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aOH(aq)+HCl(aq) ===NaCl(aq)+H2O(l) ΔH=+57.4 kJ/mol
B.已知C(石墨,s) ===C(金刚石,s) 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已知2H2(g)+O2(g) ===2H2O(g) ΔH=-483.6 kJ/mol,则H2燃烧热为241.8 kJ/mol
D.已知2C(s)+2O2(g) ===2CO2(g) ΔH1,; 2C(s)+O2(g) ===2CO(g) ΔH2;则ΔH1<ΔH2
2.已知在1.01×105Pa、298K条件下,2mol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2O(g) === H2(g)+ O2(g) △H= +242kJ·mol-1
B.2H2(g)+O2(g)===2H2O(l) △H= -484kJ·mol-1
C.H2(g)+ O2(g)===H2O(g) △H= +242kJ·mol-1
D.2H2(g)+O2(g)===2H2O(g) △H= +484kJ·mol-1
3.已知反应:
①101kPa时,2C(s) +O2(g)==2CO(g);ΔH=-221 kJ/mol
②稀溶液中,H+(aq)+OHˉ(aq)==H2O(l);ΔH=-57.3 k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碳的燃烧热小于110.5 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
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4.在2A+B 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5 mol·L-1·s-1 B.v(B)=0.3 mol·L-1·s-1
C.v(C)=0.8 mol·L-1·s-1 D.v(D)=1 mol·L-1·s-1
5.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2(g)+3B2(g) 2AB3(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容器内每减少1mol A2,同时生成2mol AB3
B.容器内每减少1mol A2,同时生成3mol B2
C.容器内A2、B2、AB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
D.容器内A2、B2、AB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1
6.可逆反应aX(g)+bY(g) cZ(g)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内达到平衡后,t0时改变某一外界条件,化学反应速率(v)—时间(t)图象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b=c,则t0时只能是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
B.若a+b=c,则t0时只能是加入催化剂
C.若a+b≠c,则t0时只能是加入催化剂
D.若a+b≠c,则t0时只能是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
7.反应2X(g)+Y(g) 2Z(g)△H﹤0,
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的
物质的量n(Z)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2—16所示。则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 )
A.T1<T2,p1<p2 B.T1<T2,p1>p2
C.T1>T2,p1>p2 D.T1>T2,p1<p2
8.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aA(g)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的转化率变小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D的体积分数变大 D.a > c+d
9.某可逆反应L(s)+G(g) 3R(g)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下图表示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的变化对上述反应的影响。试判断图中y轴可以表示( )
A.平衡混合气中R的质量分数
B.达到平衡时G的转化率
C.平衡混合气中G的质量分数
D.达到平衡时L的转化率
10.某化学反应其△H= —122 kJ·mol-1,∆S= +231 J·mol-1·K-1,则此反应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自发进行 ( )
A.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B.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C.仅在高温下自发进行 D.仅在低温下自发进行
11.下列关于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组合正确的是( )
纯净物 | 混合物 | 强电解质 | 弱电解质 | 非电解质 | |
A | 大理石 | 玻璃 | 氯化钾 | 高氯酸 | 干冰 |
B | 盐酸 | 水煤气 | 硫酸 | 醋酸 | 氯气 |
C | 明矾 | 水泥 | 苛性钠 | 亚硫酸 | 熟石灰 |
D | 冰醋酸 | 漂白粉 | BaSO4 | 氟化氢 | 氨气 |
A.溶液的pH增大
B.CH3COOH电离度增大
C.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
D.溶液中c(OH-)减小
13.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选用酚酞作指示剂,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 )
A.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就装标准液滴定
B.锥形瓶未用待测液润洗
C.读取标准液读数时,滴前仰视,滴定到终点后俯视
D.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未排除,滴定后气泡消失
14.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温度变化忽略不计),c(H+)增大,Kw不变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D.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15.在下列给定条件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无色溶液:Na+、H+、Cl-、ClO-
B.能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Na+、NH4+、I-、NO3-
C.FeCl2溶液:K+、Na+、SO42-、OH-
D. =0.1 mol/L的溶液:Na+、K+、SiO32-、NO3-
16.常温下,将0.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与0.06 mol·L-1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该混合溶液的pH等于( )
A.1.7 B.2.0 C.12.0 D.12.4
17.对于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2SO2(g)+O2(g) 2SO3(g),改变下列条件,可以提高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 )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降低温度 D.增大反应物浓度
18.15.100 mL 6mol/L H2SO4跟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
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
A.碳酸钠固体 B.醋酸钠固体 C.硫酸钠固体 D.钾溶液
19.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B(g)2C(g)。若经2 s(秒)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B.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C.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D.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3 mol·L-1
第一卷答案栏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20.(6分)写出下列物质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1)硫酸氢钠
(2)碳酸 ,
21.(16分)金属钨用途广泛,主要用于制造硬质或耐高温的合金,以及灯泡的灯丝。高温下,在密闭容器中用H2还原WO3可得到金属钨,其总反应为:
WO3(s)+3 H2(g) W(s)+3 H2O(g)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2)某温度下反应达平衡时,随温度的升高, H2与水蒸气的体积比减小,则该反应为_____________反应(填 吸热或放热)
(3)上述总反应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主要成分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温度 | 25 ℃ ~ 550 ℃ ~ 600℃ ~ 700℃ |
主要成分 | WO3 W2O5 WO2 W |
(4)已知:温度过高时,WO2(s)转变为WO2(g);
WO2(s)+2 H2(g) W(s)+2H2O(g) ΔH=+66 kJ·mol-1
WO2(g)+2 H2(g) W(s)+2H2O(g) ΔH=—137.9 kJ·mol-1
则WO2(s) WO2(g)的ΔH=______________。
(5)钨丝灯管中的W在使用过程中缓慢挥发,使灯丝变细,加入I2可延长灯管的使用寿命,其工作原理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_.
