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4:17:26
文档

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1.两种不同的商品能够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交换的原因是:A.它们都有价值()B.它们都有效用()C.它们都有交换价值()C.它们都是劳动产品()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A.生产商品过程中的两次劳动()B.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C.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D.生产商品的先后两次劳动()3.商品价值的实体是:A.抽象劳动()B.交换价值()C.私人劳动()D.社会劳动()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
推荐度:
导读一、单选题1.两种不同的商品能够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交换的原因是:A.它们都有价值()B.它们都有效用()C.它们都有交换价值()C.它们都是劳动产品()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A.生产商品过程中的两次劳动()B.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C.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D.生产商品的先后两次劳动()3.商品价值的实体是:A.抽象劳动()B.交换价值()C.私人劳动()D.社会劳动()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
一、单选题

1.两种不同的商品能够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交换的原因是:

A.它们都有价值( )                B.它们都有效用( )

C.它们都有交换价值( )            C.它们都是劳动产品( )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生产商品过程中的两次劳动( )    B.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 )

C.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  D.生产商品的先后两次劳动( )

3.商品价值的实体是:

A.抽象劳动( )  B.交换价值( )   C.私人劳动( )  D.社会劳动( )

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    D.个别劳动与集体劳动的矛盾( )

5.货币的本质是:

A.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          B.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

C.稳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  D.流通手段( )

6.形成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的特点是:

A.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           B.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社会关系( )

C.是永恒的经济范畴( )             D.是商品生产特有的历史范畴( )

  7.商品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是:

A.商品价格与本身的价值成反比例变化( )  B.以交换价值为基础而变动( )

C.商品价格与本身的价值成正比例变化( )  D.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 )二、多选题

1.劳动生产率的两种表示方法是:

A.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 )     B.劳动生产力与使用价值量的比例( )

C.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与个别劳动的比例( )

2.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价值尺度(  )  B.贮藏手段( )    C.流通手段( )  D.支付手段( )

3.一定时期流通过程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

A.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 B.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

C.与待实现的值品价格总额成反比( ) D.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

 

三、名词解释

1.商品使用价值  

2.交换价值  

3.价值  

4.具体劳动  

5.抽象劳动  

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7.简单劳动   

8.复杂劳动  

四、分析判断

1.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必定有价值;但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用处大的商品其价值就大;反之则相反。

3.简单劳动就是体力劳动,复杂劳动就是脑力劳动。

 

4.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所以,商品价值的每一变化都必然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商品价格的每一变化也必定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化。

五、问题解答

1.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2.怎样理解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3.什么说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第二章(答案)

一、单选题

1.A  2.C  3.A  4.B 5. C  6.D  7. D

   二、多选题

1.AC  2. AB  3. AC

三、名词解释

1.商品使用价值  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商品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2.交换价值  是指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3.价值  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本质特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4.具体劳动  是指具有特定的目的、操作方法、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劳动结果的各种具体形式的千差万别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5.抽象劳动  是指撇开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无差别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7.简单劳动   是指简单劳动力的支出,即任何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头脑和肌体平均具有的劳动力的耗费。

8.复杂劳动  是指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具有一定的技能和知识的复杂劳动力的支出。

四、分析判断

1.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必定有价值;但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这种观点不正确。因为:(1)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有价值。如一种商品虽然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人类劳动的产品,它就不具有价值;一种物品虽然有使用价值,同时也是人类劳动的产品,但如果不是通过市场进行交换来满足社会需要,这种物品也不是商品,也不具有价值。(2)有价值的东西必定有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不会具有价值。

2.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用处大的商品其价值就大;反之则相反。

这种观点不正确。因为:(1)各种商品具有不同质的使用价值,在量上是无法比较的。所以,使用价值不能成为决定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基础,只能是价值或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商品的价值实体是抽象劳动。所以,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的。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越多,商品的价值量越大;反之,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

3.简单劳动就是体力劳动,复杂劳动就是脑力劳动。

 

4.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所以,商品价值的每一变化都必然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商品价格的每一变化也必定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化。

这种观点不正确。因为:(1)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也是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的比率。商品价格的变化,同商品本身价值的变化成正比,同货币本身的价值变化成反比。所以,即使商品的价值没有变,商品的价格也会由货币本身的价值变化而变化。如果商品本身的价值与货币本身的价值按同一程度、同一方向变化,商品的价格并不发生变化。(2)商品的价格变动还受商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即使商品的价值与货币的价值都没有发生变化,而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商品的价格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这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所以,商品的价格变动并不一定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化。同样,商品价值的每一变化也并不一定带来价格的变化。

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因此,两者之间有区别,不能等同。

五、问题解答

1.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2)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性表现在:两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一方面,价值必须以使用价值为物质承担者,无用之物不能成为商品,即使人们为它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也没有价值。另一方面,使用价值必须具有价值,无价值之物,不是劳动产品,也不会成为商品。

(3)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性表现在:两者互相排斥、相互对立。1)生产使用价值的直接动机是为了实现价值。商品生产者为了实现价值,才不得不关心使用价值。2)在商品交换中,双方都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对买者来说,他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会失去价值;对卖者来说,他获得商品的价值,就会失去使用价值。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实现以商品交换为条件,只有把商品卖出去,才能使商品内部两个因素的矛盾获得解决。

2.怎样理解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首先创立的。在马克思以前,古典学派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虽曾提出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但他们不懂得劳动二重性,不知道什么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和怎样形成价值,所以他们的劳动价值论是不彻底的,不但对一些经济现象无法说明,有时还自相矛盾。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了他们的正确思想的同时,第一次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二重性理论。

(2)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因为只有以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基础,才能深刻地揭示商品的价值实体、价值量、价值形式以及价值规律,从而形成完整的、科学的价值理论。所以,没有劳动二重性理论,就没有科学的价值论。

(3)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基础。没有劳动二重性理论,就没有劳动力商品、资本划分的理论,而没有这些理论就无法说明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也就不能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也就没有剩余价值理论。

(4)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创立,解决了政治经济中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如价值形式理论、货币理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等,从而建立起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建立,揭示了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性,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

可见,政治经济学中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都与劳动二重性理论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它们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3.什么说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商品生产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即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的生产都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是用于满足社会需要,因此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具有社会性质,是社会劳动。由于生产资料属于不同所有者,生产者的劳动又是私人的事情,他们的劳动又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这就形成了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一切矛盾的根源。因为,商品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彼此不发生直接的社会联系,他们劳动的社会性不能直接表现出来,要表现劳动的社会性质,必须进行交换,把不同的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由此产生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由此产生了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因此,商品生产中的各种矛盾都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的不同表现。

  (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小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因为,在私人劳动的条件下,每个商品生产者都不知道其商品是否符号社会需要,也不清楚他们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距,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得到证明。因此,商品能否在市场上顺利售卖,关系到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决定他的经营赚钱、赔钱甚至破产,在竞争中形成两极分化,在一定条件下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文档

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1.两种不同的商品能够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交换的原因是:A.它们都有价值()B.它们都有效用()C.它们都有交换价值()C.它们都是劳动产品()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A.生产商品过程中的两次劳动()B.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C.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D.生产商品的先后两次劳动()3.商品价值的实体是:A.抽象劳动()B.交换价值()C.私人劳动()D.社会劳动()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