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22鲁国之法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4:17:50
文档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22鲁国之法

22鲁国之法一、美文精读【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明朝的冯梦龙著《智囊》,出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端木赐,复姓端木,字子贡,(公元前520——公元前456年),政治家,儒商之祖,官至鲁、卫两国之相。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门十哲之一,春秋末期卫国(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人。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末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才艺,敢于批评孔子。【文章主旨】本文阐明了做事要看到它背后的深
推荐度:
导读22鲁国之法一、美文精读【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明朝的冯梦龙著《智囊》,出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端木赐,复姓端木,字子贡,(公元前520——公元前456年),政治家,儒商之祖,官至鲁、卫两国之相。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门十哲之一,春秋末期卫国(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人。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末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才艺,敢于批评孔子。【文章主旨】本文阐明了做事要看到它背后的深
22 鲁国之法

一、美文精读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明朝的冯梦龙著《智囊》,出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

端木赐,复姓端木,字子贡,(公元前520——公元前456年),政治家,儒商之祖,官至鲁、卫两国之相。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门十哲之一,春秋末期卫国(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人。

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末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才艺,敢于批评孔子。

【文章主旨】

本文阐明了做事要看到它背后的深远影响,不能只顾表面的道理。

【文言原文】

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选自冯梦龙著《智囊》)

【对照注译】

原文注释译文
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法】法令,法规。【臣妾】古时对奴隶的称谓。男曰臣,女曰妾。【于】在。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其他诸侯国中做奴隶,
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府】指国库。有能把他们赎出来的人,可以到国库中领取赎金。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子贡】孔子的学生。【让】拒绝。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一个诸侯国中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给他的赎金。
孔子曰:“【赐】【失】之矣! 

【赐】子贡的名。【失】丢弃。孔子说:“赐(子贡的名)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
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 

【举】做。【移】改变。【易】改变。

圣人所做之事,可以改变风俗习惯,
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施】给予,传授。【适】适合。【之】的。影响老百姓的行为,不只是个人的事情。
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 

【寡】少。【而】表承接。现今,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
取其金则无【损】于行,【损】损害。你收回国家的赎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
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则】就。【复】再。而你不肯拿回你的赎金,(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
【子路】拯溺者,【子路】孔子的学生。子路救起一名落水的人,
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拜】感谢。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
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者】……的人。孔子说:“这样鲁国人一定会有许多救落水者的人了。”
【作品赏析】

从孔子的话看,他赞赏子路的做法而不赞同子贡的做法。孔子从小事便能看到教化的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名人的影响。做事要看到它背后的深远影响,不能只顾表面。他对事情看得透彻,分析出其中的道理。孔子认为,子贡的做法,无疑是提高了道德的评定标准,如果大家赎回了鲁国奴隶,而又去报销赎金,那么就会被认为是不愿失财而变成不道德的了,这样会导致那些贫穷的国民们不再去赎回鲁国子民了。

【读后必练】(共30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10分)

① 鲁人为臣妾于诸侯         (         )   

②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  (          )   

③ 夫圣人之举事              (         )   

④ 可以移风易俗              (          )    

⑤ 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      (         )   

⑥ 取其金则无损于行          (          )

⑦ 子路拯溺者                (         )   

⑧ 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          )

⑨ 有能赎之者                (         )   

⑩ 取金于府                  (          )

2.翻译。(10分)

① 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

                                                                                                      

②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

                                                                                                      

③ 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

                                                                                                   

④ 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

                                                                                                      

⑤ 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3.文中写子贡做了什么事?(2分)

                                                                                                     

4. 孔子对他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孔子持这种态度的理由是什么?(4分)

                                                                                                     

5. 关于子贡赎人和子路救落水者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怎样才是对的?(4分)

                                                                                                   

【参】

1. ① 做。 

② 拒绝。 

③ 做。 

④ 改变。 

⑤ 少。 

⑥ 损害。 

⑦ 救。

⑧ 落水。 

⑨ 赎出。 

⑩ 领取,获取。

2. ①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其他诸侯国中做奴隶,有能把他们赎出来的人,可以到国库中领取赎金。② 子贡(端木赐)在一个诸侯国中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给他的赎金。③ 圣人所做之事,可以改变风俗习惯。④ 现今,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你收回国家的赎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⑤ 孔子说:“这样鲁国人一定会有许多救落水者的人了。”

3.子贡在诸侯国中赎出鲁国人,却不愿依鲁国法律领取应得的赎金。

4.孔子不赞同子贡的这一做法。孔子从小事情便能看到教化的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孔子认为圣人的行为可影响百姓,子贡不取赎金,便不能引导不富裕的百姓效法她去赎回更多为奴的鲁人。

5. 子路的行为是对的,子路的行为是在倡导一种规则,即善有善报,付出就应该得到回报。子贡的行为是错的。报销赎金是国家为达到救赎国人而制定的一种规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子贡那样的觉悟,一旦子贡作出这个榜样,那么这条规则就会被打乱,以后其他人就不会愿意为赎同胞而垫付赎金了。社会秩序要靠规则来维持,无论何人都应该遵循规则,否则,规则一旦打破,天下必乱。

二、趣文泛读

改观音经语

艾子一日观人诵佛经者,有曰:“咒咀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艾子喟然叹曰:“佛,仁也,岂有免一人之难而害一人之命乎?是亦去彼及此,与夫不爱者何异也?”因谓其人曰:“今为汝体佛之意而改正之,可者乎?” 曰:“咒咀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两家都没事。”

【译文】

艾子有一天看见一个诵读佛经的人,有一段说:“诅咒那些毒药,都是要杀害人身的;祷念观音菩萨的神力,让它去毒死制作毒药的那个人。”艾子听后长叹了一口气说:“佛,是讲仁慈的,难道会免去一人的祸难而再去害死另一个人吗?这样放走那个杀死这个,与不讲慈爱有什么区别呢?”因而便对那个念佛经的人说道:“我现在为你体味佛的本意而改正这段话,可以吗?”应该这样说:“诅咒那些毒药,它是要杀害人身的,祷念观音菩萨的神力,让两家都没有灾祸。”

文档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22鲁国之法

22鲁国之法一、美文精读【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明朝的冯梦龙著《智囊》,出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端木赐,复姓端木,字子贡,(公元前520——公元前456年),政治家,儒商之祖,官至鲁、卫两国之相。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门十哲之一,春秋末期卫国(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人。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末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才艺,敢于批评孔子。【文章主旨】本文阐明了做事要看到它背后的深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