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第五版(下)答案(完整版...[1]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4:17:33
文档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第五版(下)答案(完整版...[1]

第七章电化学7.3用银电极电解AgNO3溶液。通电一定时间后,测知在阴极上析出0.078g的Ag,并知阳极区溶液中23.376g,其中含AgNO30.236g。已知通电前溶液浓度为1kg水中溶有7.39gAgNO3。求Ag+和迁移数。解法1:解法1: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显然阳极区溶液中Ag+的总量的改变如。n电解后(Ag+)=n电解前(Ag+)+n电解(Ag+)-n迁移(Ag+)则:n迁移(Ag+)=n电解前(Ag+)+n电解(Ag+)-n电解后(Ag+)n电
推荐度:
导读第七章电化学7.3用银电极电解AgNO3溶液。通电一定时间后,测知在阴极上析出0.078g的Ag,并知阳极区溶液中23.376g,其中含AgNO30.236g。已知通电前溶液浓度为1kg水中溶有7.39gAgNO3。求Ag+和迁移数。解法1:解法1: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显然阳极区溶液中Ag+的总量的改变如。n电解后(Ag+)=n电解前(Ag+)+n电解(Ag+)-n迁移(Ag+)则:n迁移(Ag+)=n电解前(Ag+)+n电解(Ag+)-n电解后(Ag+)n电
                                   第七章 电化学

7.3 用银电极电解AgNO3溶液。通电一定时间后,测知在阴极上析出0.078g的Ag,并知阳极区溶液中23.376g,其中含AgNO30.236g。已知通电前溶液浓度为1kg水中溶有7.39g

AgNO3。求Ag+和迁移数。

解法1:解法1: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显然阳极区溶液中Ag+的总量的改变如。

n电解后(Ag+)= n电解前(Ag+)+ n电解(Ag+)- n迁移(Ag+)

则:n迁移(Ag+)= n电解前(Ag+)+ n电解(Ag+)- n电解后(Ag+)

n电解(Ag+)=

n迁移(Ag+) = 1.007×10-3+7.229×10-4-1.3×10-3=3.403×10-4mol

则:t()= 1 - t(Ag+)= 1 – 0.471 = 0.53

解法2: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显然阳极区溶液中的总量的改变如下:

n电解后()= n电解前() + n迁移()

则:n迁移()=n电解后()- n电解前()

n电解后()=

n电解前()=

n迁移() = 1.3×10-3-1.007×10-3 = 3.820×10-4mol

n电解(Ag+)=

则:  t(Ag+)= 1 - t()= 1 – 0.528 = 0.47

7.5 已知25℃时0.02mol·dm-3KCl溶液的电导率为0.2768S·m-1。一电导池中充以此溶液,在25℃时测得其电阻为453W。在同一电导池中装入同样体积的质量浓度为0.555 mol·dm-3的CaCl2溶液,测得电阻为1050W。计算(1)电导池系数;(2)CaCl2溶液的电导率;(3)CaCl2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解:(1)电导池系数为

则: Kcell= 0.2768×453 = 125.4m-1

(2)CaCl2溶液的电导率

(3)CaCl2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7.7 25℃将电导率为0.14S·m-1的KCl溶液装入一电导池中,测得其电阻为525W。在同一电导池中装入0.1 mol·dm-3的NH3·H2O溶液,测得电阻为2030W。利用表7.3.2中的数据计算NH3·H2O的解离度及解离常熟。

解:查表知NH3·H2O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为

= 73.5×10-4+198×10-4 =271.5×10-4S·m2·mol-1

7.10 应用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计算25℃时0.002mol·kg-1CaCl2溶液中γ(Ca2+)、γ(Cl-)和γ±。

解:离子强度

根据: 

即有: 

7.13 电池Pt|H2(101.325kPa)|HCl(0.10 mol·kg-1)|Hg2Cl2(s)|Hg电动势E与温度T的关系为:

(1)写出电池反应;

