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开题报告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04:21:58
文档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与研究》开题报告发表日期:2009年11月25日出处:教导处【编辑录入:admin]一、背景与意义1、近几年,我校迅速发展,年轻教师急剧增加。年轻教师专业知识扎实,工作热情高、干劲足,信息技术较为熟练,但对教学课件及网页的制作尚不精通,教冇教学技能尚需亟待培养和提髙。学校的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简单,缺乏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教学要求。2、我校经过几年的规范化管理,教研氛国十分浓厚,绝大多数教师渴望专业水平能迅速提高,渴望在教
推荐度:
导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与研究》开题报告发表日期:2009年11月25日出处:教导处【编辑录入:admin]一、背景与意义1、近几年,我校迅速发展,年轻教师急剧增加。年轻教师专业知识扎实,工作热情高、干劲足,信息技术较为熟练,但对教学课件及网页的制作尚不精通,教冇教学技能尚需亟待培养和提髙。学校的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简单,缺乏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教学要求。2、我校经过几年的规范化管理,教研氛国十分浓厚,绝大多数教师渴望专业水平能迅速提高,渴望在教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与研究》开题报告

发表日期:2009年11月25日 出处:教导处 【编辑录入:admin]

一、 背景与意义

1、 近几年,我校迅速发展,年轻教师急剧增加。年轻教师专业知识扎实,工作热情高、干 劲足,信息技术较为熟练,但对教学课件及网页的制作尚不精通,教冇教学技能尚需亟待培 养和提髙。学校的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简单,缺乏对信息技术 的掌握和运用,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教学要求。

2、 我校经过几年的规范化管理,教研氛国十分浓厚,绝大多数教师渴望专业水平能迅速提 高,渴望在教学实践中迅速成长,早日成为讨干教师。

3、 合肥市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2007年秋季,市教冇局全市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 研究。为此课题研究营造了良好的氛I羽和社会环境,专家引领、课题组交流、左期督导 检査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4、 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信息技术运用已渗透到生活、实践的各个领域,作为传播人 类文明的教育工作者,不能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显然是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 也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成果。

据此,我校积极参加市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并承担教师“有效技能”之子课题一一'‘信 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与研究”的研究工作。

通过课题研究,全而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提髙教 学技能,在着力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时,大而积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二、 研究目标

1、 培养教师有效的教学技能,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提升教师综合业务能 力。

2、 促进教师教冇教学观念的更新,改进和优化教育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 探索和构建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整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形成培 训、笛理全新的模式。

4、全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

三、研究内容

1、 通过教师自学、校内集中学习、外岀学习、邀请教冇专家举办培训讲座,促进教师转变 教学观念,提岀教育信息化时代对教师有效技能的具体要求。

2、 组织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根据老、中、青教师信息技术掌握的不同程度,制泄解决 问题的不同策略,分层学习,梯度推进我校老中青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 开展集体备课、电子备课,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探索岀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技能, 不排除传统教学技能的存在。

4、 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活动。探索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提 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模式。

5、 进行教学大比武,提炼教学成果,验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效。

四、研究方法与途径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检验法等方法。

1.团队学习
2、

自我积累提升
3、

课堂教学实践
4、

信息共享
5、

鼓励创新
五、 技术路线:

课题组将遵循“优化一一应用一一再优化一一再运用,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研究思路开 展研究,采取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思路,实行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及实验研究相结合,采 用调研、专题研讨、案例分析和专家咨询等方法,选择不同学科进行个案研究,确保课题的 科学性并努力有所创新。

本课题研究将综合运用反思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及聚类分析方法和手段。

六、 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预备研究阶段(2007年11月-12月)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将课题的研究工作纳入学年整体工作计划及学校 教育科研工作计划。成立了以校长葛守稳为负责人、教导主任张道玉为联系人的课题研究领 导小组,使课题小组获得强有力的支持。课题组成员的构成主要以年轻教师为主,涉及语文、 数学、英语、美术等多个学科,并有信息技术教师参与,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强大的保证。

2、 制订课题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在前期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对课题题目进行J'详细的研 讨和论证,最终确定为《有效技能研究与实践》,并撰写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案,规定r课题 研究的时间安排和课题研究的具体任务。

3、 组织课题成员集屮学习有关文件,重点是课题实施方案,提高对课题重要性和必要性的 认识,明确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冃标任务。

