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公园是一种以游乐为目标的拟态环境塑造,或称之为模拟景观的呈现。它是从游乐园演变而来的,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赋予游乐形态以某种主题,围绕既定主题来营造游乐的内容与形式,园内所有的色彩、造型、植栽等都为主题服务,成为游客易于辨认的特质和游园的线索。
现在,人们的正常生活已经从简单的观光旅游需求上升为文化需求,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即第二空间的出现,催生了主题公园,由此带动了拥有占地面积比较大的,让游客逗留较长时间的旅游娱乐目的地的建设。
主题公园是现代旅游业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所孕育产生的新的旅游吸引物,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一个或多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多层次空间活动的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内容、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
一,主题公园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分析
1.定义:
它是是一种人造旅游资源,它着重与特别的构想,围绕着一个或几个主题创造一系列有特别的环境和气氛的项目吸引游客。
2.起源
一般认为是主题公园起源于荷兰,后来兴盛于美国。荷兰的一对马都拉家族夫妇,为纪念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独生子,而兴建了一个微缩了荷兰120处风景名胜的公园。此公园开创了世界微缩景区的先河。1952年,开业时随即轰动欧洲,成为主题公园的鼻祖。
3.世界性普及
现在主题公园在旅游业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它风靡于全世界。世界各大有名的主题公园有 :
美洲的迪士尼乐园,神奇王国,迪士尼好莱坞影城,布什公园。欧洲的蒂沃利公园,里瑟本游乐园,奥尔顿塔。亚洲的富士急高原乐园,海洋公园,世界之窗,欢乐谷,乐天世界,澳门渔人码头,圆明新园等等。
4.发展的主要特征
(1)强烈的个性与普遍的适宜性的有机结合。
强烈的个性或者说特色是主题公园成功的必要前提。如好莱坞“环球影城”长盛不衰的原因是因为它代表了好莱坞影视娱乐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个性。如果缺乏个性,处处模仿建设,必然分散客源,最终难以逃脱失败的结局。其次,主题公园应该能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职业层次的游客的心理、娱乐需要,要有普遍的适宜性,这样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2)采用被动游憩形式的经营管理方式。
所谓被动游憩形式就是指游客更多的是围在表演场地周围观看,而不要求每个游客都积极参与表演。这样经营管理的好处是让游客有充沛的精力以便在公园多逗留一段时间,同时也有利于每个表演娱乐场地能容纳更多的游客。另外,游客逗留时间长则自然会产生吃饭、喝饮料的需求,公园的配套建设又产生了经济效益。迪斯尼乐园的设计中有个明显的意图就是“设计上的注意充分控制,从而整个公园要让客人不会漏掉一幕或两幕”。
(3)投入高,占地规模大。
要让游客逗留较长时间,必须有较大的活动范围和活动项目,自然就会增加投入。如1983年开业的日本东京迪斯尼乐园占地0.826平方公里,总投资达1700亿日元。深圳世界之窗景区投资5亿人民币(不含地价),占地0.44平方公里。广州世界大观投资6.8亿人民币,占地0.48平方公里。
(4)门票高、消费高。由于投资巨大,为了还本付息,维持经营并赚钱,伴随的是门票过高和高消费。
譬如广东大部分主题公园的门票都在80—120元之间,加上门票之外的餐饮消费,游览一天恐怕要花费100—150元。这相对于国内游客的平均收入水平来讲,似乎显得太高。对于月收入在600—800元的普通工人或农民而言,几乎相当其月收入五分之一左右。和广州的海洋馆规模相差不大,票价也差不多,但广州居民的人均收入只有的十分之一左右。然而,像一些蕴涵深厚历史文化的名胜古迹,门票大都在10—20元左右,如北京颐和园的门票仅10元。这种高门票高消费必然影响了游客的回头率、重复率。
(5)成功的主题公园对邻近地区的经济影响极大。
其中受益最大的是交通运输业和宾馆酒店业。譬如,锦绣中华、世界之窗、中国民俗文化村所在地的华侨城,在1991年以前只有深圳湾大酒店1家酒店。到1994年发展到4家,客房和床位数均成倍增长。深圳湾大酒店的开房率也由40%增长到90%。其次是促进了房地产的开发与增值。1988年华侨城原先的商品楼港币综合价远远低于中心商务区罗湖,分别是2015港元和3063.8港元;到1992年,华侨城商品房的售价基本与罗湖区持平,分别是7556港元和7692港元。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更始显而易见,目前来往深南大道的中巴车有600多辆,其中很大部分的旅客就是去华侨城三个风景区的游客。
