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动漫文化作为一种消费文化,因其特定的内涵及传播的广泛性,在青少年的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对青少年感知觉、语言、思维等心理构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青少年的心理还很稚嫩,其心理结构及认知方式还未发展成熟,以依附主流文化作为自己生存发展基础的动漫文化,对他们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影响强烈,甚至引起他们审美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变化。这些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所以,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正视动漫文化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加强对良好动漫文化的宣传,达到抵制消极影响,加强积极影响的目的,使动漫文化更好的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服务,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
关键词:动漫文化、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
Abstract: the cartoon culture as one kind of consumption culture, because of its particular connotation and spread of universality, in the lives of young people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the teenagers sense perception, language, thinking and psychology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effect. Adolescent psychological is still very young, their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and cognitive style did not mature, to cling to the mainstream culture as its own survival development basic cartoon culture, to their physical health, mental health influence strongly, and even cause them to aesthetics, values, world outlook changes. These effects hav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o, we each education workers should face cartoon culture on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effects, to strengthen the publicity of good cartoon culture, to resist negative effects and strengthen the purpose of positive influence, make the cartoon culture better for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growth service, and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promote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growth.
Keywords: cartoon culture, youth, mental health, influence
1 提出问题
动漫是两种相似艺术形式的简称,即动画和漫画。作为现代造型艺术的一门分支,动漫一直深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动漫形象,譬如米老鼠、唐老鸭、史努比、流氓兔、孙悟空、变形金刚、皮皮鲁、笨笨、一休等等。这些个性鲜明的动漫形象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动漫是一种贴近青少年心理活动的文化形态。动漫之所以能够吸引青少年,是因为它能够温暖青少年的心灵。与其说是动漫吸引青少年,还不如说是青少年选择了动漫。显然,动漫与教育的融会并不完全取决于动漫与教育本身的文化属性,其中深层次的动因是青少年文化心理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影视传媒的发展,青少年成了动漫的忠实受众。动漫在带来无限欢乐的同时,也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中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影响。
2分析问题
2.1 动漫文化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2.1.1丰富青少年的生活内容,舒缓青少年身心压力
首先,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也就是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动漫为青少年的生活增加了内容符合儿童青少年发展状况的动漫文化让青少年对自己的生活有定位,加快了了解自我、确立自我的速度。由于卡通是根据人的想象设计制作而成的,因此它不受真实事物的,可任意塑造、删减、夸张、变形。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对有限的现实时空的一种积极超越。卡通的主角往往有其现实生活的原型,保留着原型的一些形态和属性,但又不拘泥于原型。有的卡通形象影响是组合式的,是用几种原型的某些部分组合而成的;有的是融合式的,即消解各原型的形态结构,融合其功能属性塑造而成的。所有这些,青少年既容易接受又有兴趣接受。另外,有助于缓解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当一代人长大之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及对现实的不适应和不满足、厌倦、逃避,是他们迫切地想找一个假想的世外桃源,一个足够隐藏自己不被伤害的空间。动漫正好迎合了青少年的这种需要,在虚幻的动漫艺术中,人自我臆象的潜在的在现实中得不到体现和释放的能量得到了暂时的解脱,害怕和恐惧的心理也得到了暂时的安慰,失落感和弱势感也得到了极大的弥补与满足。
2.1.2 多视角呈现的现代艺术主流的审美教育
