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钢筋分类 | |
钢筋常用的分类 钢筋种类很多,通常按化学成分、生产工艺、轧制外形、供应形式、直径大小,以及在结构中的用途进行分类: (一)按轧制外形分 (1)光面钢筋:I级钢筋(Q235钢钢筋)均轧制为光面圆形截面,供应形式有盘圆,直径不大于10mm,长度为6m~12m。 (2)带肋钢筋:有螺旋形、人字形和月牙形三种,一般Ⅱ、Ⅲ级钢筋轧制成人字形,Ⅳ级钢筋轧制成螺旋形及月牙形。 (3)钢线(分低碳钢丝和碳素钢丝两种)及钢绞线。 (4)冷轧扭钢筋:经冷轧并冷扭成型。 (二)按直径大小分 钢丝(直径3~5mm)、细钢筋(直径6~10mm)、粗钢筋(直径大于22mm)。 (三)按力学性能分 Ⅰ级钢筋(235/370级);Ⅱ级钢筋(335/510级);Ⅲ级钢筋(370/570)和Ⅳ级钢筋(540/835) (四) 按生产工艺分 热轧、冷轧、冷拉的钢筋,还有以Ⅳ级钢筋经热处理而成的热处理钢筋,强度比前者更高。 (五)按在结构中的作用分:受压钢筋、受拉钢筋、架立钢筋、分布钢筋、箍筋等 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钢筋因弯曲或弯钩会使其长度发生变化,在施工配料中不能公根据施工图所示尺寸下料;必须考虑混凝土保护层、钢筋弯曲、弯钩等因素,再根据图中尺寸计算其下料长度。各种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如下: 平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的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钩的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 箍筋下料长度=外皮周长尺寸+箍筋调整值 计算钢筋造价时,则按照上述计算公式不扣减弯曲调整值即可。钢筋如有接长,则另加搭接长度。 一、单个弯钩增加长度计算 钢筋弯钩有三种形式: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说明:(a)半圆弯钩(b)直弯钩(c)斜弯钩 设D为圆弧弯曲直径,d为钢筋直径,Lp为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并根据规定取值D=2.5d,Lp=3d,则单个弯钩增加长度如表2-9。 弯钩角度α180°135°90° 弯钩增长公式Lz1.071D+0.57d+Lp0.678D+0.178d+Lp0.285D-0.215d+Lp 弯钩增加长度6.25d4.9d3.5d 表2-9单个弯钩增加长度1 注:某些施工或预算手册中的弯钩增加长度公式为: 弯钩角度α180°135°90° 弯钩增长公式Lz3d+-2.25d3d+-2.25d3d+-2.25d 弯钩增加长度6.25d4.9d3.5d 表2-9单个弯钩增加长度2 二、钢筋弯曲调整值 由于钢筋弯曲时,外侧伸长,内侧缩短,只有轴线长度不变。因弯曲处形成圆弧,而设计图中注明的量度尺寸一般是沿直线量外包尺寸。外包尺寸和钢筋轴线长度(下料尺寸)之间存在一个差值,即弯曲钢筋的量度尺寸大于下料尺寸,如图2-29示。两者之间的差值叫弯曲调整值,量度尺寸-下料尺寸=弯曲调整值或下料尺寸=量度尺寸-弯曲调整值 弯折角度α弯曲调整值公式弯曲直径D取值弯曲调整值 30°0.006D+0.274dD=4d0.298d D=5d0.304d 45°0.022D+0.436dD=4d0.52d D=5d0.55d 60°0.053D+0.631dD=4d0.85d D=5d0.9d 90°0.215D+1.215dD=4d2.08d D=5d2.29d 135°0.236D+1.65dD=4d2.59d D=5d2.83d 表2-10钢筋弯折时的弯曲调整值1 弯起角度α弯曲调整值公式弯曲直径D取值弯曲调整值 30°0.012D+0.28dD=4d0.33d D=5d0.34d 45°0.043D+0.457dD=4d0.63d D=5d0.67d 60°0.108D+0.685dD=4d1.12d D=5d1.23d 表2-10弯起钢筋的弯曲调整值2 注:由于在实际施工操作时并不能完全准确地按有关规定的最小弯曲调整值取用,有时稍有偏大取值,有时也可能略有偏小取值;也有成型工具性能不一定满足规定要求等。