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高校班级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考与实践.kdh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4:11:15
文档

高校班级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考与实践.kdh

收稿日期:2010-10-05作者简介:陈沛然(19-),男,江苏南通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本科,从事管理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研究。高校班级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考与实践陈沛然(宿迁学院经济贸易系,江苏宿迁223800)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一个良好的班级会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促使其主动、健康的成长。要达到这个目的,班级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就是要探索出一个适合高校班级管理的积极的制度模式。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在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充分发扬学生的民主、展露学
推荐度:
导读收稿日期:2010-10-05作者简介:陈沛然(19-),男,江苏南通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本科,从事管理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研究。高校班级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考与实践陈沛然(宿迁学院经济贸易系,江苏宿迁223800)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一个良好的班级会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促使其主动、健康的成长。要达到这个目的,班级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就是要探索出一个适合高校班级管理的积极的制度模式。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在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充分发扬学生的民主、展露学
收稿日期:2010-10-05

作者简介:

陈沛然(19-),男,江苏南通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本科,从事管理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研究。高校班级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考与实践

陈沛然

(宿迁学院经济贸易系,

江苏宿迁223800)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一

个良好的班级会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促使其主动、健康的成长。要达到这个目的,班级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就是要探索出一个适合高校班级管理的积极的制度模式。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在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充分发扬学生的民主、展露学生的自由天性等诸多方面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不断注入鲜活的动力。

一、高校班级管理的现状从对所在学校的调查来看,目前高校的班级,由于没有了固定的学习教室,学生的学习生活大多以寝室为单位,趋向小群体化。在现行通常的职能式班级管理下,班级相对松散,管理相对贫乏,显现出不少弊端。

1.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不足,

学生对班集体的基本归属感和认同感缺乏

由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接触,共同生活的时间匮乏,导致学生对班集体和其他同学不了解,学生不能够深切感受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一部分,对班级同学缺乏信任和友爱,班级的存在,形式超过了实质。

2.学生干伍的素质得不到培养一个班级大多仅四五十个学生,而学生干部就占到了近四分之一,在班级工作的实践中发现,学生干部的职能过于分散,学生干部每学期负责的活动十分有限,学生干部苦于缺少锻炼才干的平台,工作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大多人浮于事。长期以来,也不利于班级的长期发展。

3.班级发展目标模糊,

学生的班级成长空间狭窄班级是高校教育管理和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而目前的班级发展往往缺乏明确的目标,对学生的成长缺乏科学有效的引导,学生的成长空间受束。除了满足学生正常课程学习的需要外,缺少班级目标指导下的交流、实践、竞赛、活动等,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择业和就业竞争力得不到培养,学生的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和组织协调能力得不到提高。

高校班级管理的现状,有悖于新时代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对高校班级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二、高校班级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路与对策作为班长,一直十分注重管理工作的制度创新,一年多来,不断深化班级管理改革,大胆创新管理思路,努力适应时代需求,推陈出新,勇于探索,深入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和实践。

1.制定并实施

《班级管理条例》班级制度建设,是为班级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服务的,是班级各项工作切实有效开展,实现班级长期、稳定、和谐发展的根基。通过《条例》,班级初步搭建起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班级管理结构,包括:组织机构、选举制度、奖惩条例等。该《条例》自颁布以来,班级一直严格遵照执行。并且,为了切实配合《条例》的落实,真正服务于班级建设,还在班级内设立有较为完备的“班级干部学生满意度测评”、“班级干部信息反馈”、“班级学生信息反馈”、“班级提案”、“班级文件”等管理系统。班级每月底召开班级全体例会一次,每半个月召开班级学生干部会议一次,会上通过上述管理系统,不断改进和完善班级管理。所有这些,都为班级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同时,班级树立起了“诚信·踏实·责任·协作·开拓·博爱”的班级核心价值观,还将争创“江苏省先进班集体”和“全国先进班集体”的愿景写入《条例》中,明确了班级的发展目标。

2.依据职能部门化的需要,

对班级干部实行“大部制”改革

苦于学生干部人浮于事,工作能力得不到培养,于是在班级内将职能相近的学生干部进行必要的整合,实行“大部制”的改革。例如,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文艺委

摘要:

基于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分析,始终坚持思考和探索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不断深化班级管理改革,一年多的时间里,组织班级学生干部制定并实施《班级管理条例》;对班委实行“大部制”改革;引入“项目管理”的思想,实行

“矩阵式”班级管理的实践和探索;编制学生干部《职位说明书》,绘制班级组织模型图;设立“班级学生干部人才储备库”等,以实现班级持续、健康、科学发展。

关键词:

班级管理;模式创新;矩阵式中图分类号:G 4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2010

)31-0227-02J i a o Y u L i L u n Y a n J i u ☆教育理论研究☆

227

Th e o ry Re s e a rc h

学论

理★★★★(责任编辑/陈雅莉)

