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易中天先生曾对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学派的主张进行了总结概括。下列是儒、法、墨、道四家学派的观点主张,其中属于法家学派的是
| A.关注社会——构成社会理想:平等、互利、兼爱 |
| B.关注国家——创造治国理念:公平、公开、公正 |
| C.关注人生——树立人生追求:真实、自由、宽容 |
| D.关注文化——建立文化基础:仁爱、正义、自强 |
①商汤
②周文王
③商纣
| A.①②③ |
| B.①② |
| C.①③ |
| D.②③ |
| A.齐桓公 | B.楚庄王 | C.晋文公 | D.秦穆公 |
| A.促进民族融合 | B.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 C.国王权威下降 | D.诸侯国数目大减 |
| A.战国时期,战争频繁,社会急剧变化。 |
| B.有文化知识的士到处游说讲学,形成不同学派。 |
| C.诸子百家相互辩驳,互相影响。 |
| D.统治者的鼓励,推广。 |
| A.商王朝的覆灭 | B.刘邦称帝建汉 | C.刘秀称帝复汉 | D.南朝政权兴替 |
| A.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 B.对我国的文化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
| C.一些封建贵族信佛 | D.佛教的说教对封建国家统治有利 |
| A.都江堰 | B.大明宫含元殿 | C.紫禁城 | D.明长城 |
①炎黄二帝 ②武王伐纣 ③秦灭六国 ④罢黜百家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 A.社会混乱人民遭殃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 B.经济恢复发展 |
| C.大一统王朝得到巩固 | D.社会安定团结 |
| A.水稻、棉花 | B.水稻、粟 | C.水稻、玉米 | D.粟、烟草 |
| A.A |
| B.B |
| C.C |
| D.D |
| A.尊王攘夷 |
| B.退避三舍 |
| C.卧薪尝胆 |
| D.约法三章 |
| A.元谋人 |
| B.北京人 |
| C.山顶洞人 |
| D.半坡人 |
| A.江苏省境内 | B.湖北省境内 | C.江西省境内 | D.安徽省境内 |
| A.黄帝 |
| B.尧 |
| C.舜 |
| D.禹 |
| A.西安 | B.洛阳 | C.北京 | D.南京 |
| A.商朝、秦朝、三国 | B.春秋、战国、隋朝 |
| C.商朝、秦朝、唐朝 | D.春秋、战国、三国 |
| A.公冶长 | B.郑板桥 |
| C.贾思勰 | D.陈介祺 |
| A.司母戊鼎 | B.四羊方尊 | C.大盂鼎 | D.铜象尊 |
| A.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
| B.他独自打败了蚩尤 |
| C.他的部落是形成华夏民族的基础 |
| D.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
| A.齐国 | B.韩国 | C.晋国 | D.赵国 |
| A.徭役繁重 |
| B.赋税沉重 |
| C.刑法严酷 |
| D.焚书坑儒 |
图1张骞通西域图2鉴真东渡图3玄奘西行图4郑和下西洋
| A.抵抗侵略 |
| B.祖国统一 |
| C.民族团结 |
| D.中外交往 |
25 . 改革和与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
材料一 商鞅第一次变法后,秦虽然是最早实行县制的国家,但县制只是在部分地区,特别是在新兼并的地区作为一种行政存在,并没有在全国普遍实行,所以还存在着贵族直接控制的封邑。而商鞅第二次变法,国家颁令,将全国所有地区划分成41个县,每县设县令为行政长官,又置县垂、县尉为其行政、军事助手,县级由国家任命撤换。因此,全面实行县制,构成县、乡、里三级地方行政区划管理网络。县乡里制度的设立,宣示着封建集权制度的建立。而之后所谓的郡县制、州郡县制,以及行省制,无非是秦国所创县制的发展演变。
——摘编自安作璋《秦汉史十讲》
(1)依据材料一,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错误”
①商鞅第一次变法后,秦国全国范围内普遍实行县制。
②县级县令、县丞、县尉等由国家任命撤换。
③秦国商鞅变法推行了郡县制。
④商鞅第二次变法后,县、乡、里三级构成地方行政区划管理网络。
材料二
(2)写出材料二地图所示历史事件的名称。依据材料二,分析该事件发生的原因。
材料三
(3)从材料三的文献中任选其一(《大日本帝国》除外),说出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及这一事件的作用。
示例:文献:《大日本帝国》
相关历史事件:明治维新作用: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材料四
(4)依据材料四,恩格斯所说“英国的”是指哪个历史事件?任选两则材料说明恩格斯的观点。
26 . 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因此,发展经济是每个国家的重要举措。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
材料三《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况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部编版七年级《中国历史》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
(2)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三,对比《史记》与《晋书》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何不同?
(3)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到两晋时江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4)请为加快家乡的经济建设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27 . 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艺术篇)
(1)图(a)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它被称为什么?汉字书写在东汉发展成为专门的艺术,图(b)是谁的书法作品?
(思想篇)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2)以上材料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把他的思想作为治国思想?
(科学篇)
(3)东汉时期,一套“道法自然”的医学体操诞生了,请写出该体操的名称。同时期产生的一部医学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这部著作是什么?
28 . 阅读书籍、识别文物、参观古迹都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今天让我们探究历史,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组 图中历史
(1)远古时期华夏部落主要活动在什么地理区域?华夏族是在哪两个部落联盟的基础上形成的?
第二组 书籍和文物
(2)根据图2封面的人物名称,说说传说中他有哪些贡献?
(3)图3中文物代表中华民族的什么形象?
第三组 名人遗迹
(4)图4和图5分别是谁的陵墓?请各用一句话来评价这两个人。
参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二、综合题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