因此,除按有关计算方法计算弯曲调整值之外,还可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或操作经验确定。 三、箍筋弯钩规定及增加长度取值 (1)箍筋弯钩规定 用I级钢筋或冷拨低碳钢丝制作的箍筋:A、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B、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对于一般结构,不宜小于5d;对于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 对于无抗震要求的结构,箍筋弯钩按90°/180°或90°/90°形式加工;对于有抗震要求或受扭的结构可按135°/135°形式加工。 |
钢筋种类很多,通常按化学成分、生产工艺、轧制外形、供应形式、直径大小,以及在结构中的用途进行分类:
(一)按轧制外形分
(1)光面钢筋:I级钢筋(Q235钢钢筋)均轧制为光面圆形截面,供应形式有盘圆,直径不大于10mm,长度为6m~12m。
(2)带肋钢筋:有螺旋形、人字形和月牙形三种,一般Ⅱ、Ⅲ级钢筋轧制成人字形,Ⅳ级钢筋轧制成螺旋形及月牙形。
(3)钢线(分低碳钢丝和碳素钢丝两种)及钢绞线。
(4)冷轧扭钢筋:经冷轧并冷扭成型。
(二)按直径大小分
钢丝(直径3~5mm)、细钢筋(直径6~10mm)、粗钢筋(直径大于22mm)。
(三)按力学性能分
Ⅰ级钢筋(235/370级);Ⅱ级钢筋(335/510级);Ⅲ级钢筋(370/570)和Ⅳ级钢筋(540/835)
(四) 按生产工艺分
热轧、冷轧、冷拉的钢筋,还有以Ⅳ级钢筋经热处理而成的热处理钢筋,强度比前者更高。
(五)按在结构中的作用分:受压钢筋、受拉钢筋、架立钢筋、分布钢筋、箍筋等
配置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按其作用可分为下列几种:
1.受力筋——承受拉、压应力的钢筋。
2.箍筋——承受一部分斜拉应力,并固定受力筋的位置,多用于梁和柱内。
3.架立筋——用以固定梁内钢箍的位置,构成梁内的钢筋骨架。
4.分布筋——用于屋面板、楼板内,与板的受力筋垂直布置,将承受的重量均匀地传给受力筋,并固定受力筋的位置,以及抵抗热胀冷缩所引起的温度变形。
5.其它——因构件构造要求或施工安装需要而配置的构造筋。如腰筋、预埋锚固筋、环等
第一节钢筋的分类
钢筋种类很多,通常按化学成分、机械性能、生产工艺等进行分类。
一、按化学成分分
碳素钢钢筋和普通低合金钢筋。
碳素钢钢筋按碳量多少,又分为低碳钢钢筋(含碳量低于0.25%,如I级钢筋),中碳钢钢筋(含碳量0.25%~0.7%,如IV级钢筋),高碳钢钢筋(含碳量0.70%~1.4%,如碳素钢丝),碳素钢中除含有铁和碳元素外,还有少量在冶炼过程中带有的硅、锰、磷、硫等杂质。普通低合金钢钢筋是在低碳钢和中碳钢中加入少量合金无素,获得强度高和综合性能好的钢种,在钢筋中常用的合金元素有硅、锰、钒、钛等,普通低合金钢钢筋主要品种有:20MnSi、40Si2MnV、45SiMnTi等。
各种化学成分含量的多少,对钢筋机械性能和可焊性的影响极大。一般建筑用钢筋在正常情况下不作化学成分的检验,但在选用钢筋时,仍需注意钢筋的化学成分。下面介绍钢筋中主要的五种元素对其性能的影响。
碳(C):碳与铁形成化合物渗碳休(Fe3C),材性硬且脆,钢中含碳量增加渗碳体量就大,钢的硬度和强度也提高,而塑性和韧性则下降,材性变脆,其焊接性也随之变差。