员、

体育委员、公关委员大多负责各级各类活动的组织、开展、

宣传和申报工作,职能间存在着较大的交集,为此,就设立了班级“实践活动中心”。这样,将原有的十余名学生干部,根据自身的职位特点,分别设立了班级常规管理中心、学习指导中心、实践活动中心、心理健康中心,共四个部门,完成了职能部门化下的“大部制”改革。

3.引入

“项目管理”的思想,实行“矩阵式”班级管理的实践和探索

为了进一步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增强班级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在大部制的基础上,尝试将项目管理的思想纳入班级管理,在班级内设立项目团队,以每一个具体的主题活动为单位,确定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开展该项目的所有工作,并要求各中心参与相关的活动部分。

这样,若干个这样项目小组有就形成了一个为完成专门任务而出现的横向系统,这个横向系统与原来垂直的职能式系统之间就组成了一个矩阵,“矩阵式”管理模式在班

级内初步形成(如下图所示)

。通过“矩阵式”的设计,大大提高了班级各项活动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也得到了充分锻炼和培养。

4.编制学生干部

《职位说明书》“矩阵式”的班级管理模式,最容易产生“双头领导”,人浮于事的现象。因此,为了进一步明确班级干部的工作

职责,避免在工作中出现越位、

缺位、错位的现象,要求班级干部根据自己的职位认真编制《职位说明书》,内容包括:职位名称、所属部门、职位描述、职位要求、工作内容、权限责任、考评方式、晋升与职位轮换的可行性分析等。通过《职位说明书》的编写,强化学生干部的职位认同和职位归属,也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班级干部调整和升迁异动的需要。

5.设立

“班级学生干部人才储备库”,实现班级持续发展

为了进一步提升班级学生干伍的整体素质,实现班级的可持续发展,努力避免班级陷入人才队伍匮乏、人才资源供给不及的痛苦之中,班级尝试在班级内建立“班

级学生干部人才储备库计划”

。在对班级发展的战略方向和可预计的将来班级可能面临的工作变化及相应的学生

干部需求状况变动的基础上,确立起

“人才储备库”的主要目标岗位,找准了三个关键储备点:

第一,班级学生干部的关键岗位诸如,班长、团支部等,他们的领导力和决策力将会影响到班级核心竞争力塑造和核心能力的发现、设计、培养、维护等。它处在班级的价值链的必不可少的位置,为推动班级发展起到了主要作用。

第二,班级学生干部变动调整大的岗位

诸如,生活委员、

纪检委员等,这些岗位因为处理同学关系上的问题,或是岗位本身容易造成岗位疲劳,人员流动量会明显高于其他岗位。

第三,班级学生干部中不可替代性大的岗位

诸如,宣传委员、

文体委员等,这些岗位因工作相对复杂和繁琐,或对知识、技能、经验的要求较高,造成进入门槛较高,替换难度大,人才一旦流失,难以很快找到合适的替代人才的。

在建立起“人才储备库”以后,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吸纳班级需要的各类人才;对班级学生干部人才的培养进行评估分析;制订关键职位人计划;选拔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发现和培养现行班级学生干伍的内部人才。

通过实践发现,高效完备的“人才储备库”,既能为班级的战略发展提前做好人才储备,保障班级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各个职能环节的人才供给,又能缓解班级学生干伍变动调整带来的被动局面,使班级得以持续、健康、稳定、和谐发展。

三、阶段性成果与推广价值

经过上述的不懈努力和探索,班级发展目标坚定,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不断增强,班集体凝聚力显著提高,学生干部素质得到有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充分挖掘,在同类班级中逐步脱颖而出。

一年多来,经过班集体的努力和探索,所在班级先后获得2009年度江苏省高校先进班集体,2008~2009学年度宿迁学院先进班级,2008~2010年度宿迁学院五四红旗团支部,还连续四学期获得学院主题教育活动先进班级,等等。班级学生获得国家级表彰5人次,省级表彰7人次,市院级表彰120余人次。

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实践发现,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对于充分彰显当代大学生的个性与能力特点,提高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大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团队协作意识

和耐挫折、

抗压和抗打击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进一步挖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劳动素质和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充

分锻炼大学生的组织能力、

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全面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积极探索班级管理模式,也是高校班级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参考文献:

[1]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

228

文档

高校班级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考与实践.kdh

收稿日期:2010-10-05作者简介:陈沛然(19-),男,江苏南通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本科,从事管理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研究。高校班级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考与实践陈沛然(宿迁学院经济贸易系,江苏宿迁223800)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一个良好的班级会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促使其主动、健康的成长。要达到这个目的,班级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就是要探索出一个适合高校班级管理的积极的制度模式。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在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充分发扬学生的民主、展露学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