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一件事
记叙文有的以记事为主,有的以写人为主,有的以绘景式状物为主。
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可以记叙一件事,可以记叙几件事,也可以记叙某项活动。记叙一件事是写好记叙文的基础,首先要学会选材并根据材料确定中心思想。
选择材料
内容是记叙一件事。记叙一件什么事呢?这是在确定中心思想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所谓选择材料就是指这个意思说的。
选择的思维过程大致分为三步:一想、二比、三定。想,就是广开思路,想想在题目所允许的“天地”有哪些可写的材料:比,就是对想到的材料进行一番比较,看那个材料更理想;定,就是在比较的基础上,择优选定。
在允许的“天地”,要广开思路,让一件件事情像过电影一样从记忆中浮现出来,这就是想。
众多的事,哪一件比较理想呢?这就得比一比。要比,就得有标准。这标准应包括三条内容:一,自己熟悉,有切身感受;二,有积极意义,值得一写;三,比较新颖,有时代感。用这三条标准衡量一下前面想出的众多事,就能看出个高低来了,这就是比。
经过比较选择出符合这三点的事例,于是决定就写这件事,这就是定。
需要指出的是:
第一,选材的三条标准当中,最重要的的是第一条。有些事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因为自己熟,知道其中的一些细节,有切身感受,所以,容易写得既具体,又有真情实感。
第二,“有积极意义”,不是指讲大道理、唱高调,也不是说必须有多么深刻的思想性。生活中,很多极普通的事情却能表现出人的真诚、善良、健康、向上的情趣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谊等等,这些,都是有积极意义的。有的反面材料,不好的事情,只要能抱着正确的态度去写,给人以启迪,也是可以写的。
第三,“新颖”也不是说不新颖的事就不能写。在同样熟悉、同样有积极意义的情况下,自然是新颖一点的更好。
确定和表现中心思想
决定了写什么,接着就要考虑:通过写这个内容表现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或说明什么道理呢?文章所表现的主要思想、情感或道理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统帅。一篇文章写什么,不写什么,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当略,以及顺序如何安排,前后怎样照应等,都要服从中心思想的需要。中学生作文,在中心思想方面首先要做到明确、集中,如有可能,再争取有点深度,有点新意。
明确,是指一篇文章到底要表现或说明什么,不但自己要心中有数,还要让人读了能清楚明白。集中,就是一篇文章表现一个中心思想,不要既表现这个,又想说明那个,让人摸不着头脑。
怎样做到中心明确、集中?
首先,动笔前,能确定中心思想。在选材的时候,要掂量材料有没有意义,值不值得写,这时,实际上就已经开始考虑文章的中心思想了,只是还不明确;材料确定之后,动笔行文之前,还要对材料做一番分析,进一步体会它所包含的思想意义。
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往往会发现几种不同的思想意义。例如《一双鞋》,可以表现“发扬艰苦朴素的好作风”也可以表现“人要有主见,不能人云亦云”,还可以表现“继承传统,走老一辈家走过的路”------这时候,就需要加以选择,确定一种。
选择的标准,首先看自己哪一点更有体会、更有话可说;在同样有体会、有话说的情况下,再比较一下那一点更“有点深度,有点新意”。有的同学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片面追求“立意深刻、新颖”,结果写出的文章有空洞的口号,无真情实感。
第二,行文中,会表现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从材料中提炼,还要靠材料来表现。为了将中心思想表现的更明确、更集中,在写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中心的地方一定要详写,从而使中心思想自然流露出来。例如:看着她那一本正经的神情,我忍不住要笑。心想,我才用不着费这么大劲呢,“冠军”和姐姐比赛,还不是白玩儿。果不其然,一会儿,我就吃掉她几颗子儿,一会,又吃掉几颗------我望着自己的辉煌成果,心里一美,不由得哼起小曲来,头轻轻的摇摆着,脚在水泥地上不停地打着点儿,为我的“胜利曲”伴奏。
(范文《我和姐姐下围棋》)
这就属于详写,这样一写,“我”的骄傲的心理状态和神情举止就跃然纸上,“骄傲会使人失败”的中心思想就不言而喻了。有详写就有略写,与中心思想无直接关系但又不能不作交代的地方就要略写。这就叫详略得当。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确定详略是使中心明确、集中的主要手段。
通过记叙和描写使中心思想自然流露出来,让读者感受到,领悟到,这是记叙文的特点。有时,为了使中心思想更明确,也可以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用专门的语句有意点明。这样的句子通称“画龙点睛”之笔。《我和姐姐下围棋》中的“骄傲真会使人失败吗”;《一件事我不高兴的事》中的“你这样惯着妹妹,对她将来有什么好处呢”,《一双鞋》中的“我要继续穿着它,沿着前辈的路一直走下去”都是“画龙点睛”之笔,都起到了点明中心思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