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建筑设计的审美特色
谷鹏飞
摘 要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作为北京城市以中轴线为特色的建筑美学之自然延伸,是北京城市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建筑设计在整体上具有结构布局的形式美、序列节奏的内容美和风格表现的和谐美等鲜明的美学特色。这种特色既是对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承续,也是对于西方现代建筑审美特色的积极借鉴,同时也表现了现代奥林匹克精神。
关键词 北京城市美学;奥林匹克公园;建筑设计;审美特色 中图分类号 TU 245.4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谷鹏飞(1975!),男,陕西榆林人,西北大学文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美学理论与审美文化。
基金项目 陕西省教育厅2008年人文社会科学项目(08J K157)。 收稿日期 2008-08-25 修回日期 2008-10-14
一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在北京城市美学中的地位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北京城市中轴线的北端,北京城市传统的中轴线贯穿整个奥林匹克公园,形成景观丰富的新城市轴线。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是2008年奥运会的核心区域,集中了奥运会项目的主要比赛场馆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及会展中心等重要建筑。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北至清河,南至土城北路,西到白庙村路和北辰西路,东到安立路和北辰东路;自北向南分为北区洼里森林公园(C 区)、中区主体育中心(B 区)和四环路以南区域(A 区)三大部分(图1)。整个公园占地1215公顷,总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其中洼里森林公园760公顷,中华民族博物馆50公顷,国际展览体育中心405公顷(包括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等代表性新建场馆)。规划设计的公园南侧为城市中心区,北侧为洼里森林公园,西侧为科技文教区及
风景名胜区,东侧为亚运村及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周边环境良好,地理位置优越。同时,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中华民族园、炎黄艺术馆、北京剧院等文化设施的建设也为该地区创造了良好
的城市环境及文化艺术氛围。公园规划着眼于北京城远发展和便于市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使其成为一个集体育赛事、大型会展、文化娱乐与休闲购物于一体的空间宽敞、绿地环绕、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现代都市公共活动和公共生活场所。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布置在北京城市中轴线两侧具有重要意义。北京的中轴线是整个北京城市规划的主线,主要建筑都以中轴线对称分布。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约7.8公里。从南往北依次为永定门、前门箭楼、正阳门、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紫禁城、神武门、景山、地安门、后门桥、鼓楼和钟楼∀
。我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说:#北京的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
总第1期
城市问题2009年第3期
配都是以这中轴为依据的%[1]
。从中轴线的南端永定门起,向北有天坛与先农坛、东便门与西便门、崇文门与宣武门、太庙与社稷坛、东华门与西华门、东直门与西直门以及安定门与德胜门等呈中轴线对称分布。轴线上及其两侧,置有紫禁城、太庙、社稷坛、景山、钟鼓镂、天坛、先农坛等象征封建王权的主要
建筑;中轴线西侧置有活泼的田园水系,形成了红墙黄瓦、碧水荡漾、绿树葱荫的景观空间。在紫禁城的周围,以故宫为中心,由景山万春亭、钟鼓楼、妙应寺百塔、正阳门、永定门城楼等建筑形成城市标志点,与城内大片低矮平实的灰瓦灰墙的四合院相互映衬,
形成北京城独特的城市风貌。
图1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建筑场馆平面分布图
按照北京市总体规划要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既要保持中轴线的城市文脉,保持天安门广场及故宫在中轴线上的中心地位,还要加以改造和发展,将中轴线向南、向北延伸至南北五环路,使其总长度增加到25公里。2008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规划设计就是在1990年亚运会场馆建设的基础上,将中轴线向北的又一次延伸扩展,因而对中轴线北半部的建设完成起着重要作用,其规划设计体现了与已有城市空间与景观的良好结合,规划建筑群的布局风格基本能够体现对古都北京传统中轴线的继承和延续。同时,通过对各建筑单体造型新颖细致的设计,通过对古典风格与现代风格风景线的衔接,体现了21世纪新北京的城市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古