锰(Mn):它是炼钢时作为脱氧剂加入钢中的,可使钢的塑性及韧性下降,因此含量要合适,一般含量在1.5%以下。
硅(Si):它也是作为脱氧剂加入钢中的,可使钢的强度和硬度增加。有时特意加入一些使其含量大于0.4%,但不能超过0.6%,因为它含量大时与碳(C)含量大时的作用一样。
硫(S):它是一种导致钢热脆性、使钢在焊接时出现热裂纹的有害杂质。它在钢中的存在使钢的塑性和韧性下降。一般要求其含量不得超过0.045%。
磷(P):它也是一种有害物质。磷使钢容易发生冷脆并恶化钢的焊接性能,尤其在200℃时,它可使钢材或焊缝出现冷裂纹。一般要求其含量低于0.045%,即使有些低合金钢也必须控制在0.050%~0.120%之间。
二、按机械性能分
钢筋混凝土结构用热轧钢筋,过去大都采用碳钢。随着普通低合金钢的发展,现行热轧钢筋,除了碳钢的3号钢外,全为普通低合金钢。按机械性能把钢筋分为四级:
Ⅰ级钢筋-235/370级
Ⅱ级钢筋-335/510级
Ⅲ级钢筋-370/570
Ⅳ级钢筋-540/835级
分子是屈服强度,分母是抗拉强度,单位是MPa。
三、按生产工艺及轧制外形分
钢筋混凝土用钢筋分为热轧带肋钢筋(GB1499-91)、余热处理钢筋(GB13014-91)、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91)和普通低碳钢热轧圆盘条。
1、热轧带肋钢筋
热轧带肋钢筋是经热轧成型并自然冷却的成品钢筋。它的横截面通常为圆形,且表面带有两条纵肋和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横肋,当横肋的纵截面呈月牙形,且与纵肋不相交时,称为月牙形钢筋;当横肋的纵截面高度相等,且与纵肋相交时,称为等高肋钢筋,其形状见图1-1和图1-2,Ⅱ、Ⅲ级带肋钢筋,采用月牙肋表面形状,其尺寸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1的规定。
2、余热处理钢筋
余热处理钢筋是指将钢材热轧成型后立即穿水,进行表面冷却控制,然后利用芯部余热自身完成回火处理所得的成品钢筋,它也是带肋钢筋,目前仅有月牙钢筋,其钢筋表面及截面形状与热轧带肋钢筋相同,余热处理带肋钢筋的级别为Ⅲ级。
月牙形钢筋外形尺寸
公称
内径a
横肋高h
纵肋高h1
横肋
宽b
纵肋
宽a
间距I
横肋末
端最大
间隙
公称
尺寸
允许
偏差
公称
尺寸
允许
偏差
公称
尺寸
允许
偏差
公称
尺寸
允许
偏差
8
7.7
±0.4
0.8
+0.4
-0.2
±0.5
0.5
0.6
1.5
1.5
5.5
7.0
±0.5
2.5
10
9.6
1.0
+0.4
-0.3
1.0
3.1
12
11.5
±0.4
1.2
±0.4
1.2
±0.8
0.7
1.5
8.0
±0.5
3.7
14
13.4
1.4
1.4
0.8
1.8
9.0
4.3
16 15.4
18 17.3
1.5
1.5
0.9
1.8
10.0
5.0
1.6
+0.5
-0.4
1.6
1.0
2.0
10.0
5.6
20
19.3
±0.5
1.7
±0.5
1.7
±0.9
1.2
2.0
10.0
6.2
22
21.3
1.9
±0.6
1.9
1.3
2.5
10.5
±0.8
6.8
25
24.2
2.1
2.1
1.5
2.5
12.5
7.7
28
27.2
±0.6
2.2
2.2
±1.1
1.7
3.0
12.5
8.6
32
31.0
2.4
+0.8
-0.7
2.4
1.9
3.0
14.0
±1.0
9.9
36
35.0
2.6
+1.0
-0.8
2.6
2.1
3.5
15.0
11.1
40
38.7
±0.7
2.9
±1.1
2.9
2.3
3.5
15.0
12.4
注:1.纵肋斜角θ为0-30°;
2.尺寸a、b为参考数据。
3、光圆钢筋
光圆钢筋是指横载面为圆形,且表面为光滑的钢筋混凝土配筋用钢材,此类钢筋属Ⅰ级钢筋,钢筋的公称直径范围为8mm~20mm.