(2)计算25 ℃时该反应的ΔrGm、ΔrSm、ΔrHm以及电池恒温可逆放电时该反应过程的Qr,m。

(3)若反应在电池外在同样条件恒压进行,计算系统与环境交换的热。

解:(1)电池反应为

(2)25 ℃时

因此,ΔrGm= -zEF = -1×96500×0.3724 = -35.94 kJ·mol-1

ΔrHm =ΔrGm +TΔrSm = -35.94 + 14.×298.15×10-3 = -31.57 kJ·mol-1

Qr,m = TΔrSm = 4.36 kJ·mol-1

(3)Qp,m =ΔrHm = -31.57 kJ·mol-1

7.14 25 ℃时,电池Zn|ZnCl2(0.555 mol·kg-1)|AgCl(s)|Ag的电动势E = 1.015V。已知E(Zn2+|Zn)=-0.7620V,E(Cl-|AgCl|Ag)=0.2222V,电池电动势的温度系数为:

(1)写出电池反应;

(2)计算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3)计算电池反应的可逆热Qr,m;

(4)求溶液中ZnCl2的平均离子活度因子γ±。

解:(1)电池反应为

Zn(s)+ 2AgCl(s)= Zn2+ + 2Cl- + 2Ag(s)

(2)

即: 

K= 1.90×1033

(3)

(4)

γ± = 0.5099

7.19 25℃时,实验测定电池Pb| PbSO4(s)| H2SO4(0.01 mol·kg-1)| H2(g,p)| Pt的电动势为0.1705V。已知25℃时,(H2SO4,aq)=(,aq)= -744.53kJ·mol-1,(PbSO4,s)=  -813.0kJ·mol-1。

(1)写出上述电池的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2)求25℃时的E(| PbSO4|Pb);

(3)计算0.01 mol·kg-1 H2SO4溶液的a±和γ±。

解:(1)上述电池的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如下

正极:2H+ + 2e- = H2(g,p)

负极:Pb(s)+  - 2e- = PbSO4(s)

电池反应:H2SO4(0.01 mol·kg-1)+ Pb(s) = PbSO4(s)+ H2(g,p)

(2)

因为: 

(3)

7.25 将反应Ag(s) + Cl2 (g)= AgCl(s)设计成原电池,已知在25℃时,,,标准电极电势E(Ag +│Ag)= 0.7994V,E(Cl-│Cl2(g)│Pt)=1.3579V。

(1)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图示;

(2)求25℃时电池可逆放电2F电荷量时的热Qr;

(3)求25℃时AgCl的活度积。

解:(1)电极反应和电池图示如下:

阳极:Ag(s)+ Cl- - e- = AgCl(s)

阴极: Cl2 (g)+ e- = Cl-

电池图示:Ag|AgCl(s)|Cl- {a(Cl-)}|Cl2(g,)|Pt

同理同理可求: 

Qr = n T= 2×298.15×(-57.96)= -34.56kJ

(3)

E = E(右)- E(左)= 1.3579 –E(Cl-│AgCl(s)│ Ag )

E(Cl-│AgCl(s)│ Ag )= 1.3579 – 1.1378 = 0.2201V

解法1:设计原电池:Ag│Ag +‖Cl-│AgCl(s)│ Ag

电池反应:AgCl(s)Ag + + Cl-

解法2:根据能斯特方程:

则: 

7.29  已知25 ℃时AgBr的溶度积,E(Ag +│Ag)= 0.7994V,E(Br-│Br 2(g)│Pt)=1.006V。试计算25℃时。

(1)银-溴化银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E(Br-│Ag Br(s)│ Ag );

(2)Ag Br(s)的标准生成吉布斯函数。

解:(1)设计电池Ag│Ag+‖Br-│Ag Br(s)│ Ag,电池反应为

Ag Br(s)Ag+ + Br-

根据Nernst方程

沉淀反应平衡时E=0,所以

(2)设计电池设计电池Ag│Ag Br(s)‖Br-│ Br2(l)│ Pt,电池反应为

Ag(s)+  Br2(l)=Ag Br(s)

该反应为Ag Br(s)的生成反应,

                              第十章  界面现象

10.2 在293.15    K及101.325kPa下,把半径为1×10-3m的汞滴分散成半径为1×10-9m小汞滴,试求此过程系统的表面吉布斯函数变为多少?已知汞的表面张力为0.4865N·m-1。

解:设大汞滴的半径为r1,小汞滴的半径为r2,小汞滴的数目为N,因为分散前后的以及不变,故

10.3计算373.15K时,下列情况下弯曲液面承受的附加压。已知373.15K时水的表面张力为58.91×10-3 N·m-1。

(1)水中存在的半径为0.1μm的小气泡;

(2)空气中存在的半径为0.1μm的小液滴;

(3)空气中存在的半径为0.1μm的小气泡。

解:根据

(1)

(2)

(3)空气中存在的小气泡有内外两个表面,且r内≈r外。

即: 

10.9 已知273.15K时,用活性炭吸附CHCl3,其饱和吸附量为93.8dm3·kg-1,若CHCl3的分压为13.375kPa,其平衡吸附量为82.5 dm3·kg-1。试求:

(1)朗缪尔吸附等温的b值;

(2)CHCl3的分压为6.6672 kPa时,平衡吸附量为若干?

