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Changshu College May.,2002No.3
李白诗歌与屈骚
Ξ
翟振业
(常熟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系,江苏常熟215500)
5
7Ξ
收稿日期:2001-11-15作者简介:翟振业(1938—
),男,江苏常熟人,教授。
67
77
情。同时,朗读中同学之间可相互感染,相互传递对读物的认识,加深他们对所读课文的理解,这样可变无记忆的“自读”为注重理解的朗读,以增强记忆。
三、朗读可以提高学生听、读、写的能力
高中英语新教材是学生重要的朗读材料,在教材中的对话、课文要以说带读,学生朗读书上的语言材料,又以读促说。朗读能练熟、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从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成为交际和写作的重要材料。朗读把书面文字还原于口语,把语音知识、口语技巧转化为使用技能。已获得的技能可以通过朗读得到进一步巩固,俗话说“熟能生巧”。朗读熟练了内容,说写起来就会运用自如,文章中的死的语言通过朗读成了有声的活的语言,并且通过语调的变化,文字材料成了形象的声音,再通过自己的听觉又返回到大脑皮层,这样就训练了听的能力。朗读是读的另一种形式,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了,读的要素就具备了一半。
四、朗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
朗读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学习语文的方法。“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对语文学习的认识。英语作为一门有声的语言,也不例外。《高中英语新教材》(SEFC)中的对话和文章都是精心选出来的。在语言结构和文章结构以及思想内容方面都是符合大纲要求的,是学生朗读的主要材料。对话中的精彩处有时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学生只有通过对对话和课文中的有用词汇和短句反复大声朗读,细心咀嚼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深层含义。这样日复一日地坚持下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即语感自然而然地培养起来了,近几年高考强调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特别是使用英语语言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即语言的应用能力。这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外还需要有较强的语感,才能真正体会出一定的语言环境。
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注重生词教学与朗读。生词朗读在生词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在单词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讲解词的特性、用法,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正确发音,朗读单词并用生词造句。这样,学生既进一步了解了单词的用法,又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语感。其次,注重对话、课文的朗读。在“教透”对话、课文的前提下,要求学生利用每天的早读和英语课进行对话,课文的朗读,并请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轮流作示范领读,对朗读能力相对弱一点的同学则采用激励的方法,尽量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帮助他们无拘无束地进行朗读训练。第三,讲评练习时,强调句子、短文等的朗读。重视平时的练习(句子、短文)的朗读,有的学生会在朗读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同时这样的平时朗读训练也弥补了课文、对话材料的局限性,在训练学生的理解力的时候先叫学生用心大声朗读一遍短文,再做阅读理解题,结果学生不仅记住了文章的内容,而且还能够理解文章的内在联系。第四,定时进行朗读比赛,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每月,要利用一节口语课进行班级朗读比赛,内容主要是:课文朗读、对话表演,有时还利用一些课本剧进行小组表演,这样一来,学生的朗读积极性提高了。同时,朗读效果也较明显。
总之,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朗读在高中英语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注重学生的朗读将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要培养出跨世纪高素质的英语交际人才,朗读是十分必要的。
(上接77页)
L I B ai’s Poems and QU’s SAO
ZHAI Zhen-ye
(Changshu College,Changshu215500,China)
Abstract:Li Bai’s poems were deeply influenced by QU’s SAO and shared some simiarities with the latter not only in lexicons,sentences and texts,but also in thematic content and expression.L I Bai’s poems inherited from FEN G and SAO,especially from SAO,and L I Bai and QU Yuan had similar political ideals,similar life ups and downs,and the same upright personality and temperament,so both of them created the immortal poems which are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realism and romanticism.
K ey w ords:L I Bai’s poems;QU’s SAO;influence
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