老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
二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建筑设计的审美特色
1.结构布局的形式美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规划设计将主体育中心(包括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布置在公园中心区B 区,将国家体育场和国家游泳中心及国家体育馆分别置于沿中轴线的两侧,其中国家体育场和国家游泳中心,位置一东一西、形状一圆一方,成轴线对称格局。国家体育馆坐落在国家游泳中心的正北面,与在其正上方的国际会议中心击
2.序列节奏的内容美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之美的秘诀在于对于空间序列的有机组织,在于通过组织获得的节奏序列和匀称韵律。&西京赋∋描写长安宫殿:#长廊广庑,途阁云蔓。闬庭诡异,门千户万。重闺幽闼,转相逾延。望窈窕以径廷,眇不知其所返。既乃珍台蹇产以极壮,墱道逦倚以正东。似阆风之遐坂,横西洫而绝金墉。城尉不弛柝,而内外潜通%[2]。建筑的序列组合通过建筑群体的有机组织完成。建筑空间的尺度变化构成节奏,节奏的起伏铺展而成建筑的韵律美。
在北京奥运场馆的设计中,从北四环至北五环,在一条长达5公里的中轴线两侧,分布了10个场馆,其分别使用缩与放、开与合两种空间结构手法以变换视觉,从而形成节奏;作为节奏序列高潮的国家体育场,恰处于节奏序列的正中,在移步换景中,极易把人的情感引向高潮;此后过渡到洼里森林公园,节奏趋缓,风格均异,进入山水园林意境。这样,节奏由紧张而舒缓,视界由开阔而收敛,格调由热烈而淡雅,意境由高远而深邃,中国传统建筑的风神品位经由结构相貌而得以全部展开。同样,西方现代建筑也倾向于认为,#规则的序列,产生一种庄重、爽直、明确的印象,而且强调高潮,它必然引起一种感官上的感受%[3]。节奏和序列具有逻辑上的延伸关系,#艺术中的节奏是一些形式因素的组合,例如在建筑、绘画、雕塑和工业设计中,便是基本单元的排列。节奏也可以是一种材料的积聚和复合使用,以产生某种完全是装饰性的有节奏运动%[4]。而现代建筑中#韵律%概念的涵义却是多变的,#既有最鲜明最规则的韵律,((又有追求那些自由的和所谓自然的韵律%,前者#反映在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作品的明确韵律里%,后者#反映在勒∃柯布西耶某些作品完全捉摸不定的韵律里%[5]。因此可以说,节奏一般展现为一种时间序列,韵律则是在时间序列演进的基础上向三度空间的纵深延展,它是节奏序列的高级形态。而如果我们把城市比作一首乐曲,将城市主要建筑比作是乐曲的音符,那么,建筑组群就是乐曲的一段旋律,而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建筑群则无疑就是构成北京城市乐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篇章。
3.风格表现的和谐美
意大利建筑学家布鲁诺∃赛威认为,良好的建筑应是#建筑、城市和自然景观的组合%,#组合%的本质在于其#创造了一种把空间和时间联结起来的动态,是运动的统一%[6]。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建筑设计的#组合%方式主要有两种。
(1)在外观形式方面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建筑设计在外观形式方面表现为建筑的#方%(直)!!!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与#圆%!!!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合宜关系。#方者执而多忤,圆者顺而有情%,#方圆相胜%才能实现和谐[7]。在中国古代建筑语汇里,#方者%代表规整、严肃、对抗和阳刚;#圆者%代表灵活、亲切、和谐和阴柔。前者主要应用于礼仪性建筑,后者则多应用于园林建筑当中。但即便如此,也并不就意味着二者的截然分离,相反,它们往往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奥运场馆的规划设计因循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时空序列关系,即按照#线%的运动,将空间的变化融入时间的矢量推移,又从时间的矢量推移中显现出交错的节奏。在具体的组合形式上,奥林匹克公园建筑设计极其重视中国传统建筑的#有机论%与西方当代建筑#仿生学%的运用,即将场馆建筑视为有机生命体而置于适合其#生长%的奥林匹克公园环境中,通过场馆建筑外形、使用功能、组织结构等因素与公园环境的呼应,使整个场馆建筑与景观设计富有#人情味%,成为宜人环境和有机建筑。
(2)在风格内涵方面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建筑设计在风格内涵方面表现为10个奥运场馆风格的规整与飞动、壮丽与朴雅、宏大与宽广的统一均衡的和谐之美。统一与均衡的和谐之美不但是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美的最基本原则,也是西方建筑从传统到现代一贯的设计美学思想。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建筑师帕拉第奥(A ndren Pallad i o)在其&建筑四书∋中表达了建筑之美产生于比例尺寸和谐的思想,他说:#美产生于形式,产生于整体和各部分之间的协调,部分之间的协调,以及又是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协调%[8]。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建筑更多地采用统一均衡的和谐风格。