第二节 钢筋的机械性能
一、钢筋的拉伸试验
钢筋主要机械性能的各项指标是通过静力拉伸试验和冷弯试验来获得的。由静力拉伸试验得出的应力一应变曲线,是描述钢筋在单向均匀受拉下工作特性的重要方式,静力拉伸试验是由四个阶段组成的(见图1-3)
1、弹性阶段(O-A)
从图1-3中可以看出,在OA范围内,拉力增加,变形也增加;卸去拉力,试件能恢复原状。材料在卸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性质,叫做弹性。因此,这一阶段叫做弹性阶段。
弹性阶段的最高点(图中的A点)所对应的应力称为弹性极限,因弹性阶段的应力与应变成正比,所以也称比例极限,用f0表示
2、屈服阶段(A-B)
当应力超过比例极限后,应力与应变不再成比例增加,开始时图形还接近直线,而后形成接近于水平的锯齿形线,这时,应力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而应变急剧地增长,这种现象好象钢筋对于外力屈服了一样,所以,这一阶段叫做屈服阶段(A-B)。在屈服阶段,钢筋的性质由弹性转化为塑性,如将外力卸去,试件的变形不能完全恢复。不能恢复的变形称为残余变形或称塑性变形。
与锯齿线最高点B上相对应的应力称为屈服上限。对应于最低点B下的应力称为屈服下限。工程上取屈服下限作为计算强度指标,叫屈服强度(或称屈服点、流限),用fy表示。
3、强化阶段(B-C)
钢筋拉试验过了第二阶段即屈服阶段以后,钢筋内部组织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重新建立了平衡,钢筋抵抗外力的能力又有了很大的增加。应力与应变的关系表现为上升的曲线,这个阶段称为强化阶段。
与强化阶段最高点C相对应的应力就是钢筋的极限强度,称为抗拉强度,用fu表示。
4、颈缩阶段(C-D)
当应力达到拉伸曲线的最高点C后,试件的薄弱截面开始显著缩小,产生颈缩现象(见图1-4),即进入颈缩阶段。由于试件颈缩处截面急剧缩小,能承受的拉力随着下降,塑性变形迅速增加,最后该处发生断裂。
图1-3是软钢(I-Ⅳ级钢筋属于软钢)的拉伸曲线图。在软钢中,钢筋的屈服阶段较为明显;而硬钢(碳素钢丝、刻痕钢丝、冷拔低碳钢丝属于硬钢)在拉伸试验中屈服则很不明显,也没有明显的屈服点,如图1-5所示。
从图1-5中可以看出,a点以前为弹性阶段,a点应力称比例极限(约为极限强度的0.65倍)。a点以后,钢筋表现出一定的塑性,到b点达到极限强度,b点以后会因“颈缩”现象而具有下降阶段bc.
两者对比,可以看出,硬钢的特点是抗拉强度高和伸长率小,没有明显的屈服阶段,弹性阶段长而塑性阶段短,试件破坏时没有明显的信号而突然断裂。因此,在构件中采用硬钢配筋时,必须注意这些特点。
二、钢筋的机械性能
钢筋的机械性能通过试验来测定,微量钢筋质量标准的机械性能有屈服点、抗拉强度、伸长率,冷弯性能等指标。
1、屈服点(fy)
当钢筋的应力超过屈服点以后,拉力不增加而变形却显著增加,将产生较大的残余变形时,以这时的拉力值除以钢筋的截面积所得到的钢筋单位面积所承担的拉力值,就是屈服点σs°
2、抗拉强度(fu)
抗拉强度就是以钢筋被拉断前所能承担的最大拉力值除以钢筋截面积所得的拉力值,抗拉强度又称为极限强度。它是应力一应变曲线中最大的应力值,虽然在强度计算中没有直接意义,但却是钢筋机械性能中必不可少的保证项目。因为:
(1)抗拉强度是钢筋在承受静力荷载的极限能力,可以表示钢筋在达到屈服点以后还有多少强度储备,是抵抗塑性破坏的重要指标。
(2)钢筋有熔炼、轧制过程中的缺陷,以及钢筋的化学成分含量的不稳定,常常反映到抗拉强度上,当含碳量过高,轧制终止时温度过低,抗拉强度就可能很高;当含碳量少,钢中非金属夹杂物过多时,抗拉强度就较低。
(3)抗拉强度的高低,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抵抗反复荷载的能力有直接影响。
3、伸长率
伸长率是应力一应变曲线中试件被拉断时的最大应变值,又称延伸率,它是衡量钢筋塑性的一个指标,与抗拉强度一样,也是钢筋机械性能中必不可少的保证项目。
