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及调节策略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4:18:51
文档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及调节策略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及调节策略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职业环境中,对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持续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一、职业倦怠的现状职业倦怠对个人具有极大的危害,而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就我本人而言,职业倦怠感主要表现为不能应对长时间的工作压力,从而产生情绪、态度和行为的枯竭状态,他们主要表现为丧失工作热情和兴趣、没有积极性,工作满意度降低、情感的疏离和冷漠等。(1)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感的核心成分。 情绪衰竭的主要表现为:
推荐度:
导读浅谈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及调节策略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职业环境中,对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持续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一、职业倦怠的现状职业倦怠对个人具有极大的危害,而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就我本人而言,职业倦怠感主要表现为不能应对长时间的工作压力,从而产生情绪、态度和行为的枯竭状态,他们主要表现为丧失工作热情和兴趣、没有积极性,工作满意度降低、情感的疏离和冷漠等。(1)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感的核心成分。 情绪衰竭的主要表现为: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及调节策略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职业环境中,对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持续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

一、职业倦怠的现状

职业倦怠对个人具有极大的危害,而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就我本人而言,职业倦怠感主要表现为不能应对长时间的工作压力,从而产生情绪、态度和行为的枯竭状态,他们主要表现为丧失工作热情和兴趣、没有积极性,工作满意度降低、情感的疏离和冷漠等。

(1)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感的核心成分。 情绪衰竭的主要表现为:常常表现出疲劳感,情绪上缺乏热情与活力,性情易怒,容忍度低,甚至冷漠、悲观。

(2)去个性化情况。经常刻意与工作以及其他与工作相关的人员保持一定的距离,工作不投入,总是被动地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对自己的工作对象学生减少接触或拒绝接纳,对教育缺乏耐心,时常用标签式的语言描述个体学生;对同事常常持多疑妄想的态度,心里有不公平感、不公正感。总是很被动地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或者抱着一种“应付”的心态在工作,与同事的关系较淡漠,不关心学生成长的情况。

(3)低成就感情况严重。对自身持有负面的评价,对今后工作缺乏自信心,心理失衡或自卑。由于对工作没有成就感,面对学生毫无激情,也不满足自身所处状况,从而影响教学以及生活。

二、职业倦怠的成因 

造成自我职业倦怠感主要有五个原因:第一,职业压力感。教学成绩的排队,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行,评聘分开竞聘上岗,教师聘用制,趋于复杂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学校内部竞争激烈,教师之间勾心斗角加剧,矛盾激化,加重了自身的精神负担。

第二,不合理考核。现在的教师考核制度不完善、不健全,不仅无法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反而使工作情绪越来越消极。

第三,不民主管理。学校管理者、“家长作风”等实际问题,这些都造成了对工作产生逆反心理,产生职业倦怠。

第四,不公平待遇。福利不公平:城乡与农村教师福利的差别、行政与一般教师职务补贴的差别。荣誉不公平:高档次先进优先给重点中学、直辖小学等,然后是城区学校,余下的中低档次的先进再分配到乡下中学与中心小学,分配到中心小学又是先给中心校再到完小校,完小校的名额又是先留给领导再到教师。

第五,心理因素。使命感与责任感、自信与自卑、压力与困惑等心理感受极为强烈。这些心理感受影响自己与人交流,导致内心焦虑、孤独、无法排遣。

第六,课改的困惑。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使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远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对所从事的工作渐渐失去兴趣,产生职业倦怠。

三、自我调节策略 

    面对职业倦怠感,必须进行积极的自我调节:(1)热爱本职工作。尽管每天从事的都是教育教学工作,然而教育教学本身是极具创造性,不仅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动态的,而且所面对的学生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

(2)不断充实自己。尽量适应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以及学生发展的新特性。通过学习来更新自己内在固有的认知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不适应是当务之急,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增强自我效能感。能够对自己的努力结果产生实际的感受,使自己不断受到鼓舞、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

(4)摆正心态。心态对于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明显的消极影响。本着对教育的责任心,对于自己要求严格,对事认真,同时也要善于释放自己,娱乐自己,时刻保持乐观心态。

(5)参与课余活动。无论工作多么忙,都应该忙里偷闲,参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在多彩的生活中增强自己的生活乐趣。

(6)寻找宣泄场所。心情不好时,可以找同事朋友交往、沟通,找他人倾诉、宣泄,倾听别人的工作感受和经验是非常便捷的克服职业倦怠的方法。

(7)善于寻找路子。从事一种职业就有多种元素,在这多种元素中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千万不要钻进单一的死葫芦。

总之,作为教师本人,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并正视职业倦怠存在的严峻现实,认识到倦怠来源于自己所受到的压力。因此,要努力提高自身耐压能力,改进应付应激的策略,积极调整心态,将职业当事业,从平凡的工作中挖掘价值,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多方面发展和完善自我,使自己对生活和工作充满自信和热情。

文档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及调节策略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及调节策略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职业环境中,对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持续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一、职业倦怠的现状职业倦怠对个人具有极大的危害,而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就我本人而言,职业倦怠感主要表现为不能应对长时间的工作压力,从而产生情绪、态度和行为的枯竭状态,他们主要表现为丧失工作热情和兴趣、没有积极性,工作满意度降低、情感的疏离和冷漠等。(1)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感的核心成分。 情绪衰竭的主要表现为: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