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专门水文学课程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4:29:46
文档

专门水文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题目: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学生姓名梁桂星●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工程●班级1220301●指导教师刘金辉●学号201220030127●日期2015年5月5日目录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1第一章自然地理条件3第一节地形地貌3第二节气候水文3第二章地质条件3第一节地层岩性3第二节地质构造4第三章水文地质条件4第一节地下水类型岩层含水性:4第二节水化学成分特征7第三节地下水补径排条件7第四节断裂带的水文地质特征8第四章地下水资源的概略估算8第一节盆地地
推荐度:
导读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题目: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学生姓名梁桂星●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工程●班级1220301●指导教师刘金辉●学号201220030127●日期2015年5月5日目录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1第一章自然地理条件3第一节地形地貌3第二节气候水文3第二章地质条件3第一节地层岩性3第二节地质构造4第三章水文地质条件4第一节地下水类型岩层含水性:4第二节水化学成分特征7第三节地下水补径排条件7第四节断裂带的水文地质特征8第四章地下水资源的概略估算8第一节盆地地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题目: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学生姓名     梁桂星 

●专    业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学    院    水资源与环境工程

●班    级     1220301  

●指导教师     刘金辉

●学    号     201220030127

●日    期     2015年 5月 5日

目录

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1

第一章 自然地理条件    3

第一节 地形地貌    3

第二节 气候水文    3

第二章 地质条件    3

第一节 地层岩性    3

第二节 地质构造    4

第三章 水文地质条件    4

第一节 地下水类型   岩层含水性:    4

第二节 水化学成分特征    7

第三节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7

第四节 断裂带的水文地质特征    8

第四章 地下水资源的概略估算    8

第一节 盆地地下水的补给量    8

第二节 二迭系含水层的年补给量    8

第五章 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资料    9

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第一章 自然地理条件

第一节 地形地貌 

所研究的区域长14.5公里,宽9.4公里,为褶皱构造,主要勘查区域在褶皱的向斜区。褶皱走向近东—西,开阔对称。区域东侧有一条断裂穿过,西侧有一条主要河流,走向为西北—东南,水流向东南方向。地形东部较高,向西到河流处最低,因此,区域由东北方向集水汇集到主河流。

第二节 气候水文

东王村地区降水量及气温资料如下:

该地区气温和年降水量在夏季高冬季低,落差大,为温带季风性气候。年降雨量较大,主要降雨集中在5--8月份,气温最低1.8℃,最高28.7℃。该区域褶皱构造发育,形成了众多的河流、泉,较多的岩溶发育,河流的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

第二章 地质条件

第一节 地层岩性 

地层:由于此区域为一大向斜构造,因此会出现地层重复。在区域中间为上侏罗统,砂岩与砂质页岩互层,裂隙闭合,上面覆盖有第四纪冲击砂砾石;由中部向两翼依次出现中侏罗统长石石英砂岩,裂隙张开;下侏罗统页岩,距离底部15m处夹厚度3—5m的可采煤层,裂隙闭合;二叠系纯质石灰岩,岩溶发育;石炭系页岩夹薄层砂岩;前泥盆系片麻岩和片岩,构造裂隙闭合,发育风化裂隙,与上覆岩层成角度不整合接触。 该地区从上往下一次为石炭纪片岩及片麻岩、二叠纪砂砾岩、第四系砂岩、侏罗纪石灰岩、石炭纪砂岩,它们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其中片岩及片麻岩主要分布在东部,出露高,中部地带主要为砂岩和砂砾岩,石灰岩、砂砾岩分布较少。整个地区地层以二叠纪和侏罗纪最广。

第二节 地质构造

该地区西部有一背斜,中部偏东有一向斜,西部的背斜核部为石炭纪砂岩,两旁是二叠纪石灰岩,偏东部的向斜核部为侏罗纪砂岩及页岩。两旁为二叠纪石灰岩和石炭纪砂岩。东部地区有断层,走向为东南,分布在石炭纪,西南部有一比较大的断层,断层会影响岩溶的发育,地质勘探孔的分布,以及泉的分布,断层外及其旁边泉分布较多。东部地区的断层上盘为石炭系页岩夹薄层砂岩,下盘为A∩D片麻岩和片岩,由A-A’水文地质剖面图知上盘下移,为正断层,西南边断层为同沉积断层。此区域为一大向斜形成,为东北走向。有一条断层,为北南走向,倾向西,倾角85度,上盘为石炭系页岩夹薄层砂岩,下盘为前泥盆系片麻岩和片岩。上盘下降下盘上升,为逆断层。