解:(1)根据朗缪尔吸附等温式:

(2)

10.17 292.15K时,丁酸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可以表示为γ =γ0- aln(1+ bc),式中γ0为纯水的表面张力,a和b皆为一常数。

(1)试求该溶液中丁酸的表面吸附量Г和浓度c的关系;

(2)若已知a=13.1 mN·m-1,b=19.62 dm3·mol-1,试计算当c=0.20 mol·dm-3时的Г为多少;

(3)当丁酸的浓度足够大,达到bc>>1时,饱和吸附量Гm为多少?设此时表面上丁酸呈单分子层吸附,计算在液面上每个丁酸分子所占的截面积为多少?

解:(1)由丁酸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表达式γ =γ0- aln(1+ bc)可知

又由吉布斯吸附等温式得:

所以有: 

(2)当c=0.20 mol·dm-3时,即有

(3)当bc>>1时,即有

此时表面吸附量与浓度无关,表明溶质在表面的吸附已经达到饱和,故

此时丁酸在表面层的浓度远比没有吸附时大,已经非常接近单位表面上丁酸的总物质的量。所以每个丁酸分子的截面积为: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

11.3某一级反应,反应进行10 min后,反应物反应掉30%。问反应掉50%需多少时间?

解:根据一级反应速率方程的积分式

当t=10min时: 

当x=50%时: 

11.5 对于一级反应,使证明转化率达到87.5%所需时间为转化率达到50%所需时间的3倍。对于二级反应又应为多少?

解:对于一级反应而言有:

即有: 

对于二级反应而言有:

即有: 

11.11 某二级反应A+B→C,两种反应物初始浓度皆为1mol·dm-3时,经10min后反应掉25%,求k。

解:根据二级反应的速率方程

11.14 溶液反应

的速率方程为

在20℃,若反应开始时只有两反应物,其初始浓度依次为0.01mol·dm-3,0.02mol·dm-3,反应26 h后,测得[]=0.01562 mol·dm-3,求k。

解:题给条件下,在时刻t有[]=2[],因此

积分得到

11.18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H2(g)+Br2(g)→ 2HBr(g)F符合速率方程的一般形式,即:

在某温度下,当c(H2)= c(Br2)= 0.1 mol·dm-3及c(HBr)= 2mol·dm-3时,反应速率为v,其它浓度的速率如下表示:

实验序号c(H2)

c(Br2)

c(HBr)

反应速率
10.10.12v
20.10.428v

30.20.4216v

40.10.231.88v

求反应的分级数n1、n2和n3。

解:根据速率方程和表格数据即有:

由数据3/1有: 

由数据2/1有: 

由数据4/1有: 

11.23 反应A + 2B →D,的速率方程为,25℃时k=2 ×10-4dm3·mol-1·s-1。

(1) 若初始溶度cA,0 = 0.02 mol·dm-3,cB,0 = 0.04mol·dm-3,求t1/2。

(2)  若将反应物A与B的挥发性固体装入5dm3密闭容器中,已知25℃时A和B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10 kPa和2 kPa,问25℃时0.5 mol A转化为产物需多长时间?

解:在(1)的情况下,cA,0 ∶cB,0 = 1∶2,速率方程化为

积分得: 

在(2)的情况下,假设A和B的固体足够多,则在反应过程中气相中A和B的浓度不变,既反应速率不变,因此

则: 

11.24反应C2H6(g)→ C2H4(g)+ H2(g)在开始阶段约为级反应。910 K时速率常数为1.13dm2/3·mol-1/2·s-1,若乙烷促使压力为(1)13.332 kPa,(2)39.996 kPa,求初始速率。

解:根据

则: 

(1)

(2)

11.26双光气分解反应ClCOOCCl3(g)→ 2COCl2(g)为一级反应。将一定量双光气迅速引入一个280℃的容器中,751 s后测得系统的压力为2.710 kPa;经过长时间反应完了后系统压力为4.008 kPa。305℃时重复试验,经 320 s系统压力为2.838 kPa;反应完了后系统压力为3.554 kPa。求活化能。

解:根据反应计量式,,设活化能不随温度变化

该反应为一级反应,即有

T=553.15K时: 

T=578.15K时: 

根据阿伦尼乌斯方程

11.35 反应A+2B→D的速率方程为

(1)cA,0 = 0.1 mol·dm-3,cB,0 = 0.2mol·dm-3;300 K下反应20 s后cA= 0.01 mol·dm-3,问继续反应20 s后cA=?

