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 节: 第一章 绪 论
目的要求: 掌握组织学、胚胎学的定义、研究范围及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了解组织学与胚胎学常用研究方法和技术。
授课内容: 一、组织学和胚胎学的研究内容(35分钟)
二、学习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意义(10分钟)
三、组织胚胎学常用研究方法和技术(35分钟)
四、组织学和胚胎学的学习方法(10分钟)
重 点: 组织学、胚胎学的定义、研究范围及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
难 点: 组织胚胎学常用研究方法和技术。
时间
35ˊ
10ˊ
35ˊ
时间
时间
时间
| 10ˊ | 教 学 内 容 第一章 绪 论 一、组织学和胚胎学的研究内容 组织学(histology)与胚胎学(embryology)是相互关联的两门学科,我国医学教育习惯将它们列为一门基础课程。 组织学是用显微镜技术研究正常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与功能关系的学科。它可分为细胞、基本组织和器官系统三部分。 胚胎学是研究人体发生发育规律的学科,主要研究从受精卵开始通过细胞、分化、逐步发育成新个体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研究先天性畸形的形成过程及其原因,为优生优育工作提供依据。人体胚胎学是研究出生前从受精卵开始通过细胞、分化逐步发育成新个体的全过程以及形成畸形的原因。 胚胎在母体内的发育是一个连续和复杂的过程,需时266天(38周)。为了研究和学习,常将人胚发育分成二个时期: ①胚期:指第1~8周的胚胎,包括受精、卵裂、胚层形成和器官原基的建立,第8周未胚已具人形。 ②胎期:指第9周起至娩出,此期胎儿逐渐长大,各器官的结构和机能逐渐完善。 二、学习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意义 组织学和胚胎学是医学中重要的基础课程,它与其它医学基础课程(如生理学、病理学等)和临床课程(如内科学、妇产科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医学院校的学生,要通过学习组织学和胚胎学,系统掌握人体的微细结构和发生规律,对于进一步学好其它医学课程,为开展防病治病的临床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组织胚胎学常用研究方法和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组织学和胚胎学的技术也不断更新,涉及很多方面。 (一)光学显微镜术 光学显微镜(光镜,LM)是一种既古老又常用的观测工具。最好的光镜其分辨率约为0.2μm可将物体放大约1500倍。借助光镜能观察到细胞组织的微细结构,称光镜结构。 在应用光镜技术时,需把组织制成薄片,以便光线透过,才能看到组织结构。最常用的薄片是石蜡切片,其制备过程大致如下: ①取材、固定:将新鲜材料切成小块,放入固定液中(如甲醛等)使蛋白质等成分迅速凝固,以保持活体状态的结构。 ②脱水、透明、包埋:组织块经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后,包埋在石蜡中,使柔软组织变成具有一定硬度的组织蜡块。 教 学 内 容 ③切片、染色:用切片机将埋有组织的蜡块切成5-7μm的薄片,贴于载玻片上,脱蜡后进行染色,最后用树胶加盖片封固。 组织切片的染色是使无色的组织结构呈现颜色,增加对比度,便于镜下分辨。在组织学中,染色方法很多,但没有一种方法能使细胞全部结构同时呈现不同颜色。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是苏木精(hematoxylin)伊红(eosin)染色法(HE染色)。 苏木精将细胞核染成紫蓝色,伊红将细胞质染成红色。 苏木精是具有阳离子的碱性染料,可以与具有阴离子基团的组织成分耦合成盐,凡组织结构对苏木精起紫蓝色反应的称为嗜碱性(basophil)。 伊红是具有阴离子的酸性染料,可以与具有阳离子基团的组织成分耦合成盐,凡组织结构对伊红起红色反应的称为嗜酸性(acidophil)。 H-E染色 除石蜡切片外,还有:①冰冻切片;②涂片;③铺片;④磨片。 (二)电子显微镜术 目前电镜的分辨率达0.2nm,能将物体放大几千倍、几万倍、甚至100万倍。借助电镜可观察到细胞更微细的结构,称超微结构(ultrastructure)或亚微结构。 当前常用的电镜有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
透射电镜像 扫描电镜像 教 学 内 容 (三)组织化学术 组织化学(histochemistry)是应用物理、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细胞组织内某种化学物质的分布和数量,从而探讨与其有 关的机能活动。可分三类。 1.一般组织化学 是使化学试剂与组织或细胞微细结构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在局部形成有色沉淀物,在显微镜下对组织或细胞内的化学成分及酶活性进行定性、定位和定量研究的方法。 组织化学技术 2.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immunocytochemistry)是应用免疫学原理,通过抗原和特异性标记抗体的结合反应,显示细胞内的抗原或抗体成分。虽然目前的免疫细胞化学中常用的染色法仅3~5种,但却可以定位或示踪细胞内的各种成分,包括各种蛋白质、多肽、部分类脂和多糖,以及细胞膜表面的膜抗原和受体等。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3.原位杂交技术 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是一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它是通过检测细胞内mRNA和DNA序列片段,原位研究细胞合成某种多肽或蛋白质的基因表达。组织学应用的原位杂交术主要是染色体原位杂交和细胞原位杂交。 (四)其它技术 1.细胞形态计量术 是运用数学和统计学原理对组织和细胞进行二维和三维的形态测量研究,如细胞及其微细结构成分的数量、体积、表 教 学 内 容 面积、周长等的相对和绝对值的测量。研究物体内某种结构的立体数值的科学又称为体视学(ereology)。物质结构平面测量研究有一定意义,但它是不全面的。利用体视学从二维走向三维,使形态定量研究更可靠,更有比较价值。目前已广泛应用图像分析仪进行 形态计量研究。 2.组织培养技术 组织培养技术(tissue culture)是将离体细胞、组织或器官,放置在模拟机体生理条件的培养溶液(培养基)中,在无菌和适当的温度(37℃)下,于体外进行培养,使之生存和生长的一种技术方法。 3.流式细胞术 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细胞分类和定量研究技术,它是应用流式细胞仪对单个细胞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特性进行快速定量测定的。该技术的特点是速度快,精确性高,灵敏度大,已成为一种重要手段,广泛用于细胞动力学、遗传学、免疫学、肿瘤学等的研究。 4.显微分光光度测量术 是利用显微分光光度计(细胞分光光度计)进行的。该仪器可精确测定细胞化学或荧光染色标本中单个细胞、单个核及核仁内的核酸、酶和其它物质的含量。 四、组织学和胚胎学的学习方法 1.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主要通过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来学习理论。同时要注意与临床实际的联系。 2.结构和功能相结合 形态结构特点是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基础,两者密切相关。 3.共性和个性相结合 执行类似功能的器官,常常具有结构上的一些共同点,即共性。而每一器官的功能特性,又反映在其结构上的特殊性,即个性。 4.局部和整体相结合 细胞和器官都是立体的,但在切片标本中,看到的只是一个断面(平面)。所以,在学习时要在平面与立体、器官与系统以及系统与整体各个水平上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5.动态和静态相结合 生活的细胞和组织是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但在切片中所见的结构都是某一时刻的静态形象,所以要善于从组织的静态时相理解其动态变化。 | 备 注 备 注 备 注 备 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