第三章 水文地质条件

第一节 地下水类型   岩层含水性:

1、岩性:由上到下为第四纪薄层冲击砂砾石,侏罗纪页岩和薄层砂岩,二叠系厚层纯质石灰岩,石炭系页岩夹薄层砂岩。

①第四纪,岩层有砂砾岩组成,裂隙张开,钻孔单位流量为3.1L·S¯¹·m¯¹,为强含水层。 

②晚侏罗世,由泥质砂岩与砂质页岩互层组成,裂隙闭合,泉流量为0,岩层含水性差。 

③中侏罗世,岩石为长石石英砂岩。裂隙张开,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1 L·S¯¹·m¯¹,泉流量为2.3 L·S¯¹,岩层含水性好。 

④早侏罗世,由页岩和距离底部15m处夹厚3~5m的可采煤层组成,裂隙闭合,为隔水层。 

⑤二叠纪,岩性为纯质石灰岩,岩溶发育,随构造发育,泉流量569 L·S¯¹,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9 L·S¯¹·m¯¹,含水性差异性大。 ⑥石炭纪,为页岩夹薄层砂岩,裂隙闭合,泉流量为0.14 L·S¯¹,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7 L·S¯¹·m¯¹。 

⑦前泥盆纪,为片麻岩及片岩,构造裂隙闭合,发育风化裂隙,泉流量为0.18 L·S¯¹,钻孔单位流水量为0,岩层含水性中等。

2、裂隙发育情况:裂隙张开,形成含水层,如在中侏罗世中的长石

石英砂岩,石炭纪中的页岩夹薄层灰岩,裂隙较为发育;裂隙闭合不易形成含水层而成为弱含水层,如晚侏罗世中泥质砂岩与砂质页岩互层和早侏罗世中的页岩夹煤层,裂隙不发育。二叠系的纯质石灰岩裂隙发育较好,形成较好的含水层,并形成了岩溶,中侏罗统的裂隙张开形成较薄的含水层。

3、岩溶发育特征:岩溶发育,使得岩层极易透过给出水并给出相当数量的水,易形成含水层;反之,无岩溶发育则不容易形成含水层。 如二叠纪泥质石灰岩,石炭纪页岩夹薄层砂岩发育较少,不易形成含水层,而岩溶在A∩D和D地层出的断层附近呈线状分布可能由断层控制其成因,而在P地层中的分布大致和向斜轴部平行呈带状分布,可能由褶皱控制其成因,岩溶地区的河系多呈季节性河流,河流全面补给来源为岩溶水。二叠系岩溶发育并大范围内均有出露,其它岩层没有岩溶发育。

4、泉的出露情况及流量:泉的出露位置主要是第四系和石炭系与早侏罗世相交处,少量存在于前泥盆系,其中分布于石炭系早侏罗世为下降泉,第四系和前泥盆系出现的主要为上升泉;泉的出露受断层和河流分布影响,少量出现于古风化壳和变质岩区,第四系泉的流量为200 L·S¯¹,晚侏罗世泉的流量基本上为0,中侏罗世泉的流量为2.3 L·S¯¹,早侏罗世泉的流量也基本接近于0;其中中侏罗世夹在早侏罗世与晚侏罗世之间为承压水层,其排泄方式以上升泉的方式排出,二叠系因为灰岩区岩溶发育较强,其泉涌量较大,为569 L·S¯¹,且分布极不均匀;石炭系因为有裂隙存在其泉为上升泉,且因为灰岩夹薄层,所以泉的涌出量较低为0.14 L·S¯¹;前泥盆系主要是变质岩区,因发育风化裂隙,其泉的形式主要是下降泉,泉涌量为0.32 L·S¯。由于岩性为页岩和薄层砂岩,透水性较差,而又岩层不整合面接触带,于是地下水出露成上升泉,由承压水补给。多在二叠系和下侏罗统岩层交接处和断层处出露。