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柯布西耶设计的朗香教堂,乌特松设计的悉尼歌剧院,施普霍克尔森设计的拉德芳斯商业大楼,以及丹下健三设计的日本犁县文化会馆等一大批世界著名建筑,展示的都是一种具有中西方建筑设计特色的和谐之美。在奥林匹克公园永久性场馆建设当中,国家体育场的圆润流动、国家游泳中心方直规整、国家体育馆的流动飞翔、奥体中心体育场与奥体中心体育馆的开合气魄,与作为临时建设场馆的国家会议中心击剑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曲棍球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射箭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网球场一起,组成了一首和谐动人的壮丽诗篇。
三结语
可以说,优秀的建筑设计通过建筑的空间形态特性,通过建筑风格的主观性、多样性、可识别性,与原有建筑形态的一致性,与功能分区的统一性,以及建筑与民族地域的密切性,与文化历史的关联性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等,实现了不同审美特质和审美风格的统一,实现了古典与现代、民族与世界风格的统一,实现了建筑自然美、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统一,实现了崇高与优美的统一、静态美与动态美的统一,实现了日常生活与审美体验、审美功能与教化功能的统一。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场馆建筑设计的多种风格、多种类型的建筑功能与理念的统一,其目的就在于通过使全部场馆建筑在古今、中西的结合比照下呈现为一种持续有序的状态,最终使所有场馆的建筑风格可以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保留一种文化信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理念精神等方面的接续。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场馆建筑设计的审美特色对于中国园林设计,对于中国当代建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抑或对于世界园林设计、世界当代建筑、非中华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A bstrac t∗The B eiji ng O l ymp ic Pa rk which takes the axes li ne as its constructi on est hetical cha racte rs i s an i m po rtant constit uent o f Be iji ng c it y esthetics as natural extensi on to the Be iji ng city.It has#the for m a l beauty o f structure and pos i tion%,#t he content beau t y o f sequence and rhyth m%and#the ha r mon i ous ness beauty o f st y le and representation%.These cha r acter i stics are no t on l y inherited from Ch i nese trad iti ona l garden arch itectura l est hetics,but a lso are i nher ited acti ve l y from w est m odern arch itectura l esthetic character i sti c.Si m ultaneousl y they display the m ode rn O ly m pic sp irit.
)K ey word s∗B eiji ng c ity aestheti cs;O l ymp i c park;a r ch itectural des i gn;aest hetical sty l es
注释
+中华门、地安门已被拆除,现永定门城楼为2004年复建。
参考文献
[1]梁思成.梁思成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58
[2]张平子.西京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2
[3]托伯特∃哈姆林著,邹德侬译.建筑形式美的原则.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1982:124
[4]德卢西奥!迈耶著,李玮等译.视觉美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
社,1990:134
[5]托伯特∃哈姆林著,邹德侬译.建筑形式美的原则.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1982:97,119
[6]布鲁诺∃赛威著,席云平等译.现代建筑语言.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1986:55
[7]陈梦雷编.管氏地理指蒙.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651卷:堪舆部汇考∃一
[8]陈志华.外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121
(责任编辑: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