二,我国主题公园现状分析
1.发展历程
1983至1984年,为拍摄电视剧《红楼梦》,北京兴建了大观园,河北正定县修建了荣国府。随后,全国又出现无锡的吴文化公园以及各地小型鬼府神宫等专业化静态的观赏型娱乐项目。此外,各个城市在原来的自然公园基础上增加了雕塑园、旋转飞机、摩天轮、高架车等游艺娱乐项目,已经有了娱乐的性质,但主题不明确。这些游乐园在开发建设初期,满足了人民娱乐休闲的旅游需求,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随着消费者旅游心理的逐渐成熟,很快对这种简单的静态景观失去兴趣。
后来通过三次产品升级阶段,使得主题公园主题鲜明、个性突出、引入了高新科游乐设施,提升了休闲娱乐功能,强化了游乐活动与游客之间的互动关系,增强了游乐活动的参与性,提高了游客的重游率。
2.主题公园发展现状
(1)从类型来看
目前,我国各种主题公园类型丰富。不仅有许多各种人为塑造的游乐园,比如华侨城、宋城、民俗文化村、科幻城、大观园,影视城等,也有各种以自然人文资源为基础衍生的各种公园。包括各种森林公园、动植物园、地质公园、温泉公园、文化公园、海洋公园、历史文化公园和城市公园等。可以说,我国主题公园的类型基本涵盖了科学、历史、文化、生态、游乐等门类。
(2)从地域分布来看
根据兴建主题公园的内外条件分析,主题公园兴建主要有两个必须条件:一是经济发展水平;二是自然人文资源的稀缺性。所以,我国主题公园基本呈三级阶梯结构:东部沿海分布较多规模较大:中部分布次多且规模不大,西部分布较少且规模较小,当然,不排除中西部个别省份主题公园的数量较多和规模较大,如河南与四川。
(3)从经营模式来看
从我国主题公园的经营模式来看,也主要有三种模式:华侨城模式、吴文化园模式和第三种模式。华侨城模式是在东部深圳这个自然资源比较缺乏、但经济发达的城市,运用强大的经济手段,把国内和国外的世界著名景点移到一起,形成世界微缩景观的一种模式。吴文化园模式则利用自身的深厚文化底蕴,挖掘地方文化因子。所谓第三种模式,实际上是指我国其他大多数主题公园的经营模式:通过简单的关起门来收门票的模式。在这三种模式中,目前华侨城模式最为成功。
3.主题公园产业存在的问题
(1)规模较小、模式单一
尽管我国主题公园数量不少,类型也很多,但规模较小。从与国外发达国家比较来看,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在美国称为大型主题公园,至少要投资在8000万美元以上。所以,我国主题公园发展规模相对来说还比较小。从发展模式来看,我们现在有两类主题公园的发展尤其值得关注。一类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下的城市公园,他们的出现是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需要。但是由于的困扰,他们面对市场往往缺乏主动,和市场不合拍。有的公园本身就是地方长官意志下的产物。另一类是在市场经济下,由于一时的市场热度,跟风冒进的主题公园
(2)主题趋同、缺乏个性主题
从主题建设上看:我国主题公园的主题趋同化建设现象比较明显。比如:全国有类似北京“世界公园”、深圳“世界之窗”的主题公园10多家,有“西游记宫”近40家。
4.发展方向
主题公园形式丰富、内容包罗万象,无论对我国的园林、旅游或是娱乐业的发展都有广阔的前景。但我国毕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目前阶段不论是民众对主题园的需求量,还是及企业开发主题园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因而其建设不可脱离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水平,要注意技术的可能性和经济的现实性。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1955年美国洛杉矶迪士尼乐园开放时,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975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419.3美元;1983年日本东京迪斯尼乐园开放时,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达11799.8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9894.2美元;而我国199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711.7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325美元。虽然这两项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国民的实际消费水准,但至少可以提示人们,近阶段在中国建设像迪斯尼世界这样大型的主题园,并不是很容易模仿和成功的。因为它背后需要庞大的资金、人才库,以及高科技和传播媒介的支持,而且要有广阔的市场来维持。
根据我国的国情,主题公园建设朝小型化方向发展更符合实际,也更易成功。小型主题公园往往强调单一主题,虽不及大型主题园内容丰富,但能深入发掘主题的各个侧面,而且投资少、建设期限短,能根据大众趣味的变化而迅速调整方向,有精巧而灵活的特点。
