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天津市和平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4:27:19
文档

天津市和平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天津市和平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温馨提示:本试卷包括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把答案写在答题题上,祝同学们考试顺利!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被—家—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
推荐度:
导读天津市和平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温馨提示:本试卷包括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把答案写在答题题上,祝同学们考试顺利!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被—家—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
天津市和平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温馨提示:本试卷包括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把答案写在答题题上,祝同学们考试顺利!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家—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2.八卦(见右下图)是我国古代的—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的右边“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测量影子的度位置。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这表明

  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B.八卦起于象形文字

  C.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

  D.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方法

3.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

  A.租佃式经营                        B.雇工式经营

  C.田庄式经营                        D.自耕农式经营

4.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的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5.史料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它包括文字史料和非文字史料等。下列关于史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同—个史料,人们可能会做出多种解释

  B.史料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重要依据

  C.在各种史料类型中文字史料的价值最高

  D.对同—事件的记载,不同的史料可能完全不同

6.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

  A.孟子          B.韩非子          C.墨子          D.荀子

7.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和19世纪中后期我国所译西书变化图》,从中得出的推断是

  ①自然科学书籍增长显著  ②学习西方成为社会思潮

  ③维新思想兴起          ④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8.历史学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即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9.《西方文明史》载:“大约在1660-17年,西欧智力和文化的历史经历了中世纪以最重大

  的变化。”其“重大的变化”主要包括

  ①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②近代科学的诞生与发展

  ③启蒙运动兴起                     ④浪漫主义文学兴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1825年,在美国的印第安纳州,英国人欧文建立了—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成员都参加劳动,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新和谐公社”的出王贼明

    A.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得到发展

    B.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建立政权

    C.马克思主义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D.人们对资本制度的不满和对社会制度的新探索

11.1915年—篇文章引用尼采的观点说:“德国大哲学家尼采别道德为二类:有心而勇敢者曰贵族道德,谦逊而服从者日奴隶道德。?并认为:“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该文的撰写者最有可能是

    A.陈独秀         B.鲁迅         C.胡适         D.李大钊

12.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立宪救国、救国等各种社会思潮不断兴起,反映出

  ①民族危机的加剧                    ②救国思想的成熟

  ③民族意识的觉醒                    ④共和观念的普及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下列物证中,可直接用于研究新民主主义的是

  A.同盟会会证      B.“红军借谷证” C.“大跃进”邮票   D.“公私合营”照片

14.塞外重镇张家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为兵家必争之地。从下面两幅图中,可以汲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A.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B.道路的变化

C.中国对象的变化             D.中国性质的变化

1 5.烟标和火花反映着时代的变迁。根据图片信息判断,下列烟标或火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④③

1 6.右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

  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B.“两弹—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C.“”使④时期内没取得任何成就

  D.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17.“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此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20世纪

  A.60年代末      B.70年代初      C.70年代末      D.80年代初

1 8.以下是在201 1年春广东某村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的宣传标语:“搞好村委会换届选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平竞争,接受群众监督!”“直接选举村委会,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珍惜民主权利,投好庄严一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有

  ①村“两委”换届选举是加快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

  ②村委会实行的是间接选举

  ③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

  ④乡村基层选举有利于激发广大农民的参政热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马克思曾经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也去制造这些机器了。”这说明

  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B.煤和铁是—个国家获得的根本条件

  C.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D.工业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20.右图是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枚邮票。对这枚邮票读最为准确的是

  A.见证了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

  B.孙中山和林肯作为中美两国“国父”深受人民爱戴

  C.是为了宣扬美、中两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

  D.体现了美国“扶蒋”的对化华

21.1949年初,苏联外交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材料中的“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表现为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D.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2.“—切权力属于人民,因而—切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当人民的权力被篡夺并被运用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完全有权利举行,有权利用暴力消灭篡权者”。以上材料表明卢梭

  A.捍卫人民主权                    B.主张开明君主制

  C.主张三权分立                    D.反对悬殊而不反对私有制

23.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

  A.“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

  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C.“开垦、开垦、再开垦”

  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24.2011年9月13日《浙江日报》撰文指出:目前最有可能出现……的局面,除了美元之外,  —种或几种其他主要国际货币将会崛起,欧元和人民币是主要的候选对象。这反映的实质是

  A.政治格局多极化                  B.经济格局多极化

  C.科学技术多极化                  D.思想文化多元化

25.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修正了经典力学体系,并非否定。在相对论中,牛顿三大定律依然正确,只不过在分析问题时还要考虑到相对论的效应而已。以上阐述的相对论与经典力学的关系是

  A.各自      B.继承与发展      C.否定与对立       D.否定与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0分。

26.(22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5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3、8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盎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商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美国(1787年)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制定是将欧洲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

    —一《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临时约法》。

    ①哟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约法规定:②“中华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之三分之二以上可之……”。.它还规定国务员:③“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④实行责任内阁制;⑤《中华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

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十二铜表法》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2分)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华临时约法》的进步性。(2分)

(2)材料二中“美国(1787年)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的主要含义是什么?举例说明这部是如何将“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的?  (3分)

(3)根据材料四,分析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点。(2分)这部的颁布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

(4)上述四部文献分别是怎样产生的?并各具有什么性质?(8分)

(5)史料研习是历史研究和历史学习的—项重要能力。因此,分清原始史料、史料解释和历史评价等三类内容对我们学习历史很有必要。请把材料三中数字序号标示的内容按照这三个方面进行分类。(3分)

27.(1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北京同仁堂,康熙八年(1669年)创办,时称同仁堂药室。 1723年,清雍正帝钦定同仁堂供奉清官御药房。其后同仁堂独办官药188年,历经八代皇帝。 1955年老板乐松生曾受到和周恩的接见,1957年成立同仁堂中药提炼厂。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1991年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2000年10月在上市。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同仁堂创立之初,、正处中国皇权高度发展之时;而此时的西方,已发生翻天覆她的变化。请以英国为例,对比中西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不同表现。(6分)

(2)从逝代中国到20世纪80年代,同仁堂这一民族工业的传统品牌,经历了哪四次主要的发展机遇?简述每次发展机遇出现的原因。(8分)

(3)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如伺进一步走向世界,在国际市场上打造自己的强势品牌?请你提几点建议。(2分)

28.(12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2月7日,法王路易十四特派五名耶稣会士到达北京,中法文化交流开始进入一个长达30年的黄金阶段。耶稣会描绘的关于中国光辉灿烂的图景在法国乃至欧洲都成为轰动一时的事物,十八世纪是一个“中国世纪”。伏尔泰就是一个“全盘华化论者”,竟将耶稣画像改易为孔子像,晨夕礼拜。伏尔泰反对教,主张“没有迷信、没有荒诞传说、没有亵渎理性和自然的教条”。

    ——《中西文化交流史》

    (1)如果要探究材料—中伏尔泰主张“全盘华化”的原因,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2分)

    材料二 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信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的制度,极为推崇。

   ——《近现代西方哲学史》

(2)侬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2分)并进—步分析200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2分)

    材料三  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西欧、北美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救世良方。在西方人看,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认为儒家文化匙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与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和财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东方文化带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

    ——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3)根据材料三,说明现代欧美国家借鉴儒家文化的理由。(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2分)

文档

天津市和平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天津市和平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温馨提示:本试卷包括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把答案写在答题题上,祝同学们考试顺利!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被—家—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