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常用应用题数量关系及应用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4:27:53
文档

常用应用题数量关系及应用

常用应用题数量关系及基本应用1、简单应用题基本类型1、部总关系:部分和总数的关系。例如,三年级共有35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有多少人?题中哪个数量是总数?这个总数分成哪几个部分?能用关系式表示吗?基本关系式部分+部分=总数(或总数=部分+部分)总数-一个部分=另一部分(或一个部分=总数-另一部分)上例中: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全班人数(或全班人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全班人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或女生人数=全班人数-男生人数)2、相差关系:表示两数相差多少的关系。相比较的两数,较大的叫较大数
推荐度:
导读常用应用题数量关系及基本应用1、简单应用题基本类型1、部总关系:部分和总数的关系。例如,三年级共有35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有多少人?题中哪个数量是总数?这个总数分成哪几个部分?能用关系式表示吗?基本关系式部分+部分=总数(或总数=部分+部分)总数-一个部分=另一部分(或一个部分=总数-另一部分)上例中: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全班人数(或全班人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全班人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或女生人数=全班人数-男生人数)2、相差关系:表示两数相差多少的关系。相比较的两数,较大的叫较大数
                常用应用题数量关系及基本应用

1、简单应用题基本类型

1、部总关系:部分和总数的关系。

例如,三年级共有35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有多少人?

题中哪个数量是总数?这个总数分成哪几个部分?能用关系式表示吗?

基本关系式

部分+部分=总数(或总数=部分+部分)

总数-一个部分=另一部分(或一个部分=总数-另一部分)

上例中: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全班人数(或全班人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

        全班人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或女生人数=全班人数-男生人数)

2、相差关系:表示两数相差多少的关系。

    相比较的两数,较大的叫较大数,较小的叫较小数,它们的差叫相差数(简称差)。

如,①125比49多多少?    

②女生14人,男生21人。女生比男生少几人?

③三年级35人,比四年级少6人。四年级有多少人?

上面例子中的较大数、较小数分别是什么?分别求什么数量?能分别用关系式表示吗?

基本关系式

较大数-较小数=相差数(或相差数=▁▁▁▁○▁▁▁▁)

较大数-相差数=较小数(或较小数=▁▁▁▁○▁▁▁▁)

较小数+相差数=较大数(或较大数=▁▁▁▁○▁▁▁▁)

上面例子中,①②题都是求相差数用减法(用较大数减去较小数)。①题是相差关系最基本的表述方式(甲数比乙数多几),谁较大、谁较小,求什么,最易看明白。②题也比较容易,只是表述为乙数比甲数少几。③题最难,首先要弄清谁较大、谁较小,再看求什么,要怎么求。

注意:“多”与“少”的表述是很灵活的,如大与小、长与短、宽与窄、厚与薄、深与浅、重与轻、高与矮、贵与便宜,还有增长(提高)与减少(降低)、增产与减产等等。相差关系的表述方式也是有变化的。如甲比乙多几?乙比甲少几?今年增产多少千克?这种商品便宜了多少元?(前两种能改下表述方式吗?后两种分别省略了什么部分?)

特别提醒:相差关系的解题关键是弄清谁较大、谁较小。

3、倍数关系:表示两数量间倍数的关系。

如,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数=乙数×5)。以乙数为标准——是一倍数,5(倍)是倍数,甲数是几倍数(5倍数)。

基本关系式

一倍数×倍数=几倍数(或几倍数=▁▁▁▁○▁▁▁▁)

几倍数÷一倍数=倍数(或倍数=▁▁▁▁○▁▁▁▁)

几倍数÷倍数=一倍数(一倍数=▁▁▁▁○▁▁▁▁)

解题关键:弄清谁是一倍数。找一倍数的方法很简单——谁的几倍,谁就是一倍数。

2、几种典型数量关系——倍数关系的变化形式

1、平均数问题:把一个数量平均分成几份的问题。

数量关系:总数÷份数=平均数

          平均数×份数=总数

          总数÷平均数=份数

2、行程问题:人或物以一定速度行一段(陆上、水上或空中)路程的问题。

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3、工程问题:以一定工效完成一项工程(工作)的问题。

数量关系: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时间=工效

          工作总量÷工效=时间

4、价钱问题:一类价钱相关的问题。

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5、产量问题:一类产量相关的问题。

数量关系:单产×数量(面积)=总产

          总产÷数量(面积)=单产

          总产÷单产=数量(面积)

这5类关系都是倍数关系的具体体现。平均数、速度、工效、单价、单产都是单一量即一倍数,份数、时间、数量(面积)即倍数,而总数、路程、工作总量、总产即几倍数。

3、特殊关系类型——公式

如:已经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关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2               

长=周长÷2-宽  

宽=周长÷2-长  

长方形面积=长×宽

长=面积÷宽

宽=面积÷长

正方形周长=边长×4

边长=周长÷4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4、应用数量关系分析应用题

熟练掌握各类数量关系是分析解答各类应用题的基础,而掌握正确有效的思考方法是分析解答应用题的关键。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

    1、分析法(由问题找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就是从应用题中要求的问题出发进行分析,首先考虑,为了解题需要哪些条件,而这些条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直到未知条件都能在题目中找到为止。

    例如:甲车一次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运50千克,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

题目要求什么?(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根据题意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甲车运的和乙车运的)题中列出的条件哪个是已知的?(甲车运的)哪个是未知的?(乙车运的)应先求什么?(乙车运的300+50=350)然后再求什么?(两车一共用煤多少千克,300+350=650)

2、综合法(根据条件解决问题),是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出发,通过分析推导出题中要求的问题。

如上例,可以这样想:知道甲车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用50千克,可以求出乙车运煤重量(300+50=350),有了这个条件就能求出两车一共运煤多少千克?(300+350=650)。

通过上面同一题的两种解法可以看出,不论是用分析法还是用综合法,都要把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结合起来考虑,所求问题是思考方向,已知条件是解题的依据。 

两种分析方法我们都可以用树状思路图的形式体现。

(1)分析法思路

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    (部总关系求总数)

甲车运的+乙车运的?        (相差关系求较大数)

    甲车运的+乙车比甲车多运的

综合算式:300+(300+50)

或:

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    (部总关系求总数)

乙车运的?+甲车运的        (相差关系求较大数)

     甲车运的+乙车比甲车多运的

综合算式:300+50+300

(2)综合法思路

                    甲车运的+乙车比甲车多运的

 (相差关系求较大数)   乙车运的?+甲车运的

                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    (部总关系求总数)

  综合算式:300+50+300

            

文档

常用应用题数量关系及应用

常用应用题数量关系及基本应用1、简单应用题基本类型1、部总关系:部分和总数的关系。例如,三年级共有35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有多少人?题中哪个数量是总数?这个总数分成哪几个部分?能用关系式表示吗?基本关系式部分+部分=总数(或总数=部分+部分)总数-一个部分=另一部分(或一个部分=总数-另一部分)上例中: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全班人数(或全班人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全班人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或女生人数=全班人数-男生人数)2、相差关系:表示两数相差多少的关系。相比较的两数,较大的叫较大数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