A.灯管内的I2可循环使用
B.WI4在灯丝上分解,产生的W又沉积在灯丝上
C.WI4在灯管壁上分解,使灯管的寿命延长
D.温度升高时, WI4的分解速率加快,W和I2的化合速率减慢
22.酸和碱完全中和的产物是正盐。双氧水(H2O2)和水都是极弱的电解质,H2O2显弱酸性。
(1)若把H2O2看成是二元弱酸,请写出它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 。
(2)鉴于H2O2显弱酸性,它能同强碱作用形成正盐,在一定条件也可形成酸式盐,请写出H2O2与Ba(OH)2作用形成正盐化学方程式: 。
(3)水电离生成H3O+和OH—叫水的自偶电离,同水一样,H2O2也有极弱的自偶电离,其自偶电离的方程式为: 。
23.除去水蒸气后的水煤气主要含H2、CO、CO2及少量的H2S、CH4,继续除去H2S后,可采用催化或非催化转化技术,将CH4转化成CO,得到CO、CO2和H2的混合气体,是理想的合成甲醇原料气。
高温
(1)制水煤气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s)+H2O(g) CO(g)+H2(g),此反应是吸热反应。则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2)将CH4转化成CO,工业上常采用催化转化技术,其反应原理为:
CH4(g) +O2(g) CO(g) + 2H2O(g) △H=-519kJ/mol。工业上要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分别对X、Y、Z三种催化剂进行如下实验(其他条件相同)
①X在750℃时催化效率最高,能使正反应速率加快约3×105倍;
②Y在600℃时催化效率最高,能使正反应速率加快约3×105倍;
③Z在440℃时催化效率最高,能使逆反应速率加快约1×106倍;
根据上述信息,你认为在生产中应该选择的适宜催化剂是 (填“X”或“Y”或“Z”),选择的理由是 ;
(3)合成气合成甲醇的主要反应是:2H2(g)+CO(g) CH3OH(g)
△H=-90.8kJ·mol-1,T℃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60。此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开始只加入CO、H2,反应10min后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
物质 | H2 | CO | CH3OH |
浓度/(mol·L-1) | 0.2 | 0.1 | 0.4 |
②比较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 (填“>”、“<”或“=”)
(4)生产过程中,合成气要进行循环,其目的是 。
24.某种食用精制盐包装袋上有如下说明:
产品标准 | GB5461 |
产品等级 | 一级 |
配料 | 食盐、碘酸钾、抗结剂 |
碘含量(以I计) | 20~50 mg/kg |
步骤Ⅰ 准确称取w g食盐样品于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步骤Ⅱ 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KI溶液,使KIO3与KI反应完全。
(已知:KIO3+5KI+3H2SO4 =3K2SO4+3I2+3H2O)
步骤Ⅲ 充分反应后,完全转移到250 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Ⅳ 移取25.00 mL样品溶液于250 mL锥形瓶中,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用物质的量浓度为2.0×10-3 mol/L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已知:I2+2S2O32 -=2I-+S4O62 -)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1)根据步骤Ⅳ填空:
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Na2S2O3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碘含量_____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滴定时用去Na2S2O3标准溶液的体积___ ____ 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_____ 。
④判断步骤Ⅳ中反应恰好完全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 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滴定次数 | 待测溶液的体积(mL) | 标准溶液的体积 | |
滴定前刻度(mL) | 滴定后刻度(mL) | ||
1 | 25.00 | 1.02 | 16.02 |
2 | 25.00 | 2.00 | 11.98 |
3 | 25.00 | 0.20 | 10.22 |
2013-2014学年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题
答案
1-5DADBB 6-10CCACA 11-16DACBDB 17-19 A、B、A
20.(1) NaHSO4=== Na++H++SO42-
(2)H2CO3 H++HCO3-, HCO3-H++CO32-
21 .⑴K=C3(H2O)/C3(H2) ;⑵吸热 ⑶2WO3+H2W2O5+H2O; W2O5, WO2;
⑷+203.9KJ/mol ⑸AB.
22(8分)(每空2分)
(1)H2O2 H+ + HO2— HO2— H+ + O22—
(2)H2O2 + Ba(OH)2 == BaO2 + 2H2O
(3) H2O2 + H2O2 H3O2+ + HO2—
23(11分)
(1) (2分)
(2)Z(1分) 催化效率高且活性温度低(或催化活性高、速度快,反应温度低)(2分)
(3)① 0.08 mol·L-1·min-1 (2分) ② > (2分)
(4)提高原料利用率(或提高产量、产率也可)(2分)
24 ((1)①偏高(2分) ②无影响(2分)③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2分)
④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由蓝色恰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颜色(2分)
(2)(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