(2)初始浓度同上,恒温400 K下反应20 s后,cA= 0.003918 mol·dm-3,求活化能。

解:(1)反应过程中,A和B有数量关系cB= 2cA,方程化为

则:T1=300 K,t=20s,cA= 0.01 mol·dm-3时

t= 40s时

(2)T2=400 K时

11.38  对行一级反应为。

(1)达到的时间为半衰期t1/2,试证;

(2)若初始速率为每分钟消耗A 0.2 %,平衡时有80 %的A转化为B,求t1/2。

证:对行一级反应速率方程的积分形式为

(2)

因此 

11.44 某气相反应的机理如下:

其中对活泼物质B可运用稳态近似法。求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并证明此反应在高压下为一级,低压下为二级。

解:推导如下:

根据稳态近似法: 

则:       

代入上式整理得到: 

高压下:,此时为一级反应

低压下:,此时为二级反应

11.46 气相反应H2 + Cl2 → 2HCl的机理为

试证:

证:应用稳态近似法

解得:  

代入得:

则: 

11.47 若反应的机理如下,求以表示的速率方程。

解:应用控制步骤法近似

则: 

所以:  

                                第十二章 胶体化学

12.11 在Ba(NO3)2溶液中加入Na2SO4溶液制备BaSO4 溶胶。分别写出(1)Ba(NO3)2溶液过量;(2)Na2SO4溶液过量时的胶团结构表示式

Ba(CNS)2  + K2SO4 = BaSO4(溶胶)+ 2KCNS

解:(1)Ba(NO3)2溶液过量

胶团的结构式:: 

(2)Na2SO4溶液过量时

胶团的结构式: 

12.13. 以等体积的0.08 mol·dm-3 AgNO3和0.1mol·dm-3  KCl溶液制备AgCl溶胶。

(1)试写出胶团结构式;

(2)指明电泳方向;

(3)加入电解质 MgSO4,AlCl3,Na3PO4使上述溶胶聚沉,则电解质聚沉能力大小顺序是什么?

解:(1)由于AgNO3 的浓度大于KCl的浓度,所以等体积混合时,AgNO3过量,生成的AgI胶核优先吸附Ag+ ,使胶粒带正电,则胶团的结构式为: 

(2)因为胶粒带正电,电泳方向是往负极移动

(3)聚沉胶粒带正电的溶胶,外加电解质中负离子价数(绝对值)越大,聚沉能力也越强。所以聚沉能力大小的次序为:Na3PO4>MgSO4> AlCl3。

12.17 如图所示,在27℃,膜内高分子水溶液的浓度为0.1mol·dm-3,膜外NaCl的浓度为0.5 mol·dm-3,R+代表不能透过半透膜的高分子正离子;计算膜两边达平衡后,各种离子的浓度和溶液的渗透压。

R+    Cl-       Na+     Cl-

0.1    0.1       0.5     0.5

解:由膜平衡条件: 

所以平衡时,左边:  [Cl-] = 0.3273 mol·dm-3        [Na+] = 0.2273 mol·dm-3

右边    [Cl-] = 0.2727 mol·dm-3        [Na+] = 0.2727mol·dm-3

文档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第五版(下)答案(完整版...[1]

第七章电化学7.3用银电极电解AgNO3溶液。通电一定时间后,测知在阴极上析出0.078g的Ag,并知阳极区溶液中23.376g,其中含AgNO30.236g。已知通电前溶液浓度为1kg水中溶有7.39gAgNO3。求Ag+和迁移数。解法1:解法1: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显然阳极区溶液中Ag+的总量的改变如。n电解后(Ag+)=n电解前(Ag+)+n电解(Ag+)-n迁移(Ag+)则:n迁移(Ag+)=n电解前(Ag+)+n电解(Ag+)-n电解后(Ag+)n电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