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毒性中药是毒性剧烈,治疗量与中毒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一类中药。毒性是反映药物安全程度的性能,毒性对人体具有伤害性,会造成脏腑组织损害,能使身体发生严重病理变化而引起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必须充分认识,合理使用。常见毒性中药的品种是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记载品种,毒性中药材的管理品种,由卫生部会同国家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定,按毒性大小分为大毒、有毒、小毒3类。大毒是毒性剧烈,治疗量与中毒量相近,容易致人中毒或死亡的中药。如川乌、草乌;有毒是毒性较强应注意控制使用剂量,使用不当会使人中毒或死亡的中药。如:附子、白附子罂粟壳; 小毒是含毒成分较少,若长期使用或超剂量使用会致人中毒的中药。如:蛇床子、川楝子、蒺藜、苦杏仁. 由于毒性中药副作用大,一旦用药不慎, 就会引起不良反应, 甚至危及生命。
2 存在问题及结论
2.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版药典一部》,制川乌与制草乌功能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之痛。[用法与用量]1.5-3g,先煎、久煎。但是抽查处方中制川乌与制草乌用量均为10g,已超过《药典》规定的用量,易引起唇舌发麻、四肢麻木等不良反应。
2.2根据《新编临床用药参考》《中药药理学》附片、制川乌和制草乌的主要成分相似,都为生物碱,其中双酯型生物碱既是有效成分又是毒性成分,用药不慎时易引起中毒。附片、制川乌与制草乌都是有毒药品,处方中三者超量合用,会增加毒性在机体内蓄积的危险,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谨慎三者的合用.
2.3根据《药典》《中药炮制学》乌头类附片、制川乌和制草乌,通过蒸煮法可以使双酯型生物碱水解为单酯型生物碱,降低毒性.因此开具处分和药房发药都应嘱咐病人久煮此类药物..
2.3.1附片属于有毒中药《药典2010版(一部)》中规定:[用法与用量]3~15g,先煎、久煎。抽查处方中附子的用量是药典的规定最大用量的两倍。
2.3.2根据《药典》规定:法半夏[注意]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医生应慎重选用药物的剂量,同时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减少用药风险,以免为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2.4对婴幼儿而言,有些处方的用量过大。例如:苦杏仁有小毒,《药典》规定的用量为5~10g。抽查部分儿科处方苦杏仁10g,用量过大,鉴于婴幼儿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体表面积也小于成年人,请医生慎重选用药物剂量,以免中毒。医生在处方时应辨证用药,采用合理的剂量和疗程。尤其是对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孕妇以及原有脏器损害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注意用药方案。
在祖国医药宝库中,毒性中药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治疗癌症和疑难杂症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应以科学的态度客观看待中药的药效和毒性。两者是可以转化的矛盾有机体,必须在医生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正确使用药物治疗,总结出合理用药的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提供科学依据
我院有毒中药饮片用量规定(2010版药典)
品名 | 限量 | 毒性 | 品名 | 限量 | 毒性 |
艾叶 | 3-9 | 小毒 | 川楝子 | 5-10 | 小毒 |
白附子 | 3-6 | 有毒 | 制川乌 | 1.5-3 | 有毒 |
白果 | 5-10 | 有毒 | 附子 | 3-15 | 有毒 |
半夏 | 3-9 | 有毒 | 牵牛子 | 3-6 | 有毒 |
北豆根 | 3-9 | 小毒 | 全蝎 | 3-6 | 有毒 |
苍耳子 | 3-10 | 有毒 | 山豆根 | 3-6 | 有毒 |
草乌 | 3-6 | 大毒 | 蛇床子 | 3-10 | 小毒 |
水蛭 | 1-3 | 小毒 | 天南星 | 适量 | 有毒 |
土荆皮 | 适量多外用 | 有毒 | 吴茱萸 | 2-5 | 小毒 |
蜈蚣 | 3-5 | 有毒 | 硫磺 | 1.5-3 | 有毒 |
马钱子 | 0.3-0.6 | 有大毒 | 巴豆 | 适量多外用 | 有大毒 |
制草乌 | 1.5-3 | 有毒 | 砒石 | 0.003-0.009 | 有大毒 |
制马钱子 | 0.3-0.6 | 有大毒 |
品名 | 限量 | 毒性 | 品名 | 限量 | 毒性 |
紫草 | 5-10 | 三七 | 3-9 | ||
黄药子 | 5-15 | 有毒 | 苍耳子 | 3-10 | 有毒 |
艾叶 | 3-9 | 小毒 | 川楝子 | 5-10 | 小毒 |
五倍子 | 3-6 | 石榴皮 | 3-9 | ||
诃子 | 3-10 | 蜈蚣 | 3-5 | 有毒 | |
蟾酥 | 0.015-0.03 | 有毒 | 朱砂 | 0.1-0.5 | 有毒 |
轻粉 | 0.1-0.2 | 有毒 | 砒石 | 0.003-0.009 | 有大毒 |
雄黄 | 0.05-0.1 | 有毒 | 代赭石 | 9-30 | |
天花粉 | 10-15 | 泽泻 | 6-10 | ||
丁香 | 1-3 |
品名 | 限量 | 毒性 | 品名 | 限量 | 毒性 |
朱砂 | 0.1-0.5 | 有毒 | 制草乌 | 1.5-3 | 有毒 |
制川乌 | 1.5-3 | 有毒 | 益母草 | 9-30 | |
麻黄 | 2-10 | 北豆根 | 3-9 | 小毒 | |
马兜铃 | 3-9 | 苍耳子 | 3-10 | 有毒 | |
海马 | 3-9 | 蜈蚣 | 3-5 | 有毒 | |
轻粉 | 0.1-0.2 | 有毒 | 砒石 | 0.003-0.009 | 有大毒 |
木通 | 3-6 | 巴豆 | 适量多外用 | 有大毒 | |
雄黄 | 0.05-0.1 | 有毒 | 白头翁 | 9-15 | |
天花粉 | 10-15 | 柴胡 | 3-10 | ||
泽泻 | 6-10 | 防己 | 5-10 | ||
苦参 | 4.5-9 | 大枫子 | 0.3-1 | 有毒 | |
胖大海 | 2-3枚 | 牵牛子 | 3-6 | 有毒 | |
使君子 | 9-12 |
1、2010版《中国药典》 国家药典委员会主编
2、《临床常用中草药鉴别与应用》刘绍贵、欧阳荣主编
3、《临床常用中药饮片原色图谱》欧阳荣主编
4、《中药学综合知识技能》国家药品监督局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