4、 各教研组结合本学科特色,分别制订具有学科特色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利用网络技 术平台,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网和教研网上及时报道活动动态,展示活动内容和成果。

第二阶段:初步探索阶段(2007年12月一一2008年11月)

1、 全面总结教师自身工作近年來在教育思想以及教学工作等方面的情况,重点检查存在的 薄弱环节和突岀问题,以新的教育观、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新的教学观为指导,分析 原因,制订改进措施,把学习、讨论、反思、改逬融为一体。

2、 研究小组参加理论学习和培训工作,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保障。

3、 建立教师课题研究业务档案,记载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讨论、学习、测试、练兵、竞赛 等方面的情况。

3、 组织考察外地先进经验、校内校际之间分层次、多形式教学交流,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和 先进的教学理念,取长补短:

4、 结合教育理论和教学实际,针对课題阳请专家学者,搞专题讲座。

5、 聘请本校外校等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定期听课评课,进行教学研究指导。 充分发挥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垂范作用,成为“课题研究”活动的领跑者。

6、 每一位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人的专业发展三年规划。(三年内每人至少学习和阅读 十本书,形式以自学为主,集中学习为辅)

7、 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构建学习共同休。教师撰写的读书笔记、学习心得和教学反思, 应通过教研组、备课组座谈、定期研讨等多种形式组织交流,研讨学习体会,教学体会。

8、 认真学习启效技能与实践的相关理论,搜集相关信息,对参与的相关教师进行培训工作, 并进行初步地尝试。

9、 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课件制作,完成学科教学专题网站的设计制作、 撰写实践课教学设计、制作课件。

10、 开展“有效技能与实践”为主题的一日教研研讨活动。

11、 组织全校教师参加教学业务培训大练兵活动,采取“先训后赛,以赛代评”的方式进行 全员培训考核,开展“三字一话”、教学设计和信息基础等考核。并在此基础上,参加区级

“教学能手”评选活动。

12、 左期召开研讨座谈会。

第三阶段:中期反思交流阶段(2008年11月一一2008年12月)

1、 收集读书笔记、学习心得等相关材料,进行资料分类整理。

2、 召开课题组人员会议,积极探索有效技能与语文、数学、英语和美术教学实践的有效教 学模式,构建初步理论模式(运行与管理机制、评估指标体系与标准)。

3、 召开研究汇报会,课题组每个成员对本阶段工作的自我评价和整体评价。主要总结前三 个阶段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进展的情况,确立第四阶段的研究任务和工作重点,进一步确 立研究方向,分解课题中的任务,将课题的研究方向纵深推进。

4、 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第四阶段:深入研究阶段(2009年1月一一3月)

1、 开展优质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疗博客或优秀科研成果等评选活动。

2、 进行课例研究,课题组成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讨论如何让实践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3、 深入调査研究,认真做好相关的调查工作,课题组对教师的技能再次进行调查,了解教 师在课题研究期间的专业发展情况。

4、 泄期召开家讨论会和其他座谈会。互相交流研究进展情况,主要总结前三个阶段的研究 中存在的问题和进展的情况,确立第四阶段的研究任务和工作重点,进一步确立研究方向, 分解课题中的任务,将课题的研究向纵深推进。

5、 进一步修改理论模式。推岀信息技术的研讨课,提炼经验共同分享,提出问题共同探讨。 调整完善有效技能与各学科整合的策略和模式。收集有效技能与实践的典型课例的教学设 计、论文等文本材料,编辑成册。如《数学学科教学设计集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集锦》

《综合学科教学设计集锦》等。

6、 与教研员共同学习、探讨,并积极参加总课题组的研讨培训活动。

7、召开阶段研究汇报会。将相关的研讨结果和实践结果进行对比、交流,把提升的经验升 华为理论。举行全区范围内的优质整合课展示活动,并摄像。

第五阶段:总结表彰阶段(2009年4月一一6月)

1、 收集相关论文、课件、教学设计等材料,进行资料分类整理。

2、 进行总结与反思,进一步修改理论模式。

3、 召开课题组人员会议,撰写研究报告。

4、 召开专家研讨会,指导编辑和撰写研究成果。

5、 召开最终研究成果汇报会,邀请有关专家参加。

6、 申请结题,接受总课题组验收。

七、 具体分工

聘请合肥学院张福全教授为课题专家顾问。

组长:葛守稳,负责课题组全而工作。

副组长:张道玉,负责课题的论证及开题报告的撰写,对课题的研究进行组织和落实,研究 过程中的资料收集、整理以及结题报告的撰写。我校教师全员参与该课题研究,根据教师的 实际情况,将研究人员分为三组:

第一组(应用创新组)组员:汤长航、刘莹、孙自玲、丁净、胡朝群、骆念春、王贵红、王 一鸣、汤敏、郑昌琴、陈琳、何丽、贺秀娟、孙维林、张靖方、周丽红、胡萍萍、董虎娟、 周腊梅,负责研究、分析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一线工作:

第二组(积极推进组)组员:韦章萍、刘晓娟、李华敏、陈振华、李根华、陈自付、马永健、 徐路、孙海葱、周盼盼,负责研究、分析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统计、归纳工作。

第三组(循序渐进)组员:徐尚平、王明仓、孙明江、张友贵、胡年志、刘小敏。

八、 具体措施

1、 课题组每人每月写一篇有关本课题的读书笔记:

2、 课题组成员每周进行交流研究不少于一次,并做好记录: 3、课题组成员每学期至少上一节观摩课,写一篇案例分析,完成一篇调査研究报告,撰写

二篇以上论文:

4、 课题组每位成员每学期外出参观学习、观摩不少于一次,并做好口头和书而信息反馈。

5、 课题组每学期请专家到校进行专门指导不少于二次。

九、主要观点

本课题研究关注有效教学技能在实践层而上的积极意义。首先,有效教学技能有利于提高学 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知识,还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联想、 创造等多方面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有利于提髙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有效教学技能有助于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期望值,有助于提 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第三、有效教学技能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有效教学和专业化水平。教 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有效的备课,有效的讲解,有效的布置作业, 有效的辅导,有效的展开师生交往,才能达到有效教学。教师在追求教学的路途上,也会成 就自己。

十、创新之处:

我们的研究囤绕的是课堂教学各环肖进行的,通过深入开展研究和探索,做到理论研究在实 践中完成,实践活动在理论指导下完善。以用为本,以有效为目标,立足教冇教学一线优势, 致力于各学科实践运用的研究。

(1) 激发广大教师渴望发展的内在精神需求,强调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强调终身学习,关 注不同教师在专业上有特点的、有各自风格的、有区别的成长,绝不整齐划一。

(2) 切实解决学校教冇现存的问题、困难、及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困难,以课堂实践为基 点,着力解决课堂教学中的某些问题以及主动参与教改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3) 通过教学反思架起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学策略的桥梁,开展教师读书工程,提升教师的 理论水平。

(4) 通过各种培训,使教师将教育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艺术的应用于教学实践,提升教育与 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十一、研究能力

课题组组长葛守稳校长是中学高级教师,曾担任高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校长,是经开区首 届教坛新星,从教二十多年,具有很强的教育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课题领导组英他成员分 别是我校的教导主任和各科教研组长,都是多年工作在教育第一线,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的 教师,英中不乏市、区级教坛新星和教学能手,还有几位有在中学从教的经历,对中小学教 学和班级管理都有很深的了解:同时本课题组成员还多次在市、区级的论文评比中获奖。为 了进一步提高课题组的研究能力,学校还聘请高校专家和合经区课题总负责人冯雪峰为 我校的课题顾问。同时,学校还为课题组提供必要的研究经费和活动经费,为课题组成员参

加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提供保障。相信我们的课题组会有很强的教育科研精神,承担起“信 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综合研究”这项课题研究。

十二、课题研究成果的形式

课题研究的论文编成论文集;
2、

优秀教学设计、课件(光盘):
3.各阶段的反思与总结:
4、

学生的成长记录.研究报告等。

十三、参考文献

《有效技能》等

文档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与研究》开题报告发表日期:2009年11月25日出处:教导处【编辑录入:admin]一、背景与意义1、近几年,我校迅速发展,年轻教师急剧增加。年轻教师专业知识扎实,工作热情高、干劲足,信息技术较为熟练,但对教学课件及网页的制作尚不精通,教冇教学技能尚需亟待培养和提髙。学校的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简单,缺乏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教学要求。2、我校经过几年的规范化管理,教研氛国十分浓厚,绝大多数教师渴望专业水平能迅速提高,渴望在教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