伸长率的计算,是钢筋在拉力作用下断裂时,被拉长的那部分长度占原长的百分比。把试件断裂的两段拼起来,可量得断裂后标距段长L1(见图1-6),减去标距原长L0就是塑性变形值,此值与原长的比率用δ表示,即
伸长率δ值越大,表明钢材的塑性越好。伸长率与标距有关,对热轧钢筋的标距取试件直径的10倍长度作为测量的标准,其伸长率以δ10表示。对于钢丝取标距长度为100mm作为测最检验的标准,以δ100表示。对于钢绞线则为δ200。
4、冷弯性能
冷弯性能是指钢筋在经冷加工(即常温下加工)产生塑性变形时,对产生裂缝的抵抗能力。冷弯试验是测定钢筋在常温下承受弯曲变形能力的试验。试验时不应考虑应力的大小,而将直径为d的钢筋试件,绕直径为D的弯心(D规定有1d、3d、4d、5d)弯成180°或90°(见图1-7)。然后检查钢筋试样有无裂缝、鳞落、断裂等现象,以鉴别其质量是否合乎要求,冷弯试验是一种较严格的检验,能揭示钢筋内部组织不均匀等缺陷。
三、热轧带肋钢筋的技术标准
热轧带肋钢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最常用的受力主筋,其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应符合表1-2的要求。
第三节 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一、硬度
金属材料硬度常用的测定方法为布氏法、洛氏法等,故硬度指标有: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HRA、HRB、HRC)。
1、布氏硬度
在直径为D的淬火钢球上,加以荷载为P的压力,使其压入被测金属材料的表面,并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去除载荷,测量金属表面上的凹痕面积,求出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即表面布氏硬度值,用HB表示,
式中P-所加载荷(N);
D--标准钢球直径(mm);
d--压痕直径(mm)。
在实际测定中,用放大镜测得压痕直径d后,可以直接查表求得硬度值。
由于布氏硬度的压头是淬火钢球,因此它只适用于硬度较低,HB<450的金属材料。当被测材料硬度较高时,钢球本身也会发生变形,这样便失去了测量的准确性。因此布氏硬度适用于测量退火、正火、调质及灰口铸铁等零件的硬度。
2、洛氏硬度
洛氏硬度所用的压头顶角为120°的金钢石圆锥体或直径为1.588mm(1/16英寸)的淬火钢球。以一定的载荷使其压入被测金属材料的表面,以测量压痕深度来确定金属材料的硬度。压痕愈深,表示材料愈软;反之,则材料愈硬。金属材料的硬度可以直接在刻度盘上读出。
洛氏硬度有三种:分别以HRA、HRB和HRC来表示。它们的应用范围是:HRA用于测量表面硬度极高的合金,如硬质合金等;HRB用于测量表面硬度较小的金属,如退火钢、有色金属等;HRC用于测量表面硬度大的金属,如淬火钢等。在热处理质量检查中以HRC应用最多。HRC与HB有一定的关系,大约为1:10。例如:HRC40相当于HB400左右(但在HB<200的硬度范围时,不能用这种方法来换算)。
一般情况下,硬度高时,耐磨性也较好,并且硬度和强度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根据硬度可以大致估计材料的抗拉强度。
低碳钢:σb=0.036HB
高碳钢:σb=0.034HB
调质合金钢:σb=0.0325HB
二、弹性模量
弹性是指金属品格受力后发生畸变。即在和方向,原子间距离增大或缩短(拉伸或压缩),但在作用力去除后能恢复原状的一种性能。弹性的大小用弹性模量表示,弹性模量是物质本身固有的一种量。
当材料的单向拉伸应力超过材料的比例极限时,材料的应力与应变成正比,该比例常数E称为弹性模量。表2-1为各种钢筋的弹性模量。
钢筋的弹性模量(N/mm2)
种 类
ES
Ⅰ级钢筋、冷接Ⅰ级钢筋 2.1×105
Ⅱ级钢筋、Ⅲ级钢筋、Ⅳ级钢筋、热处理钢筋 2.0×105
冷拉Ⅱ级钢筋、冷拉Ⅲ级钢筋、冷拉Ⅳ级钢筋 1.8×105
