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操作工艺
1)选砖
1mm差距分类选出若干个规格,选好后根据墙柱面积,房间大小分批类计划用料。选砖要求方正、平整、棱角完好,同一规格的面砖,力求颜色均匀。
2)基层处理
①对光滑表面基层,先打毛,并用钢丝刷满刷一遍,再浇水湿润。
②对表面很光滑的基层进行“毛化处理”。即将表面尘土、污垢清理干净(油污可用10%火碱水清刷后,再用清水将碱液冲洗干净);浇水湿润,用1:1水泥细砂浆,喷洒或用毛刷(横扫)浆砂浆甩到光滑基面上。甩点均匀,终凝后再浇水养护,直至水泥砂浆疙瘩有较高的强度,用手掰不动为止。
③砖墙面基层:提前一天浇水湿透。
2)抹底子灰
①吊垂直,找规矩,贴灰饼(打墩),冲筋(打栏)。吊垂直,找规矩时,与墙面的窗台、腰线、阳角立边等部位面砖贴面排列方法对称性以及室内地台块料铺贴方正,综合考虑,力求整体完美。
②将基层浇水湿润,(混凝土基层面尚应用水灰比为0.5内掺107胶的素水泥均匀涂刷),分层分遍用1:2.5水泥砂浆底灰(亦可1:0.5:4水泥石灰砂浆),第一层宜为5mm厚用铁抹子均匀抹压密实;待第一层干至七~八成后即可抹第二层,厚度约为8~10mm,直至与冲筋大至相平,用木杠刮平,再用木抹子槎毛压实,划成麻面。
3)预排砖块、弹线
①预排砖块应按照设计色样要求,一个房间,一整副墙柱贴同一分类规格面砖;在同一墙面,最后只能留一行(排)非整块面砖,非整块面砖应排在靠近地面或不显眼的阴角等位置;砖块排列一般自阳角开始,至阴角停止(收口)和自天棚开始至楼地面停止;如果水池、镜框及凸出柱面时,必须以其中往两边对称排列;墙裙、水池等上口和阴阳角处应使用相应配件砖块;女儿墙、窗顶、窗台及各种腰线部位,顶面砖应压盖立面砖,以免渗水,引起空鼓;如遇设计没有滴水线的外墙各种腰线部位,顶面砖应盖立面砖,正面砖最下一排下突3mm左右,线底部面砖应往内翘起约5mm以利滴水。
②弹好花色变异分界线及垂直与水平控制线。垂直控制线一般以1m设度为宜,水平控制线一般按5~10排砖间距设一度为宜;砖块从天棚顶往地面排列至最后一排整砖度,应弹置一度控制线;墙裙、踢脚线顶弹置高度控制线。
4)贴面砖
①预先将釉面砖泡水浸透凉干(一般宜隔天泡水凉干备用)。
②在每一分段或分块内的面砖,自下向上铺贴。从最下一排砖的下皮位置用钉子装好靠尺板(室内靠尺板装在地面向上第一排整砖的下皮位置上;室外靠尺板装在当天计划完成的分段或分块内最下一排砖的下皮位置控制线上),以此此承托第一排面砖。
③浇水将底子灰面湿润,先贴好第一排(最下一排)砖块下皮要紧靠装好的靠尺板,砖面垂直平正,并用木杠,校平砖面及上皮。
④以第一排贴好的砖面为基准,贴上基准点(可使水块面砖),并用垂球(线称)校正,以控制砖面出墙面尺寸和垂直度。
⑤铺贴从最低一皮开始,并按基准点挂线,逐排由下向上铺贴,面砖背面应满涂水泥膏(厚度一般控制在2~3mm),贴上墙面后用铁抹子木把手着力敲击,使面砖粘牢,同时用木杠校平砖面及上皮。每铺完一排应重新检查每块面砖,发现空鼓,及时掀起加浆重新贴好。
⑥铺贴完毕,待粘贴水初凝后,用清水将砖面洗干净,用白水泥浆(彩色面砖应按要求用矿物颜料调色)将缝填平,完工后用棉纱、布片将表面试擦干净至不留残留灰迹为止。
2质量标准
1)保证项目
①材料品种、规格、颜色、图案符合设计要求,质量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②镶贴牢固,无空鼓无歪斜、缺楞、掉角和裂缝等缺陷。
2)基本项目
①表面做到平整、洁净、色泽一致,无起碱、污痕和显著的光泽受损处。无空鼓现象。
②接缝做到:填嵌密实、平直、宽窄一致,颜色一致,阴阳角处的板压向正确,非整砖使用部位适宜。
③套割做到用整砖套割吻合、边缘整齐;墙裙、贴脸等上口平顺、突出墙面的厚度一致。
④坡向、滴水线做到流水坡向正确;滴水线顺直。
3)允许偏差
釉面砖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的规定。
釉面砖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允许偏差(mm) | 检验方法 | ||
釉面砖 | |||
立面 垂直 | 室内 室外 | 2 | 用2m托线板和尺量检查 |
3 | |||
表面平整 | 2 | 用2m靠尺和塞尺检验 | |
阳角方正 | 2 | 用20cm方尺和塞尺检验 | |
接缝平直 | 2 | 拉5m长线,不足5m拉通线尺量检验 | |
墙裙上口平直 | 2 | ||
接缝高低 | 室内 | 0.5 | 用钢板短尺和塞尺检验 |
室外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