目前世界主题园的发展正处于转换期,许多先进国家的主题园已达到饱和状态,正在调整其经营方向;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世界范围内的信息交流更加迅速,不同文化相互了解,相互渗透的机会越来越多;交通的发达更促进了世界性文化旅游的高涨,“娱乐性教育”已成为主题园发展的新方向,其核心是“相互了解”——不仅了解人类创造的人工物,而且要了解自然的进程、人类与自然共同创造的历史、文化、特别是人类过去因为地域隔绝在地球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里创造的文化。现在世界文化的格局已从过去以西方为中心演变成为尊重各地区文化的多元中心,发掘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即意味着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我国有着广袤的疆域、雄奇的自然风光、多彩多姿的民俗风情,更有悠久灿烂的文明历史,这些都是主题园开发的不竭源泉,也是展现文化精致的有利手段,利用这些宝藏可以改变我国如今主题园开发中形式类同、题材集中,表现粗糙等的缺陷。
三,我国主题公园的经营模式分析
我国主题公园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不低,成功的典型不少,它们已经在我们这个旅游资源大圆里大放异彩,成为丰富我国旅游产品、满足海内外旅游者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的一支生力军。
我国主题公园一般运用以下经营模式:
1.提供初级体验任垒翰的机会出让,比如:出售门票。
2.提供有助于丰富体验(经历)的相关服务以及相应的服务体验本身,
比如:提供餐饮.住宿服务。
3. 出让围绕旅游者(潜在旅游者)的消费能力所带来的可能的收益机会。比如:旅游区内的招商、景区节庆活动商业赞助。
4.获取资本投入后在旅游项目所在地价收益的其它商业开发,比如景区,旅游目的地的房地产开发。
5.出让.出售具备知识产权特点的商品,比如:玩具,旅游工艺品.纪念
品等。
6. 提供保证旅游景点景区内居民可以市场化的公共服务,比如:供水,供电等。
首先,从收益的角度看,用以上六种盈利方式来分析主题公同的盈利模式.不难发现,目前国内的主题公园存在盈利模式单一的问题.有很多主题公园几乎只有门票收益一种盈利方式来架构其盈利模式。这样来看主体公园产业的衰退就并不奇怪了。其次,从投资的角度看.单一的盈利模式本身就是一种风险,这使得主题公园管理者很难获得有效的融资成果.而设立在主题公同内部的各种同定资产,在没有客流的情况下几乎一文不值。
四,国内主题公园发展建议
1.周密的区位选址
首先,主题公园的选址应该定位在经济发达,流动人口多的城市,这样不仅能有客源上的保证。而且可以确保高额投资的回收。其次,主题公园在考虑人口因素以外,交通条件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必须要考虑的要素。主题公园大都需要占用大面积的土地,因此大型的主题公园一般都选址于城市的边缘。所以,主题公园在选址论证中要充分考虑周边交通条件。
除了上述两个重要条件以外,所在城市的旅游感知形象、周边同类主题公园的分布以及当地的扶持程度等,都应该在项目前期作出详细的考察和论证。
2.独特的主题构思
主题的独特性是主题公园重要特点之一,也是一个主题公园成功的关键。因此,主题的选择对主题公园至关重要。主题的选择必须具有独特,个性鲜明。只有具有强烈的个性,才能对游客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主题是游客在游园过程中的线索,园区内所有的景观设置以及游乐项目都要围绕这个主题。一个成功的主题选择,可以使游客在游园过程中在心里产生一种很愉快的臆想,与主题产生互动。一个独特的主题,也可以使增加游客的重游率,因为只有到这个乐园才能体验到这种新奇和愉悦。
3.围绕主题不断创新
“主题是主题公园的灵魂,创新是主题公园的生命。”主题乐园要保持长盛不衰,就必须不断创新游乐项目,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凡是成功的主题公园,在运营过程中都很注重退陈出新,在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上投入大量的资金。例如,迪斯尼被誉为是一座“永远建不完的迪斯尼”,根据时代的变化,尽量利用现代化的电子设备,每年补充创新娱乐内容和设施的迪斯尼多年一直是惯用“三三制”,即每年都要淘汰1/3的硬件设备,新建1/3的新概念项目,使游客常玩常新。
4.开辟多元化的利润增长点
主题公园的收益不应依赖门票的价格,仅靠门票的收益也很难收回巨额的投资。主题公园经营者应开辟多元化的利润增长点。
首先,经营者加强园区内的服务管理,增加游客在园区内的消费。其次,注重品牌建设,树立品牌形象。知名的主题公园品牌在市场竞争中体现出很强的优势,意味着高市场占有率。主题公园的开发经营者要着重树立公园品牌形象,以此加强公园产品的核心竞争能力,提升游客价值。最后,在品牌建设过程中,要围绕主题做好产品的深度开发。
祖丽乎玛 13307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