主要说的是热轧肋带钢筋(螺纹钢)
现在钢筋常用有热轧光圆钢筋(俗称圆钢)、热轧带肋钢筋(俗称螺纹钢)、冷轧扭钢筋、冷拔低碳钢丝。其中以前两者应用最广泛,后两者一般用在高强混凝土中。
圆钢标识为HPB235,一般采用的直径为6.5、8、10、12,再粗的就不常用了,而且以6.5和8最为常用,一般用做箍筋。
螺纹钢常见标识是HRB335,一般采用的直径为12到22的偶数、25、28、32、40、50,再粗的一般出现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不常用,一般在25以下的最为常用,而且砖混结构中16以下的常见。至于HRB400、HRB500一般也不常见,至少一般工业、民用建筑中不常用。
钢材新标准与旧标准比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从2008年3月1日起执行《热轧带肋钢筋》新标准(GB1499.2-2007),原标准(GB1499-1998)同时废止。将新旧标准进行对比,存在以下几点变化:
一、新的国家标准为强制性标准,而且不设过度期,3月1日起正式实施,同时废除旧标准,以往一般有两年的过度期。
二、新标准在内容方面变化较大,在适用范围、牌号、尺寸要求、力学性能、表面质量、标志、检测及判定方法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的要求。如新标准在分类、牌号上增加了细晶粒热轧钢筋:HRBF335、HRBF500;在订货合同上增加了“标准编号、产品名称、钢筋牌号、钢筋公称直径、长度及重量、特殊要求。”在螺纹钢长度规定上,也有新的变化。旧标准规定“允许偏差不得大于+50mm”,而新标准则规定“正常交货时偏差为±50mm,当要求最大长度时,其偏差为-50mm,当要求最小长度时,其偏差为+50mm。”这就意味着,现在9米定尺的螺纹钢,可以短25mm,也可以长出25mm,都是符合标准的。
三、新标准在钢筋的标志识别上作了改变,“标志”就是刻在钢筋上的标记,旧标准HRB335用“2” 表示(通常称为:二级钢);HRB400用“3”表示(通常称为:三级钢);HRB500用“4”表示。而新标准的标志作了变动:HRB335用“3”表示;HRB400用“4”表示;HRB500用“5”表示;HRBF335用“C3”表示;HRBF400用“C4”表示;HRBF500用“C5”表示。牌号带F的抗震钢筋在标牌和“质保书”上要明示。今后看到钢筋表面刻着“4”,就是HRB400,也就是之前说的Ⅲ级螺纹。
四、新标准对钢筋性能的一些指标进行调整。比如新标准对钢筋的抗拉强度降低了,旧标准(HRB335、HRBF335)为490Mpa,新标准改为≥455Mpa;旧标准(HRB400、HRBF400)为570Mpa,新标准则下降到≥540Mpa。
新标准对表面质量的规定:“只要用钢丝刷子刷过的试样,其重量、尺寸、横截面积和拉伸性能不低于本标准的要求,锈皮、表面不平整或氧化铁皮不作为拒收的理由。”这就是说,按照新标准,生锈的螺纹钢不能算作质量问题,不是算有害的表面缺陷,客户不能要求退货。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项目监理工程师以此作为退货依据,我们可以拿出新标准告之对方。
五、新标准与国际接轨,有利于钢筋的出口。这次新颁布的《热轧带肋钢筋》新标准(GB1499.2-2007),是对应国际标准ISO 6935—2:1991,同时参照国际标准ISO/DIS 6935—2(2005),所以新标准与原来的旧标准较大的变动。这样,新标准与国际标准基本接轨了,也就是说根据新标准生产的钢筋符合国际标准,这有利于国产钢筋直接打入国际市场。
正因为新标准与旧标准有较大的不同,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因此项目材料员及试验员,必须认真对照学习。特别是关于钢筋标志的变化,性能指标的调整,及钢筋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订货合同内容、检测及判定方法等,都有了新的规定和新的要求。