5、第四系冲积物钻孔单位涌水量为3.1 L·S·m¯¹,而晚侏罗世因岩性和透水性能较差、无钻孔,推测为0 L·S·m¯¹;中侏罗世其岩性较好,且发育裂隙,钻孔刚好打到裂隙通道,涌水量为0.11 L·S·m¯¹;早侏罗世因为岩性比较致密,所以钻孔涌水量几乎为零,岩溶地区因发育岩溶且钻孔恰好能打到小的岩溶通道,其涌水量为0.9 L·S·m¯¹;石炭系为页岩夹薄层砂岩,其砂岩岩性好,钻孔涌水量为0.7 L·S·m¯¹;前泥盆系因为是变质岩,所以岩石致密,为隔水层,但又因为未存在分化裂隙,可含少量水,无需在此钻孔,钻孔单位涌水量为零。

第二节 水化学成分特征

二叠系纯质石灰岩出露范围较大,岩溶发育,为本地区主要含水层,水质从东向西二叠系氯化物浓度增高,矿化度明显增大,水温略有升高。中侏罗统含水层的水温比该地区全年平均气温稍高约17℃,从该地区地下水化学成分分析知中侏罗统含水层中有硫酸根离子,为中矿化度水,但随其深度增加,矿化度有一定减少。因3号钻孔中出现了较多的低矿化度离子,如钙离子、镁离子、碳酸氢根离子。总的来说该地区含水层中的水为中矿化度水。

    第三节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含水层主要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早侏罗世合晚侏罗世的渗透性能差,中侏罗世的渗透性能比早侏罗世、晚侏罗世好,侏罗系岩层主要侧向径流排泄的河流,二叠纪岩层透水性能好,尤其是在盆地边缘,即与A∩D相交地区,岩溶发育强烈,补给来源大气降水和石炭系向其侧向流入,形成补给的岩溶通道。径流条件:地表水径流主要与地形有关,构造也对其具有一定的影响,地下水在第四纪底层中以潜水的形式流动,在二叠纪岩层中以岩溶通道径流,水体总势在该地区的西部排泄,石炭岩区和砾岩区径流强度大。

第四节 断裂带的水文地质特征

断层为南北走向,断层的倾角在85°左右,倾向为西,上盘为石炭系页岩夹薄层砂岩,下盘为A∩D片麻岩和片岩,为正断层,断层北方用石炭系向二叠系侧向流入,由于该断层导致的结果,南部有河流的发源,所以该断层是导水断层,有利于将水汇集到向斜地区。增加含水层补给范围和补给水量,尤其是对侏罗系和二叠系的含水层补给。

第四章 地下水资源的概略估算

第一节 盆地地下水的补给量 

盆地地下水的补给量由该地区是处于亚热、热带气候,全年平均降水量在1260.4mm,在6、7月份降水量为最多,平均气温为16.5℃,东王村盆地地下水的补给量为4559L/S·m。

第2节 二迭系含水层的年补给量

二迭系含水层的年补给量二叠纪的补给量为2000 L/S·m。 

第五章 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资料

(1)东王村地区地层及其含水性资料

(2)东王村地区降水量及气温资料

(3)东王村地区地下水化学成分资料

泉号库尔洛夫式钻孔号含水层库尔洛夫式
61J2

12P
103J2

13P
14
(4)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图和剖面图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这次课程设计,重新让我学习一下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基础、地下水动力学、专门水文学、岩石学。让感受到回顾知识的重要性,看到这次课程设计,初步印象很简单,但是真正深入学习才发现自己的知识不足,以及自己对专业课知识的伟大魅力,根据老师上课的提示,及自己所查资料,了解到研究调查区域一般步骤,和所涉及的知识点,虽然设计不够成熟,但是通过这次设计我初步掌握了地下水资源调查的方法,清楚认识了该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并可据此探讨解决生产、科研问题的途径和措施。

文档

专门水文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题目: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学生姓名梁桂星●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工程●班级1220301●指导教师刘金辉●学号201220030127●日期2015年5月5日目录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1第一章自然地理条件3第一节地形地貌3第二节气候水文3第二章地质条件3第一节地层岩性3第二节地质构造4第三章水文地质条件4第一节地下水类型岩层含水性:4第二节水化学成分特征7第三节地下水补径排条件7第四节断裂带的水文地质特征8第四章地下水资源的概略估算8第一节盆地地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