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孔镇高店完小 万军
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养成习惯。”电影《功夫梦》中成龙教小德瑞中国功夫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对小德瑞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的过程,使其在良好的习惯中悟出中国功夫的本质。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表明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对小学一年级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不仅能提高其学习成绩,而且对其一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这段时期应该着重培养以下几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专心学习的习惯
专心是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思考的基础。然而小学一年级学生有天生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的特点。要培养他们专心学习的习惯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克服好动。这是入学一周左右要解决的问题,老师可以在每节课上课前以游戏或比赛的形式让学生抬头挺胸背好小手端坐于座位上,眼睛与老师的眼睛对视一两分钟。还可以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让他们静坐好来倾听一些细微的声响等。
2、吸引注意力。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我认为首先老师讲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富有激情,而且语言要生动有趣,要有亲和力,条理要分明。其次教学时要尽可能多用实物教具直观演示,板书字要大内容尽可能少,重点部分用醒目的颜色书写。
3、老师讲课时间最好控制在前十五至二十分钟。因为他们这种年龄间段的注意力只能集中这样久。
二、培养学生良好书写的习惯。
良好书写的习惯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
1、身教胜于言教。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年级学生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所以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不仅与教师的严格要求有关,教师的身教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手漂亮字,如一个个奇妙的音符,会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谱出优美的乐章,那苍劲有力、清新俊秀的笔画会给学生以振奋和力量。往往哪位教师的字写得好,他的学生字也比较好。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首先得从规范老师做起。
2、正确引导,强化训练。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必须使他们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所以一年级要着重训练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即书写姿势和握笔方法。在训练写字时,教师要注意巡视,发现不正确的应及时纠正,强调“训练行为”。要求他们按照正确的书习惯书写。当然,我们的强化训练不是让学生死板的去练,而是在矫正其错误的行为习惯之后,利用各种方法强化正确的书写习惯。但每天训练的量要适当,不能让学生有倦意。训练形式要多变,可开展“展示我的作品”、“勇拿写字小红旗”、“争当小小书法家”等系列活动,达到学生自愿强化的目的。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给学生讲古今书法家勤学苦练的事迹以激励学生。总之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锻炼和提高。
3、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渐提高书写质量,增加书写的数量。因为没有一定量的积累书写水平得不到提高。同时训练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老师有计划分步骤坚持不懈的教,学生持之以恒的学最终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一切创造、创作都源于思考。思考的习惯是一种个体的自主行为,是我们人格的最重要标志。 就学习过程而言,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
1、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兴趣
一年级学生对外界事物知之甚少,却有好奇、探究的心理。老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和课堂激发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思考的原动力。经常鼓励和表扬学生让他们有“成就感”,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勇于思考。
2、引导学生正确思考
老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应由易到难,并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比如教认识“爸爸、妈妈、我”这个环节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图上这几人在什么地方玩呀?这地方有些什么景物?(2)观察他们的表情他们高兴吗?咋样看出来的?(3)他们是一家人吗?你怎么知道的?(4)哪个能说说自己和爸爸、妈妈去公园玩的事?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思考习惯的培养要点滴渗透,从每一个简单的问题做起,逐渐引导,点滴积累,让学生从每一个小的“成就感”逐渐积累成思考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一年级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一年级学生在学完汉语拼音以后,对识字、阅读有着浓厚兴趣。因此,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根据拼音一字不漏朗读课文,一段时间后再要求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因为一年级学生记忆力很强,他们往往只要听老师或同学读就能随声附和地读起来,读着读着也能把课文读流利。由于没有认真读书,课文里的字却不一定都认识。所以开始可让学生用手指点着字读,逐字逐句地认清字形、读准字音。训练一阶段后,就不再让他们用手指点着读,遇到学生有如读音不准、停顿不当等错误时老师应及时纠正,直到读正确为止。(2)指导学生学会默读。进行默读训练时,要求学生默读时用眼睛看,使字、词、句在脑子里留下印象,不出声,不动嘴。开始时,学生会感到不习惯,他们有的会轻声地读,有的虽不出声但嘴唇在动,实际上仍旧是“朗读”,这时我就要及时提醒,及时纠正。久而久之默读的习惯就养成了。(3)带着问题读。每次读课文前,老师应根据教学要求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读书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阅读习惯。
2、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
这一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家长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在学校,每天进行晨读,可学生领读或老师指导朗读,天天如此,最后形成学生的自觉行为。
回到家里,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个性,选择阅读一些材料由家长陪同每天读十五至二十分钟,如此,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
3、多读课外读物
因教材的篇目有限,老师应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越多越好。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可以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享受受阅读的快乐,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学生的一生将有极大的帮助。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只有百益而无一害,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相对漫长而艰苦的过程,需要老师、家长长期良好配合有目的有计划耐心培养、勤检查严督促,直到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