动画片在艺术形式上融视、听、动觉于一体,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浓缩的方式给青少年的感官以有效的刺激。今天的动漫作品从以笔墨纸张为载体发展到以电影电视、电脑软件为载体,实现了从单一的视觉刺激到全方位多通道的感官刺激的转换。特别是在采用了电脑合成技术的今天,它声画同步,时空合一,孩子慢慢从阅读式的文化走入了多媒体的文化。可以给青少年提供大量直观的形象的刺激,给青少年的感知觉带来很大的冲击力,五彩缤纷的画面,千姿百态的动漫形象促进青少年视觉的发展;悦耳的音乐,人物的对白使得青少年的听觉得到享受;对动画片的情感和人物关系的积极思考,调动青少年的思维,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
2.1.3 鲜明的主题,丰富的内容,促进青少年思维发展
大多数动画片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情节按主题层层展开,既单纯,又富于层次感。主角比较固定,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其行为也具有逻辑性和连续性,能给青少年留下深刻印象。主题鲜明的材料能使青少年注意集中,围绕一个中心开展思维活动,在无意识中完成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这对于青少年思维结构的建构、逻辑框架的确语言在动画片中占据很大的成分:生动的片中对白,形式多样的语言成分能够很好的激发青少年学习的兴趣。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青少年能从中找到很多问题的答案,而且回答得非常形象生动,使他们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掌握了信息,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生活,满足了求知欲。
2.2动漫文化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2.2.1 对青少年身体健康不利
青少年与动漫文化接触的形式多为看电视看碟片等,长时间看动画片,对青少年身体会造成一定的伤害。电视有高频辐射,长时间盯着电视屏幕,减少了青少年眼球运动的机会,导致视力下降。而且很多青少年都是边看动画片边吃饭,这种习惯会使青少年的胃肠消化功能降低,导致身体健康状况下降。另外,有专家指出,荧屏画面千变万化,青少年大脑长时间紧张,血管痉挛收缩,容易产生头痛、头晕、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等大脑功能障碍。
2.2.2 剥夺了青少年的真实生活经验,使其沉迷于动漫的虚拟性世界
青少年花大量的时间在室内看动画片,相对就减少了户外活动的机会,使得青少年缺乏阳关和新鲜空气,失去了很多与实际生活接触的机会,妨碍了青少年对自然物质的真实感知及活动能力,而且缺乏与他人言语的交流。缺乏表达交谈,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青少年的言语表达能力。青少年的思维、情感发展是需要真实生活经验的,动漫说到底,是人工化的生活。其造型、动作、情节均是人想象的产物,并被固定在一定的媒介上呈现出来。动漫中的人物、风景再美好再逼真,它毕竟是假的,是真实事物的简化和缩写,给人的体验远远没有真实的情境那样丰富与深刻。现在的青少年生活在一个电子化的高科技时代,他们的知识空间因此而被大大拓展,但同时他们真实的生活空间又变得日益狭窄。他们在电视中认识星空,知道太阳系、银河、宇宙,却不曾对头顶上真正的星空产生体验和思索;他们在电视中认识大海,了解潮汐、海浪,甚至会讲海盗、小人鱼的故事,却无法想象真正的大海给人身心的震撼。而缺少直接经验、真实体验的思维是不健全的,这样,青少年的活动无异于空中楼阁,是缺乏厚实根基的,其行为心理幼稚化,社会情感建立不健全,脱离现实,迷恋虚幻世界。这反映了青少年的现实生活有很多困扰他们的东西。多疑、害羞、闭锁、社交恐惧使得他们惧怕人际交往,同时沉迷于网络和动漫又加重了他们的人际交往紧张情况,形成了恶性循环。
2.2.3 导致青少年选择出现偏差,认识肤浅
动漫作品深受青少年的喜爱,但网上流行的动画内容良莠不齐,其中不乏充斥了暴力、色情、迷信、反动的东西,有些青少年选择出现偏差,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受到了精神的毒害,也导致了一系列浮躁化、世俗化甚至庸俗化的言行。此外,动漫作品诙谐有趣,其题材本身也很轻松,很少涉及严肃的内容,一切为了观者的享受出发,在教育性上有很大的缺失,这些都让青少年误以为追求享乐是人生的目的,把世俗的观念当做人生价值的真谛,区分不了哪些事社会生活所必需、哪些仅仅是休闲娱乐,只是盲目地跟随在流行文化后面跑,忽视了文化内涵的提高。
3 解决问题
3.1规范大众文化的传播,理性审视动漫文化
社会本来是丰富多彩的,在坚持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引导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同时存在多种文化,动漫文化的产生和流行受到诸多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它是时代的产物。它的出现与发展与这个时代的物质技术条件紧密相关,与人们意识形态的变化有关。要在坚持先进文化的导向和传播的基础下,遏制商业炒作的低趣味庸俗化倾向,规范文化市场,大力发扬文化事业,正视动漫文化,以其形象性、娱乐性、教育性等独特魅力,帮助儿童接收动漫作品中的积极因素,就能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使青少年健康的心理散发出童真的完满。
3.2 塑造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良好的德育环境
由于青少年本身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尽管他们的思维最活跃,对社会潮流最敏感,但个体的理性选择能力和辨别善恶能力较弱,具有不成熟性和可塑性的特点,因此必须有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扬”“抑”结合——发扬动漫中的积极因素,抵制其中的不健康内容。另外,也需要学生自觉主动地低动漫信息进行辨析、筛选、扬弃、消化、吸收,时期自身文化素质和发展过程成为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自动化过程。
3.3强化对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的教育
当代动漫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文化的缺失,抑它的独特魅力吸引了青少年,但其终究无法代替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我们需要加强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环境,使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在脑海中得以确立和巩固,使其不再沉迷于虚拟世界而不可自拔。
参考文献:[1]徐菲.浅析动漫流行对青少年的影响[j].池州学院学报.2007.(6)
[2]陈红利.青少年动漫文化流行及其影响的思考.兰州学刊.2009.(5)
[3]黄虹.浅析动漫文化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网络财富.文化研究.2008.09
[4]黄生亚.理性审视青少年动漫文化的时尚需求.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7
[5]王盛.动漫文化对中职生心理发展的影响.中等职业教育.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