与△ABC互为逆相似; 当点P在BE(不含点E)上时,过点P3只能画出1条截线P3Q’,使BP3Q’=BCA, 此时△Q’BP3与△ABC互为逆相似。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